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四十二中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学校始建于1906年,经历了满清、民国和新中国,跨越了三个时代。学校始名为"启明初等学堂",1928年改称"合肥县立第八完全小学",1932年为纪念庚戌广州新军起义将军合肥籍烈士倪映典,改为"合肥县映典小学"。解放以后,学校的名称相继改为:"合肥市第四小学"、"合肥三牌楼小学"、"合肥长江路第一小学"。1975年改为"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学校于1994年被安徽省教育厅命名为首批"省级示范初中",同时又相继被确定为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2001年被确定为全国十所示范初中布局调整学校。 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151人,其中全国体育教育先进工作者1名,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1名,省级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坛新星6名,省级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4名,市、区教坛新星及骨干教师43人,高级教师42人,占教师队伍的28%,一级教师7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119人,占教师队伍的79%,党员51人。学校积极培养年轻教师,教师年龄结构逐渐趋向年轻化、合理化和层递化的均衡发展。学校本着“学生至上,以人为本,为未来育人,育未来有用的人”的办学理念,继续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合肥市庐阳高级中学(庐阳一中),原名合肥市二十六中学,是一所经市教育局批准的进行普通高中办学模式改革实验的市属完全中学。学校建于1958年,1998年被市教委评为“合肥市甲级管理学校”,2002年被评为”办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 2003年成为合肥市市级示范高中,2013年成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合肥市庐阳高级中学(庐阳一中),原名合肥市二十六中学,是一所经市教育局批准的进行普通高中办学模式改革实验的市属完全中学. 学校建于1958年,占地36571m, 三幢教学楼, 一幢实验楼, 一幢图书楼, 一幢办公楼.校内环境幽雅, 设施齐全, 是理想的育人场所。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 其中高中部25个班, 初中部15个班, 在校学生2000余人。 学校拥有一流的管理,1998年被市教委评为“合肥市甲级管理学校”; 2002年被评为“办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 2003年成为合肥市市级示范高中。 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39人,高中教师学历均为本科,学历合格率达100%。他们中有安徽省模范教师陈家宝,安徽省教坛新星李孝斌等一批学科带头人。还有十余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办学水平逐年提高,现拥有微机房、语音教室、300m跑道的运动场、两个篮球场以及全市一流的图书楼和配有国内一流的理化生实验设施的实验楼。 美丽的校园,求知的殿堂,将是你展现才华的理想选择。相信有你的支持和信任,合肥26中的明天会更美好。
[师资构建]淮北市第二中学目前共有教职工128人,专任教师118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08人,占92%,专科学历9人,学历合格率达99%,高级49人,占42%;中级职称25人,占21%,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53%。2名教师被授予省“教坛新星”称号,2名教师被授予“淮北市学科带头人”称号,5名教师被授予“淮北市骨干教师”称号,1名教师被授予“安徽省师德标兵”称号和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教师被评为省模范教师,4名教师被授予淮北市“教坛新星”称号。[办学宗旨]创建高品牌学校,塑造高品位教师,培养高素质学生,办成高质量的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坚持方针、教书育人、依法治校、改革创新、爱岗敬业、务实求真、争创一流,团结奋进。[学校精神]“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忧患意识;“负重前行”的爬坡精神;“全员参与”的主人翁意识。[学校发展目标]近期目标:建设文明和谐的新二中,创淮北市一流的初级中学,成为市级特色示范学校。远期目标:成为皖北有影响的初级中学和省级特色示范学校。[办学思路]坚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观念,围绕为21世纪培养人才的目标,从科学的整体观念出发。以领导体制改革为主导;以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以教育、教学中心;按照抓纪律、正校风,抓管理、强质量,抓发展、树形象的工作方针,与时俱进,乘势而上,努力使淮北二中成为淮北初中教育的品牌初中,金字招牌。[学理管理]1、智能资本,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并把人放在学校管理的一位,是作为学校取得效益,提高效率的根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同时,它更强调了人的智能开发,突出了人的创造性、开拓性、进取性,追求的是人的智力效能的最大化。2、强调人的智能增值,这种智能增值,是指师生思想的交流,观点的碰撞,知识的置换,从而在这些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的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思想、观点、知识,从而使资本效益最大化。3、重视智能资本投入,有投入才有产出,资本需要不断投入,智能资本也不例外,智能资本的投入有四个途径:一是提高专业知识,使教职工成为专家;二是提高科研能力,成为科研型老师;三是发挥其创造性,增强其创新能力;四是开展对外交流,在交流中提升自己。