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福州市台江区吉祥山地段保福山的福州第八中学,占地3万2千4百多平方米,前身私立文山女子中学创办于1853年(清咸丰三年),现在已经是一所办学时间超过160年的名校。现在学校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八一七中路707号。 文山女中初名“保福山女书院”,是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即美部会)在中国创办的最早女校之一,创办人为美国人卢公明,后改名“文山女子学校”,自创办到1952年由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接收私立开智中学、榕工中学部分师生组建福州第八中学,整整有157年历史。早年学校主管称“主理”,教会派美籍女传教士担任,卢公明后三任主理为唐意雅、宋蔼之、岑崇淑。经1927年收伊斯兰教育权的斗争后,学校移交中华基督教会闽中协会管理,由中国人担任校长,先后为黄文玉、孙淑贞、王秀贞。黄、王2人同为文山校友,3人大学毕业后均曾留美,她们都为文山女中的发展做了积极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学校曾内迁永泰,再迁邵武,胜利后迁回。1938年校内已秘密成立党小组,次年发展为党支部。解放后新生的福州八中,至今也走过50年光辉历程。学校1958年即被确定为福州市重点中学,1959年高考成绩跃居全省第二名,1960年荣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校党支部书记张俊为此赴京出席了全国文化、教育、卫生系统群英大会。1962年校庆时,教育厅厅长王于畊说,“八中将会是第一流的好学校。”1963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吴孙焰曾勇夺高考全省状元。文革后,1978年学校即被授为福建省教育战线先进单位。1980年被确定为首批办好的17所省重点中学之一。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1995年经评估验收,学校被确定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学校。校长戴俊同年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0年,学校又被教育部授牌确认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各项工作并受到省市文明学校、省模范职工之家、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市先进、创卫工作市先进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种荣誉称号。
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是一所具有120年悠久历史的老校。 学校座落于长乐市区东北隅,东临汾阳溪,北倚六平山。校园掩映在古木花丛之中,景色宜人,是福建省首批“花园式单位”。至今,已连续十届被评为“省文明学校”。曾获得“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福建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福建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福建省模范职工之家”等诸多荣誉。 校园现有面积92亩,建筑面积33604平方米。静立校内的陶媛(培青)红砖楼,成为一中百年老校的象征;学校先后新建教学大楼、综合大楼(南教学大楼)、校友楼(由冰心题名)、新实验大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宿舍楼、教师单元宿舍楼、新膳厅、体育馆和图书馆等,并在山麓溪畔建有300米跑道的田径场;学校建有校园局域网,全面推行网络管理;图书馆有10多万册图书、10多万册电子图书,为省级示范图书馆。 学校现设高中43个班,学生2千多名;全校教职工174名,高级教师45人,中级教师51人。 现任校长、总支部书记董孔铭。 长乐一中的前身是私立培青初级中学、县立初级中学、私立建华初级中学。而私立培青初中的前身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创办的陶媛女校与宣统三年(1911年)创办的格致男校,两校于1931年合并成私立培青初级中学。县立初级中学、私立建华初级中学于1942年创办。 1951年,培青、县中、建华三校合并,在培青校址成立长乐初级中学;1954年改称“福建省长乐中学”;1957年改称“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1970—1972年,一度改称“长乐城关中学”。 百余年来,学校培养初、高中学生4万余名;1977年恢复高考后向大专院校输送近万名新生。校友中人才辈出,在许多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学校永远的光荣与骄傲。 近年来,学校继续发扬“更新更高更好”的一中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每年,高考成绩均在福州地区同类校前列。同时,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结合乡土文化资源,开展学生思想道德建设。200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到我校视察,指出“福州市长乐一中结合当地名人成长成才的经历,运用多种途径开展德育教育,效果很好,多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为零”。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成效大。如:2007年6月,校合唱队发扬省赛六连冠的优良传统,代表福州市获得福建省“平安歌曲大家唱”一等奖。2006年至2010年期间,共有16人获得奥林匹克计算机比赛福建赛区一等奖,1人获得亚太地区信息技术比赛银奖,2人获铜奖;2人获得福建省数学联赛一等奖,各有1人获得奥林匹克化学、物理学科省赛一等奖。另有多人获得其他奖次。奥赛成绩居全省同类校前列。 如今,学校正积极创造条件,争创全国一流学校。
