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融城中学创办于一九九六年春季,是所公办的完中。黉舍坐落在风景秀美,交通便利的城区玉屏山麓,占地66.5亩,修建面积11020平方米。倚山而建的讲授楼、办公楼、尝试楼、宿舍楼、藏书楼等修建楼群,构思新奇新奇,外型美妙风雅,布局公道,犬牙交错,层次清楚。校园掩映在一片绿树红花丛中,显得文雅清幽,得天独厚,是个抱负的教书育人的风水宝地。 融城中学现有47个讲授班,180多位教职工,3000多位门生。自创办以来,黉舍班子精诚连合,励精图治,构成了一个连合、朝长进步、廉洁、高效的带领个人。黉舍一直对峙社会主义办学标的目标,当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诲目标,主动推动本质教诲,对峙以“校风是灵魂,质量是生命”为主旨,以“尊师学好、爱生好教”为校训,建立了一整套卓有成效的办理轨制,讲授质量稳步进步,并跃居福清市同类黉舍之首,前后获得“省绿化红旗单位”、福清市“文明单位”、“创安红旗单位”名誉称呼。 教书育人结硕果,再攀岑岭谱新篇。几年来,福清融城中学以松散敬业的教风,勤恳刻苦的学风,创新朝长进步的校风,以及斐然的事迹,获得下级的充分必定,博得杰出的社会名誉。
福州屏东中学是省二级达标学校,她坐落于屏山东麓华林路南侧,毗邻省政府所在地,创办于1982年,是一所校龄虽短,但迅速崛起,发展稳定的学校。学校以治学严谨,校风好,环境优美,办学效益高为社会所称誉。最紧该校还创办了位于屏山北面琴亭路中段(省安全厅对面)的屏北分校。 该校现有初、高中55个班级,学生2800余人,教职工190名,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26人,一级教师59人。学校占地面积22514平方米,建筑面积25653平方米,屏北分校校园面积近30亩,整体规划合理,环境优美,交通便捷。 今年夏季该校将计划招收高一新生8个班,360人,全体高一新生都将在环境优美的崭新校园——屏北分校学习。新高一将配备富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等强大师资队伍,欢迎品学兼优的您到屏东这块美丽的新园地。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自1988年至2002年,十余次被评为市初中综合比率优秀单位,92年后,曾连续4届被评为省、市文明学校,以及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和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单位,被定为省中学生优秀道德试点校和市中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书育人质量,制定了“一定要把屏东中学办成一所高质量、有特色、文明规范的一流学校”的总体奋斗目标。
罗源第一中学前身为罗源县立初级中学,创办于民国31年(1942年)2月。罗源县立初级中学开办时借用凤山小学(今实小)的单层四间的“文虎校舍”,设2个班,8名教员,103名学生。民国32年秋迁校于城隍庙,民国35年8月增设4年制简易师范本科班。民国37年,中共地下党组织在罗源一中发展党员,建立党小组,开展学生运动。当年在城隍庙东侧建成木结构双层校舍。1949年9月罗源县人民政府接管该校后,更名罗源县初级中学。有6个班、18名教职员、191名学生。1955年迁校址于岐阳山麓后陆续扩建新校舍。1956年9月增设高中部,更名福建省罗源中学。1958年更称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1959年秋首届高中毕业生40名,参加高考被录取37名,高考成绩列福安专区第2名、福建省第18名,其中生物科成绩为全省第1名,俄语、语文、数学、政治等科成绩均在全省10名之内,是年学校被列为福建省重点中学之一。此后至1966年高中毕业生高考录取率均达60%以上。1960年校长黄兆希代表学校出席全国文教、卫生系统群英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受到严重破坏,1966年6月起“停课闹革命”,17名教师被揪斗,校长黄兆希含冤去世。1969年2月复课后在校学生被全部动员上山下乡插队劳动,9月开始招收新生,其后骨干教师被抽调到农村任教,学校实行“开门办学”削弱文化课教学,教育质量严重下降。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拨乱反正,学校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出教学改革、管理改革、精神文明建设的“三同步”措施,努力开创新局面。高考成绩逐年提高,1986年考生刘晓东、陈临江分别以100分和99分列全省高考物理科第1名和第2名。1987年文科高考成绩列全省第9名,当年录取大专人数超百人。1988年高考录取率达80%,考生黄小芬,为全省文科类数学单科第1名。1985年学校被评为福建省教育先进单位,1985和1987年被评为省绿化红旗单位,1988年评为省电化教学先进单位,1989年被评为福州市学校德育先进单位、校园治安整顿先进单位,校长郑鸿坤荣获福建省庄重文优秀校长奖。1990年全校有34个班、149名教职工、1513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35亩,总建筑面积达14733平方米。自建校至1990年计有初中毕业生7754名,高中毕业生4958名。
福州超德高级中学是由省首批重点中学、省一级达标学校、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的福州高级中学和澳籍华人欧菊如女士于2000年5月联合创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中。它是目前全市唯一的一所由外商投资依托省一级达标学校办的民办高级中学。学校是省民办教育委员会理事单位、市民办教育协会顾问和常务理事单位。学校2005年被市教育局评为可放心选择学校。学校位于福州市仓山区首山路施埔后支路52号。校园环境优美、整洁。本市五区初中毕业生(含“留城生”)均可报考。 福州超德高级中学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支责任心强、高中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老中青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其中高级教师占54%,特级教师1名.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由福州高级中学全面负责,保证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规范,教学设备先进、齐全,有按省颁一级达标学校要求配备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带屏幕显示的AA-820型的多媒体语言专用教室、品牌686型电脑连网的专用教室等。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立德为先、全员育人”的原则,着力抓紧学生文明行为和勤奋学习的教育,培养学生做个与时俱进、文明守纪、爱国爱校、发奋学习的“超德人”。