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蓝天第一中学是在市、区政府、石景山区教委的支持下创办的北京市第一所公办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学校创办几年来,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认可,并在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现代教育报及国际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上进行过报道。2004年,教委和学校共投入200余万元,按照教育部新颁布标准改建了学生机房、食堂、宿舍和实验室,教室实现了班班通学校的办学目标是: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励精图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三、五年把蓝天一中建设成为教师队伍精良,教研气氛浓厚,校园环境优美,学生管理严格的北京市公办外地务工人员子弟窗口校。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第二小学历史悠久,创建于1963年7月。现任校长范爱真在30年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学校环境优美,建筑面积5400多平方米,教室全部是阳面,楼道宽大明亮。校内设有1500多平方米的操场和体育欢乐角,设有音乐、形体、美术、自然、劳动、心理、计算机、语音、电教等9间专业教室和电视演播室、知心小屋、阅览室等。学校已经开设了校园网,教室内全部安装了电脑、背投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全面实行了小班化教学,教学效果好。 我校是全国古诗文诵读优秀学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北京市心理教育实验校、北京市“阳光心语行动”第一批示范校、西城区平安校园、西城区文明单位。此外,我校每年在市、区运动会、四赛、艺术节比赛中都有多人次获奖,2006、2007年春季获区田径运动会B组第一名。我校每年毕业升学率为100%,每届毕业生中都有一定比例的市级“三好学生”和“特长生”进入市区对口中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了中学的普遍好评。 学校全体教师诚挚欢迎家长到校参观并送孩子前来就读! 招生咨询电话: 6206207162013204——805
北方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建于2004年7月,是一所非常年轻的公办优质初中校。学校现有教学班24个,学生近千人,教职工100余人。在领导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北方工大附中的全体教职员工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大胆实践。北方工大附中的全体教职员工正本着内强素质,外求发展,打造学校品牌;内求团结、外求发展,培育学校精神的宗旨;上下一心、同心同德,为建设一所具有现代化办学规模,管理到位、队伍优质、特色鲜明、高质高效、人民满意的初中优质学校而为之奋力拼搏!办学目标:把北方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办成一所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有底蕴的优质初中校。办学理念:每个学生不求一样的发展,但都要发展;每个学生不求同样的规格,但都要合格。
中关村四小成立于2003年9月,是北京市海淀区为了适应中关村地区发展而特批建立的一所公立小学。学校地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地带,西傍大钟寺博物馆,南临北三环联想东桥,周边高校林立,环境优美、交通畅达。 按照国际学校标准设计建造的教学楼,现代时尚又童真童趣,典雅精致中透出大气端庄,简洁朴实中散发着浓厚的书香气息。落地大窗的明亮教室,宽阔的室内走廊,让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更为便捷舒畅。 这里的每一个地方都力图能够赋予它教育的意义。图书馆讲堂、生涯辅导月、导师制、升旗仪式、流动秀场、粉丝大巴、学生社团等特色活动吸引了每个学生的眼球。不是为了挑选、表演、展示一个成人眼中的完美,而是呈现出一幅每个学生“我也要成长”的画卷。学校的资源不再为只为部分“好孩子”所有,而是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了“试一试”的展示与发展空间。 学校凭借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彰显学生个性的办学特色,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快速步入北京市乃至全国一流小学行列,成为教育部影子校长培训基地校,海淀区优秀校长培养基地校。
万泉小学,是一校两址的全日制六年制公办小学。本校区始建于1950年,坐落在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区域,毗邻人民大学。占地面积11990平方米,建筑面积16707平方米。分校始建于2003年,是由原厂西门小学搬迁改建的学校。2005年落成使用的新校舍,地处风景如画的昆玉河畔,紧邻嘉豪国际、牛顿等现代商务办公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校园典雅大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占地面积12269平方米,建筑面积6126平方米。 学校现有72个教学班,2776名学生。全校160名教职工中,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124人,大专学历29人,中专学历2人。高级、中级技工各一名。拥有小学中学高级教师5名,小学高级教师75名,一级教师66 名。其中35岁以下教职工65人,36——45岁81人,46岁以上14人。目前拥有市级学科1人、骨干4人;区级学科带头人31人、骨干教师45人;中心学科带头人75人。他们不仅成为万泉小学不断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且其中的许多骨干分子已在区、市、乃至全国崭露头角,发挥引领作用。 学校曾被评为海淀区素质教育优质校,全国心理健康标兵学校,全国十佳创新型学校,北京市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北京市科研先进学校,北京市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北京市绿色学校,北京市金帆艺术学校,海淀区教学管理先进学校、德育管理先进学校,海淀区科技示范学校,海淀区总务管理先进校…… 我校校徽是在广泛征集,择优评选的基础上诞生的。是由我校罗智中同学设计。它表达了:在地球上,我是自豪的中国人;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我是万泉小学的学生;在新世纪的校园里,那曾获得全国优秀设计奖的雕塑矗立在校园中央,它象征着教师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用自己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让创造之星冉冉升起,熠熠生辉。
