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学丰台分校,座落在丰台区万年花城社区,是丰台区教委为贯彻落实丰台区政府品牌战略引进的第一所名校,学校设置30个教学班,有11个专业教室,3个多媒体教室,有大型图书馆,有风雨操场、艺术中心、宽敞明亮的餐厅、温馨舒适的宿舍,有200米跑道的塑胶运动场。学校干部教师17人,其中有市区级骨干10人。 北京小学丰台分校在传承北京小学办学理念、共享北京小学教育资源的同时,提出“造就自主发展的人”的育人目标。 先进的管理理念,优秀的教师团队,良好的基础设施为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的明天会非常美好!
该校始建于1947年,至今已有61年的校史。现有28个教学班,1100多名学生。教职员工70余人。 近几年,板厂小学朴素简易的校园承载着学校骄人的业绩: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学校连年获得区小升初考核优异成绩;教师队伍整体不断优化,出现了北京市孟二冬式的好教师、北京市紫禁杯特等奖、一、二等奖等多名班主任,近年区级骨干教师十几人次。学校获得“北京市课改先进学校”“首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北京市百所好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以严谨笃学,锐意进取赢得良好的声誉和生源。 板厂小学有一个团结、务实、奋进、创新的领导班子。他们带领全体教职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方位落实新课程标准,关注新的基础教育的本质,构建“三全思想”的教育模式,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实践中,板厂小学不断摸索自己的办学思路,不确定新的目标。构建和谐教育,以课为契机,树特色,创品牌,上一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学校把做强板厂,放在学校发展战略的首位,努力向“队伍优质化,手段现代化,管理人文化”的目标靠拢;以人为本,重在发展,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教师,在成就师生发展的同时成就学校,形成良性循环,寻求师生共同发展,力争把学校办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都满意的乐园。 学校确定了“师生整体素质与学校综合水平同步提高”的校本培训思想。通过“五带动”(专家带动、课题带动、干部带动、骨干带动、先进组带动)策略,围绕着“新课程、新课堂、新教研”开展了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的校本教研活动,积极探索“四查一加强”的校本教研之路,创新丰实了“专业知识、自我反思、以师训师、互动提高”的教研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水平,初步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培养了各层次骨干教师数十名,大部分为青年骨干教师,半数以上教师获得市、区级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树立教育向未来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家庭延伸的思想,促德育工作入情入理,形成家校协调,岗位实践,共同发展的育人模式。并不断实践丰富教育理念,一切都要围着学生转,一切以学生成长为本。近两年来学校四名同学分获北京市优秀少先队员称号、北京市宋庆龄基金会奖学金以及区级十佳少先队员称号;学生诗歌《献给宇航员叔叔的心愿》获得全国征文特等奖与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一起飞向太空;学校女子小小足球队蓬勃建起;还有很多同学在市区艺术节比赛中载誉而归。 在成就师生的同时成就学校。板厂人努力着、实践着、完善着,并追求这样理想的教育境界: 学校应充满诗意:把师生带到宽容的人文地带。 学校应充满机智:把师生的智慧和信念点燃。 学校应充满激情;以永远年轻的心跳呼唤对未来的憧憬。 学校应充满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使师生感受到一种充溢内心的庄重感,净化了的成功感。
丰台区东铁营一中创建于1959年,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完全中学,它坐落在丰台区东部,方庄小区西侧,与崇文区相邻,占地面积有22000平分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人际和谐。学校有优良的教学设备,有功能齐全的礼堂、会议室、计算机房、多功能厅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办学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中考、高考成绩稳步提高。 学校有一个锐意进取、勤政高效的领导班子,拥有一支年富力强、敬业爱生、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全体师生团结奋斗,努力将学校办成一所学生喜欢,人民满意的学校。
湖北省黄冈中学创办于1904年,早在1953年学校就成为湖北省首批省级重点中学。这所百年名校走出了共和国代主席董必武、著名文艺理论家胡风、“嫦娥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贺祖明等数以百计的时代名人;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和数以万计的各类优秀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学校高考一直保持在98%以上的升学率和75%左右的重点大学录取率,并多次夺得全省文理科高考状元,先后有600多名学生被保送到北大、清华等著名大学深造;数理化学科竞赛成绩始终居全省首位,获国家级奖励2000余人次,先后在国际数理化奥赛中夺11金、5银、2铜,共18枚奖牌。学校被誉为“孕育英才的基地,培养国手的摇篮”,“湖北省普通中学的一面旗帜”。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是朝阳区教委与湖北省黄冈中学联合创办的一所公办的全日制完全中学。学校位于北京东四环与京沈高速交汇处,毗邻北京最大的娱乐城“欢乐谷”。现占地4万多平米,建筑面积3.2万多平米。现代风格的教学楼、新颖别致的综合楼、异彩晖映的运动场、花木葱茏的绿化带,塑造了一流的校园环境;功能化的普通教室、标准化的专用教室、数字化的网络系统,构成了一流的设施和设备。学校自2008年秋季开学以来,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朝阳区程连元区长、黄冈市刘雪荣市长、朝阳区委常委刘宇辉部长等两地领导先后莅临学校指导发展方向;朝阳区教工委吴金龙书记、教委孙其军主任等委领导和湖北省黄冈中学陈鼎常校长多次亲临学校指导教育工作。