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县第三中学简称闽侯三中,坐落于锦江之滨316国道与京福高速公路南屿段东西侧,旗山南麓的太平山上。闽侯三中其最早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全闽大学堂(堂址在今福州市鼓楼区三牧坊),后曾改名为福建高等学堂(1903年)、福建高等学校(1912年1月)、省立第一中学(1914年1月)、省立第一初级中学(1927年1月)、省立福州初级中学(1929年1月)、省立福州中学(1929年8月)。1938年因抗战,省立福州中学遂迁往沙县城关。1939年其高中部留在城关,更名为福州高级中学,1946年迁回福州三牧坊,复名为省立福州中学,1952年定名为福州第一中学,而其初中部则迁址沙县洋溪,名为福州初级中学,并于1945年由沙县迁往闽清六都,7月更名为闽清中学。1950年闽清中学迁来闽侯县南屿镇现校址,易名为福建省闽侯中学(简称闽中),成为闽侯专署领导下的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1954年其高中部迁往闽侯城门,更名为闽侯第一中学,留下的初中部则更名为闽侯第二初级中学(原洪塘的闽侯第二初级中学亦合并过来)。1956年增设高中部,改名为闽侯第三中学。1969年曾更名为闽侯南屿中学,1980年复名为闽侯第三中学至今。2006年闽侯三中申报通过省二级达标。
福州日升中学,是依托省一级达标学校福州四中于1994年创办的一所私立完全中学。我校因办学点在福州四中校园内的缘故,于1999年被停止初中招生,从 而创办了高中部。经市教育局批准,初中部于2002年选址西二环南路47号恢复办学。复办后的初中部,绿树环抱,鲜花盛开,环境优美而宁静,是读书成才的 好地方。五层教学大楼矗立在校园内,办公室、会议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馆、阅览室、卫生室、乒乓球馆、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篮排球场、师生餐 厅、一座能容纳全校师生的礼堂,一应俱全。 历经十年,办学成绩可佳:先后多届的初中毕业生 “四率”受到市教委表彰, 首届初中毕业生李武群考入福州四中高中,三年后保送北京大学;连续三届高毕业生的高考上线率居全市同类校的前茅。 初中部的办学目标和宗旨是:创一流私立名校,为省极重点高中输送人才。 初中部师资队伍雄厚,以福州四中骨干教师为龙头,并聘请经过严格考核录用的校外中青年优秀教师。教师结构合理,由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中级教师三部分级成一支十分稳定的队伍。他们有爱心,讲奉献,德才兼备,忘我工作,深受学生、家长的好评。 初中部十分重视德育工作,有严格而完善的管理制度,实行“奖惩积分制”和“七项评比”,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形成了文明守纪的好校风,团结向上的班风,勤奋求学的学风,赢得社会的赞誉。 学校坚持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狠抓教学常规的管理,大力开展教改,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多次统考成绩明显高于公立学校,数学、英语、物理等主科成绩已经赶上或超过我市部分私立名校。在市级学科竞赛中,我校学生也多次获奖。 日升中学初中部恢复办学已满三年半。三年半来,我们历尽艰辛,但又充满辉煌。历尽艰辛,是因为 我们白手起家艰辛创业;历尽艰辛,更因为我校的生源差,2002年6月19日福州市教育局才正式下达通知同意我校复办初中部。第二天(6月20日)全市分 区举办小学毕业考。由于时间短促,我校无法向各小学作招生宣传,在匆匆忙忙之中只能收到各小学中下水平的学生。我校要赶上或缩小与一流名校的差距,我们就 要付出比一流名校成倍甚至几倍的努力。三年半来,我们前进的路上又充满辉煌。经过我们百折不挠的努力,我们把许多中等生培养成上等生,把许多下等生培养成 中等生甚至上等生。恢复办学后首届初中毕业生在2005年中考中取得了令全校师生满意、令社会瞩目的好成绩。34.8%学生中考成绩达一类达标校的录取 线,有85%学生中考成绩达二、三类达标校的录取线。中考的巩固率、报名率、合格率受到市教育局表彰,全科及格率达79.8%,列福州市各中学的第13 名。 初中部虽处艰苦创业之期,但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师生们正以卧薪尝胆的精神,力争在五六年内把学校办成一流的私立名校。
