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x.hteacher.net 2022-12-19 15:05 陕西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人物介绍
苛勒(1887-196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1887年,苛勒生于爱沙尼亚,他先后在德国杜平根、波恩、柏林大学就读。1909年在著名柏林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期间,他与另外的心理学家考夫卡、韦特海默创立了格式塔心理学。
二、代表作
《价值在事实世界中的地位》、《心理学中的动力学》、《格式塔心理学的任务》等。
三、主要观点
1.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观点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意思是指“能动的整体”,因此他们主张从整体的角度去研究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学派主张人脑的运作原理是整体的,整体大于部分只和。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而反对冯特的意识分解为元素的观点。
2.完形-顿悟说
苛勒通过大猩猩取香蕉的实验,从而提出了与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相对立的第一个认知学习理论──完形-顿悟说。
苛勒发现黑猩猩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在初次获取食物的行为不成功之后,并未表现出盲目的尝试-错误的动作,而是坐下来进行沉思,观察整个问题情境,突然显出了领悟的样子,并随即采取行动,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这就是所谓顿悟,而顿悟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一种心理完形。他因此提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这种完形倾向具有一种组织功能,能填补缺口或缺陷,使有机体不断发生组织和再组织,不断出现一个又一个完形。
3.学习迁移的关系转化说
苛勒通过小鸡逐米实验提出了迁移的关系转换说观点。他根据小鸡能够把木板的颜色和是否有米的关系迁移到别的情境中,而提出情景中的关系对迁移起了作用,即迁移的产生依赖于两个条件:一是两种学习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关系;二是学习者对这一关系的理解和顿悟。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并不取决于是否存在某些共同的要素,也不取决于对原理的孤立的掌握,而是取决于个体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