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大同中学位于风景秀丽的万石植物园山麓,是一所历史悠久、校风严谨、文化底蕴深厚的名校。学校创办于1925年,是厦门市最早开办的中学之一。在8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经过一代代"大同人"的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孕育并诞生了南靖一中、省化工学校、省电子职业中专学校,而且还为社会培养了卢嘉锡(院士)、陈运泰(院士)、詹文龙(院士)、童大林、陈佐洱、郭跃华等一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在2006年,大同中学与位于厦门东部海滨的前埔中学进行整合,并按照"一校两区"的模式进行管理。两校的整合,实现了两校区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厦门东部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且为大同中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目前学校占地面积达到81亩(全区中学面积最大),教职工240人、学生3168人,一跃为思明区一所各种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完全中学。 近年来,学校新班子确立了"发扬传统、充实内涵、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奋斗目标,坚持"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方略和"人人有才,适之而导,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校整合和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营造出温馨和谐的"爱心"校园,积极探索以"诗之校"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新路子,扎实抓好校本教研、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已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荣获"全国德育先进学校"、"省级文明学校"、"国家课改综合实验基地校"、"全国信息技术示范校"等称号,还连续多年荣获市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奖"和"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奖",大同的办学一直受到上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大同中学,这块既有优良传统又有现代教育气息的金字招牌,必将在教育改革的浩荡春风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简称福州教院二附中,其前身为福州铁路中学(全称福州铁路职工子弟中学),是一所公立完全中学,隶属于上海铁路局福州铁路分局管辖,是福州市“文明学校”,上海铁路局“示范学校”。学校于2003年12月26日由福州市教育局整件制接收,更名为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创建于1958年,学校占地面积73854.2平方米(110.78亩),校舍建筑面积23888.4平方米。校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清静优雅,为花园式的校园。目前在校生1404人,31个班级,现有教职工122人,高级教师24名,中级教师37名。教师中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南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一批名校毕业生。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8%,其中本科学历达54.9%,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2.5%。三年来,学校致力培养青年教师,中层以上干部(含教研组长、年段长)45岁以下占71.9%,进一步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2006年新建综合实验楼,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也已立项兴建。现已按照三级达标配齐教学设施,设有多媒体教室、多媒体阶梯教室(多功能报告厅)、语音室、电子备课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劳技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体能测试室、书库资料室、心理咨询室、医务室等。
古田县第一中学,是福建省宁德市一所山区普通中学。创办于1943年,建校60年来,成为有资格向全国高等院校保送新生的全省40所重点中学之一,曾被列入全省第22所、全区首所的办学水平一级达标和免予参加全省高中会考的学校;连续10年高考上线数居全市第一位。古田一中有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建校以来三易校园。学校始创时,学生带锄头入学,在凤岗山点油灯,啃糙米,边读书,边劳动建校;迁址县城龙首山时,师生再度披荆斩棘,改旧利废,重建校园;随县城迁址于新城松台山时,师生齐动手,肩扛手拉搬运校产,开路植树重整校园,经几代人努力,校貌日益改观。此期间,筑围墙,辟操场,办工厂,垦农场,下乡支农,上山造林,持续开展一系列勤工俭学活动。师生辛勤的汗水洒满校园每一个角落和古田的山乡田野,劳动的锻炼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师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90年代初,学校顺利通过二级达标。为了继续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学校制定了中、远期发展规划,提出奋斗5年力争一级达标的目标,分别按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两方面的标准及差距,全校上下一条心,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懈努力。在办学条件方面,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批项目,相继改建校门,扩展操场,艺术馆,盖成崭新的教工住宅楼和学生宿舍楼,重建高、初教学楼,改造实验室,充实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整理校园环境,手植草坪。在山区有限的条件下,靠上级和社会支持,靠师生齐心协力,学校跻身于全省屈指可数的办学水平一级达标的先进行列。
