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占地面积24亩 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 办学条件不断完善 学校现有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等教室 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 学校操场全部都是人工草坪 该校连续几年被福州市教委评为“四率”先进单位 学校创办于1978年 办学历程不长 但在历届的领导和师生共同努力下 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形成了良好的校风(严谨、尊师、爱生、团结、勤奋、向上)、学风(守纪律、肯学习、比勤奋、出效益、出人才)、教风(严、实、精、活、全面协调、和谐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福州第三十一中学 最早为 红卫中学 小学连初中 然后改为 红岩中学 位于南门兜 又因城市规划般到现在的位置 并改名为福州第三十一中学 后与福州2中成为联办校 现与福州第15中学合并 并改名为 福州第15中学分校
福州第七中学创办于1942年,她的前身是闽侯县立初级商业学校,校址设在福州北门外岭下。此后,校址几经变迁,学校走过了草创时期的艰辛岁月,1951年秋,迁至北郊中心——浮仓山。这座被名山环抱,孤突于闽江下游沉积平原的小山丘,北坐莲峰、西仪五凤、东眺石鼓、南礼三山,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是我省早期发现的三处新石器遗址之一。“风水吉地,人杰地灵”,孕育了一代代优秀的七中人。1953年学校定名为福州第七中学。1955年,学校增办高中部,由初级中学发展为完全中学,并保持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历届毕业生不少已成为祖国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经过七十年的发展,学校逐步扩大办学规模,现为福建省二级达标中学。 学校浸染浓郁的儒学风气,秉承“文明、守纪、求实、奋进”的校风,弘扬“勤奋、乐学、尊师、诚实”的学风,凭借“严谨、博学、师表、爱生”的教风,7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学校现有52个教学班级,在校生2500多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97人。其中,高级教师40人,中级教师8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市骨干教师2人,省市级教坛新秀20多人;多年来,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思想,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市同类校前茅。中考成绩多年位居区前列,连续多年被市教育局授予“届初中巩固率、报考率、合格率、中考全科及格率达标先进单位”(素质教育达标优胜单位);06、07、08高考喜获丰收,分别获福州市同类校办学效益奖第二名、第一名和第三名;2009年、2010年、2011年高考超额完成目标。 七中教师的优良教风获得社会的好评。近3年,教科研成果丰硕,全区8个学科教学基点,我校占了6个学科;物理、政治两个学科的福州市名师工作室晋安分室落户我校;我校有40多位教师参加教材教辅的编写,发表市级以上教育教学论文一百多篇;教研课题“自主、互动、体验、拓展”荣获06年福建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验成果评选三等奖。目前,七中已被列为中央教科所“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子课题“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管理研究”的实验校、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市重点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评价与管理的研究”实验校。 学校秉承“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造福一方百姓”的环保教育理念,注重环境教育和环境建设,使近7公顷面积的校园绿林成荫,清幽宜人。学校校园布局合理,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完善的校园网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及对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校图书馆实行电脑管理,为“省级示范图书馆”。学校设施齐全,每间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设施和语音广播系统。体育设施完善,2009年新建300米标准八道人工草运动场,达到了国家Ⅲ类场地标准。学校在“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指导下,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师生的身体素质不断提升,07、08连续两年获福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近年来,学校被评为省绿色学校、省“十五”期间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省花园式单位、省文明学校、省教育系统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
