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anjin.hteacher.net 2022-09-27 17:33 天津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1.C
【解析】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故本题选C。
2.C
【解析】根据课程设计、开发、管理的主体来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故此题选C。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是根据课程内容的综合程度来分的;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是根据课程设计方式来分的。故本题选C。
3.B
【解析】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课书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教课书是教材的主体。故本题选B。
4.D
【解析】连续性,强调课程“广度”,直线式地陈述主要课程要素。顺序性,强调课程“深度”,对同一课程要素作更深、更广、更复杂的处理。整合性,不同的课程内容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以达到最大的学习累积效果。故本题选D。
5.B
【解析】根据课程任务: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根据课程设计、开发、管理的主体来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根据课程设计方式来分的是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故本题选B。
6.A
【解析】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它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D项是由课程标准规定的。故本题选A。
7.B
【解析】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这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称之为双避冲突。题干中描述的是,小赵既不想要用功读书,也不想要考试不及格,属于双避冲突。故本题选B。
8.C
【解析】当课程被认为是经验时,一般特点在于: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故本题选C。
9.A
【解析】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核心理念。故本题选A。
10.C
【解析】学校文化: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包含了教育观、道德观、价值观等,具很大渗透性,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故本题选C。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