福州时代中学是1994年由福建师大附中创办的一所民办学校。位于仓山区程埔路172号新校园内(原福建师大生命科学院校址,与福建师大附中毗邻。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从开办初期的初一两个班110位学生发展到现在,全校从初一到高三共38个班级(高中12个班,初中26个班),学生2036 人,成为一所普通全日制完全中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133人,其中专任教师117人。师资队伍的老、中、青结构合理,现有高级教师4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3人。学校教学设备基本达到要求,目前初中部独立校区的专用教室中有物理实验室3间,化学实验室2间,生物实验室2间,劳技教室2间,美术、音乐教室各1间,有7间专用教室装备了多媒体设备,装备有60台联网电脑的计算机教室一间。学校已建成校内局域网,并联入电信宽带网,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2006年学校迁入程埔路新校区后,各方面条件将进一步完善。在2009年新学期,迁至原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研究系。 德育首位,育人为先,用真、善、美引领学生精神世界。“以天下为己任”的校训,激励学生胸怀祖国、志存高远。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做到主题活动系列化,社会实践制度化,活动形式多样化,努力构建和谐、向上的学生精神家园。在加强“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学风建设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建立稳定的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学校积极倡导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时代风尚。关注学生的潜力和发展趋势,实施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学校编印了《学生成长记录册》以记录学生成长的轨迹。 围绕实施新课程改革工作,积极推动教育观念的转变,解放和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健康成长。 定期开展的学校科技节、文艺节、体育运动会和社会实践活动使课堂得以扩大和延伸,学校组织的各学科兴趣小组活动更使得学生的特长得到培养和发展。每年该校都有数十位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学校从1997年起,已送出八届初中、四届高中共2370位合格的毕业生,成绩显著。学校现有教职工133人,其中专任教师117人。师资队伍的老、中、青结构合理,现有高级教师4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3人。学校教学设备基本达到要求,目前初中部独立校区的专用教室中有物理实验室3间,化学实验室2间,生物实验室2间,劳技教室2间,美术、音乐教室各1间,有7间专用教室装备了多媒体设备,装备有60台联网电脑的计算机教室一间。学校已建成校内局域网,并联入电信宽带网,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2006年学校迁入程埔路新校区后,各方面条件将进一步完善。在2009年新学期,迁至原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研究系。 德育首位,育人为先,用真、善、美引领学生精神世界。“以天下为己任”的校训,激励学生胸怀祖国、志存高远。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做到主题活动系列化,社会实践制度化,活动形式多样化,努力构建和谐、向上的学生精神家园。在加强“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学风建设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建立稳定的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学校积极倡导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时代风尚。关注学生的潜力和发展趋势,实施过程性、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学校编印了《学生成长记录册》以记录学生成长的轨迹。 围绕实施新课程改革工作,积极推动教育观念的转变,解放和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健康成长。 定期开展的学校科技节、文艺节、体育运动会和社会实践活动使课堂得以扩大和延伸,学校组织的各学科兴趣小组活动更使得学生的特长得到培养和发展。每年该校都有数十位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学校从1997年起,已送出八届初中、四届高中共2370位合格的毕业生,成绩显著。
福建省福州第十一中学始建于1927年,位于福州市繁华的中心区,五一北路东侧,古仙桥畔,是一所美如花园的省二级达标中学。学校现有校园面积36.5亩,近年来新建成教学楼两座,综合实验楼、图书楼各一座。建有市属中学第一条200米塑胶跑道和600平方米雨盖体操房。校园绿化覆盖面积5600平方米。校园楼宇错落、绿树叠翠、繁花似锦。学校教学设备齐全,共有电脑200台,多媒体语音室一间,多媒体教室三间,多功能教室一间,理、化、生实验室均按Ⅰ类标准配备。图书馆已经通过一级达标验收。馆内藏书达六万余册,实行现代化电脑管理 1952年,学校由市人民政府接管,定名为福建省福州市第十一中学。历经时代风雨的洗礼,古老的学校如今愈发充满生机。98年爱国华侨黄双安先生向学校捐款人民币100万元作为奖助学金,99年与福州西铝集团联合办学成立福州私立双安中学。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在职教师170人,专业技术人员158人,学历达标率99%,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35人,中级教师50人。学校制定了远期、中期和近期的中初级教师业务培训的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实施"一、三、五、七"培养青年教师工程,即高中级教师配对签订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七年期四类型师徒协约,每年开展两次青年教师说课、教学技能竞赛活动和教学评比活动,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近几年来该校教师有35人次评为系统以上各级先进,两人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一人被评为全国教坛新秀,五人被评为省级优秀青年教师。三年间共发表论文309篇,其中发表在СΝ以上刊物的有90篇。获全国一、二等奖的论文有15篇。
