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咸阳北路小学位于天津市红桥区王口镇天津市红桥区咸阳北路街兴城南道6号。天津市红桥区咸阳北路小学占地面积约大,有教学楼、大操场、多媒体演示台、等离子电视机、计算机网络教学,还配备了多功能厅、书法教室、艺术教室、音乐教室、生活教室、自然科学教室、医务室等多种教学设施。采取小班制教学模式。 天津市红桥区咸阳北路小学以科研为先导,借实验促发展,多种改革、实验并进,多种办学模式并存,创全面发展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实现教育现代化。在教学中积极优化教育思想,探索科学育人模式,培育现代人必备的思想、文化、身心素质。同时,注意优化课堂结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质量扎扎实实地不断提高。突出英语教学和书法教学特色;通过增设英语活动课时和聘请外教担任活动课的同时,学校开辟英语广场为学生应用英语提供空间,整体环境的布置,学生置身于英语的陶冶氛围中,使其在英语的对话和知识上都有超前、超高的收获。坚持上足、上好硬、软笔书法课,学校聘用全国书法协会会员任教,全校每一位学生通过书法课的学习,字体漂亮、工整。其中有一批学生在各级各项书法交流和比赛中崭露头角。 天津市红桥区咸阳北路小学以"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办学宗旨,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主线,以实验促发展,多种改革实验并进,多种办学模式并存,创全面发展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实现教育现代化。在教学中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更新教育理念,探索科学育人模式,大胆进行双语教学实践,培育现代人必备的思想、文化、身心素质。同时,注意优化课堂结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质量扎扎实实地不断提高。
一百年的教育经历,一个人文教育资源的宝库,一座融西欧古典风格与中国园林特色于一体的梦幻般的校园,一群甘于奉献、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教育工作者:这就是北京市鲁迅中学,一所历史悠久、前景灿烂、风格独具、特色鲜明的公办完全中学。鲁迅中学的前身是始建于 1901年的笃志学堂,现校址是原“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学院”的旧址,有“人类明灯”之誉的文化导师鲁迅先生在1923—1926年间曾在此执教,校园内现建有“鲁迅生平展室”、“三一八惨案”历史情况介绍长廊,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女师大学生刘和珍、杨德群所立的“三一八烈士纪念碑”矗立在校园的青松翠柏之间。与典雅的环境、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相辉映的是先进完善的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学实验楼有装备先进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有多个设施完善的语音教室、计算机教室、微格教室、多功能教室、电子备课室、软件资料室和 NC机房,有配置前卫的闭路电视系统和校园网络系统。封闭式的操场配有多种体育器材,环形塑胶跑道和用人工草坪铺就的棒、垒球场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运动场所,体现了学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未来、与时俱进的现代办学理念。学校教师队伍业务素质高,协作精神好,其中有教学经验丰富的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区兼职教研员二十余人,一大批敬业乐业、肯于钻研的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骨干。团结进取、锐意改革的学校领导核心,坚持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的办学理念,带领全校教职工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使学校近年来的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提高。近十年来,学校在坚持对全体学生全面负责的前提下,中考巩固率达到 100%,合格率达到99%,优秀率为55%,每年考入重点高中的比例为40%,高考上线率维持在90%左右,文科高考上线率在95%以上,升入本科的学生比例约为40%。近年来,多名优秀学生被北大、人大、外经贸大学等重点大学录取。鲁迅中学坚持依法治校,注重德育,注重校风和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利用自身人文资源,开展极富特色的人文教育活动。鲁迅先生的独子周海婴先生是学校名誉校长,学校把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概括为“实事求是、博采众长、坚韧不拔、笃志报国”十六个字作为校训,教育学生了解鲁迅,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校园环境优美整洁,秩序井然,其团结向上、严谨有序的校风在社会上赢得良好的口碑。学校荣获“全国校园环境文化艺术先进校”、“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校”、“首都文明单位” 、“北京市环境示范校”、“北京市电教优类校”、“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西城区创建文明行业示范单位”等数十项荣誉称号,同时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特别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拥有 70多名成员组成的校民族管弦乐队,十多年来多次在市区级比赛中获得可喜的成绩;校棒垒球队由曾获奥运银牌的前国家队队员执教,训练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女垒多次获得市级比赛第一名;历属中华记者协会的《中华小记者》杂志社在我校设有记者站,校文学社成员的多篇作品被《北京晚报》、《同学月刊》、《中国校园文学》和《中华小记者》刊登。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国内外多所学校保持协作关系,每年与澳大利亚悉尼市塔若玛拉中学开展师生互访活动,特聘外籍教师在高中执教。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继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积极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2002年起,学校从招生工作入手,开始在高一年级招收“新课程标准试验班”,并将生源范围扩大到宣武、石景山两区,配备多年从事高考有良好教学成绩和丰富经验的教师任教,将一些最新的教科研成果应用到这个班的教学实践之中,叁年来,教学效果非常明显,2005年高考效果成绩显著,受到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审核批准, 2004年开始面向西城区应届初中毕业生单独提前招生一个文科实验班。这是继师大二附中文科实验班之后,市教委批办的第二个中学文科实验班,也是全市普通高中唯一的一个文科实验班。当此殊荣,逢此机遇,学校决心集合多年办学的经验和优势,充分整合校内优质资源,借助多种社会力量,倾尽全力打造一个市级文科精品,在为高校培养输送学能强、素质高的文科优秀预备人才的同时,使学校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高速路。文科实验班将在文理兼顾、全面发展的前提之下,适当向语言和人文社会学科倾斜,注重人文活动的开展,注重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开阔视野、对外交流,注重社会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两年来经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文科实验班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教育教学质量明显。 学校与师大二附中、当代文学馆、鲁迅博物馆、北京电视台以及澳大利亚的友好学校等多家协作单位密切合作,为文科实验班的发展创造最优良的环境。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鲁迅中学将继续高举弘扬鲁迅中学精神的大旗,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办出人文环境的特色,办出人文管理的特色,办出人文学科的特色,办出人文活动的特色,发展体育 ――棒垒球的优势,发展美育――民乐的优势,发展德育――心理教育的优势,求实、求进、求新,抓住时机,与时俱进,共创鲁迅中学美好明天!