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创办于1958年,1969年停办,1979年复办,1995年被确认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三级达标学校”,2003年被确认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二级达标学校”,2010年8月被确认为“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2010年开始招收内地新疆高中班,每年招收一个班。学校现有65个教学班,教职工编制303人,中高级教师131人。 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人才为目标,把“教育创新、教改创新、管理创新”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本着“追求卓越,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开发潜能,发展特长,体现特色”的教育理念,强化“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的意识。通过师德师风教育、教育教学理论、业务知识培训、形式多样的教学比赛、评选“学科带头人”、设立“郑存汉教学奖”和“思贤奖”等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秉承“厚德、明志、自强、弘毅”的校训,形成“务实、进取、和谐、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奉献”的教风和“勤奋、乐学、合作、探究”的学风。 学校自2001年中招改革后,中考综合评价均居长乐市第一名;2003年以来,我校学生共摘得七届中考状元。高考本科上线率年年都上新台阶。学校素质教育成果尤为突出。学校有“太阳风”文学社、集邮协会、舞蹈队、合唱团、美术兴趣小组等文学艺术社团,有篮球队、田径队、武术队等体育社团。2004年学校男子篮球队代表福建省参加广东、福建、香港、澳门四省区中小学生埠际篮球赛;“太阳风”文学社被福州市教育局确定为福州市“校园示范文社”,文学社社刊《太阳风》于2004年在香港注册发行,是全国中学99佳文学社刊;舞蹈队的舞蹈《开拓者》荣获福建省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艺术表演类节目一等奖和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节目二等奖;学校因突出的艺术教育成果被省文联授予“福建省青少年美术书法艺术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于2006年的秋季搬迁到新校区,与美丽的长山湖相映成辉。校园建设现已投资近一亿元,新校区占地133亩多,建有校舍面积65989平方米,现代化的办学设施有:校园网、校园数控广播系统、校园有线电视台、网上教学巡视系统、网上安全监控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图书馆、美术馆、音乐馆、理化生实验室(包括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史地专用教室、通用技术教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包括宣泄室和辅导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化教室、体育馆、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田径场、标准的铺设人工草坪的足球场、运动器械场以及高标准的学生食堂和学生宿舍。
福清元洪高级中学(前身为“福建省福清元洪师范学校”),于2002年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改制为普通高级中学,并于2002年开始招收第一批高中学生。学校由爱国侨贤林绍良、林文镜先生于1986年捐资二千多万创办兴建。是一所公立普通中学。学校遵循“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的思想,贯彻"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康、学会审美,并具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毕业生“的办学宗旨,努力按照”优美的环境、优良的校风、优秀的品行、优质的教学"的办学目标。 学校办学十几年来,造就一支学历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显著、教学效益突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职工共103人,在教师队伍中,98%的教师拥有本科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7人,高级讲师13人,讲师22人,拥有省级普通话测试员6人.学校转制之后,学校的教师及时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努力掌握普通中学的教学的方法,积极发挥师范教育的特长和优势,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的质量,新一届普通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和品德产生较大的飞跃和进步,受到各个领导的积极肯定。
