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大附中坐落于福州市仓山区对湖路,前身是三所私立教会学校(英华中学、华南女中、陶淑女中), 1951 年,三校由人民政府接办合并为一所新型的公立学校, 1973 年起定为今名。 福建师大附中是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 1994 年被省教委确认为省一级达标学校, 2003 年 9 月被省教育厅确认为首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学校先后获批 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福建省空军飞行员早期培训基地、 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福建省第二批海外华文教育基地、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专项重大项目实验学校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 62623 平方米(约 95 亩),建筑面积 51795 平方米。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 173 人,其中高级教师 73 人,先后有 29 人被评为特级教师, 55 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目前学校共有 42 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 2100 多人。 作为福建师大附中前身的英华中学创办于 1881 年。百卅年来,福建师大附中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培育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生和建设人才。老一辈校友中,有以侯德榜、陈景润等 16 位院士为代表的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有以辛亥革命元老、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中共福建省常委、新四军驻榕办事处主任王助等为代表的大批民主革命志士。现在,一批批中青年校友正成长为祖国各条建设战线的栋梁之材。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师大附中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树立“以人为本,立德为先,全面发展,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秉承“以天下为己任”的校训,弘扬“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卓著的成绩。 1985 年以来,已先后在国际中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得 16 面奖牌(其中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获 8 金 5 银 1 铜计 14 面奖牌,为全省同类校之冠);在全国及省、市各类竞赛中每年均有 150 人次以上获奖;高中会考优秀率、高考升学率、进入重点大学人数多年来均稳居省、市前列。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德育先进学校、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教育创新十佳学校 等 20 多项次全国性先进称号,以及省、市文明学校等 220 多项次省、市级荣誉称号。目前,学校正向着建设“省内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重点高中的新目标而努力奋斗。
福建省闽清县第一中学,系由新中国成立前的闽清天儒初中、文泉初中和毓真女中几经分合搬迁、熔冶升华而成。是省二级达标重点中学,省文明学校。 闽清一中校园占地面积33762平方米,建筑面积29355平方米。现有高中36个班级,学生1900余人,教职员工160人,专任教师122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33人,一级教师57人。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设备先进,一中网站、电子阅览室、天文观测台、校园网络、闭路电视系统等设备俱全。教室和会议室都配有多媒体展示平台,教育教学已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实施“科研兴师,名师强校”的发展战略。学校各项事业呈有序、健康、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闽清一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坚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本,深化德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基本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打造校园文化,构建教育工作新模式,提高德育实效。经过多年的努力,使学校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 围绕教学中心,闽清一中已逐步形成“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化新课程体系,突出个性,培养特长,全面发展。学校立足课堂主渠道,狠抓教学常规管理,重视教学研究与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效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认真开好选修课和活动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今后要培养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具有鲜明的创新竞争意识的新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作贡献。 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成果显著,高考成绩稳居福州市的上游。考生已连续三年荣获福州市高考状元;2003年获得福州市高考理科状元。2004年获得福州市高考文科状元、文科英语状元、文科数学状元,2005年再次获得福州市高考文科状元。2004年、2005年高考,本科上线率均接近85%。10年来,我校参加各学科竞赛人数多,获奖面大,受奖级别高,在省市各类竞赛中名列前茅。参加全国性的竞赛获一等奖12人次,二等奖9人次,三等奖1人次;参加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获一等奖27人次,二等奖26人次,三等奖22人次;参加市级一等奖119人次,二等奖183人次,三等奖330人次。1998年以来,我校已累计七年荣获省生物奥赛一等奖;有16人获一等奖,11人获二等奖,5人获三等奖,是全省同类学校中生物学奥赛成绩最好的中学。校女子篮球队参加省重点传统校篮球赛获第一名4次,获第二名3次;参加省航空模型和车辆模型竞赛获中学组前五名有7人次。近两年,教师撰写的论文在省级及以上CN刊物发表的有60余篇。 如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闽清一中,正以昂扬的斗志、崭新的姿态和雄健的步伐,朝着“现代化、高质量、高规格、有特色”的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的目标阔步前进!
