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liaoning.hteacher.net 2023-12-07 17:54 辽宁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讲授新知
1.列举实例,引入概念
列举生活中的现象“水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向空中撒开的鱼网,要飘落到水里;向空中抛出石块,最终也会落向地面......”进而引入重力的概念,帮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知重力的含义。在对重力的含义理解深刻之后,顺势反向提问“假如重力消失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正反两个角度帮助学生理解重力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实验,感知大小
在了解了重力的含义之后,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深层次问题“地球周围的物体有很多,每个物体有不同的质量,托起不同的质量的物体,会感觉所受到的作用力不同。”那地球附近的物体的重力跟自身物体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学生利用手中的弹簧测力计去测手中物体的重力来进行实验,感知重力大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动手实验中使得学生对于重力的带下感知更深,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创设情境,思考来源
在学生了解到重力的概念之后,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栓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并引导学生感知自己手的感受,并思考橡皮擦为什么不会被甩出?利用实验的情境,引导学生亲身感知重力,在情境中寻找重力,在实践中理解,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教师总结,把握核心
在学习完重力的含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之后,进而引导学生总结概括之前所学知识中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之前所学知识力和现在所学知识重力之间的联系,建构好知识的框架,更好的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巩固练习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知识讲解完成之后,利用计算重力的应用题目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在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进行知识方面的查缺补漏。
归纳小结
在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习完成之后,在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总结收获的过程中,教师进行补充强调一些难点知识和易错点知识以及学生本节课学习到的一些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收获,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能够体现教师的引导性。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是让学生在课后将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我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布置一些基础作业题的同时结合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再布置一些区分难易程度的习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充分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本节课知识结构的核心所在,在课程结束之前,板书可以帮助老师梳理清楚本节课的授课思路,帮助学生概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