度峰中学创办于1991年7月,与度峰糖厂毗邻。东倚东山,有栖云窝古刹乃朱熹讲学处,西望将军山有留坡胜景,南临木兰溪,北引岭西盆地,每逢人间四月天,便有“门园村巷多相似,识得山山枳壳花”的美景,真是“聚山川之秀,蕴人文之英”。学校师资力量及办学规模十多年来,校师生秉承“诚信·守纪”的校训,披荆斩棘开学堂,呕心沥血兴教化。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400多人,学校占地面积15600㎡,建筑面积5000㎡,绿化面积1500多㎡。1997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校”后,2001年被评为“县绿化学校”,2002年被评为“市绿色学校”。今有教职工70人,其中一级教师7人,二级教师60人,任职教师学历全部合格。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1间,理化生实验室2间,生物实验苗圃1个,面积700㎡。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教师聘任制、岗位量化考评制和值日导护制,对学校内部机制进行全面改革,重视提高校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坚持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两手抓,建立了以党支部——政教处、工团组织——年段长——班主任为核心的德育队伍和以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为核心的教学队伍,建立了运转有力的工作机制。学校提出“办好基础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办学目标,努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岗位量化考核评价制度的实施,保证了教职工的评聘晋升工作“公正、公开”,真正做到能者上,各尽其才,使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教师值日导护制的运转,校园秩序井然,治安保障有力,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以教育教学科研为先导,向管理要质量,在教学常规工作中抓好教学观摩活动、周三教研活动、“五个一”活动;实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科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抓好研究性专题学习。积极实施家校协作机制,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卡制度。学校努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高素质教育转变。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几年来受省市县级表彰奖励的教师有50多人次,有县骨干教师1人,县级教坛新秀7人,先进集体13个,先进个人30人次;教师结合教学科研撰写的论文仅近二年在省市学术刊物发表的就有十几篇。良好的教风孕育了良好的学风,两年来,先后有十多位同学在省市级学科竞赛中获奖,徐莹同学在全国奥林匹竞赛中析桂。国家督学和省教委领导到我校检查工作时作了题词:办好基础教育,提高民族素质。
笔架山下桃李芳香,大樟溪畔英才辈出。永泰县第二中学是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一所浅显乡村中学,坐落于戴云山东麓的德化、闽清、永泰三县交界处——永泰县嵩口镇。黉舍背靠青山、面对樟溪,天然环境得天独厚;校舍依山而建、犬牙交错;校园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曾被评为“省绿化红旗单位”。2005 年全校共有 38 个讲授班(初中 12 班,高中 26 班), 1935 论理门生(初中 643 人,高中 1292 人), 146 名教职工,此中大学本迷信历 98 人,专迷信历 41 人。兼任西席 127 人,此中初级西席 23 人,一级西席 50 人。 该校创办于 1956 年,近五十年来,永泰二中在党的教诲目标指引下,艰苦创业、励精图治,谱写了一部百感交集、鼓励先人的光辉史。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二中的第一代人半工半读,用本身的辛苦汗水、勤恳的态度、结壮的风格,他们开荒、挖土、烧砖、砌墙,盖起了课堂、宿舍、大会堂;“文革”十年,第二代二中人,“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掀起学工学农高潮,校内办工厂,校外办农场,一样是半工半读,一样以勤恳结壮的精力,降服重重困难,工厂出产的讲授器具脱销县表里,农场的农作物年年增产俭约、歉收喜人;“文革”结束,高考规复,第三代的二中人勤奋学习、埋头苦读,在全省率先实施晚自修轨制,每一年向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运送了一批又一批优良人才。时至本日,二中人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弘扬“勤恳、结壮,永不言败”的二中精力,狠抓教诲讲授质量,尽力建立省三级达标校,不竭晋升办学程度,目前,黉舍已颇具办学范围,校园打算迷信,布局公道, 2005 年校园占空中积 45000 平方米 ,生均面积 25.56 平方米 ,修建面积 24177 平方米 ,生均面积 13.9 平方米 。 2004 年新建科技尝试大楼修建面积 6067 平方米 ,尝试室按省二级达标校标准装备,新建藏书楼修建面积 1218 平方米 ,藏书 6 万多册,生均 30 多册。体育活动场合布局公道,田径场面积 10000 平方米 ,有 250 米 环形跑道,附有 100 米 直跑道,另有四个标准水泥篮球场。