福州第一中学(福州一中)是福建省教育厅唯一直管的中学,原国家教委确认的中国名校,其前身可追溯至清嘉庆年间(1817年)创建的“凤池”书院和同治年间(1870年)创建的“正谊书院”,1902年两院合并更名为“全闽大学堂”,是福建最早的公立学校,1951年定为现名,迄今 (2009年)已有192年的历史,蕴育形成了“植基立本、成德达材”的校训和“严谨、求实、竞取、活跃”的校风,长期以来一直是福建省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学校以办学理念先进、师资力量精良、校风常抓不懈为特色并成为立校之本和强校之路。 目前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并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数字校园"已初具规模,校园网四通八达,拥有500个上网终端的校园网和新建成的"福州一中网站",不仅可连接到校园内所有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办公室,而且网络中心装备有丰富的教学资料库、电子备课系统、仿真实验室、数字化图书等软件,供广大师生随时使用。遍布各学科的多媒体演示教室、多功能电子阅览厅等硬件也设备齐全。校内6500系列的主交换机和3500普通交换机构成的主控枢纽,可连接到教职工的每家每户,实现了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的高速通道,充分发挥了校园网的应有效益。 以校友林觉民的名言"为天下人谋永福"为办学宗旨,以"植基立本,成德达材"为校训,以校友邓拓名言"坚持真理,嫉恶如仇;铁骨铮铮,宁折不弯"为精神楷模,以"心术端正,文行交修,博通时务,讲求实用"为育人目标,以"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志向高远,风仪端朴"为学子风范,历久形成"勤奋、严谨、竞取、活跃"的优良校风,教风以"严、实、细、活"著称。确立了福州一中育人宗旨八大支柱,即国家责任、独立人格、学会学习、健体怡情、服务意识、国际视野、实践能力、自力自治;用"Moral(道德)、Modesty(谦逊)、Multiplicity(多样化)"重新阐释为福州一中校标。
福州金桥高级中学顺应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潮,2001年与省级示范性重点中学——福州八中达成携手办学协议之后,于2009年正式与福州一中协办。 福州金桥高级中学座落于福州市台江区广达路(福州八中对面),现有教学班27个,其中初中4个班,高一7个班,高二8个班,高三8个班,共有学生1200多名。 福州金桥高级中学始终秉承最先进的办学理念,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拥有2间教师电子备课室,一半以上教室安装了多媒体,并配备了硬件先进,软件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同时实现校园网互通。学校还拥有实验设备齐全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福州金桥高级中学现代化的管理、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卓越的教育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高品质的教育氛围。 福州金桥高级中学走过三年的办学之路,在秉承八中先进办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坚持分层次教育教学、研究性学习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团结、笃志、创新校风的引领下,我校教师逐步形成了严谨、善导、求真的教风,广大学生形成了认真、主动、进取的学风。特别是在今年掀起中学新课程改革浪潮中,我校勇于迎接挑战,在陈雷鸣常务副校长的“直面新课改,更上一层楼”理念下开展我校的各项工作,把“高品位,创特色”作为各项工作的终极目标。 福州金桥高级中学办学六年来,在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上线率逐年提高,保持了每年都有学生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的传统。在市级的各项文体比赛中,我校学生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坐落在福州市台江区吉祥山地段保福山的福州第八中学,占地3万2千4百多平方米,前身私立文山女子中学创办于1853年(清咸丰三年),现在已经是一所办学时间超过150年的名校。现在学校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八一七中路707号。现有教师约177人,其中高级教师约48人,特级教师约10人。在校学生2000余人,历届校友广布社会各界。学校素以“志存高远、笃行勤学”的校训、“团结、苦干、向上”的校风和锐意改革创新的实绩著称。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八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行包括选课制、走班制、学分制的课程改革,构建有本校特色的讲求整体效益,重情、重导、重实践的“一体三重”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成果尤为受人瞩目。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