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中学是北京市示范高中,前身为清朝左翼,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师资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全面,在社会上拥有良好声誉。在多项比赛中,获有奖项。此外,学校和1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北京二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它前身是清朝左翼宗学,始建于1724年。从有历史记载到现在,二中已有286年的历史。学校处在北京市的中心区域,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灯市东口内务部街。现有39个教学班,学生1791名,教职工总数215名,其中专任教师134名, 特级教师7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0人,区级骨干教师27人、校级骨干教师24人。 校舍占地面积20821平方米,建筑面积22624平方米,有6350平方米的高规格全塑胶操场,有理、化、生实验室10个及108平方米的生物走廊,有配备113台586电脑的学生计算机房,容纳240人的学生阅览室,有电子阅览室、舞蹈房、爱立信电信空间分站,校内建有实用高效的计算机校园网,各个教室均配备了投影仪的闭路电视。 北京二中的校训是“敬业乐群”和“扎实、创造、团结、有恒”。在这种校训的熏陶下,毕业生中出现了一批各有专长、成绩卓著的学生 。学校拥有完善的硬件设施,2006年9月启用了新建的教学楼、报告厅、体育馆、科技楼,以及现代化的理、化、生实验室,心里咨询、舞蹈、管乐排练厅和各种专用教室。还有大型图书阅览室、教师博物馆、学生博物馆、国粹馆、美术馆、古籍查阅收藏室、心理咨询室、电子阅览室、小影院,并开辟了视听墙、棋艺活动区、专业演播室、先进的计算机房,配有数码信息港。 2007年将实施新的课程改革方案,二中在浓厚的校园文化基础上优化师资结构,整合课程资源。为新学期课程的开展,又建设了油画写生工作室、中国画创作·美术鉴赏工作室、书法篆刻工作室、电脑绘画与设计工作室、汽车驾驶与保养学习室、家政与生活技术学习室、机器人制作工作室、电子控制技术工作室、建筑及其设计工作室、创新工作室(金工、木工实验室)、服装及其设计工作室、生物技术实践工作室(无土栽培)、生物组培实验室、环境监测与保护工作室、PASCO数字化实验平台与电子控制技术工作室、技术与设计工作室、视听制作工作室、理化生个性化自主实验室、地理情景多功能学习室、文史哲馆、外文图书阅览室。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免费进入相关实验室学习和研究,学生的各项能力将会得到快速提升。北京二中的办学理念是: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北京二中发展的总目标是:全面优质,追求卓越。 二中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北京二中正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姿态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成为先进教育思想的代表,优秀教师成长的沃土,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
我校建于1937年,曾用北京市第二十八新民学校、北京市蒋养房邱家胡同民众学校、北京市邱家胡同小学、北平市第五区第三、四保国民学校、北京市邱家胡同小学、北京市育翔小学分校等名,现为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东街小学。 学校占地6000多平方米,拥有多媒体、语音、计算机、美术、音乐、图书、乒乓球等专用教室,教学环境优美整洁。共有教师37名,是一支老中青结合,青年老师为主力的教师队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名,小学高级教师23名。 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近几年中我校在教育、教学、科研上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被评为区级师德先进集体、心理教育活动特色学校、拥军优属模范单位、艺术活动先进集体;曾多次获得区级足球比赛第一名、篮球比赛第六名、合唱比赛第二名等成绩。在教学中,我校获得区级评优课一等奖、两次二等奖、四次区级评优课三等奖、区“金秋杯”做课比赛第一名等好成绩。老师们的论文也多次在全国、市、区级获奖,获国家级奖7人,市级奖2人,区级奖10人。
北京市第五中学创办于1928年5月, 1959年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中学。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以人为本,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名校”。近年曾获市“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先进集体,被授予“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称号等多项表彰,2003年被命名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硬件设备堪称一流 学校本校区占地14800平方米。大厅顶层有直径8米的天文观象台,里面安装了国内先进的天文望远镜。学生的“风鹏”电视台可以通过闭路电视系统向全校各班转播节目。综合楼有10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和宽敞的学生阅览大厅,书刊借阅实现计算机管理,图书馆藏书8万多册,阅览室订阅的报刊杂志几百种。综合楼5层建有乒乓球馆和形体教室。附属楼还建有体育馆和学生餐厅,有500平方米的音像阶梯教室。教师全面育人,教有特色 北京五中以建设学习型教职工队伍为目标,形成学风、业务精湛、师德高尚,老中青结合的教职工队伍。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价值观、全新的教育质量观、学生主体的学生观、开拓创新的教学观。教风严谨,教有特色、教科研领先、效益显著。