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小学始建于1963年,是一所区教委直属的公办学校,占地面积954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71人,教学班24个,学生705人。在历任校长及全体教职工[1]的努力,换来了黑山小学巨大的变化。黑山小学建校四十七年来,在上级领导下,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学生。近年来,学校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在"关爱每一个学生成长,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培养每一个学生成才"和"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德育为核心,以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协调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2、组织机构:我校现有干部5人,校长一人,副校长2人,主任2人。3、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2,师生比1:10。35岁以下31人,36--40岁15人, 41-50岁8人, 50岁以上8人。大学本科36人,大学专科20人,中师6人。语文24人,数学13人,自然学科1人,美术2人,音乐2人,体育4人,信息技术1人,品德1人,英语4人。其他7人。多数教师的教学能力都较强,部分教师还有待提高。校级骨干教师11人,区级骨干教师6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现有5位教师正在进行本科学历进修,全部教师都有不同层次的培。教师队伍建设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塑造教师队伍形象。树立争先创优意识,通过校本教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a、强化教师基本功训练;b、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c、开展教师读书,营造书香校园活动;d、开展师徒帮带活动;e、开展教育教学评优活动;f、开展校际交流、专家引领教学研讨活动;g、做好考核评价工作。有计划地培养教师, 促进教师人人发展.做到第一、制定学校校本培训规划,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发展的平台,让优秀教师迅速成长,培养骨干教师的后备力量,实施名师工程,有计划地培养教师,形成人才梯队。第二、优秀骨干教师后备人员的选拔与培养要与学科建设、教育科研相结合,通过对优秀教师的培养,促进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我校教育教学、科研整体水平的提高。第三、坚持做好"十一五"继续教育工作,做好骨干教师的管理工作。4、学生管理: 坚定和谐育人理念,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氛围。管理原则: (1)"四化"原则:科学化;效率化;规范化; 人性化; (2) 全员参与、 注重全过程、管理内容 ①良好习惯的养成(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观察和习作习惯) ②安全教育(安全制度、安全教育、安全训练和检查) ③日常管理:(课程安排,时间安排、训练辅导、招生和学籍)
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建于1954年,初名"京西矿务局黑山职工子弟小学"。1955年成为完全小学。1956年更名为"黑山小学"。1963年改为现名。1978年4月被确定为市级重点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29个,在校学生1357人,教职工9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62人。学校占地面积6914平方米,拥有多媒体教室2个,音乐、美术、自然、劳动等专用教室4个,图书阅览室藏书66471册,此外学校还建有一个150米人工草皮、环形跑道的操场。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首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全国红旗大队"、"北京市教科研先进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认为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通过对奥林匹克教育的特点、形式、内容和对策的探讨,研究奥林匹克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融合,构建学校校本课程体系。 几年来,学校以北京奥运为契机,在教育教学中开展了广泛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他们把奥林匹克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与社会、体育、美术、语文、数学、音乐、英语等学科整合,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了解世界各国的国情、概况、民俗,了解奥运的历史,竞技项目及规则,中华健儿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学校还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系列活动。如:迎奥运--大手拉小手环保校园行活动、红领巾文明街活动、"新北京、新变化、新奥运"征文和绘画比赛、迎奥运文化体育节等。
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一小学现有正式教学班27个,学前班4个,学生 1362 人,教职工99 人,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办有特色的办学目标。 多年来,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努力为教师们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和工作环境,鼓励老师们探索创新,推陈出新。学校以校本教研为依托,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们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形成了一支师德过硬、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目前已有市级骨干教师7人,区级骨干教师16人。教师队伍团结、务实,追求进步,教风、学风严谨,已经形成了重基础、重能力、重创新的办学传统。