始终把教学质量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来狠抓,努力探索与创设适应该校生源的教学措施与方法。福高与该校共同举办面向全市“以人为本,多维协动,合作探究,崇尚创新”为主题的“互动式”教学观摩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得到省市各级教科研单位的领导和兄弟学校的教师的充分肯定。福州电视台,《福州日报》、《福州晚报》作了专题报道。市特级教师听课团(15人)来我校指导语、数、英、理、化五科七位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一致给予好评。 学校以其突出的教育教学质量,赢得社会与上级的广泛赞誉。教师有“敬业乐教、勤奋认真、无私奉献”的良好教风,学生有“文明守纪律、发奋学习、积极进取”的学风。该校教师的论文《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获得第四届全国物理教研论文评选二等奖。三位教师分别获得市学科优秀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奖,写生比赛优秀指导老师的荣誉。一位同学获得福建省第七届高中生作文竞赛三等奖。2001年4月英国阿施伯恩学院、泰乃特学院在我省选拔3名优秀中学生赴英留学并享受助学金的众多竞争者中,该校高二年段一位同学脱颖而出,榜上有名。2003年福州市中学生建筑模型制作竞赛中我校获得第二名。更为可喜的是,该校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显著。省会考的8科合格率均达到省二级达标校的要求,并有很高的优良率,在同类校中名列前茅。
闽江学院附属中学创建于1987年,原名福州市第二十八中学,1995年更名为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学,2002年又更名为闽江学院附属中学,是福州市直属完全中学、闽江学院教科研实验基地、省二级达标学校。 学校现有初、高中48个教学班,2300多名学生和184位教职员工。专任教师155人,硕士研究生8人,高级教师46人,中级以上职务的教师10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教师队伍结构趋于合理,初、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均达到100%。近年,学校致力培养、大胆提拔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中,45岁以下的占72%,总之,学校良好的教师结构已经形成,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学校地处六一中路和群众东路交界处,紧邻福州市体育馆,交通方便。校园面积30多亩,学校设施先进,配套齐全。建筑总面积23537平方米,绿化面积6525平方米。学校按照二级达标配齐教学设施,设有200米6条跑道的塑胶田径场、多功能厅、多媒体教室、多媒体阶梯教室(报告厅)、生物园、地理园、语音室、教师电子备课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理化生实验室、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劳技室、探究实验室、地理专用教室、音乐室、美术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书库资料室、心理咨询室、医务室等。学校风景优美,布局合理。树木盎然,花草葱茏。是福州市“绿色教育学校”。 作为一所新兴学校,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优质初中、特色完中”为目标,以“弘扬正气、特色兴学”为口号,以“教育创一流、闽附争腾飞”为载体,积极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校自办学以来,一直把构建科技创新教育特色作为办学目标,学校以促进创新发展为己任,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和支持科技创新活动。寓教育于各种的具体活动中,教育面广、形式多样,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几年来,我校科技创新成果异军突起,硕果累累。我校还充分重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以民乐特色班训练等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审美观念、道德情操。 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福州市第十二届文明学校、福州市青年文明号、福州市平安校园、福州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省市先进教工之家、福州市教改先进学校、省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先进学校、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研究与实践先进学校、福建师范大学绿色教育行动先进学校、福州市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福州市暑期工作先进单位、市红旗团委、市红旗大队等荣誉称号。
我校前身是福州培英学校。1996年9月,马尾区政府和福建师大签定了联合办学协议,由培英学校和省海洋渔业公司职工子弟中学合并组建福建师大二附中。福建师大二附中由福建师大和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兴办,为区属公立全日制普通完中,是省级文明学校、省二级达标学校。目前有初、高中48个班级,学生二千五百多人;有在编教职工205人,高级、中级职称教师占60%,硕士研究生、本科学历教师占98%以上。学校拥有校园局域网、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办公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条件,其中多媒体教室设备有30多套。拥有四百米标准塑胶跑道的田径场、标准草皮足球场、省级示范图书馆,容纳600多名的学生公寓具备热水供应、卫生等配套设施,为学习生活提供了优越条件。2009年新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新教学楼,由区委区政府投资一千多万元,建筑面积八千平方米,容纳了高中部、信息中心、各类专用教室等,极大的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二附中创建后,在区委区政府的直接关怀下,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成为马尾区设施良好、规模最大的普通完中。