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ujian.hteacher.net 2021-11-03 14:29 福建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品德的结构。道德行为是道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故本题选D。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其中可逆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故本题选C。
3.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包括: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试图与榜样相一致就属于认同阶段。故本题选B。
4.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遗忘的原因。根据题意,考试“怯场”,答不出自己本来十分熟悉的问题,这种遗忘的原因是要求获得好成绩的愿望过分强烈,即动机强度过高造成的,符合压抑说的内容,该学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考试时常发生)就属于这种类型。故本题选B。
5.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期望效应。教师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提出者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故本题选B。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小麦
下一篇: 福建教师招聘中小学教综笔试试题及解析30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