学校不仅向高一级学校输送高比例的优秀学生,还通过各种实践探索活动,为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条件和机会,使学生在知识面、科学态度、人文素养、生存发展潜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活动能力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市二中特征。该校坚持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健康成长的一致性;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发展;坚持提高整体素质与发展个性特长的高度统一。尽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潜能充分发挥、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条件和机会,努力创设一种能激发每个人的才智和创造力发挥的教育教学环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探索和学会创造。 学校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构建了具有个性化教育特色的教育理念,逐步形成了一所具有特色高品位的学校。通过管理、课堂教学、课程实施等改革实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形成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培养出一大批综合素质高,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栋梁之才。淮北二中的目标是把学校建成地区领先、社会声誉高、学生向往的国家级名校。
合肥实验学校,创办于1987年,是一所直属于合肥市教育局的一贯制学校。2004年6月,该校被安徽省教育厅授予"安徽省特色示范学校"的光荣称号。该校是一所用9-10年时间完成普通中小学12年教育教学任务的整体改革实验学校,现有27个班级,在校学生一千二百余人,教职工91人,专任教师7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7人,中学一级教师40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学历层次普遍较高。68%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32%的教师具有专科学历。该校教学设施齐全,硬件配置完备,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各一栋,配备微机房、体操房、塑胶跑道、舞蹈房、语音室、校电视台、理化生实验室、教师电子备课房、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教室、微格室等教学设施。 合肥实验学校是安徽省唯一一所集小、初、高基础教育一体化、特区式、未来型学校教育新模式的整体改革实验学校。该校的学风为:会自育、会自学、会创造;教风为:教活书、育真人;校风为:师生合作,爱满校园;工作作风为:善引导,会服务。 走科研兴校、特色办学之路是实验人的孜孜追求。建校18年来,合肥实验学校先后成为教育部"十五"重点科研课题《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建构研究》等3个国家级课题的安徽省唯一子课题单位,是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实验基地。近年来,学校"02、03、04级整体改革实验"模式初见成效。02、03、04级教育教学研讨会在该校名誉校长、市人大副主任何炳章同志主持下从长期坚持、初见成效,逐步形成代表实验学校办学特色的五种办学模式,即进行"做集体的主人、做时间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做评价的主人"活动实践,力图构建学生会自育、会自学的日常活动模式;引导学生会自育、会自学的"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改革模式;确定"化整为零、积少成多、天天坚持、务成习惯"的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略,力图建构学生会自学、会自育的课外阅读模式;以班主任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学生个案分析评价和发展模式和以保证学生会自育会自学得以落实的"艺友制"教师发展模式。这种扎扎实实的教育科学研究,已经在合肥市教育界产生广泛的影响,为该校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再次指明了方向。 学校承担的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21世纪中小幼教育现代化的实验与研究》的结题专著《常态儿童超前发展教育探索》已经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11月获得安徽省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APEC教育项目"高效能学校":用测量促进管理》子课题的研究,2002年10月被国家教育部国际交流合作司授予成果奖,学校的整体改革实验不断向前发展。 该校先后荣获安徽省特色示范学校,安徽省学陶师陶先进单位、省一级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合肥市甲级管理学校、合肥市首次办学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合肥市绿色学校、合肥市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市教委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合肥市教育系统语言文字先进单位、安徽省教育干训基地、省中小学电教设备一类达标学校、合肥市先进家长学校、合肥市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学校、合肥市红领巾示范学校、市教委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教委师资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合肥市教育系统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合肥市、庐阳区安全文明校园、庐阳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到2005年,合肥实验学校已有11届学生用4年时间成功完成普通小学6年的教育教学任务,有9届学生用7年时间顺利完成普通小学和初中9年的教育教学任务,有5届学生用10年时间完成普通中小学12年的教育教学任务。