学校现有小学一年级、初中三个年级、高中二个年级,26个教学班共900多名学生,已成为拥有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一校三址的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湖北省黄冈中学先后选派了3名教育教学管理干部参加学校管理,同时选派了多名骨干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确保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均有黄冈中学教师把关。同时学校在北京市招聘了部分优秀教师,师资力量越来越强。现有专任教师84人,其中全国优秀教师2人,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16人,中级教师34人。在学生中进行教学情况调查表明,全体教师教学的满意率均在80%以上。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想。尽管开办仅两年多的时间,但教育教学工作已初见成效,学生在全区的统测成绩稳步上升,学生在区级以上学科类竞赛和文艺类比赛中先后有118人次获奖,初步形成了“管理严、教育全、教学实、质量高”的办学特色,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和赞扬。学校将弘扬百年名校“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传统,秉承其“宽而有度,和而不同”的办学思想和“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教学理念,有机融合两地教育教学的精髓,充分发挥优质资源的效应,打造“有特色、高水平”的品牌学校,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广阔的舞台和空间,为学生放飞自己的梦想插上坚硬的翅膀。
长辛店第三中学是丰台区的一所区属普通初中校,始建于1968年。学校地处京西长辛店朱家坟地区,占地10375.16平方米,建筑面积7686平方米。学校拥有图书馆,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劳技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厅,拥有较完备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42名,其中高级教师8名,一级教师22名,教师中,大学本科学历的27名,其中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的教师有13名。
学校成立于1964年,地处风景秀丽什刹海地区,座落在全国文明的军民共建街--柳荫街上。是一所中等规模的学校,1997年更改校名(原西煤厂小学),国家领导人杨成武将军亲自为学校书写校名。杨成武、杨尚昆和张爱萍亲自为学校题词。2002年与大翔凤小学合校,现一校两址,学校占地面积约7220平方米,建筑面积3085平方米。北京市科技示范校、西城区科普教育基地 华嘉小学是一所新建合并校,在6年间先后通过合并容纳了原大水车小学、锦什坊街、太平桥、武定、按院、广宁伯街等几所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并顺利实施了聘任合同制,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加强,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为建设特色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增添新的生机。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华嘉小学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逐渐成为西城区一所比较有影响的学校。 该校借助"以科研为龙头,以科技为特色,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课堂为主渠道",大兴科研之风,使每一位教师都逐步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该校拥用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九五"期间,两名特级教师、一名中学高级,一名西城区青年知识分子,四名学科带头人,每位教师都承担科研课题,每个年级都有科研项目。学校承担并参与了全国、市、区级重点、一般课题7个。分别是全国重点课题"小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实验与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北师大"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教学改革"、中央教科所"大成美育的实验与研究"、"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研究与实验" ,市级重点课题"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区级课题"创新精神的培养群体科研",在"十五"期间我校在课题整合后继续承担了以上课题。 在"九五"、"十五"期间,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及科研成果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不断在全区、全市乃至全国都发挥着重要的推广作用。学校有12位教师在21世纪新教材、各类教材中参加编写工作。分别有艺术、自然、心理、语文、科技活动、可持续发展、体育等学科。其中有一位教师参与了本学科九套教材的编写工作。对今后全市乃至全国的教育教学改革都起到指导作用。学校的三位专家级教师分别赴全国多次讲学,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内蒙、辽宁、河南、河北、湖北、安徽、陕西、云南、贵州、福建、广西、台湾、香港等地进行讲学和师资培训,主题分别有21世纪教材师资培训、环境教育全国教师培训,还曾经分赴香港、瑞士、法国、德国、意大利、丹麦等地进行交流和介绍,加大了对外交流和交往。 该校是北京市科技示范校、西城区科普教育基地、西城区首批绿色学校、全国百所手拉手地球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实验校,北京市垂直绿化先进单位,北京市红十字会示范校、北京市节水示范单位。该校科普基地先后接待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新西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来访,并且该校充分利用这一基地对社区开放,对居民进行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该校有着与社区广泛的联系,该校为社区建设区业校,与社区坚持4年联合搞"给地球妈妈过节"环保活动、"科普宣传节",每年十几次搞"姥姥家门前唱大戏"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在社区取得了一致赞誉,先后获得"社区党建先进单位","区属资源开放先进单位"、丰盛地区"星级志愿者"等荣誉称号。