“文革”中被崛起 程溪中学地处天下驻军最多的州里——龙海市程溪镇,始建于“文革”还没有颁布发表被依法闭幕的1969年。该校现设有初中讲授部与高中讲授部,此中,高中讲授部遵循省二级达标高中的标准扶植。 关爱门生龙海市程溪中学把对门生的关爱详细化,在细节高低工夫,想门生之所想,急门生之所急,迩来采纳以下办法,收到杰出效果,获得遍及好评: (一)为处理门生饮用开水的题目,黉舍投资4万多元在讲授区和糊口区装置12台饮水机,全天候为门生收费供应开水; (二)为处理门生回家乘车难的题目,黉舍与长运公司获得联络,每逢双休日、节假日,长运公司的事情职员定时定点卖票,专车接送投止生回家; (三)展开捐帮助学活动,使贫苦生重返校园,完成学业,一学年来,共帮助贫苦生76名,助学金额达4万多元。 名誉榜1994年福建省理科状元叶水明,即毕业于龙海市程溪中学。昔日全省理科状元叶水明,现招聘于美国某贸易个人公司,是龙海市程溪镇第一名同时被制作方与制作方承认的美国华裔。
三班中学创办于1958年,由当时的2个班90名学生, 发展到现在21个班,学生1112人,教师员工86名。 学校依山而建,高楼兀立,花木掩映。占地面积40330平方米, 建筑面积11000多平方米,建有标准环形跑道的运动场。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管理为保证、素质为特色的办学思想,实施科研兴校的计划,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数学“指导─自主学习”的教改实验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效;语文开展了“自读─导学─反馈”教改实验,引进主体性教育思想,建立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机制,形成了“导向定标─自读讨论─导学达标─反馈练习─质疑释疑─归纳小结”的课堂教学模式,多次为省、市、县的语文研讨会提供示范观摩课。学校被确定为国家“九五”规则课题“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实验学校”。几年来,全校师生有50多篇文章在各级刊物发表。在课堂教学竞赛中,一位教师获省级一等奖, 两位教师获市级奖。 学校98年培养县的中考状元,在县督导评估中连续两年获农村中学第一名,我校正以“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为提高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作出新的贡献。
福建省龙岩二中创办于 1948 年,前身是“私立培德女子中学”。 1951 年由政府接管,改为男女兼收的普通中学,定校名为“福建龙岩第二中学”。 1980 年,被确认为省重点中学; 1994 年通过省二级达标中学验收; 2005 年通过省一级达标中学验收。 1998 年以来,连续三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学校”的光荣称号。现有学生总数2500多人;教职工 194 人,其中高级教师 66 人,教育硕士 5 人,国家级骨干教师 1 人,省级骨干教师 10 人,省级学科带头人 5 人。学校坐落在著名的革命老区福建省龙岩市,依虎岭山麓,傍龙津河畔,绿树成荫,环境清幽。办学六十年,特色鲜明,成绩卓著,人才辈出,广受赞誉。办学风格:育人育德、全面发展。校 训:律己、求真、砺志、笃行。教 风:关爱学生、无私奉献、严谨施教、务实教研、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海滨邹鲁,金榜山旁 绿树红墙,书声琅琅。"创办于1973年的厦门九中坐落在金榜山麓,是一所"福建省普通初中示范校"。学校连续10年获得"厦门市文明学校"称号,学校党组织为"福建省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是一所合格+特色的具有辐射、示范作用的素质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生约1500人。学校占地53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拥有"勤奋、自强、求实、创新"四栋教学、综合用楼,备有专用音乐教室、美术书画室、电脑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馆、教工俱乐部、室内体操房等。拥有250米的塑胶跑道,足球场、篮排球场各2个。地理园、生物园位于勤奋楼西侧的芬芳园内,园内学知亭、志高亭与小桥流水、叠瀑、假山交相辉映,构成和谐的校园奏鸣曲。敬业乐群,教学相长。学校现有教职工106人。教师中群英荟萃,省、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市、区级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学能手众多;有市、区级学科带头人8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区级骨干教师34人;8人有中考命题资格,高、中级职称资格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6%。教师们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捷报频传,11名教师曾在"市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奖。2010年12月,学校两名教师在"福建省首届教师技能大赛"中获一、三等奖;2011年5月,学校5名教师参加"厦门市首届教师技能大赛",全部获得一等奖。2007、2009年学校连续两届荣获"厦门市第三、四届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组织奖"。优秀、敬业的教师群体奠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起点、高质量。2007年起,学校连续五年获"厦门市初中教学质量优质奖"。兰蕙蘅芷,桃李芬芳。在着力打造"教育教学质量强校"的基础上,经过30余年的辛勤耕耘,九中延续和发扬了以"美的环境"、"美的心灵"、"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课堂"等为核心的"美的教育"校园文化特色。