福州第十六中学是一所具有147年历史的学校,前身为私立毓英女子初级中学,创办于1859年(清咸丰九年),是美国基督教会卫理公会在东亚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创办时校名为“毓英女子寄宿学校”,校舍借用英华书院一座两层上下共6间的洋楼(地址在现福州高级中学内)。历时三年,迁至仓前山太古坪(今仓山小学内)。1873年买下外商经营的“太茂茶行”作校舍,即现在的十六中校址(仓前山麦园路35号)。1909年改校名为“毓英女塾”,学校自创办至此时都没有固定的学制,以后学制定为8年制,再改校名为“毓英女子学校”,1927年向当时的福建政务委员会申请立案,9月新学期开始时,正式定名为“福州私立毓英女子初级中学”这一校名一直沿用至1952年。 “毓英”自1859年创办到1952年人民政府接办,共93年历史,毕业学生约1200人(平均每年毕业约13人)。“毓英”的办学经费来源于卫理公会,主理校政者均为美藉女传教士。1927年“收回教育权”后,成立校董会,由校董会指派三人,组成三人小组主理校政,两年后改为董事会下的校长制。抗战时期,“毓英”四度迁徙(迁往闽清、顺昌),二度易名(改为卫理公会所属的“三联中”)。 1952年7月,福州市人民政府接办“福州毓英女子初级中学”,并将“福州私立寻珍女子初级中学”和“福州私立邮电学校”的女生并入,成立“福州第二女子中学”,由初级中学改为完全中学,学校性质由私立转变为公立。1956年,“福州第二女子中学”改名为“福州第十六中学”,男女学生兼收,结束了女校历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面貌起了显著的变化。中考成绩一直居市属一般中学前列地位,荣获“四率”先进单位。
福州屏东中学屏北分校位于屏山北面琴亭路中段(省体育中心与丽景天下大酒店之间),它是于2003年2月开始立项的,4月份动工,9月份正式开学招生,学校创建总投资3000万元(由学校出面贷款,市财政局、教育局负责还款)。学校占地面积23361平方米,可供活动面积9191平方米,绿化面积生均达12.5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659平方米,环境十分优美。屏东中学屏北分校是经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并不作为独立法人单位,其编制和教育、教学工作由福州屏东中学统一管理,计划规模为24个班。现有初中4个班,学生数212人;高中8个班,学生数355人。初中生源均来自屏山小学、湖前小学、屏北小学。屏北分校现配备有常驻副校长2人,中层干部6人,教师47人,其中一半的教师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教师的整体素质较高,很好的带动了屏北分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正常、有序地进行。市教育局对屏北分校的建设给予全力支持,从资金、设备器材的配置等都及时予以保证。目前,屏北分校的一切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基本正常,2006年的第一届初三毕业班在中考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将屏北分校办成一所让社会、人民满意的学校。
福州亭江中学坐落于福州闻名的侨乡亭江的怡山山麓,闽江下流入海处。依山傍水,风景恼人。前身是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的怡山书院,1910年改成“怡山书院”,1943年改成“私立力生中学”,1945年改名为“私立海滨中学”,1953年由群众当局领受,定名为闽侯第三中学,1955年改成闽侯第四中学。1958年增设高中部至今。因行政区辖的变动,1961年改名为福建省福州亭江中学,是亭江地区独一的完整中学,2006年12月被省教诲厅肯定为省三级达标重点中学。黉舍占地70亩,校舍布局公道,具有新建讲授大楼、综合尝试大楼、门生食堂公寓综合楼,300米环形跑道。多媒体课堂、电脑课堂、语音室、省级达标藏书楼包罗万象,有遵循二级达标校建设的理、化、生尝试室,设施先进,配套齐备。校园内树木碧绿,古树参天,新建楼房,娇姿纷立,掩映于水光山色当中,另有市级文物庇护单位闻名于闽台两省的天后宫(妈祖庙),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育人环境。黉舍订峙党的教诲目标,对峙社会主义的办学标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生长的社会主义扶植者的交班人,建国后共为国度培养了高、初中毕业生2万余人。历届有很多高中毕业生考入清华、科技、人大、复旦、西交、厦大等四十所高档院校学习,高考登科率最高年份1965年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53.7%。现在,他们都生长为国度的栋梁之才,他们当中有初级工程师、专家、学者、传授、副传授、厅处级干部及厂长经理等高本质职员。同时黉舍为工农业出产战线运送了很多有社会主义憬悟,有文明的出产休息者。并且,在校友中35%的人漫衍于香港、澳门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荷兰、日本等国度,他们远在异国他乡,心系故国的扶植生长,以各自分歧的情势报效故国,为港澳的回归故国和故国的同一大业、故国的繁华昌隆经心极力。比来几年来,黉舍办学范围不竭扩展,现有初、高中42个讲授班,师生近2000人,投止生超越400人。在区府、区教诲局带领体贴、支撑下,在全部师生共同尽力,黉舍多次被省、市、区教委表扬,多次被授予“先进单位”和“文明黉舍”,2006年12月28日经省教诲厅肯定为省三级达标校,成为省重点中学。 黉舍以报酬本,以重根本、重才气才气纵横、重实际、求创新为办学主旨,大力弘扬百大哥校良好传统,在“爱国、勤奋、尊师、守纪”校训的鼓励下,逐步构成了“敬业、学高、开辟、健美”的良好学风,为门生全面生长和毕天生长奠定根本。黉舍正视师资步队扶植,比来几年前后从省内引进了一批中年骨干西席,并从北师大、西南师大、哈师大雇用了一批优良本科毕业生到校任教。为了包管高中讲授质量,本校与福州格致中学结对子,共同展开教研活动,鉴戒省一级达标校的办理形式和讲授体例,不竭进步办学程度,近几年高考上线率、本科效益等居在同层次黉舍前线。