该校在师德建设方面群星闪烁,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个人,曾先后获得全国、市、区级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市紫金杯班主任、市优秀辅导员、优秀园丁、优秀干部、师德之星、希望杯、希望杯浮动一级工资、区十佳辅导员及五四表彰等多项、多人次获奖,这些先进人物曾经到该区17所小学进行师德演讲、师德经验介绍,受到普遍好评。 该校从1994年就与北京市陶文中教授搞创造教育课题研究,在近10年的研究中,教师们学习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皮亚杰的建构式理论、霍华得 加得纳的多元智能论,结合刘文明创造思维的训练,把陶文中教授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各科课堂教学,在区教科所、教研室的帮助下先后在该校召开了创造教育研讨会,可持续发展答辩会,自然、美术研讨会等20余次市级研讨会和市级公开课,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秀课,从1998年的不完全统计,特级教师杨家栋老师在全国教师技能技巧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有三位教师在北京市录像课中获一等奖,学校青年教师在全区作公开课70多节,在区评优课活动中,有43人次获奖,其中自然学科连续4年获一等奖,数学、美术、社会分获二、三等奖,在金秋杯大赛中英语获二等奖。由于不断的研究与实践,教师进行了不断的总结和论文的撰写,获奖论文达139篇,其中全国获奖论文、北京市二等奖、区一等奖以上论文就占80多篇,其中有多篇文章刊登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教育科学研究》、《今日做教师》、《心育丛谈》、《杏坛拮英-西城名校》、《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情系中华》、《探索 创新》、《可持续发展之探索》、《可持续发展案例集》等50多篇,正是不断地创新精神督促着教师去改革去创新。该校蓄水池的建立正是创新精神的体现:在与北京市环保基金会开展的"防治北京尘污染"活动中从防尘到节水、最后整合集体的力量和想法建成一个集环保、科技、景观为一体的多功能蓄水池,建成后得到市节水办、西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及人大代表的广泛赞誉,使得节水工作在全市又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市命名为北京市节水示范工程。 在学生教育方面,该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方针,每年在全校坚持开展"四百"活动,"百花园艺术节、百灵鸟合唱节、百科园科技节、百乐园体育节",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区、全市的艺术节四赛、科技月活动中,每年都大量获奖,多次获得北京市艺术节集体个人一等奖,多人次获得全国少年电子技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儿童眼中的EPD绘画作品入选公益广告画"活动中该校学生10人获奖,入选5幅。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老师指导走访、调查、测算拍照,撰写论文,一文《灵山植物群落多样性的调查》在全国生物百项科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金奖,《让我们自由的呼吸》科技实践活动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北京市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寻找衣兜里的好朋友----丢失的小手绢》入选《北京市科技活动书库》。以上成绩的取得都说明教师和学生在创新精神的培养方面成效显著。 华嘉小学在几年的工作中还先后获得WHO健康促进金牌校,北京市首都先进少年军校,北京市创造教育先进学校,北京市体育达标先进校,西城区心理教育特色校,1999年----200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西城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被西城区工会评为师德教育先进单位,2001年被评为乒乓球、篮球传统校。 2002年再次合校实行聘任合同制两个多月以来,教职工观念转变了,思想境界升华了,教师们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迈出了更坚实的步伐。 郝韵笛:全国“幼苗杯”甲组团体冠军。 全国“八个大杯总决赛”女子乙组团体第八名。 北京市比赛女子乙组双打第二名。 北京市中小学生乒乓球女子团体甲组第六名。 西城区“萌芽杯”女子单打乙组第三名。 西城区“萌芽杯”女子双打乙组第二名。 张碧琦:2003年西城区秋季运动会:1500米第五名;800米第四名 2003年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跑入第一百名 2004年西城区春季运动会:400米第一名;800米第二名 2004年西城区秋季运动会:400米第一名;200米第一名 2005年被北京八中录取 周博:2002年西城区中小学乒乓球比赛,小学男子甲组双打第二名 2002年西城区“萌芽杯”男子丙组单打第二名 2003年北京市中小学乒乓球比赛男子丙组单打第三名 2003年西城区中小学乒乓球比赛男子甲组单打第三名团体第一名 2003年“广华轩”杯乒乓球比赛男子甲组单打第一名 2004年北京市中小学乒乓球比赛男子甲组团体第三名 2005年西城区中小学乒乓球比赛男子甲组单打第二名 2005年被铁二中录取 华嘉小学现有体校生112人,分成乒乓球、体操、柔道、游泳、跆拳道、摔跤、田径、举重、足球等多个专业项目。 2003年该校体校应届毕业生有5人被35中录取。 2004年我校体校应届毕业生有10人被35中录取,10人被西城外国语学校录取,1人被铁二中录取。 2005年我校体校应届毕业生有1人进入国家队,1人被八中录取,13人被35中录取,1人被二中录取,1人被铁2中录取,2人被44中录取,1人进入河北俱乐部,1人进入良乡俱乐部。 从学生毕业后的走向不难看出,我校注重体校生的全面发展,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均衡发展,从多个项目进行丰富,为专业培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体校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京源学校是一所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国际部、金帆书画院于一体的全日制寄宿学校,学校坚持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和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的办学理念,培养有理想、尊严、有修养、会学习、会工作、会生活的现代学子,致力于培养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杰出人才。浓郁的学风,进取的氛围正激励着2200名学子不断创造出骄人的业绩。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