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座落在巢湖之滨,1950年建校,1969年迁入新址。2001年沈福小学与我校合并。1997年学校在原址上新建三层教学楼一座,建筑面积为12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教学楼内设办公室两个,仪器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资料室、少先队大队部、多功能会议室各一个。现有教学班7个,200余名学生,在岗教师18名;达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10人,中师学历4人;小学高级教师18人。 近年来,我校以创特色为抓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教育,落实“两全”,注重双基,狠抓教学常规,规范学校管理,做到制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我校始终以教学为中心,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关键。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改变陈旧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又跃上新台阶,居全乡榜首且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周边群众肯定和好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均为100%,无留级,无流生,更无辍学现象。“双基”验收合格,教学成果显著,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和谐健康发展。我校先后获得如下荣誉:区级“三五”普法先进集体、红旗中队、青年文明号,语文、数学教研组先后被评为区级先进教研组;市级文明单位、绿色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等光荣称号。
我校座落在巢湖之滨,1938年建校,1978年迁入新址,校园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870平方米,图书室、微机室面积各54平方米,有图书3,400 余本、微机21台。现有学生113人,任课教师11人,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9人,中师学历1人。近年来,我校以创特色为抓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了两项重点工作: 1、开展“留守儿童”教育教学及研究,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2006年9月被省妇联、省教育厅授予“安徽省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 2、开展“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探索”,有68名同学获得国家级奖励,学生在《合肥晚报》、《小学生导读》《包河》发表习作。2006年12月被中国基础教育研究会、中华少年作家协会授予“全国作文名校”。 我校先后获得如下荣誉:合肥市文明单位、合肥市绿色学校、全区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包河区家教名校。
我校创办于50年代初,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境内,淝河南路以东100米,大圩镇政府东南200米,晓南村委会右邻。学校创建后经常参加社会有益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推动了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以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先后培养出一大批人才,如原教育厅成人教育处处长陈永远、清华博士生方明等人。 目前,我校现有7个教学班,248名学生,17名教师,其中中共党员7名,本科毕业4名,大专毕业10名,中师毕业3名,学历达标100%,先后多名教师被评为省、市、区、乡优秀教师。 学校占地面积6256平方米,建筑面积1481平方米,绿化面积518平方米。设有图书、阅览室,微机室,藏书2868册。学校自2004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通过村校互动、联系、努力,在省发改委、省教育厅基教处的鼎力协助下,先后新建围墙398米,逸夫楼一座,大大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 我校服务人口5000多人,覆盖三个行政村(晓南村、新河村、学塘村)和部分企业,教育教学质量优良,受到合肥市第五十七中学、合肥市包河中学领导、教师的一致好评。我校开始实施“讲教学质量、育品优学生”工程,围绕“树品牌、建特色、创名校、争一流”的指导思想,力争在近五年内实现“学校花园化、教学信息化、教师名人化、学生特长化”的办学目标。
我校于2000年由晓星、南斗、北斗三校合并而成。现有教学班14个,学生648人。服务范围八个行政村。现有教职工47人。学校占地面积16000平米,建筑面积2888平米,绿化面积2000多平米。共有各种教室30个。现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舞蹈室、音乐室、仪器室、图书阅览室等专用教室。是省“电化教学一类达标学校”学校。 学校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学校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培养省骨干教师2名,区骨干教师4名,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80%。我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创办“书香校园”特色学校。几年来,学生读书征文、书画、文艺演出等在国家、省、市获奖人次300多人。先后被评为“合肥市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学校”、“合肥市法制教育先进集体”、“合肥市文明单位”、“绿色学校”、“包河区办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区科研先进单位”、“区德育先进集体”等。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