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36人,高级教师65人,占48%。其中9位特级教师人数在东城区第一。市级骨干教师11人,区级骨干教师30人在东城区实力最雄厚。我校的一批中青年教师在市区乃至全国脱颖而出,数学教师张毅因所带的理科实验班成绩突出,获2005年苏步青数学教育奖。李颖、张斌平、熊丹三位青年教师在全国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 学校安排领导专门负责实验班工作。实验班不仅师资水平高,而且根据实验班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做专门的课程安排和课外活动。理科实验班在学科竞赛中获奖等次、获奖人数在东城区名列前茅。学校坚持教育科研导向,教科研成为学校特色,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的教科研先进单位。近三年撰写论文391篇,出版读物152册。近五年教科研获奖总计:国际奖1项、全国奖32项、市级奖91项。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色 五中坚持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注重培养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高考成绩突出:学校狠抓课堂教学,倡导学生主体参与,寓教育于教学之中;一贯坚持在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高考升学率多年达100%,96%以上的学生考上重点大学,每年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人数在30-50人。每年都有学生在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生物、化学、信息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如2007年的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的一等奖贺行舟、任诚,全国中学生化学联赛一等奖张旭鹏,2008年的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的一等奖汪啸尘等同学。 科学艺术教育成果卓著: 2005年被北京市教委评为“金鹏科技团北京五中分团”,2007年,我校艺术团被批准为“北京市金帆艺术团”。每年都有学生获得数学、生物、化学等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奖项,从2000年开始,我校每年都有学生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一、二等奖,2003年,许冰同学获得 “明天小小科学家”二等奖,并获得了2004年的“北京市十佳中学生”。2005年5月赴美国参加第56“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获二等奖;2006年11月,刘畅同学和陆殷龙同学获得了“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二等奖,并入选第58届“英特尔国际工程与技术大奖赛”; 2007年3月范博智同学代表北京中学生参加“丹麦青年科学家竞赛”,获二等奖,2007年8月,钱君岩同学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2007年12月我校钱君岩、范博智、朱融融、傅自然四位同学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 二、三等奖,2007年12月,我校安多、冯超、王田玮三位同学代表北京中学生参加“新西兰国家青少年科技竞赛”获最佳国际项目奖。2008年,我校罗一丹同学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2008年11月,我校罗一丹、冯超两位同学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 二、三等奖。 2005年、2007年、2008年我校学生张博钦、刘畅、钱君岩分别获得“第三届、第五届、第六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此奖项全市每年只有五名学生获得,是北京市中小学生最高荣誉。 我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环保社团“环球绿色行”活动获得全国优秀科技活动二等奖,社团的“换绿”等活动在北京市已经颇具影响,“模拟联合国”社团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也已经在北京市赢得较好声誉。 我校与德国柏林贝尔塔中学、澳大利亚圣约瑟夫中学结成友好校,并与法国巴黎佛瑞中学、纽伦堡维尔施台文科完全中学友好交流,与香港伊里沙伯中学结成友好校并组团相互访问。 北京五中不仅是和谐的校园,更是育人的沃土!是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是学生们健康成长的园田!热忱欢迎报考北京市第五中学。
座落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北角的文兴街小学,已有近 50 年的历史。邻北京动物园,占地面积 8158 平方米 ,绿地面积 2500 平方米 。自 1997 以来被评为市级 “ 花园式 ” 学校、市级科技教育示范校、市级环境教育示范校、市级 “ 绿色 ” 学校以来,几十年如一日,保持校园四季常绿,三季花香,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里,犹如一片绿洲。 走进文兴街小学,宽敞、明亮、整洁的教室中处处体现同学们的布置特色,温馨而独特;高大、宽敞的封闭式运动馆是学生们安全活动的场所;西北角的生态园是学校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第二课堂;独具特色的器械操场是孩子们锻炼体魄、尽情戏耍、舒展身心的好去处;鸟语花香的藤萝架吸引着孩子们在此读书、休息、学习。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和操场上的欢歌笑语,汇聚成美妙的乐曲,洒落在文兴街小学的每一个角落。 