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eilongjiang.hteacher.net 2023-03-02 19:03 黑龙江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在教师招聘中,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部分存在很多错杂的“关系”,比如正比、反比、正相关、负加速等等,而每种关系又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在备考过程中清晰理解并掌握。这些关系主要以客观题形式考查,考查内容以理解性单选、多选、判断为主,并且总是以相反的关系混淆。因此,考生在备考中需要着重理解各种关系的前因后果,并做好总结对比,避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总结学习一下心理学中的“错杂关系”吧!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而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围,它是用来测量感受性的。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
2.记忆保持率和回忆时间间隔的关系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因此,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记忆保持率与回忆时间间隔成反比关系,但并非线性反比,而是呈负加速或负增长趋势。
3.需要层次与需要潜力的关系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存在七种不同层次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如“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但这种需求层次的等级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人会在低级需要尚未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级需要。
4.流体能力、晶体能力与年龄的关系
流体能力是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而晶体能力是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如知识的广度,判断力,词汇和计算方面的能力都属于晶体能力。
流体能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能力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但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到25岁以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
5.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学习效率的关系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察,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关系图
正向一致负向一致正向不一致负向不一致
学习动机+--+
学习行为+-+-
学习效果+-+-
注:“+”表示好或积极,“-”表示坏或消极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会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一致与负向不一致。
(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6.概念内涵及外延的关系
概念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一类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概念一般包括名称、内涵及外延三个要素。名称是代表概念的词语、符号;内涵是这类事物所共有的关键特征;外延是这一概念所代表的具体事物(实例)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即内涵越大,外延越小。
7.动作技能的形成与练习次数的关系
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对技能进步有促进作用。
但动作技能的形成不是一帆风顺、直线上升的。其一,练习次数达到一定范围时,练习效果保持在一定高度的水平线上而不上升,有时还有下降的趋势,而当动作改组成功后,曲线则开始上升。其二,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有“峰”有“谷”,呈现明显的波浪,即练习的起伏。
8.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其基本关系表现为: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中的常见效应大盘点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