福建省福州则徐中学创办于1993年,原为市属公立初级中学,1993年中共福州市委、市政府以家乡伟人、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为学校命名,1999年省教委授予首家“福建省初中示范校”的称号,2003年国家禁毒委授予“禁毒教育示范校”的称号。2001年因全市中学布局调整,现隶属晋安区。福州则徐中学占地面积25亩。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雅,学校大门口镌刻着郭化若将军题写的“福州则徐中学”六个大字,教学楼前小花园中央耸立着一尊半身林则徐塑像,基座上镌刻着前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同志题写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七个金字。花园左侧建立有“则徐精神代代传”的展览馆,馆名由福州市人大副主任、晋安区委书记陈吉题写,花园的假山前有一面黑色大理石碑石碑上镌刻着由林则徐后裔著名书法家沈觐寿题写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花园右侧画着题为“则徐精神,薪火相传”的壁画,校园内呈现出浓厚的传承则徐精神的文化气息。福州则徐中学内设施齐全,有塑胶跑道、室内体育馆、室内游泳池、电脑室、语音室、百兆光纤网络等,所有班级及理化实验室内均配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
闽侯县第三中学,简称闽侯三中,坐落于锦江之滨316国道与京福高速公路南屿段东西侧,旗山南麓的南旗村太平山上。校园面积5.6万平方米。校内古木参天,花草娇艳,古木成荫,令人赞叹不已。2006年10月23日至24日,闽侯三中接受省二级达标学校评估专家组为期两天的评估验收,并以91分顺利通过验收。 其最早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全闽大学堂(堂址在今福州市鼓楼区三牧坊),后曾改名为福建高等学堂(1903年)、福建高等学校(1912年1月)、省立第一中学(1914年1月)、省立第一初级中学(1927年1月)、省立福州初级中学(1929年1月)、省立福州中学(1929年8月)。1938年因抗战,省立福州中学遂迁往沙县城关。 1939年其高中部留在城关,更名为福州高级中学,1946年迁回福州三牧坊,复名为省立福州中学,1952年定名为福州第一中学,而其初中部则迁址沙县洋溪,名为福州初级中学,并于1945年由沙县迁往闽清六都,7月更名为闽清中学。 1950年闽清中学迁来闽侯县南屿镇现校址,易名为福建省闽侯中学(简称闽中),成为闽侯专署领导下的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1954年其高中部迁往闽侯城门,更名为闽侯第一中学,留下的初中部则更名为闽侯第二初级中学(原洪塘的闽侯第二初级中学亦合并过来)。1956年增设高中部,改名为闽侯第三中学。1969年曾更名为闽侯南屿中学,1980年复名为闽侯第三中学至今。 早在50年代初期,除接纳本县生源外,还招收永泰、洪塘和建新等市郊学生,设有高考会场。当时闽侯三中就以师资力量雄厚、校风严谨、学风优良、艰苦奋斗的精神著称。
连江二中创办于1956年9月,地处闽江口琯头镇蝙蝠山上,这里依山傍水、绿树成荫、层次分明,习习和风吹拂着校园,显得格外清新宁静。这里是学子文化的圣地、精神的家园、成材的摇篮;建校以来,“以天下为己任”的校训在七棵古榕树前熠熠生辉,在一代一代人中薪火相传。 50年多年的历程,如歌的岁月,我们学校已逐步走向成熟。学校目前是一所省级三级达标高级中学,现有18个普高、职高教学班,学生1000多人。学校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70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0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0名,中级教师53名,省市级骨干教师15人。师资力量雄厚。学校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制高点,以农村示范学校为标准,配备多媒体教室,多功能语音室、电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学生公寓和体操练功房等教学设施,图书近4万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 学校目前是一所省级三级达标高级中学,现有18个普高、职高教学班,学生1000多人。学校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70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0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0名,中级教师53名,省市级骨干教师15人。师资力量雄厚。学校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制高点,以农村示范学校为标准,配备多媒体教室,多功能语音室、电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学生公寓和体操练功房等教学设施,图书近4万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 现已建成塑胶跑道,带有正规足球场。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