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2 15:36:59 [您的教师考试网]
四、材料分析题常考点解析
(一)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二)师生关系。(教师观、学生观、师生关系观)
(三)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
(四)新课改的理念。
(五)教师职业道德。
(六)法律法规部分的法条应用。
(七)需要层次理论等心理学理论。
材料分析在招教考试专业课中所占的分值一般为8-10分,出题的材料背景经常会以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教学案例为依据,答题技巧一般为三个步骤:
1.点题(说明材料中的点是否符合或者违背了哪条原则、方法、权利、理念等)
2.析题(对材料中所体现的原则方法或者权利理念加以解释说明)
3.结合材料内容解释(将所符合的原则、方法、理论、权利等在材料中找到相应的背景加以阐述,即理论联系实际说明)。
三、说课稿与教案设计解析、小学说课稿
1.说教材(2分)
(1)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的地位是指明所要说课内容是哪个版本哪个学段哪个单元的内容。教材的内容主要阐述所要说课的主要内容。
教材的作用主要阐述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或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的基础等。
2.说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3)说教学重点、难点2.说学情(2分)
说学情部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学生心理发展的情况,包括情感、思维等,一类是学生基本的知识能力掌握情况。
3.说教法、学法(2分)
说教法和学法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教法、学法同教学过程要相匹配,即有什么样的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有相应的环节来体现。
4.说教学过程(3分)
(1)导入部分
(2)新授部分
(3)巩固练习
(4)作业
5.说板书设计(1分)
板书设计原则:字不如表,表不如图?中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5分)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4、教学重难点
5、教具准备
二、教学过程设计(5分)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3.巩固练习
4.小结作业
5.板书设计
6.布置作业
五、备考建议
以上是关于教育学的考试重点知识解读,考生在对重点知识有所了解以后,可能对如何备考的策略缺乏,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下给考试提出备考行之有效的备考建议。
1、考对于有些最有可能出小题型的知识点,例如教育学中历史人物的思想、著作、名言、教育名著中的思想等。考生只要熟悉就可以了,不必做到倒背如流,多看书,多整理,多归类,只要做到知识的再认即可。在此建议考生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宏观把握,提取框架、把握整体发展脉络,巩固强化基础。对于此类知识考生要把握住脉络和体系,以便于记忆的提取;而对于细节性的内容要清晰记忆,巧用记忆技巧,及时总结归类,避免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同时,要注意各章节、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其次,吃透真题,适当扩充。由于合肥省教师招聘考试只举行过一次,所以真题比较少,建议广大考生可以多搜集其他各个省份的真题多做补充,检验并巩固知识,并且有利于把握重难点。(一)备考时间规划
能否合理的规划备考时间,对于考生备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备考时间我们给考生一个合理的时间规划,以备考生进行借鉴,在这宝贵而短暂的一个月时间里,我们把复习备考的规划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针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内容梳理,掌握知识的总框架。(大约两周)针对教育学知识点比较繁多及凌乱的特点,考生应在熟读课本的基础上,对知识点及时整理,系统归类,在脑海中建立起一个知识树,便于以后能够明了清晰的提取。
第二阶段,?结合所做习题,进行查漏补缺,不断巩固重点难点知识。(大约一周)第二阶段进入检验知识和巩固知识的阶段。在做题的时候要有针对性,最佳的方式就是每看完一章内容就找出相应的题来加深巩固练习。这样可以及时查缺补漏。
第三阶段,进行真题和模拟题专项训练,实战演练与知识深入拓展相结合。(大约一周)考生可以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重点将学科的知识与真题相结合,要辅之质量比较高的模拟题,考生要通过答题技巧来做题,做到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相结合,最终达到突破自己的强项,提高弱项的阶段。
第四阶段,放松训练,冲刺训练。(大约三天)进入第四阶段,意味着考生马上要走进考场,这时候最重要的莫过于调整好心态,放松身心,乐观应对,沉着稳定。赢战考场,在此一举。
以上是我们针对2013年合肥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内容为各位考生所提供的一个备考策略分析,希望对各位同学们的学习考试有所帮助,最后,华图教育合肥教师事业部预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圆梦讲台。
相关推荐:
>>2013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辅导课程
>>2013年教师招聘考试相关复习资料
>>2013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课程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panlg
热门标签: 教师招聘,教师考试,教师公告,教师培训,教
上一篇:解答何为教师招聘考试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