福州第十九中学建校于1957年8月,占地面积13866.53平方米,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重点示范点,二零零三年荣获福州市科技示范学校。自1986年起到2006年,共有近90名学生的科技发明、科幻画在省市级,国家级乃至国际科技发明比赛中获得大奖。 该校系福建省普通初中示范学校,在近五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发展举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创办至今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开辟多种渠道,培养新型人才,活跃的中学生活动先进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先进实验学校、福建省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福州市文明学校、福州市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福州市教育收费规范学校等称号。 我校现有125位专任教师,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82.4%,现有高级教师32位,一级教师50位,是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其中有1位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2位省优秀教师,20位省、市骨干教师, 12位省、市优秀班主任,25位市级先进教育工作者。 学校拥有按照部颁Ⅰ类标准配备的理、化、生实验室,劳技、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多媒体电化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语音教室等,拥有7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阅览室,现有藏书6万多册。建有局域网,并光纤接入互联网,教育手段现代化。2005年,我校还获市政府支持投资3000万元用于北向预留地的征地、拆迁,并将新建一座7000平方米的新教学楼和一个带200米塑胶环形跑道的标准化操场 该校是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重点示范点,并首批被命名为福州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科技教育已成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并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学生累计获得6枚金牌、7枚银牌、7枚铜牌,并囊括了“宋庆龄基金奖”、“王丹萍基金奖”、“左藤明雄奖学金”、“光华科技基金奖”和“中信青少年发明奖”等多项专项奖,省、市级奖次共计100多项。
福州四中大门福州市第四中学位于闽江之滨、三县洲大桥北侧的大庙山上,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其前身是福州商立学堂。创办后,先后易名为福商学堂、福商学校、福商中学,1952年2月经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将私立四端中学与福商中学合并改公,命名为“福州市第四中学”,1954年6月改名为“福建省福州第四中学”,并于六十年代初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95年学校被授予省二级达标学校,2002年3月被授予省一级达标中学,并被批准免予参加全省高中会考。 福州市第四中学已经有百年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关爱学生成长、关心学生成人、关注学生成才、关怀学生发展。面对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学校紧随时代步伐,积极进取,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把办学特色作为构建先进校园文化的亮点,倡导登高精神,鸿志精神,涵养艺术气息和独特气质,锻造办学品性,形成了严、实、细、活的教风和勤奋、持恒、博学、精思的学风以及文明、和谐、务实、创新的校风。学校发挥传统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作用,借助鸿志班、美术班和物理奥赛品牌三个平台不断提升办学品位,赢得了社会普遍赞誉。学校曾被授予“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实验学校”、“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福建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和“福建省创建和谐校园重点宣传学校”等数十个省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福建省福州四中从悠远的百年前走来,经历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为国家、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人才,各个时代、各行各业、五洲四海,都不乏“四中人”的身影。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就有学部委员,中科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学者、科学家,南极科考队员,国家级运动员,艺术家和著名的企业家等。