学校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福建省红十字模范校"、"厦门市心理辅导特色校"。校园心理漫画-"我手画我心"曾获中央文明委颁发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二等奖",学校也因此成为福建省唯一获得此奖项的中学。九中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心理漫画创作、红十字活动"等方面,也努力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德育创新特色学校重视德育创新,针对未成年人教育中"大道理难讲"、"学生逆反心理强"的情况,不断挖掘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将学生"心理漫画"的创作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自99年始,我校就率先在全市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正式课程,由专职老师上课,开展了室内、室外心理活动课、团体心理辅导课题研究、心理拓展训练、心理咨询辅导、编演校园心理剧等一系列活动。我校作为福建省和厦门市两级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承担了"十五"国家级心理健康研究课题《初中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验研究;市级"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开发"两个课题。2006年我校被中国教育学会学校心理辅导专业委员会授予"心理辅导特色学校"称号。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德育基层工作者--段长、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培训,培养一线教师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辅导意识。将学生喜爱的"漫画"形式引进德育教育课堂,鼓励学生拿起画笔,将所思、所想、所虑用纸笔描绘出来,美术等学科任教教师对心理漫画的创作进行绘画技巧指导。教师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分析,找准了德育教育的切入口,便于对症下药。《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海峡教育报》等媒体对我校的做法多次给予报道,给了很高的评价。学生心理漫画作品参加"路桥杯厦门市首届中小学生心理漫画"大赛获奖丰厚:一等奖(3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6人);《宝贝儿子》、《青春不打折》等两个校园心理剧被河南教育音像出版社收录并正式出版,另一心理剧《代价》获厦门市首届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大赛三等奖;作为我校德育工作新举措的《校园心理漫画--"我手画我心"》,参加第二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评选,2007年1月获中央文明委颁发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二等奖"。此奖事迹福建省中学唯一。2007年荣获思明区六年课改成功案例优秀项目成果一等奖。语言文字工作特色我校早在1988年就获得"福建省推广普通话先进学校",1990年创建的厦门九中"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研习社"(指导教师许宗和老师,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教学实验研究中心研究员,厦门市语文教育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厦门市语言学会秘书长。)1992年曾获得国家语委授予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1997年获得"厦门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6月代表厦门市教育系统中学口接受了"创建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工作"检查团的检查验收,并获得"厦门市创建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工作先进单位"。九中语言文字活动活跃,在全市、全省、全国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创办至今,经常得到市委宣传部、市语委办和社会语言文字专家学者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九中创办的厦门市中学生语言文字夏令营,现在已经推广到全市中小学,成为品牌夏令营,社会影响面很大,学生在活动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和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而且语言文字夏令营积累的材料又成为课改以来校本课程开发的素材。红十字活动特色我校的"红十字会"在2005年9月被评为"厦门市2003-2004年度红十字会工作先进单位",同年12月,被评为"厦门市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模范校"。2006年11月,顺利通过省红十字青少年模范校的检查验收,2007年1月被"福建省红十字会"、"福建省教育厅"授予2004-2006年度"福建省红十字模范校"称号。现在正在积极创造条件,争创全国红十字青少年模范校。延续辉煌,机遇与挑战同在。今后九中人将恪守"勤奋、自强、求实、创新"的校训,把当"师德好、理念新、懂科研、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做"爱学、勤学、会学、博学"的学生为己任,内修素质,外塑形象,为创"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质量"的优质校而继续努力。