学校整改实验的阶段性成果受到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家长的好评。 尤为可喜的是,该校的首届89级高中毕业生参加99年全国高考,一炮打响,取得本科达线率54%,位居合肥市市属学校第四名的优异成绩。2001年高考,该校91级学生100%达到高考录取建档线,一次本科达线率再次在合肥市名列前茅。2002--2004年高考,该校屡次取得优异成绩,在合肥市1999-2002高中教学工作评估中,荣获合肥地区高考、会考一等奖,整改实验取得阶段性成果。被国内一些知名教育家誉为"安徽省微观教改的制高点","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合肥市兴园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占地面积23700平方米,建筑面积7885平方米,绿化面积7000平方米。学校于二00三年八月建成,可容纳36个班级,2000多名学生。学校拥有设施齐全的26个功能室、300米的塑胶跑道。基本实现“三化”(绿化、美化、净化)、三网(信息网、广播网、防盗网)的目标。 我校现开设了20个班级,有教职工68人,学生986人。 学校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教学之外拥有各种兴趣特长队伍:鼓号队、合唱队、篮球队、体操队、美术班等。真正做到: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合格+特长”的接班人! 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在同行中享有一定盛誉。四年来,学校获得的主要荣誉有:合肥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合肥市教育局联合授予的“无烟学校”;共青团合肥市委、合肥市少工委联合授予的“红旗大队”;合肥市园林局授予的“花园式学校”;合肥市综治办、合肥市教育局联合授予的“平安校园”; 合肥市教育局授予的“大课间示范学校”等。
这里,三国故地,包拯的故乡,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这里,沐浴朝阳,乘着改革的劲风,洋溢现代教育的气息; 这里,是孕育理想的港湾,艘艘希望之舟迎着朝阳,从这里扬帆启航,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这里,是培育旅游人才的摇篮,莘莘学子学业有成,从这里奔赴天南海北,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人生的辉煌。 职教艺苑中一朵奇葩——合肥市旅游学校,二十余年发展,一路走来一路歌,改革开放为她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日益繁荣,更为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缘。 合肥市旅游学校隶属合肥市教育局,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学校。地处合肥东大门,南临古井假日酒店,北靠旅游汽车站,东通火车站,西接逍遥津公园,区位优越,交通十分便捷。校园环境整洁、绿地花草赏心悦目。2004年被评为花园式学校、2005年被评为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合肥市旅游学校创办职业教育二十余年,安徽省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首批示范专业基地、全国职教烹饪专业和旅游专业教研会常务理事学校、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NIT)培训基地、合肥市旅游职业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中心。学校老校区占地面积10485平方米,建筑面积9513.55平方米,固定资产1118万元,教学设备总值191.3万元(其中专用设备总值64.5万元)。学校拥有微机室(3个)、语音室、电教室、形体房、烹饪实训室、西餐实训室、模拟客房、模拟餐厅、多功能运动场等,学校图书室藏书54000余册,阅览室各种报刊杂志200余种。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60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21人。学校开设专业有宾馆服务与管理、导游、烹饪与管理、空勤服务、计算机应用、美术特色班、对口升学班等以及餐饮服务、客房服务、中西式烹饪和面点、鸡尾酒调制、礼仪服务、插花等各种特色培训;拟开设专业:现代物流、商业营销、外事服务、会议服务、调酒师、家政与社区服务、旅游经济、旅游英语、公共关系、电子商务、环境艺术、文秘、茶艺等。学校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育设施、多层次的办学模式、雄厚的师资力量和高质量的就业保障;先后与上海、广州、北京、合肥等60余家星级酒店、公司集团、旅行社、国家机关、机场、银行等建立了长期密切的用人协作关系,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100%。 合肥市旅游学校前身是合肥市第十五中学,自上世纪80年代改办职教以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我们在思变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打造品牌,不断改革创新,顽强拼搏,从顺境到低谷、从低谷到回升,实现了一次又一次新的跨越,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我校被合肥市委、市政府授予“合肥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校能根据市场和中职教育的特点,紧紧围绕中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定位。