进入21世纪,学校在打造福州优质教育,做大做强省会一流教育过程中,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科研,把教改作为生命工程,强校之路来建设。作为关注学生主体发展的省级重点课题“主动参与型”教学模式的最早的主要参加者,学校多年来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摸索。学校继2003年被市局授予省“九五”重点课题“学生主动参与型教学模式群”实验科研成果一等奖后,于2004年底又申报了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实验研究。四个国家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的开展,为四中教学质量的腾飞注入了新的动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近几年,学校办学效益均列市区一级达标校前茅,鸿志班、美术班本科上线率为100%,2006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列市区中学第四位,学校办学效益和上线提高率均为市区一级达标校第一名,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隆重表彰。 教师是立校之本。福州四中目前有教职工168名,其中特级教师、高级教师近70名,“省、市优秀青年教师”近40名,名列市属中学前茅。近年来,学校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 2人,省优秀中小学校长1人,福州市十佳校长、市十佳教师或市十佳班主任4人,市十大杰出女工称号1人,其它荣获省市级各类先进100多人。2006年学校被授予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省女职工标兵岗。 “胡宁工作室”,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福州四中教师群体扎实的教学功底、勤奋的工作作风和高超的教学技能。几年来,以全国优秀教师胡宁领衔的福州四中物理组,在学生入口成绩偏低的情况下,经过全组老师的艰苦努力,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科竞赛捷报频传,创造出了市、省乃至全国物理奥赛令人惊叹的成绩。
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坐落于闽江南岸、烟山之巅,依山傍水、绿树婆娑、百花争艳,是一所“花园式学校”。1951年10月,在历史悠久、培养出侯德榜、陈景润等13位中科院院士,林森、陈岱孙等数十位知名人士的传统名校——福州英华中学的原址上创办了福州高级中学。学校先后定名为福州工农速成中学、福州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福建师范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6年定名为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1978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首批重点中学,1996年1月被省教委确认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学校”,2006年被确认为“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在六十年的悠悠岁月里,学校历届领导、教职员工殚精竭虑、不懈追求,用勤劳与智慧浇铸出满园春色。 校园现占地34289.1平方米,绿化面积3847.59平方米,建筑面积28380平方米。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构成了校园的一道风景线:崭新的办公综合楼、食堂、教工住宅楼、两个塑胶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教工健身房、焕然一新的图书馆、体操馆、设备齐全的教学综合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等掩映在树影花丛之中。学校有着一流的教学设施,拥有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教工电脑备课室和多媒体教室、多媒体会场等。学校共有432台计算机,平均每5位学生就拥有一台计算机。校园网主干线使用千兆光纤,实现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信息口遍布学校各个角落,校园局域网初具规模。学校实现了办公少纸化、多媒体设备进入各间教室,软件资源建设方面有Windows 2000 server、SQL server 2000;管理软件有图书管理系统、华兴财务软件等;主要应用软件有“浙大信息平台、瑞星网络杀毒软件、方正方通网络防火墙、过滤王”等;资源库有“浙大资源库、浙大素材制作系统、国之源资源库、科利华备课平台、科利华试题库、清华同方多媒体资源库和期刊库”等。目前我校可用于教学的数字资源已达到1T。 我校师资力量雄厚,我校现有教职工154人,在131位专任教师中,研究生4人,教育硕士12人,研究生学历或专业硕士学位的教师占12.2%。现有在职党员84人,在职特级教师4人,福建师大兼职教授、副教授10人,福州市第二届名学科带头人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0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4.9%。一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带动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60年来,我校培养了840多名优秀的工农干部和两万多名优秀高中毕业生。引以为傲的是,这些芬芳桃李走出校门之后都在各自岗位上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学校现有高中三个年级36个班级,在校生1845人。