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月坛中学是北京市唯一一所以日语为第一外语的公立完全中学,从初一到高三全程学习日语,英语为选修课。学校成立于1963年,1972年开设日语,1985年开始对日交流,1988年被市政府外办批准为对外开放单位。1993年将日语作为第一外语。学校先后被评定为:西城区首批"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北京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的成员校。北京市接待日本青少年修学旅行委员会委员校。北京市友协理事会理事单位。北京市重点开放先进单位。北京市对外接待先进单位。北京市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建设样本校教育部普通高中多样化建设特色校北京市普通高中国际化建设课题校月坛中学与日本184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每年接待日本各级各类访问团四十多个,20多年共接待了上千个来自日本各地的教育、文化、旅游、新闻等界别及政府、民间团体组成的参观交流团;每年的接待人数平均4000人,最高年份达6000多人。自1985年开始对日交流到今天,培养了许多中日友好事业的使者,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受到了国内外各届人士的深切关注,在国内尤其是日本享有极高的声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96年日本外务大臣池田行彦向月坛中学授表彰状,表彰月坛中学在对日青少年交流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的夫人(1997-09-04)、前外相町村信孝的夫人(2005-04-18)、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夫人(2006)和几届日本国驻华大使都先后到学校参观访问,参加交流活动。2007-12-29福田康夫首相访华时,月坛中学师生受邀参加了温家宝总理在钓鱼台为福田康夫首相准备的早餐会,近距离聆听了两国领导人对青少年友好交流的肯定与鼓励。2009-03-01来华访问的日本外相中曾根弘文在北京和月坛中学的师生共同做客中央电视台《高端访谈》栏目,就中日青少年的友好交流进行了充分的回顾和展望。2009年10月,月坛中学10名学生参加了由中日两国政府举办的中日小大使活动,并赴日交流一周,受到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松野赖久和驻日大使馆大使崔天凯的接见。2010年3月5日-7日,月坛中学19名学生参加了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日本NHK电台共同举办的中日高中生日语辩论活动,受到好评,并在双方主流媒体报道并转播。2010年3月26日-29日,月坛中学举办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研讨会"暨与LaBo国际交流中心友好交流25周年庆祝活动。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北京市政府外办、北京市对外友协、北京市教委、西城区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以及日本驻华大使馆公使、LABO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理事长参加了大会并致辞讲话。一所学校走进了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在关注着一所学校。月坛中学办学理念: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引下,以促进师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办学根本,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善于合作共事、健康生存发展的人为育人目标(师生成长目标),坚持全球视野、全程设计、全员主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不断提高学校教育的国际化、社会化、个性化水平。以长期而又深入的中日教育交流与合作为标志的办学特色,以日语为第一外语、英语为必选课为标志的课程特色,以日本为唯一留学目的地的留学特色,以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活动为重要育人途径和方式的德育特色,共同形成了"全面发展,办有特色"的办学风格。鲜明的办学特色,丰富的中日交流活动,带动了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价值取向、交际交往、心理品质、合作意识、集体观念、思想视野、礼仪礼貌、语言交流、人格魅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在参加北京市及全国举办的青少年日语演讲比赛、日语配音大赛、日语作文比赛、日语卡拉OK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校期间有不少学生通过了国际认证的三级、二级、一级日语水平考试。"质量就是生命",学校每年大学上线率达到100%,本科率达到85%,重点率超过50%。国内高考分别考取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外经贸大学、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留学日本的分别考取了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名古屋大学、名古屋南山大学、名古屋经济大学、立命馆大学、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高知大学、滋贺大学、千葉大学、大阪工业大学、崎玉大学、弘前大学、北海道文教大学、京都教育大学、东京文化大学、东京国土馆大学、京都光华女子大学、爱知产业大学、帝塚山大学等这些知名高等学府。此外,从2008年开始,学校还为高三毕业生创建了到日本学习的直通车--"3+4+1" 高大一体化合作项目,即在月坛中学完成三年的高中学习,取得高中毕业证书和通过日语二级能力测试,即可免试升入日本大学本科阶段学习,在本科学习期间的第四年即可参加学校的研究生考试,再通过一年的学习可获得硕士学位,学生毕业后校方可推荐就业。学校非终点,这里只是重要的一段。"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
