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gansu.hteacher.net 2024-07-11 13:32 甘肃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26.舟山市普陀区展茅街道多举措发挥农村文化建设的引领推动作用,创建农家书屋、礼孝学堂、五匠文化节、农俗节庆活动、体验非遗项目等全民性文化活动,烹制出美味的“文化大餐”,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可见,该举措旨在( )。
A.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B.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
C.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承袭农村传统风俗,增强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26.【答案】A
【解析】A:以文化建设为引领推动,开展全民性文化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旨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A符合题意。B:发展大众文化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包括经典的和流行的、传统的和时尚的、高雅的和通俗的,严肃的和娱乐的,而不是抵制农村通俗文化,B错误。C:开展全民性文化活动是发展文化事业,而不是发展文化产业,C错误。D:农村传统风俗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一味地承袭,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增强中华文化的优越性说法错误,D排除。故本题选A。
27.基督教信奉上帝,认为上帝全能全智全善,上帝创造了世界,当然也创造了人。与此观点相同的是( )。
①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
②我不相信我的眼睛,不相信我的耳朵,可是我应该相信自己的心
③缘聚缘散,缘起缘灭,一切都是天意
④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7.【答案】B
【解析】①③材料中的观点认为上帝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这个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绝对精神”,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缘聚缘散,缘起缘灭,一切都是天意”认为天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①③符合题意。②“我不相信我的眼睛,不相信我的耳朵,可是我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②不符合题意。④“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认为人不听是非就不存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28.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有容乃大”。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上述观点不足之处在于( )。
A.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B.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观点
C.在历史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观点
D.没有认识到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28.【答案】A
【解析】首先明确材料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A正确。B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历史观上就滑向了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故BC不选。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是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而不是没有认识到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将原子当成世界的本原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故D排除。故本题选A。
29.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
②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④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终极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答案】C
【解析】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故①错误。②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故②③符合题意。④认识没有终点,不能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终极认识,故④错误。故本题选C。
30.马克思指出,“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地存在物。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的这一观点表明( )。
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②自然界是依赖于人的客观存在
③自然是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来源
④人在自然面前具有能动创造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0.【答案】A
【解析】①人受制于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体现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①符合题意。②材料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说明人依赖于自然,而不是自然界依赖于人,故②不符合题意。③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交互作用过程地体现了自然是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来源,③符合题意。④材料强调人在自然面前是受制约、受限制的存在,没有体现人的能动创造性,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文文
上一篇: 甘肃教师招聘笔试政治试题及解析5
下一篇: 甘肃教师招聘中小学教综笔试试题及解析30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uatu.com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