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iaoshi.huatu.com 2021-02-25 08:23 教师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柳慧娟是北师大二附校的一名语文教师。她表示,学校教师的薪酬在当地算得上是很高的。以她为例,休完产假回来后,她带了两个班的语文教学,拿到手的工资就有八千多。
北师大二附校实行“1+1岗位”,除本职工作之外,教职工还可根据自身情况、岗位要求,主动申请“揽活”。“各个岗位都会有岗位工资。只要你想干,在工资上肯定会有体现。”此外,学校还实行项目负责制,教师可根据自身兴趣特长,自行申请成立项目组。柳慧娟近期就申请了教研组长岗位,加入了“德智一体化”项目组。
目前,北师大二附校共有十几个项目组和40余个社团。项目性绩效把“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如有的老师为了拿下茶艺课,专门跑去茶馆打工练茶艺。
伊旗第二中学也是伊旗“经费包干”试点学校之一。校长耿玉平表示,学校的二次分配、奖励措施并非“撒胡椒面”“吃大锅饭”,而是梯队式、阶差式的。在伊旗二中,同样都是拿绩效工资,按照梯队考核后,首档和末档每月绩效差额一千多元,如再加上教育局的绩效奖励等,教师一年收入差距在两万元以上。除了对教师进行“二次分配”,耿玉平还把包干的部分资金拿出来,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专业阅读、专业交流、专业协作、专业实践”的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有不一样的教师,才能有不一样的教育。”伊旗第一小学校长米学峰说,过去教师的内生力难以调动,如开展教研活动,教师发言都要等校长点名。而现在,评价机制上,教师的每一次发言都有规范的记录,大家都积极地去动脑和思考。此外,作为校长,以前一考试就提心吊胆。现在,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整体带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就算学校搬迁后面临生源结构变化带来的冲击,他也不为学校的教学成绩“犯怵”了。
突破职业“天花板”
47岁的李荣,从2008年开始,每年都参与高级职称评聘,等了十多年,终于在2020年顺利晋级。此番“幸运”,源于李荣“借上”了伊旗教育改革的东风。
2017年起,为解决一线教师职称上升通道堵塞和评聘高级职称后转入非一线的问题,伊旗教体局出台《教体系统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方案》,推行职称评聘制度改革——
按照“老人老办法”,规定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非一线教师主动让出高级岗位、一线教师可自愿让出高级岗位,原岗位待遇不变;“新人新办法”,规定一线教师可评聘高级职称,非一线教师不得评聘,参与评聘教师要与所在学校、教体局签订三方协议,约定一直在教学一线服务至退休前5年,如中途离开一线教学岗位必须让出高级岗位,本人转任符合学校实际的空岗,待遇自然降低。
耿玉平提到,有的学校年轻教师多,资历一般达不到高级职称这一级,但是指标还在学校里面闲置。改革打破了以学校为单位的格局,把职称指标纳入全旗统筹范围,按照学校实际需求和比例进行适当划分,有效缓解了职称供需矛盾。“现在够条件评高级职称的大多数都能评上了。”
侯晓霞说,以前教师大多不愿意当班主任、年级组长、学科组长,或者一评上高级职称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不带课。现在职称制度里明确规定,无这些经历,不予评聘。“有了这些‘条条框框’,教师们就肯踊跃地去承担。”
在这轮改革中,伊旗还以培育本土教育家为目标,推行校园长职级制,将校园长的职级划分为4级9档,从任职资历、业务水平、办学满意度等6个方面进行考核和发放职级工资。同时,单列校园长的职称岗位,每年按30%左右的比例进行评聘。如此一来,既淡化了校园长职务意识,强化了职业意识,又有效化解了校园长与教职工在职称评聘上的矛盾。
截至目前,伊旗共有39名教师主动签署让出高级职称协议书,193名新评高级职称教师签订三方协议,打通了职称评聘通道,形成了良性晋升机制。
实际上,竞争上岗、经费包干、职称改革只是伊旗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三个侧面。伊旗教体局人事股主任王飞虎称,围绕教师队伍建设,伊旗先后出台15个方案,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改革。其余举措还包括:推行岗位待遇管理改革,解决“一聘定终身”问题,实现“岗位能上能下”;推行临聘人员经费包干管理办法,解决临聘人员经费核定不均衡、难调整问题;加大教师自主招聘力度,解决统一招聘难以招到拔尖人才问题;组建了名师工作室,解决教师专业成长难题,等等。
改革推行五年来,伊旗教师的工作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主动学习进修的多了、争当班主任的多了、要求多任课挑重担的多了;无事闲聊的少了、小病大养的少了、要求离开一线的少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教学付出受到肯定,工作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求知进取、积极教研的氛围日益浓厚。
校长们也纷纷表示,改革之后,“校长好当了”。
“改革理顺了学校的管理体系,减少了校长管理上的很多压力和麻烦。”米学峰说,通过这几年的改革,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校长当得轻松了、自信了,同时也被倒逼着去熟悉、完善学校的管理机制,不断提升管理能力。
改革的实效在一组组对比数据中真实可感:改革前,伊旗教育发展水平整体居于全市9个旗区后进位次;学生流失严重,仅小升初,学生流失率一度达17%。改革后,伊旗连续3年获得全市教育督导评估一等奖;中考质量逐年提高,稳居全市第三,与第二名差距逐步缩小;生源流失率降至5%—6%,同时每年小学、幼儿园学生增加300多人,不少外地的学生也纷纷来此就读,教育吸引力明显增强。
“改革越彻底,改革过程就越顺利。大部分教师是改革的受益者,他们最支持、拥护改革。”改革以来,伊旗先后调整教师146人,未发生到局里或旗政府的上访、举报和投诉事件。2020年6月,伊旗被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奖”。
贺占平表示,下一步,伊旗将积极稳妥地将改革模式全面推开,打出“组合拳”,下好“一盘棋”,让改革成系统、见长效,力争成为中西部地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拓展区。
丨来源:伊金霍洛旗教体局
责任编辑:郭爽
上一篇: 全面提升教师地位待遇!河北前延部署来了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