福高人在团结和谐、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高考成绩创下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2005年高考本科上线率突破70%,总上线率达100%;2006、2007连续两年获评福州市高中办学效益评比优胜奖;2007年本科上线人数突破400人;2008年本科上线率超过75%;2009年本科上线率达89.25%,连续六年每年本科上线人数递增50人以上;2010年本科上线率达91%,本一上线人数突破100人,创下了历史新高。 近年来,我校先后被评为福建省第八届文明学校、福建省第十届文明学校、福建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模范职工之家、省绿色学校、福州市第十一届文明学校等,保持了省模范教育工会、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省模范离退休教工之家等荣誉称号,以99分的高分通过了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验收。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并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凝练出了“志当存高远”的校训。“为教师发展创设空间,让教育贴近学生”的课程框架已经架构,以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新课程体系的课堂教育理念已逐步形成。以建设“尊重”为特征的学校文化铸就着一条和谐发展的办学之路。 六十年的光辉历史,使全体福高人感到欣慰和自豪。面对新的征程,全校师生将会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机遇、既往开来,为早日迈入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而努力奋斗。
福州外国语学校创办于1907年,前身为圣马可书院、三一学校、福州第九中学,2006年被评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二级达标学校。2008年学校提出创建省一级达标高中的办学目标,制定了创建规划和目标。2011年学校根据《福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推动创建高起点、高质量福州外国语学校”的目标和福州市教育局“强化福州外国语学校外语教学特色,扩大多语种教学”的要求,齐心协力按照“追求内涵发展,凸显外语特色”的要求,认真教书育人,追求专业成长,加快创建步伐。 学校现有58个教学班,2808名学生;其中高中30个班,1383名学生。学校现有教职工216人,专任教师198人;其中高中专任教师102人,研究生学历或专业硕士学位的教师8人,高中教师持有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100人,持证率达98%,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教师71人,其中在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30人,福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名。 学校现有校园占地面积29720.8M2,生均用地面积10.58 M2。学校建筑面积31124 M2,生均建筑面积11.08 M2,学校绿化面积19688 M2,绿化覆盖率达66.2%,生均绿地面积3.04 M2。 学校布局合理,办学条件完善,校园整洁美观。有教学大楼、实验楼、综合楼、图书楼、行政办公楼、校友楼、学生活动中心、运动场(300M环型塑胶跑道、128M长的风雨跑道和长98M、宽57.6M的人工草皮国际标准的足球场),设有专项运动场地:羽毛球场、篮排球场、乒乓球场,探究室、理化生实验室均按5:5:4配置,网络教室、通技室、各类专用教室、生物、地理园地等均达到省一级达标高中的标准,58间教室均配置多媒体演播系统,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和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10M光纤连入互联网,并接入福州教育城域网,覆盖所有专用教室、图书馆等,学校网站功能齐全,内容丰富,已整合了学校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了自由共享。教育设施、配置满足教育教学应用需要,保障新课程的实施。 我们秉承“勤勉、上进、自强、守恒”的校训;弘扬“团结、奋进、求是、创新”的校风;提出“致力于追求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理念;明确“外语见长、文理兼优、全面发展”办学目标;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不断探索校友陈景润“求实、探疑”特色德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学校加强新课程实验的常规管理,开足开齐课程,加强课题研究,落实校本研究,开好选修课程,组织研究性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近三年内有46项研究性学习成果在国家、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学校连续五年荣获福州市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学校把“复语、复合型”的外语特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通过复语、复合型的外语教学、多元文化的学习,培养外语见长、文理兼优、全面发展的基础人才。选派教师参加国际、国家、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培训和引进优秀外教。英语实验班、日语班和德语班、外语科形成复语教学模式。学校深化拓展的国际交流空间,学校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三一学院、日本那霸市上山中学、新加坡圣公会中学、德国魏尔霍夫一级文理中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还是德国政府DSD项目教育教学基地。2013年10月德国魏尔霍夫一级文理中学来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修学访问。