我校饭店服务与管理(宾馆服务与管理)、烹饪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三大主干专业都有明确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为确保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采取了“打牢基础,苦练技能,教育特色,学有所长”的教学思想,倡导“勤学苦练、求实规范”的学风,对学生提出了“五个一”的要求,推行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进行以实际操作为主的专业技术课考试改革。实行教师的“双师型”、毕业生的“双证书”制度,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一系列措施,突出了以技能为核心的教学地位。同时注重对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正确处理学生的升学与就业的关系。由于目标明确,近几年毕业生的“双证书”比例、就业率均达96%以上。学生还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如在全国第五届烹饪技术大赛中,我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获“中餐宴会服务团体铜牌”奖,我校烹饪与管理专业学生获“中餐筵席团体铜牌”奖;在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烹饪技能大赛中,我校烹饪与管理专业学生获中餐面点铜牌等。我校是全国城市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及烹饪专业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副秘书长单位、省级重点职业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列为教育部首批重点建设示范专业。这些都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应两条腿走路,就业有优势,升学有希望,同时学历教育与职后培训并举,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1、依托市场,关注企业需求,审时度势,调整专业设置,注重过程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拓宽就业平台,畅通就业渠道。目前我们的毕业生就业已经突破了旅游行业的区域,实现了多领域、多层次的就业模式,机场、电厂、医院、银行、客运、政府机关、酒店、旅行社等用人单位纷至沓来,我们的毕业生数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刚刚结束的毕业生供需会,我们从200家用人单位选择了近40家进入校园,“粥少僧多”现象十分突出,火爆场面正如合肥晚报报道所述“40家用人单位争夺合肥市旅游学校学生”。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和合肥电视台《直播合肥》同时做了报道。2004年4月份中央电视台第二频道《劳动·就业》栏目,也对我校办学情况进行了专题采访与报道。 2、大胆创新,依托学校办学优势,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社会功能。目前,我们学校已成为合肥市旅游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培训领域已扩展到宾馆酒店、客运、医院、部队企业、旅行社等,培训专业有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导游资格证考试辅导、调酒、服务礼仪、计算机等。近年来,我们举办多种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立足今天,放眼未来,合肥服务职业教育基地的建设将会给旅游学校的提升和跨越发展提供平台,合肥市旅游学校也将会迎来更为辉煌的明天。
安徽大学附属学校,即原安大附中,创办于1977年,是一所事业单位办学性质的完全中学。坐落在环境幽静,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安徽大学校园内。学校东临肥西路,南接黄山路,中心地带,便利交通。坐拥学府大道文化景胜,背依大学深厚人文资源。尽显高校附中特色。 20世纪90年代,学校开始面向社会招生,办学规模逐渐扩大。现有中小学30 个教学班,在校生近2000名。自2000年始,学校为适应发展的需要,从全省及高校精心选拔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本科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目前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雄厚师资队伍。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占6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30%多。并且建立了一套从教学、教研、培训都有严格要求的管理制度。在学校内部制度的激励下,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成绩十分突出。多年来,学校的高考、会考均获得市教育局表彰。教师的专业论文在省及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有300余篇。 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自己的特色办学。其一,依托大学的优势,共建“大手拉小手”工程。构建大学生与中学生的交流平台,开设“教授课堂”,让学生在中学阶段不仅能亲身体验到大学生活,增强学习信心,而且能经常聆听到大学教授的教诲,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其二,与安大外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国际教育学院共建英语特色教育。形成自己独特的英语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学校与美国 西雅图常青中学(Ever GreenSchool)于1994年开始结为姊妹学校,有效地促进了外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另外,学校与安大的国际合作大学建立了通畅的人才输送渠道,为高中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拓宽了道路。其三,注重教学的全过程管理。多年来,坚持教师的“全日坐班制”,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得到教师的全面关注和教育。其四,设立学期奖学金,奖励表现突出学生,激发学生求学的积极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其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艺体特长生。其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专业教师适时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作个别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应对社会的心理素质。