良好的校风、校纪,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精心培育他们的教师。学校有一支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多年来,历任校长秉承 “ 以德治校,依法治教,科技兴校,全面育人 ” 的办学宗旨。现任校长王淑明,积极倡导 “ 重人品,厚基础,强能力,绿诚育人 ” 的教育理念,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带领全校教师共同绘制出我校 “ 以环境促教育,以环境促发展,以环境育人才 ” 的美好蓝图。让学生在绿色人文和科学普及的环境中感受美、享受美,从小树立远大志向,走上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道路。 为了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我校积极与西城教委相关部门密切联系,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先后装备了语音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击剑馆、健身房等一系列专业教室。让学生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全面发展。学校为了突出科技特色,还建立了独特的生态园,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学校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了 “ 绿诚 ” 系列活动:开学典礼、班队会、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家长学校、手拉手地球村。寓教育于活动中,让同学们学会合作,勇于探索,与时代同步发展。我校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受到了市长的关注。 经过师生的努力 , 我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 近一年来共有一百多人次在市区各项比赛中获奖 . “梅花香自苦寒来” 奖杯与证书上浸透着师生共同努力的汗水,我们深知成绩只能说明过去的辉煌,它更是前进的号角,激励我们共同努力,再创辉煌!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是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是国家教育部和北师大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是培养优秀中学生的摇篮。 学校创建于1917年,前身为师大女附中,有着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享有盛誉。著名的女科学家郝诒纯(中国科学院院士)、胡启恒(原中科院副院长)、陆士嘉、女新闻工作者浦熙修、陈柏生、女将军聂利、女画家肖淑芳等都先后从这里毕业。全国著名学者、教育家马寅初、陈荩民、傅仲荪、程春台、闵嗣鹤,胡洁青等都先后在校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得到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与关怀,毛泽东曾为学校一个女学生的日记写过批示;刘少奇、陈云、李鹏、李岚清等为学校题词;邓颖超、彭真、贺龙、陈毅、聂荣臻、王震等先后来校指导工作或参加活动。1997年,建校八十周年,江泽民同志给学校题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学改革,形成办学特色”。1983年学校率先进行德育工作改革探索,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1984年学校率先在北京市进行课程改革,自编的语文教材经国家教委审批后在全国使用。1995年起,经市教委批准,学校高中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课程结构为必修+专修+选修+活动课。通过专修课来实现“基础分流”,通过选修课与活动课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以便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发展功能。1996年开始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在以实验中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已建成中外合作学校“北京中加学校”、体制改革校“实验中学分校”。 “追求发展、追求卓越”是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个人都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是学校的教育追求。学校在历届高考中都取得优异成绩,大学升学率为100%,每年重点大学上线率均在95%以上,其中考入清华、北大两校的人数约占26%以上,每年向十余所大学保送优秀生10余名。 执着的事业追求,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传统,使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承担国家级、部委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或学科教育著作近百本,有较大的影响。撰写论文千余篇,其中数百余篇发表在全国或市级刊物上。 学校重视体育卫生工作,是北京市女排高水平运动队和田径传统校。学校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构建了“必修+专修”的体育教学模式。多次被评为传统项目先进校和全国卫生保健先进校。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的培养人才新模式,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又是对外开放的窗口,进行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积极搭设培养国际性人才平台。