虞阳中学坐落于福清市渔溪镇,创办于1946年,至今已60年了,是福清市第一所侨办中学。(原名福清县私立虞阳初级中学、福清第三初级中学、福清第四中学、福清渔溪中学)校园占空中积82888平方米,修建面积27798平方米,此中华裔捐建的占25018平方米。六十年前,我们的先贤首任校长郑伯聪师长西席以一颗为故乡培养英才之心建立了母校。漫漫光阴,几经变迁,含辛茹苦,锻铸光辉。虞阳中学从现在只需几位西席和近百论理门生的小镇书院,生长成为来日诰日具有132位教职员工和约2000名在校门生的三级达标校,60年里黉舍共培养了2万多名毕业生,其间凝集了代代虞阳人有数的心血和聪明。旅外侨胞们从建校起就热情献身教诲,慷慨解囊,捐建了迷信楼、虞阳楼、藏书楼、大会堂、嘉华楼、雅华楼、铨宋楼、廷铭楼、电教楼、伯聪体育馆、龙顺大楼、福华楼、敬业楼、门生公寓等十多座大楼。爱国侨胞郑师长西席还创设了郑伯聪奖学奖教基金。至目前为止,爱国侨胞捐帮助学总额近两千万港元。此中由爱国侨领郑年锦、郑年庚师长西席捐资兴建的龙顺尝试大楼,宏伟壮观,设备齐备,楼内理、化、生尝试室电脑室、语音室、劳技课课堂、多媒体课堂已达到一级达标校要求配建。我校有独立的藏书楼,面积909平方米,现有公用书库469平方米,大大超越每千册占地4平方米的要求,并有电子备课室1间。音乐室、艺术馆、体育馆等包罗万象。不论是讲授质量还是育人环境,虞阳中学均居福建省普通完整中学的前线。多年来,黉舍获王丹萍教诲奖、省群众当局授予“乐育英才”的匾额和金质奖章及市、县“文明黉舍”等多项殊荣。近几年来,黉舍中、高考均获得优良成绩,04年在福清市初中办学质量评比 “五率”中,我校有“三率”(综合比率、定时毕业率、进步率)遭到教诲局表扬,同时我校荣获2004年初中办学质量先进单位;2005年黉舍被评为福清市先进教诲事情单位;2005年5月福建省教诲厅批准我校为“省三级达标黉舍”。别的,黉舍还荣获“福清法制颁布发表道育先进个人”、“福清黉舍安然事情先进单位”、“青少年科技事情先进单位”、“福州市提高尝试讲授事情先进单位”、“省浅显中学会考先进个人”、“福清市四星级支部”等名誉称呼。同时,黉舍门生在教员的大力种植下,国度(一级、二级)运动员、国度(二级、三级)书法、美术二等奖、省科技创作一等奖的门生也锋芒毕露。福建电视台、福清电视台、《玉融乡音》等鼓吹机构,曾别离对我校的办学环境作了报导,收到杰出的社会结果。2006年虞阳中学被省高招儿办批准成为福狷介考考点。统统的统统成绩均遭到下级带领的必定和附和。抚今追昔,思源求进。虞阳中学正开端新一轮创业,我们全部行政带领、师生们连合妥协,开辟朝长进步。为了适应新世纪教诲生长的需求,在外洋侨胞的大力支撑和各级带领的体贴下,黉舍持续加快软硬件扶植法度,向我校60周年校庆献礼,为完成省“二级达标校”而尽力妥协。“造福桑梓泽后代,任重道远铸光辉”。虞阳中学将伸开双臂,热忱欢迎来自八方的莘莘学子,来自四海的殷殷宾朋。为他们铺就进步和胜利的门路,托起一轮来日诰日的太阳。
地处寸土寸金、县城中心的平潭城关中学,占地42688平方米。东隔政府路与县政府相望,北拥县人民体育场,西邻下埔街,南大门前宽阔的福胜路横贯东西。环境优美,地灵人杰。1978年9月18日,伴随党的改革开放春风,平潭县红海知青旧址上迎来了第一批师生--在王爱明同志的带领下掀开平潭城关中学草创的史页。1979年9月1日,学校迁到现址,在风沙漫天的建设工地上,琅琅读书声响彻岚城上空。创建初期中学校,主要承担着平潭一中落第的城关学子的教育任务。在艰难的环境里,敢为天下先的创业者们,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发扬"团结拼搏,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完成好普通中学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办起了海员班、电器班、缝纫班和高中集中班等,为平潭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并奠定了平潭职业教育的基础。1984年9月,县"职高"和"普同"教育分离,学校在吴正荣同志领导下,从此走上了纯普高教育创业之路。1989年7月,学校迎来与一中"小划片"的第一届初中生中考。此后的十多年间,共诞生了10位中考状元--优异的办学成绩赢得社会的高度赞誉,成为"平潭初中办学的一面旗帜"。1994年,陈志锋同志带领新一届领导班子,以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力争上游的决心,掀开了学校大踏步创业的新篇章。1995年,学校教代会通过了学校办学五年奋斗目标:95、96打基础。97、98上台阶,99年大发展,2000年争取成为三级达标完全中学。1998年,学校被授予福州市文明学校,党支部被县委授予党建示范点。2000年9月,学校乘新世纪之风,加强了高中办学力量,高考成绩跨跃式飞进,跻身市教育先进行列。2003年,学校被省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党支部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12月,学校申报"三级达标学校"被福州市教委验收通过。