肥市第四十八中学始建于1957年,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为“合肥市特色初中”,合肥市“文明单位”。学校坐落于合肥市景观大道芜湖路上,与银河公园相邻,与安徽大剧院、安徽省图书馆为友,地理位置优越,人文环境上佳。现有6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4000人。在职教师22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省级“教坛新星”2人,市级“教坛新星”10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还有区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共31人。经过半个世纪的磨砺修炼与精心培育,学校已形成笃实求新的校风、甘愿奉献的教风、勤奋向上的学风。学校中考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均位列合肥市前茅,在社会中声名鹊起,树起了良好的声誉。 学校还是合肥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学校”“卫生先进单位”“绿色学校”“科普示范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还是“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题实验学校”“中央教科所‘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等。 从2010年9月1日开始,随着望湖、滨湖两校区的建成并正式开学,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的办学历史又将翻开崭新的一页。望湖校区位于南二环的边上,座落在祁门路和美圣路交口处美丽的望湖城小区里,校园面积60亩,48个班的编制。有2栋教学楼、1栋办公楼、1栋实验楼、一座室内体育馆、两个200多座的多媒体教室和一个含300米跑道的运动场,校园环境优美。滨湖校区座落于规模宏大的滨湖世纪城里,校园面积100亩,76个班的编制。有4栋教学楼、1栋办公楼、1栋实验楼、1座室内体育馆和一个含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运动场,校园整洁如花园,硬件设施一流。这两所学校都是新建小区的配套学校,现代化程度高,办学起点高。这将彻底改变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老校区多年来 “局促” 的办学环境,为打造一个更高层次的名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将从坐拥“环城”并迈入“两湖”时代,一艘“教育航母”向我们驶来,并将云帆直挂,风劲正扬!
合肥市第五十中学始建于1975年,学校整体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基本设施配套,具有现代化气息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办学过程中,学校树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博爱为先,笃学为风,创新为倡,树人为本"的教风,以"博学、慎思、善问、笃行"的学风,形成了"教科研领航,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合肥市第五十中学自1975年由梅山路小学提升命名以来,仅仅走过30来个年头,而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教学质量年年提高。为了整合优良的教育资源,均衡教育的发展,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该校由东西南新四个校区组成,东区(本部)位于合肥市肥西路65号;西区位于合肥市贵池路55号;南区位于合肥市东流西路277号;新区坐落于合肥市政务新区。现有107个教学班,学生6955人,在岗教师376人,本科学历376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省级教坛新星2人,市、区级教坛新星19人,党员教师68人。东西两校区共占地约42687平方米,分别由教学区、运动区、办公区组成。东西两校区共占地约42687平方米,分别由教学区、运动区、办公区组成。东西两区共建有教学楼3幢,办公实验楼2幢,微机室6个,电子备课室3个,多媒体阶梯教室4个,多功能报告厅1个,塑胶运动场2个,教学硬件设施齐备。 近几年来,两校区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学校先后获得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市文明单位,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市先进党支部,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爱国主义示范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市未成年保护示范学校,市绿色学校等荣誉,受到了家长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在办学过程中,该校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博爱为先,笃学为风,创新为倡,树人为本"为教风,以"博学、慎思、善问、笃行"为学风,形成了"教科研领航,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大海的博大与丰富。我们五十中,这艘已起锚的航空母舰,将以她的理想与信念,以她的执着与坚定,在教育教学的海洋中,扬帆领航,直达成功的彼岸!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