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teacher.net 2020-10-22 09:37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考点6学习的认知基础
一、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选择性;
4.知觉的恒常性。
二、注意
(一)注意的分类
1.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
(二)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三、记忆的分类
名称 | 特点 | 编码 |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 时间极短;容量较大;形象鲜明;记忆痕迹易衰退 | 图像记忆(0.25—1s)声像记忆(2—4s) |
短时记忆 | 时间很短:小于1分钟;容量有限:7±2组块;意识清晰;易受干扰 | 听觉编码;视觉编码 |
长时记忆 | 时间长久;容量无限 | 意义编码(表象编码、语义编码) |
四、遗忘
(一)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提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二)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2.学习程度;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识记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
7.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8.情绪和动机。
五、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责任编辑:郭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