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书香校园逐渐成为学校的发展特色,通过学生读书、教师读书、家长读书三个层面深入开展读书工程,校园里充满了浓郁的书香氛围。科技教育、艺术教育成绩显著,学校民乐班、管乐队、合唱队和舞蹈队屡屡在各项比赛中获奖,科技活动丰富多彩,为孩子们提供了发展的舞台,孩子们在和谐、温馨的环境中快乐地成长。 学校曾先后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北市市电化教育先进学校、北京市科技示范校、北京市健康促进校、北京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百所好家长学校、北京市平安学校、北京市少先队特色工作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简称牛栏山一中)建于1950年,时属河北省的顺义县人民政府选用明代古刹元圣宫为校址,创办河北省顺义县初级中学,1951年更名为河北省顺义县第一中学,1958顺义县划入北京市,学校更名为北京市顺义县牛栏山中学,1963年牛栏山中学被确定为北京市市属重点中学。1978年更名为顺义县牛栏山第一中学,再次定为北京市重点中学。1998年更名为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02年被首批评定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经过61年的发展历程,牛栏山一中已经发展成为集高中教育、初中教育、国际交流为一体,拥有5000多名学生的牛栏山一中教育集团。 牛栏山一中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镇内,校园面积282亩,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建有教育楼、科技楼、书院式图书馆、学生艺术教育中心、标准塑胶跑道田径场、体育馆;配备现代化理、化、生数字实验室,生物组培实验室、化学环境实验室、物理创新实验室。宽敞明亮的餐厅可容纳2500余人同时就餐;配有空调和太阳能洗浴设备的学生公寓。形成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文物保护区的完善布局。 牛栏山一中以“立志、尚学、求实、创新”为校训,秉承“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遵循“规范管理、开放教育”的教育管理模式,追求“严谨治学、辛勤育人”及“勤、钻、律、实、恒”的教风和学风,努力打造一支“兢兢业业、同心同德”的教师团队。经过几代牛中人的努力,牛栏山一中“干部教师队伍优秀、教育管理手段优化、教育教学水平优质、办学条件优越、校园环境优美”的办学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在过去的61年中,牛栏山一中始终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这里每年有96%以上的毕业生进入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内的国内外高等院校学习,累计为国家培养了3万多名合格毕业生,形成了享誉京城的“牛栏山一中”教育品牌。 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异的办学成绩使牛栏山一中多次获得首都文明单位、花园式学校、北京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校、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校等多种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曾多次予以报道,2009年在北京晨报、信报、新浪教育、BTV科教频道、竞报、北京新闻广播等媒体组织的群众性评选活动中获得“改革开放30年办学成就最高的十佳中学”称号。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确定为“校长实名制“学校。
我校建于1960年。现有2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96人,教职工60人,学校占地9000平方米,教学楼总建筑面积为8500平方米,其中学生教室27个,专用教室10个(音乐教室1个、自然教室1个、计算机教室2个、美术教室1个、劳技教室1个、语音教室1个、阶梯教室1个、风雨操场1个、学生阅览室1个),一个标准的200米环行跑道操场。我校在教委的大力投资下办学条件已经达到较高标准。成为一所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办学规模较大、有一定特色的城市小学。
石楼中学地处北京市房山区石楼镇石楼村。黉舍建立于1958年,占地总面积30496平方米,修建面积55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93人,在校生1200余名,是一所范围较大的乡属初中校。建校以来,在下级带领的体贴和支撑下,全部师生连合朝长进步,松散务虚,黉舍的事情获得了喜人成绩。1998年新的带领班子上任后,励精图治,开辟创新,黉舍办学前提,办学程度,讲授办理,步队扶植,校园环境一年上一个台阶。黉舍已生长为“全面育人,办有特性”的黉舍,成为北京市中小学标准化扶植达标校,法制扶植先进校,环境扶植优类校,讲授办理达标校,持续获得综合本质评价一等奖,评为群众对劲标兵黉舍及文明单位称呼,被北京教诲迷信研讨院评为国度教诲课程鼎新项目“建立促进西席生长和学天生长的评价体系––分层评价研讨”2002至2003年度先进尝试黉舍。 黉舍非常重视西席步队扶植,主动推动科研发兵,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 “ 三兴”计谋,经由过程“名校培训、专家培训、校本培训、科研动员”等多种体例,大力推动了西席步队的扶植。本科毕业生52人,中学初级西席4人,中学一级西席30人。凭着如许一支优良的 西席步队 ,凭着石楼中学全部教职工对教诲的无穷虔诚和对门生忘我的爱,石楼中学博得了社会的遍及赞誉。建校以来,为高一级黉舍运送了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学子。 在全面生长的根本上,从艺术教诲动手,育调和之才,这是石楼中学凸起的办学特性。黉舍艺术教诲事情服从明显。持续三年,在房山区艺术节、合唱节中荣获一等奖,插手北京市第6、7、八届艺术节,石楼中学荣获北京市2、三等奖。 石楼中学以德育为首,讲授为主,依法治校,在“三五”普法活动中,荣获1996––2000年北京市法制颁布发表道育先进个人, 房山区仅石楼中学一所黉舍获此殊荣,我校持续四年被房山区教委评为依法治校先进单位。目前,石楼中学全部教职工在黉舍导班子的带领下,“争创乡村一流初中校”,把办学目标定位在:全面育人,办有特性,成为讲授质量高,办学程度高,特性光鲜的乡村初中校。为了完成这一目标,黉舍提出了“新尝试、新思路、新抽象、新生长”的团体要求,对峙“以人生长为本,激产生命潜能”的教诲哲学理念,抓好鼎新创新,培养全面生长、学有所长、具有杰出行动风俗和光鲜本性、既有创新精力又有实际才气才气纵横的一代新人。 现在,石楼中学全部师生,连合分歧,开辟朝长进步,与时俱进,正以史无前例的热忱,共同创作发明石楼中学更加光辉光辉的来日诰日!