十几年来,先后共有几百名教师、几百名学生到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韩国、泰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进行考察、进修,并与美国、德国等学校建立互访交流关系。学校多次被评为西城区外事先进单位。近几年来学校有大量学生升入世界知名大学深造。 “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已经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教育价值观。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发展要求,使全体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的、充分的发展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和教育追求。注重学科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特色。注重品德培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认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学校的校训是:“诚信、严谨、求是、拓新”。 实验中学分设高中(本部)、初中(分校)。本部占地面积35359.26平方米,建筑面积51667.7平方米,运动场(馆)面积120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约几万种,约十几万册,有两个电子阅览室,可供110人同时上网阅览,电子图书千余种;期刊百余种,报纸几十种。分校建筑面积29930平方米,于2007年8月竣工,是融合“科技、人文、绿色”理念于其中的新型现代建筑。 90年发展历程,学校取得成绩显著。先后评为北京市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学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活动示范校和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外事先进学校、健康促进金牌校、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卫生保健先进校和传统项目(排球)先进校、中国游泳协会北师大游泳运动学校、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系网络学校。
北京市西城区玉桃园小学位于西直门立交桥畔玉桃园小区内,占地面积9700平方米。现有学生580人,教学班24个。学校贯彻“办全纳学校、促精细管理、创双赢发展、育成功英才”的办学目标,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快速上升。被评为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北京市红十字示范学校、西城区文明单位、西城区语言文字示范校、西城区艺术教育先进校、西城区科技教育先进校,西城区平安校园、西城区社区教育先进单位等。学校具有一流的硬件教学设施,200米人造草坪的操场,两个教学楼,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脑多媒体设备,有多功能厅、计算机、劳技、美术、音乐、形体、科学、资源教室等十三个专业教室,同时设有教师、学生阅览室,这些先进的硬件设备为学校的教改和师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学校校园环境宽敞优美安静,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乐园。学校有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小学高级教师48人,大专以上学历教师达95%,区学科带头人3人,区兼职教研员3人,校学科带头人12人,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进行各科教学改革,教学成绩显著提高。 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科技、体育等课外活动。组建了天使剧团、桃园茶社、机器人工作室、鼓号乐仪队等社团,组织了科技、足球、计算机、美术、田径、科普英语、合唱、舞蹈、机器人、鼓号队、茶艺、围棋等兴趣小组,学生参与率达100%。近年辅导学生各类比赛获全国、北京市、西城区各种奖项200余人次,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打下了基础。 毕业生全部合格,特长生、优秀生被市区重点校录取率占在校毕业生总数50%左右。学生在学校能享受到良好的素质教育,在德智体各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位于海淀区双榆树东里32号。学校成立于1980年。现有少先队大队1个,中队21个,小队130个,少先队员710人。 学校少先队工作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强调少先队自主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培养小干部的工作能力,促进队员间的和谐相处。学校不断创新活动方式,培养少先队员爱国情操和集体主义,努力开创少先队工作的新局面。 学校少先队结合形势和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丰富队员的校园生活。少先队各项制度完善,基础建设扎实,能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的作用。开展活动注重从小处着手,如节约每一滴水、节水妙招、弯腰拾起一片纸、文明用语天天用、我是守纪小标兵、擦亮行动、赈灾大捐款、手拉手共成长等等,让队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一次次的活动中受到教育。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和北京市少先队读报用报先进单位称号;获北京市星星火炬奖;被评为海淀区手拉手活动先进集体;海淀区重大活动优秀组织奖。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