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liaoning.hteacher.net 2023-12-07 17:57 辽宁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的第二课时。主要讲述了弹力的概念、弹力的方向和胡克定律。本节课按照从一般的弹力到特殊的弹力的思路,具体讨论了弹力的大小和方向,在研究思路上,体现了先定性再定量的研究思路。从这一章开始建立力与运动的关系,因此,弹力的学习在整个动力学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抽象概括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弹力。会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或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分析弹力的方向。了解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3.通过实验探究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学探究中获取及处理数据的研究方法。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本课的重难点为通过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难点为弹力的方向。
二、说学情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物理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积累,对形变和弹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不够深入;知道支持力、压力都是弹力,但是不能够概括产生的原因。同时,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本节概念相对抽象,因此适当运用生活实例,更利于学生接受理解。
三、说教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教学思想,并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引导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辅以实验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四、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进行学法分析十分必要,本节课将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和合作交流学习法,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沟通交流、辩证思维能力,可以帮助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堂开始,提出问题:力一定会产生形变吗?学生进行体验活动:手指戳自己的脸,手捏玻璃杯。学生谈不同感受与看到的结果,顺势提出问题:玻璃杯真的没有发生变化吗?产生知识冲突,引入课题。
以原有的认知为基础,提出新的问题,并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能快速产生知识冲突,引发主题思考,从而集中注意力,快速进入物理课堂。
(二)新授
1.弹力概念
承接导入问题,展示盛有墨水液柱的玻璃杯,再次让学生操作。从而总结得出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云云
上一篇: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