学校被市教育局认定为首批试点建设普高多样化特色学校,也是福州市唯一外语学科特色高中校。2013年学校外语组获福建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学校传承足球传统,培养多名国家级裁判、省级足球名师和足球人才,是国家级体育传统足球项目校,福州市校园足球培训基地。 学校校园布局合理,有教学大楼、实验楼、综合楼、图书楼、校友楼、学生活动中心、国际标准人工草皮足球场等。探究室、理化生实验室、网络教室、生物、地理园地等均达到省一级达标高中的标准,58间教室均配置多媒体网络系统,接入福州教育城域网,覆盖所有专用教室、图书馆等,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保障新课程的实施,2013年学校被市推荐为省级校园文化先进学校。 近年来,学校中高考、高中学业会考成绩突出;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大赛、信息技术(机器人)比赛、英语风采大赛、数学“杰出杯”竞赛等都取得好成绩。学校是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 、福建省先进德育学校、福建省中学示范图书馆、福建省巾帼文明岗、福州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 学校先后与长乐漳港中学、福州台屿中学、柘荣城关中学、闽侯祥谦中学、福州英华英语学校等学校达成帮扶协议,还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赴宁夏、新疆、光泽县、漳浦县、平潭等地区送教下乡活动,充分发挥了高中新课程样本校、校本培训基地的示范作用。 目前,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全校教职员工正按照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的标准和新课程实验的要求,携手共进,开拓进取,规范办学,精细管理,求实创新,科学发展,为实现省一级达标学校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钟灵神秀的连江敖水江畔,矗立着一所校史悠久而风貌崭新的重点中学——福建省连江第一中学。 校园楼宇相连,绿草成茵,曲径通幽,景色宜人,是一所名符其实的花园式学校。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在这里播种理想,耕耘希望,他们孜孜不倦,殚精竭虑,为连江经济的振兴,为连江教育的发展,奋勇拼搏,无私奉献,他们以敬业的经线和智慧的纬线,编织着连江教育腾飞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愿景。 连江一中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以“办一流学校,创一流教育”为宗旨,始终恪守“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勤奋好学,敬业乐教”的校风、“勇于拼搏、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教风、“尊师守纪、勤奋好学、求诚求真、团结进取”的学风。全体师生的文明素质和道德素养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特色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社会各界获得良好声誉。在八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中,连江一中为社会输送了三万多名初、高中合格毕业生,校友中英才辈出,涌现出象林群院士、经济学家方生教授等一批优秀校友。 学校拥有一个团结协作、民主廉洁、科学决策、务实高效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围绕大局,统一认识,坚持集体领导,严格依法办事,勇于创新,锐意奋发进取,党政工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大业,不断开创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学校制定了《连江一中2006—2010办学五年发展规划》,2006年实现省颁办学水平一级达标和创建省级文明学校;2007-2008年创建全国卫生先进单位和国家级花园式校园; 2008-2010年创建省级高中示范校;创建省级的教科研、课改基地。学校管理已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学校高度重视行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认真做好行风民主评议工作和校务公开工作,积极推行“质量工程”、“阳光工程”、“温馨工程”,努力构建“满意工程”, 学校党群、干群关系良好,真正做到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凝聚人心,和谐发展。
福州第二中学创建于1911年,其前身是福建学院附中,1951年同福建师专附中和福州厚美中学合并,1952年10月正式定为今名,并将校址由闽侯上街迁到光禄坊现址。2004年5月,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福州二中被确认为“福建省一级达标校”。 学校现有学生近2000人,教职工约170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69人,一级教师28人。2位国家级骨干教师,5位省级骨干教师,10多位省市优秀青年教师和市级骨干教师,12位教育硕士,5位在读硕士研究生。 福州二中位于乌山脚下、白马河畔,校园树木成荫,鲜花常开,假山瀑布,流水潺潺。古老的榕树、虬劲的百年老梅,无声地叙说悠久的历史;高大的白玉兰树,成片的芒果树,新植的棕榈树,展现学校朝气蓬勃的飒爽英姿。校园占地面积33917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2.8平方米。莘莘学子在这里求学进取,茁壮成长。古老而年轻的校园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已成为福州市最美的校园之一。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