汊百户小学始建于建国初期,先后经历了小学、农中两个阶段,现校舍始建于1988年,学校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8平方米,在校生211人。 特色 学校坚持德教并重的教育教学方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途径。以“书香校园”创建工作为载体,培养学生读书、爱书的优良品质,积淀校园文化底蕴,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北京市第二一四中学建立于1975年。原只有教学一栋5000平方米,经学校的多年努力现有教学一栋附属楼一栋,总建设面积9000平方米。化学实验室二个、物理实验二个、生物实验二个、计算机教学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音乐、美术、多功能厅等设施齐全的完全中学。
东湖小学坐落于美丽的卫津河畔,占地17亩,校舍建筑面积11333平方米。东湖小学始创建于1986年,建校20余年来,秉承“励志 勤奋 求实 创新”的校训,坚持创新进取的时代精神,形成了愉悦 和谐 生动 活泼的校风,以朴实 严谨 民主 善启的教风和自主 探究 合作 善思的优良学风,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谱写了培育英才、传承文明的辉煌篇章。 短短的20余年,几代东湖人的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天津市现代化学校,河西区义务教育示范校。学校现有音乐、美术、科学、计算机房、图书馆等多个专用教室和塑胶田径场、足球场等现代化体育设施。学校非常重视通过校本课程构建和弘扬校园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建物街小学自1962年创办以来已经有47年的历史,学校本着“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诚信、务实、创新”的校风,倡导“敬业、爱生、求真”的教风,培养“博学、善思、争先”的学风,学校拥有一支开拓、务实、团结、奉公的领导班子和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学生244人,占地1372平方米,生均5.7平方米,学校现有21个教室,11个办公室,其中5间专用教室。每间教室配有空调和集中供热设备,学校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一台电脑,便于老师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给每间教室装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保证了各学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实践需要,为学生学习和开展多项活动提供保障。面对机遇与挑战的21世纪,我们将以“塑造教师形象,增强学生素质”创设学校品牌,不懈追求.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位于三里河南横街1号,始建于1953年9月。她是新中国诞生后,市政府在北京创建的第一批公立中学之一。建校47年来,四十四中已成为颇有影响、深得社会各界赞誉的普通校。 组建四十四中时,没有校舍。为了按时开学,暂借了真武庙小学的两层教学楼和一排平房不久,迁入市教育局为四十四中新建的校舍-南礼士路二条(现月坛中学),办学规模为11个班的纯初中校。1960-1963年是四十四中转变的关键时期,中考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为表彰四十四中办学成绩显著, 1963年,市、区教育局在三里河南横街1号建了新校舍,新校舍总占地面积16595平方米,教学楼5256平方米,操场4500平方米,跑道200米。四十四中迁入新校舍办起了高中,从初中校发展成完全中学。建校十周年校庆时,西城区教育局长俞立,率领中教科长等十余人来学校视导,对学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汊沽港镇二光小学始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现有房屋为1990年翻建,并于2008年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学校位于汊沽港镇二光村南,毗邻自行车王国,占地面积7000余平米,建筑面积800余平米。现有教职工15人,教学班6个,学生185人。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
河西区启智学校,1983年始建于原河西区永安道小学,1985年搬入河西区越秀路建春里2号定名为启智学校,2007年9月迁入河西区挂甲寺湘阳大街37号。学校占地5.7亩,建筑面积3480平方米。现有学生118人,设有13个专业教室,环境优雅、教学设备现代化,是学生综合教育康复训练的最佳场所。曾获得:全国残疾人之家、全国智残儿童康复工作先进单位、天津市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天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天津市双高普九规范化学校、市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