北方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即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原:铁道附中),始建于1957年,于1979年被海淀区教育局确定为区属重点中学。是海淀区"教育现代化改革试点校"之一。 本校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12号,地处北京交通干线北三环路联想桥南侧,西临中国农业科学院,校园占地面积31000平方米,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学生1200人。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设施,其中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多功能厅、体操馆、艺术劳技教学楼。有正规教室25个、理化生实验室6个、计算机房2个、多媒体及电教室2个、其它音美劳技教室3个、具有目前一流的全橡胶封闭式操场、3个全橡胶地面的篮球场和1个排球场。体、音、美、电教等设备均已达到北京市教委颁发的"办学设备较高标准校"的标准。 北方交大附中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其中有研究生11人,本科学历56人,专科学历3人。区级学科带头人11人,市、区青年骨干教师2人,特级教师1人。他们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
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拥有一千一百余名师生员工的区属公办完全中学。自59年建校,历经四十九年传承积淀,在“自信、自律、自强”校训的引领下,形成了特有的“课上无乱、课下无嚷、校园无脏、水电无费、公物无损、语言无‘忌’、考试无弊、作业无抄、行为无‘禁’、吸烟无人”的“十无”校风、“严谨、求实、爱生、善诱”的教风和“文明、勤奋、求真、创新”的学风。学校连续十年荣获海淀区“科技示范校”,多次评为海淀区中小学课外活动先进集体。学校是中国青少年科普“示范学校”、“无烟学校”;全国EPD课题实验学校,(国家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海淀区(初中)课程改基地校、海淀区实施高中新课程样本校;北京市哲学与社会科学“十五”和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友善用脑”实验学校。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是:“文明,懂理,守纪,勤奋,求知”。 学校现有教师78名,其中省市级骨干教师3名,市级以上优秀教师4名,区优秀知识分子3名,区名师工作站成员3名,区学科带头人、班主任带头人9名、区骨干教师18名,硕士学位教师11名,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的教师占40%以上,一批中青年教师已成为区、校教育教学骨干;二十余名教师赴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参加国际性教育培训,50%以上的英语教师通过北京教育考试院与伦敦三一学院英语口语九级考试,成绩优良;40%以上的教师承担国家级或市区级研究课题,30%以上的教师在全国、地方出版、发表论著,一大批教师论文获市区级以上奖励。友善用脑简介:友善用脑是新西兰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所总结和倡导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友善用脑强调以学生为本,提出“所有的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让学生以自己的方法轻松学习”的理念,为老师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教育方法和技巧,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大脑潜能,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用脑的能力,增强学习兴趣、鼓舞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我校进行该课题的研究已有五年,经过全校教师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是该课题在北京市乃至全国的领头人。 连续5年来,地大附中平均每年夺得市区级荣誉奖6项,至今已包揽了包括课改先进校、教育科研先进校等在内的所有区级奖项,并获得北京市文明单位、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首批)、北京市青年志愿者杰出服务集体、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并于2006年底荣获海淀区“和谐校园”建设样板单位并获得由中共海淀区委、海淀区政府颁发的“和谐宝鼎”。北京市哲学与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科研项目“友善用脑应用的研究”成果《中国地大附中友善用脑研究与实验文集》2006年由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并在中关村图书大厦等书店热销。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现代教育报》等媒体报道了我校实施课程改革的独特探索,《海淀报》以《冉冉升起的教育之星》为题对学校进行了全面报道。如今,地大附中正大步迈向文化独特、办学特色明显和品牌效应显著的区域性优质中学行列。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