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钢铁新村小学始建于1952年。现有23个教学班。1358名学生,在职在编教师55人,占地面积13300平方米,绿化面积3125平方米。学校近年来,以审视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为切入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加强常规管理,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校本教研,邀请专家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思想和业务的引领,全面提升学校品位。现学校以书法教育为办学特色,传承祖国文化精髓、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激发师生写字兴趣,全面提升师生艺术修养,在合肥市取得了一定知名度。以书法教育为切入口,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合肥市文明单位”、“红旗少先大队”、“合肥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合肥市绿色学校”和“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等称号。
合肥市杏林小学开办于2003年,是一所区属完全小学。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82人,在职教师64人,有市、区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师德标兵等一批教育教学骨干。学校的校风:健康快乐开拓创新;学风:乐学善思自信自强;教风:博学善导严谨求实;校训:来为生活奠基去为中华腾飞。 学校环境优雅。校园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校园整洁,花草相簇似锦,橘色u型教学楼成排为景。这里是闹市中的一方净土,是师生成长的绿洲。2006年学校荣获“合肥市绿色学校”、“合肥市卫生文明单位”等称号。 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音乐、美术、心理咨询、舞蹈、电脑、科学实验、多功能厅等专用教室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校园网、数字广播系统和班班通的建成,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2006年学校荣获合肥市首届教育网站应用评比中小学组一等奖。 办学业绩辉煌。学校坚持“为儿童的健康、快乐、发展、幸福奠基,办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学校”的办学宗旨,形成了管理见长的办学特色。学校开办八年来,先后被授予省市级先进集体10余次。近年来,学校坚持校本研究,以科研引导课改,以科研促进发展,成果显著。先后通过审批立项六个课题:两个国家级课题,三个省级课题,一个市级课题。学校在成为省首批“攀登英语”项目实验学校后,成为“全国经典诗文诵读实验”首批挂牌学校和全国“苗苗杯”小学生小篮球理事学校。2006年由于教科研成果突出被评为“全国教科研先进单位”。 教育成果丰硕。学校致力于发展学生的素质,近年来,在原有的“小篮球”特色教育基础上,又开设了跆拳道、舞蹈、棋类、羽毛球、航模等特色教育活动。我校学生在全国及省市区举行的各类比赛中先后有900多人次获一、二、三等奖。校舞蹈队历年编排的舞蹈分别荣获市一等奖、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快乐诵读三字经》在安徽省经典诵读大赛中获一等奖,校男子篮球队曾获全国小学生"苗苗杯"小篮球赛亚军,并囊括了合肥市室内三人篮球赛的冠亚军,09年获全国一等奖。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论文和成果在全国、省、市获奖近300人次。学校继2006年度在庐阳区获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后连续五年获一等奖。2008年学校确定了“快乐教育快乐成长”这一特色发展目标,努力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追求学校的内涵发展,09年被批准为庐阳区特色学校,2010年又获得“合肥市特色小学”光荣称号。 科学的管理加上不懈地探索和执着地追求,赢得了“学生欢迎,家长满意,社会赞誉”的美誉。学校现正以“培养身心健康、知书识礼、乐观顽强、志向远大的学生”为育人目标,把杏林小学办成教师与学生共享快乐,共同发展,具有“育人真、环境精、人文厚”的特色品牌学校。
合肥市双岗小学坐落在北门濉溪新村内。其前校址为双岗老街(现物资大厦南侧),解放前是在一座古庙——白鳝宫内办起来的,叫白鳝宫小学,后改叫“城北小学”。解放后改名为“合肥第七初级小学”,1953年易名为“虹桥小学”。1957年6月迁入现校址,更名为“合肥市双岗小学”。 刚建校时只有五间平房教室,三个教学班,132名学生,6位教师,办学条件十分简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占地8900平方米,拥有31个教学班,85名教师,2239名在校生,具有良好社会影响和全市知名的一所学校。 在全体教职工的合力同心、奋发拼搏下,学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连续十年被评为全国“双有”活动先进集体;多次被授予“全国红旗大队”“全国标兵红旗大队”称号;合肥市“安全文明校园”;合肥市“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学校”“合肥市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学校”标兵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有287人(次)获市级以上奖,教师有152人(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 目前,学校以一体化实验为突破口,以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为宗旨,正逐步形成“面向全体、关爱学生、和谐发展”的关爱教育办学特色。 在“全力拼搏争一流,团结进取比奉献”的双小精神鼓舞下,全体教职工正满怀豪情与信心,励精图治,在求实中奋进,在创新中发展,向省级特色示范学校不断迈进!学校先后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单位”,是“安徽省花园式学校”,是“安徽省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安徽省电教先进单位”等多项省级荣誉。
我校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是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经验的优质学校,隶属于庐阳区教育局。现有校舍面积2947平方米,18个教学班,学生人数531人。在职教师40人,特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32人,区骨干教师1人,区教坛新星3人。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电教“一类达标学校”,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市级“一类管理学校”,区级“甲级管理学校”,区级“文明单位”,全国“经典诵读实验学校”等。近年来,学校形成了以科研为龙头,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文体活动为载体的教育教学特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正从事的国家级数学课题研究一项;国家级语文课题一项;省级美术课题一项。06年,在全区的语文数学抽测中,我校成绩名列全区第一;05年,三年级数学在全区的抽测中也位居前七名之内;在第九届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中,我校选送的200篇作文中,有140篇作文获奖。在首届庐阳区经典诵读比赛中,我校选送的诗朗读获得了小学高年级组一等奖;曾代表合肥出访日本、丹麦的校小足球队在历年的各项比赛中屡次获奖,为市、区和学校争夺了荣誉和奖项。
合肥市永红路小学创办于1944年,原名映典小学,后依次更名为合肥市第八小学、龚湾巷小学、永红路小学;81—95年,长四小、庐二小、庐江路小学先后并入,“四校合一” 成为现在的永红路小学(原合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龚家祠堂所在地)。目前全校共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00多人,教职工55人,离退休教师51人(其中离休干部2人)。办学60多年来,从缺校舍、缺设备、缺师资,到现在拥有先进齐备的教育教学设备、小巧雅致的育人环境,其间发展充满艰辛,历经困难,凝结了历代校长的智慧和每位教师的汗水。 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创业,学校现在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整体环境大为改观。校园内绿树红花环抱、坐凳造型别致、花廊紫槐缠绕、假山俊秀挺拔、花坛形状各异、书声朗朗入耳、校训历历在目,优美的校园环境为进一步的整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师生创设了优雅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力求做到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创特色,为了使学校的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遵循教育规律,明确了“学校的一切工作是为了一切学生的一切”的办学思路,提出了“以德治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德育为首,美育先行,电脑跟上,英语加强”的特色目标,通过外塑形象,内抓素质,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在学校创造性地开展了“德育工作创新316行动计划”、“教学工作创新216行动计划”、“行政管理创新116行动计划”,通过三个计划的有效实施,推动了素质教育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势能不断增强,办学品位不断提升。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几代领导和全体师生及家长们的共同努力,学校逐步走出了一条“以德治校 科研兴校”的特色之路,拥有了一支精于研究、善于创新的学习型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批奋发进取、学有特长的优秀毕业生,创建了一个具有永小特色的德育教育品牌。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红旗大队,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合肥市文明单位,合肥市特色示范小学,合肥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合肥市安全文明校园,合肥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合肥市青年文明号,合肥市红领巾示范学校,合肥市未成年人保护法示范学校,合肥市首批“绿色学校”等诸多殊荣。教师、学生在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也获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学校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特别是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好评。目前,永小人正以永不满足的精神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