办学效益稳步上升,2000年实现三级达标,2004年实现二级达标。在“十一五”期间,区规划将师大二附中办成省一级达标学校。我校力争于2010年底实现省一级达标校。我校以“办学条件标准高、教师队伍素质高、育人环境品味高、管理规范档次高、全面发展质量高”为办学目标,确立了“以德立校、以人为本、以质为先、全面发展、民主办学”的办学理念,坚持改革创新,优化常规管理,抓好队伍建设,激发了教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凝聚力,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高了育人水平。学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与实践活动,着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以“成才报国”励志,建设良好校风。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近年来教学成绩均稳步上升。学校稳定发展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肯定。 考名校录取情况:1999届郑宁同学,以全省文科第32名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2届陈有凤同学高考总分610分,在全省文科考生中位居第100名,录取山东大学。2009届张薇同学高考总分635分,在全省文科考生中位居第234名,录取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高考:文科最高分黄林同学取得617分,成绩居全省第156名;理科最高分王放同学取得646分,居全省第299名。2010年,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在全国仅招收十一名女飞行学员,我校应届毕业生张世晴同学以优异的综合素质被录取。 中考:2006年、2007年、2008年获得福州市“初中生巩固率、报考率、合格率、中考全科及格率达标先进单位”。2009年中考我校全科及格率居全市公立校第七名。2010年中考全市公立校当中,总及格率第二名,总平均分第四名;总优秀率第六名。并荣获福州市区学校初中素质教育目标考评优胜奖。
福州三中坐落于榕城风景秀丽的西湖之滨,创办于1942年,前身是"福州市立初级中学",1952年6月,经福州市统一调整校名,该校被正式定名为"福州第三中学",从此校名沿用至今。 1953年,学校被确定为重点中学,1963年它被确定为首批14所省级重点校之一, 1994年该校被确定为省一级达标校,1995年和2005年两次被推举为中国知名中学科研联合体的常务副理事长单位。2003年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中。近年来,该校获得省市级以上荣誉近两百余项,并连续9届评为福建省文明学校,并获得 "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8年该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全国获此殊荣的学校目前不到20所。学校现拥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逾2000人。在职教工174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80人。学校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拥有42间教室、14间完备而规范的理、化、生、劳技等课程的专用实验室和2间语音教室以及省内最先进的物理DIS实验室、数学TI实验室,42间教室均实现多媒体组合,已能使课堂教学告别了粉笔时代,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座总面积达4598平方米,内设有灯光球场、标准室内游泳池,体操房、乒乓球室以及现代化艺术多媒体教室多功能体艺中心,由于功能齐全,目前是我省中小学中首屈一指的体艺中心。一个占地约15亩的300米塑胶环形跑道运动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硬件保证。 学校还拥有一座建筑面积达2353平方米独立的图书馆。馆内藏书愈十一万册,配备了现代化的管理设施,能应用计算机进行采编、编印、流通、情报检索等管理,极大地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学校在教育教学资源上已实现高度共享,数字化、智能化的多媒体校园信息网络的开通和使用,更把学校的素质教育推上信息高速公路。 近年来,该校致力于花园式学校建设。镌刻于校门口的"励志、笃学、力行"纯朴校训,时刻警示着三中人不忘理想和奋斗目标。 "数学花园"中鲜花碧草相衬其中,小桥流水贯穿于内,在这充满优雅情趣的理性氛围中,三中人崇尚的学者气、书卷气正潜滋暗长。"国学长廊"与"文化走廊"以及定期出版的宣传栏,与校园里的一花一草相互映衬,学生们在优美、健康、向上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为努力实现市委市政府"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要求,该校认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全局,着眼于新时期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切实积淀学生道德、人格、身体、思想、文化等素质,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范,促进发展的管理方式,切实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需要出发,努力为学生和教师搭建一个稳定、高效、特色的发展平台。
福建省连江第五中学简称连江五中,英文名称Lianjiang No.5 Middle School,连江五中创建于1958年3月,时称“浦口农中”,1959年更名为“浦口简师班”, 1960年9月更名为“浦口戴帽初中班”, 1961年脱离浦口小学独立办校,更名为“浦口中学”,1963年更名为“福建省连江第五中学”。连江五中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的公立完全中学,教学设施齐全,现建有校园网、教师电子备课室、学生电子阅览室、班级语音系统、班级多媒体系统、专用多媒体教室、梯形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劳技室等现代化办学设施以及中型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等运动场所。校图书馆设施也不断完善,建有标准书库、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为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