学校始建于1922年,原名弘达中学,为东北爱国志士筹办。原中央军委委员、两广省委军委书记李硕勋、东北抗联一路军副司令员魏拯民、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德、民政部长崔乃夫、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高存信、大庆石油会战总工程师刘树人、著名表演艺术家李丁、北师大党委书记周之良等都是弘达中学时期的校友。 1952年起,学校更名为北京三十七中。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宋士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第一批赴南极科学考察专家郭南麟、原中央歌剧舞剧院院长柳时明、北京社会科学院院长高启祥的等均为这一时期的毕业生。 1960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二龙路学校,是中央教育部直属实验学校,实验的重点是学制、教材和教法,为当时全国普教改革做出了贡献。 1966年,根据中央精神,部属学校撤编,学校更名为北京二龙路中学,但仍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直接联系和指导的学校。著名作家王小波、国家一级演员、全国十大女歌唱家翟宪立、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常江、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顾晓园等均为这一时期的学生。 二龙路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在“12.9”运动中,弘达学生积极参与,在被捕的22名学生中,有弘达学生2人,在受伤的247人中,有弘达学生37人。1949年开国大典之际,弘达师生参加天安门广场游行,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两次高呼“弘达中学的同志们万岁!” 在新的历史时期,二龙路中学全体师生以务本求实的精神,为把自己的学校办成全面育人的精品校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目前,学校教学质量进入普通校先进行列,校风建设在社会上享有良好声誉。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严格有序。近年来,顺利通过了全面督导、教学工作专项视导等一系列教学工作检查。学校高考上线率稳定在95%以上,理科上线率曾达到100%,会考合格率超过市区平均值,教学质量综合水平和高中入学分数段在非重点校中居较高位置。教师队伍的突出特点是结构合理,工作严谨,敬业负责,青年教师的成长形势喜人。 学校在德育工作中把学生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视为重点工程。 目前学校校风良好,学生纪律严明,学习踏实努力。2002年6月,“全国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研讨会暨北京著名中学德育工作观摩考察活动”组委会将北京二龙路中学列为重点参观单位。 学校坚持以校史资料为校本教育资源,把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落在实处。学校英烈专栏和校史展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好评。人民日报已将北京二龙路中学列入全国“英才摇篮、名人母校”专册。李鹏同志和夫人朱琳曾给全校师生写信致以新年问候,李鹏同志任总理时亲笔为学校题词“发扬光荣传统,树立远大理想”。 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在区级以上学科竞赛和各项文体比赛中多次取得突出成绩,学校组织了各类课外小组,学校管乐团在重大活动和对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校校园环境幽美,人工草坪运动场周边种满了花草树木,藤萝依架漫展,春夏绿障环抱,为创建校园文明锦上添花。 学校各项设备齐全,高质量的多媒体演示教室、计算机教室、健身馆、多功能厅及高水平的校园网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为师生的工作、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 多年来,全校师生勤奋工作,努力学习,成绩斐然。学校分别被授予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北京市普教系统师德群体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环境示范学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北京市红十字学校、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电化教育优类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实验学校、西城区文明校园、西城区绿色学校、西城区艺术教育先进校、西城区心理教育特色校、西城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北京二龙路中学一贯奉行扶困助学政策。对以第一志愿报考并被录取的高一新生凡学生父母下岗,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全市城区最低生活标准的学生将免除其学费、书费、本费、教材(资料)费、讲义费并无偿提供春夏运动服装各一套。 目前,全校教职工正团结一致,务本求实,开拓进取,以崭新的精神面貌为把学校办成优质精品校而努力奋斗。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