酒仙桥第一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地处朝阳区酒仙桥电子城地区,1963年建校,总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现为一校两址。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109名教职员工,近1000名学生。 我校建校48年来,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及"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低进高出"的办学目标,以"自尊、自信、自律、自强"的校训作为培养学生的准则。长期以来,酒一中的办学质量已经深入本地区居民人心,周边地区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我校。 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对特色教育、创新教育的提倡,美术教育已形成特色,美术特长班的学生在全国、市、区比赛中多次获奖,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美术特长生。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响应国家关于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要求,我校已有体育、艺术等二十余个社团,切实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近年来,我校教学成绩卓著,中考成绩节节攀升,连续三年荣获区中考工作进步奖。近三年升入重点校及示范校的比例接近70%,其中多名考生升入了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师大二附中等北京市知名名校。我校曾获得"北京市初中建设先进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北京市绿色学校"、"首都精神文明单位"、"朝阳区教育美术特色学校"等各类荣誉。 曾经的成绩给了我们继续进步的信心,申办区级素质教育示范校将是我校下一步的目标。身为酒一人,我们有责任有信心,在酒仙桥及周边地区发挥更大的教育影响力,以卓越的办学成效向建校五十周年献礼!
石园小学始建于1993年,学校现有教职工147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96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学校现有教学班49个,学生2251名,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区直属小学。近年来,石园小学把创建学习型学校作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学校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按照"科研引领、理论指导;党政推动、全员参与;健全机制、整合资源;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创建思路,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学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分别于2005年和2008年两次接受北京市创建学习型城区专家委员会的评估和验收,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并被评为北京市创建学习型学校先进单位,成为北京市首批被认定的13所学校之一。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凝聚和激励学校全体师生的主要精神力量,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石园小学不断修炼并形成了学校的文化价值体系,即:共同愿景:打造师生主动和谐发展的乐园办学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核心价值观:快乐学习 勤奋工作学校风格:合作进取 无私奉献学校校训:尚志、笃学、健美、创新教师诺言:热爱教育事业,严守师德规范,爱心、耐心、关心献学生,热心、细心、恒心给学生。三个坚持:坚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欣赏、喜欢每一个学生;坚持无条件地尊重、善待每一个学生;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幸福人生铺路奠基。六个知晓:知晓学生的兴趣爱好;知晓学生的心理困惑;知晓学生的生活习惯;知晓学生的行为特点;知晓学生的个性特长;知晓学生的学习需求。六项修炼:修炼自己的语言,让语言美妙幽默;修炼自己的眼睛,让眼睛美妙传神;修炼自己的表情,让表情丰富传情;修炼自己的行为,让行为高雅文明;修炼自己的学识,让学识犹如泉涌;修炼自己的教技,让教技炉火纯青。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学校通过"专家引领(名师大课堂)"、"同伴互助(学习型联合组建设、教师论坛、沙龙)""自我反思(指导教师制定个人愿景和职业生涯规划、凝练教学特色名片、撰写千字文"等校本教研方式引领教师由传统的教育者转变成了终身学习者,由"园丁"转变成了教育的合作者,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成了教育的研究者。一批批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有的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特等奖、北京市师德标兵、北京市技术创新标兵、荣获"五一"劳动奖章,有的教师在首届全国小语论坛现场说课比赛中获全国特等奖,多名教师在市、区级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许多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案例等在国家级、市级、区级报刊发表。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