2016-12-13 15:16 教师考试网 http://jiaoshi.huatu.com/ 作者:孙亚非 来源:未知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解析]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活动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等。
2. C[解析]略
3. B[解析]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4. C [解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5. B[解析]贝尔一兰卡斯特制的组织形式是: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
6. A[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因为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尊重学生人格,是热爱学生的突出表现。
7. A[解析]略
8. A[解析]班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有了长远的奋斗目标,才能将几十个同学团结起来,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9. A [解析]柏拉图的回忆说带有遗传决定论的色彩,华生主张行为主义,洛克提出教育决定论。
10.D[解析]这是夸美纽斯在自然教育理论中提出来的。
11.c [解析]当一个人对某一道德体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了它的高尚性,产生了热爱感情并决心用它支配自己的行为时,便产生了道德意志。因此,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道德意志。
12.D [解析]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
13.B [解析]无条件反射是在人类种系的进化发展中形成且逐渐固定下来并遗传给下一代的反射方式,强光刺眼会引起瞳孔收缩是人类先天就有的。
14.D [解析]知觉不因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15.C[解析]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16.D[解析]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关键。
17.A [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8.C [解析]学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决定着人的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这里的学习即为教育。
19.C[解析]奥苏贝尔根据他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提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即同化说。
20.A[解析]“菠菜”、“萝卜”、“洋葱”都是“蔬菜”的一种,蔬菜的概念是在对菠菜、洋葱等概念的综合归纳基础上得到的,是一种上位学习。
二、填空题
21.练习法
22.观察法
23.脑 脊髓
24.具体形象抽象逻辑
25.技能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 行为规范的学习
26.动作技能
27.专断型 放任型 民主型
三、名词解释
28.答案: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的要求,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29.答案:平衡觉是对身体的感觉,也称姿势感觉或静觉。这种感觉能够发出关于运动与头部位置的信号,反映运动速度的变化(如加速或减速),使人产生头部运动速度、方向或超重、失重的感觉。
30.答案:在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有机体对与条件反射物相类似的其他刺激也作出一定的反应的现象叫做泛化。
四、简答题
31.答案:(1)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因材施教,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32.答案:(1)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 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这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的改造”。
(2)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认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3)“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4)教学论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作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①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与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具体地讲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②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
(5)道德教育论
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再次,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33.答案:刚刚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即绝对感觉阈限越小,绝对感受性越大。反之,绝对感觉阈限越大,绝对感受性越小。这种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其中,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34.答案:一是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不同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对儿童的学习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儿童学习动机的性质也不同;二是受儿童个性特点的制约。儿童兴趣爱好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学习动机的稳定性及深刻性;儿童意志品质的好坏,影响学习动机的形成和速度;志向水平的高低,影响动机水平的发展;儿童的性格和气质也影响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三是受儿童年龄特征的影响。年龄越小,学习动机愈具体,以近景性的学习动机为主导;年龄大一些的儿童,学习动机便逐步向间接的、远景性的方面发展。
35.答案:加涅根据学生在学习后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将学习分为五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
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
(2)智慧技能的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
(3)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4)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
(5)动作技能的学习。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
五、案例分析题
36.答案: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并具有个人特长的有用人才。实质上就是通过“合格加特长”的标准和策略培养人才。因此,我们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在学生的身心特性确立了发展方向时,特长的发展最好与相关方面的发展和谐并进。但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又有所区别,和谐发展是学生对全面发展的具体选择。作为学生整体来说.应把全人类的知识、技能和优良品质都继承下来,但作为学生个体来说,只能以特长为龙头带动相关方面和谐发展,成为基础相对宽厚而特色鲜明的人才。
37.答案: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包括差等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
38.答案:比赛结束后,有一个班获得冠军,至于是哪个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只注重比赛成绩。从动员比赛到比赛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教训。
六、论述题
答案:(1)前习俗水平
在这个水平上,儿童能够区分文化中的规则和好坏,懂得是非的名称,但他是根据行为对身体上的或快感上的后果来解释好坏的(受罚、得奖和交换喜爱的东西)或是根据宣布这些规则和好坏的人们的体力来分别好坏的。这一水平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以行为对自己身体上所产生的后果来决定这种行为的好坏,而不管这种后果对人有什么意义和价值。避免惩罚和无条件地屈从力量本身就是价值,而不是尊重为惩罚和权威所支持的那种基本的道德秩序。
阶段二:以工具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正确的行为就是那些可以满足个人需要、有时也可以满足他人需要的行为。人们之间的关系是根据像市场地位那样的关系来判断的。儿童知道了公平互换和平等分配,但他们总是以物质上的或实用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价值。
(2)习俗水平
在这个水平上,按照个人的家庭、集团或国家所期望人们做的去行事就被认为它就是有价值的,而不管它所产生的直接的和明显的后果如何。在这个水平上有两个阶段:
阶段三: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致或者“好男孩——一好女孩”为定向。凡是讨人喜欢或帮助别人而被他们称赞的行为就是好行为,其中许多符合大多数人心目中定型了的形象或“自然的”行为。经常用意图去判断行为。第一次把“他的用意是好的”作为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阶段四: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行为是服从权威、固定的规则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尽自己的义务、对权威表示尊重和维护既定的社会秩序本身就是正确的行为。
(3)后习俗水平
在这个水平上,儿童显然努力在摆脱掌握原则的集团或个人的权威,并不把自己和这种集团视为一体从而去确定有效的和可用的道德价值和原则。这个水平也有两个阶段:
阶段五: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总的倾向带有点功利主义的色彩。正确的行为往往取决一般的个人权利和异为整个社会批判考核而予以同意的标准。儿童清晰地意识到个人的意见和价值是相对的,从而相应地强调要求有一个取得一致意见的程序和规则。
阶段六: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根据良心做出的决定就是正确的,而所谓根据良心做出的决定就是根据自己选择的具有逻辑全面性、普遍性和融贯性的伦理原则作出的道德决定。
相关推荐:
华图教师网 http://www.hteacher.net
(编辑:孙亚非)
上一篇:没有了
华图在线APP客户端下载
2016年广东公职免费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