厦门新店中学,地处风景迷人的海湾型城市厦门的东部区--翔安新区的中南部,北依香山,南濒九溪,依山傍水,环境宜人。她-- 浸透了四十四个春秋的风风雨雨。1959年9月创办于同安县洪厝村,次年3月迁至同安县新店村,冠名"同安第五中学","租借的民用平房1座,教职工3名"是学校当时的全部"家底"。1970年8月增设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2002年12月,经厦门市政府批准,更名为厦门市新店中学。 创校至今,已培养出来的17000余名初、高中毕业生遍布祖国和海外各地,他们中有硕士、博士、博士后(如洪宗烈博士、李清彪博士、洪天真博士、郭春席博士、郭劳动博士等),也有省、市、区社会各阶层的领导干部。历届领导班子十分重视"养师德、铸师魂、炼师能",加强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取得可喜成绩。1986年高考,洪天真同学(现为博士后)以居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获得了县"柯朝阳奖学金",这是新店中学第一次获此殊荣;1999年高考,张辉极同学又以居全区第四名的高分荣获了区"柯朝阳奖学金";98年中考,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管理目标综合率达15个百分点,高考的管理目标完成率达286%;99年高考的管理目标完成率达267%,实现"双超"。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在现任校长蔡丰收的领导下,本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合格加特长人才"的办学宗旨,以"诚信、协作、勤奋、创新"为校训,确立了"立足社区校情,强化依法治校,坚持质量第一,树立名师品牌,依托教师特长,逐步形成特色,创设人文校园,打造学校精品。"的办学理念,发扬"团结、务实、廉明、高效"的领导作风,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品位工作,优化内部管理,有力促进了"文明、守纪、勤奋、进取"的校风和"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的快速形成和稳定发展,并以创建为契机,以创建为动力,不断增强全校师生积极创建文明学校意识,掀起"从我做起,人人动手创文明"的创优质、创文明活动,学校德育形成特色,推动学校取得了近几年来高考、会考的优异成绩--(1)高考:2001年超额完成重点本科管理目标,专科目标完成率达125.97%;2002年专科以上录取人数达325人,居全区第三名,取得我校近年来高考的重大突破;2003年又一次取得丰硕成果,本科一批录取人数达15人,本科二批录取人数达129人,专科上线人数达313人,居全区第三名。(2)会考:2002届,平均及格率为99.49%,优良率为85.56%。其中高一年历史学科均值居全区第二名,计算机学科合格率达100%,高二年生物、政治学科优秀率居全区第一名,生物学科合格率达100%,物理学科均值居全区第二名,合格率达100%;2003届,平均及格率为99.74%,优良率为88.39%,比前一届又有所提升。两年会考平均及格率为99.62%,平均优良率为86.95%,达到省级达标校的标准。 "小荷才露尖尖角",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学校进一步拓展自身的教育特色项目--体育教育,取得突出成果:在市中学生运动会上,96年学校首次组队参加并获得团体总分第五名的优秀成绩,97、98、99年均夺得团体总分第三名,2001年夺得团体总分第五名;区中学生运动会上,97、99年两次摘取团体冠军,2001年获得第二名。99年高考,24名体育考生中,有21名分别考取了华东交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体育学院等高校体育专业;2003年高考,又有12名体育考生考取了上海体院、北京体院等著名体育高校。 学校一贯重视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并举,以人为本,首开"十佳中学生"评选活动先河,创办了高中生党校,成立爱心社,创办校刊《智慧之光》,深入挖掘校本教材《写字》、《国防教育》等,组建了体育、美术、音乐、航模、摄影、集邮、书法等兴趣小组,取得良好成绩:近三年来,获得全国各类学科知识、艺术、书法竞赛、联赛奖项的有9人;获得省级奖项的有13人,市级的有55人次。 为此,学校被上级誉为"山沟沟飞出的金凤凰"。 学校现为全区办学规模较大的完全中学,现有教学班48个,在校生总数2613人。教职员工171名,专任教师157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4名,中级职称54名;具有研究生教育学历的1名,本科97名,专科58名;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12人;校园占地面积100余亩,教学楼、教师宿舍楼各两座,实验综合楼、办公综合楼、学生宿舍楼、食堂宿舍综合楼各一栋,总建筑面积18525多㎡。几年来新建了综合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布设了校园广播网、局域网、程控电话等设施,学校各处室、年段均配齐了电脑、打印机,基本实现了电脑化管理。2003年兴建了300M标准运动场和70M雨盖跑道,改造了校门和校园主干道,绿树、花坛、草地、雕塑点缀其中,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学校近几年来先后获得区级"文明学校"、"厦门市全民健身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行办法》先进集体"、"省一级档案管理单位"等称号,中学生团校获得省级"先进团校"称号;2001年团委会被评为市级"五·四红旗团委";2002年"离退休教工之家"被授予区级"合格离退休教工之家",实验室通过省级验收获得"优秀"等级,学校通过了市级文明校验收评估;2003年党支部获得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我们坚信,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厦门市新店中学必将迅速成长为屹立在厦门东城区--翔安新区的一株光彩夺目的教育奇葩。 55人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