2005年,学校被确认为福州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2006年1月,学校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三级达标学校。3月,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首批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样本校。2008年,由校友薛由武先生捐50万兴建的新校门已经落成,由校友周训财先生捐资100万的学校财茂图书馆正要破土动工。自1994年至今,学校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兴建起教学大楼、实验楼、临街综合楼、学生宿舍楼、行政办公楼,以二类达标水准充实学校教学设备和办公设施。学校现有240多位教职员工,近60个班级,3000多位学生。拥有33位高级教师、120多位中级教师。一大批教师接受了国家、省、市、县骨干班培训,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学科带头人。强大的教师队伍,奠定了学校坚实的教育教学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正在全面走向省市先进先烈。今天的校园,高楼耸立,窗明几净,绿树成荫,花影入门。按二类达标校建设的理化生劳实验室、电脑室,10万多册藏书的图书馆,是莘莘学子们求知探索的殿堂。三十年情满校园的"学雷锋送温暖"活动,为莘莘学子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园。桃红李白,立德立言。一代代"城关中学"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为校训,以"科研兴校、人才强校"为指针,以振兴平潭教育为己任,用科学教育观,与时俱时,开拓教育新春天。三十多年风雨,三十多载春秋,年年桃李,岁岁芬芳;难以湮灭的是创业者的足迹,值得欣慰的是奋斗的欢歌。三万多走向祖国大江南北、世界各地的优秀学子,那是学校的光荣与骄傲。城关中学人将一如既往,用热血与忠诚写就海岛教育的新篇章。
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简称福州教院二附中,其前身为福州铁路中学(全称福州铁路职工子弟中学),是一所公立完全中学,隶属于上海铁路局福州铁路分局管辖,是福州市“文明学校”,上海铁路局“示范学校”。学校于2003年12月26日由福州市教育局整件制接收,更名为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创建于1958年,学校占地面积73854.2平方米(110.78亩),校舍建筑面积23888.4平方米。校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清静优雅,为花园式的校园。目前在校生1404人,31个班级,现有教职工122人,高级教师24名,中级教师37名。教师中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南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一批名校毕业生。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8%,其中本科学历达54.9%,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2.5%。三年来,学校致力培养青年教师,中层以上干部(含教研组长、年段长)45岁以下占71.9%,进一步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2006年新建综合实验楼,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也已立项兴建。现已按照三级达标配齐教学设施,设有多媒体教室、多媒体阶梯教室(多功能报告厅)、语音室、电子备课室、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劳技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器材室、体能测试室、书库资料室、心理咨询室、医务室等。
笔架山下桃李芳香,大樟溪畔英才辈出。永泰县第二中学是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一所浅显乡村中学,坐落于戴云山东麓的德化、闽清、永泰三县交界处——永泰县嵩口镇。黉舍背靠青山、面对樟溪,天然环境得天独厚;校舍依山而建、犬牙交错;校园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曾被评为“省绿化红旗单位”。2005 年全校共有 38 个讲授班(初中 12 班,高中 26 班), 1935 论理门生(初中 643 人,高中 1292 人), 146 名教职工,此中大学本迷信历 98 人,专迷信历 41 人。兼任西席 127 人,此中初级西席 23 人,一级西席 50 人。 该校创办于 1956 年,近五十年来,永泰二中在党的教诲目标指引下,艰苦创业、励精图治,谱写了一部百感交集、鼓励先人的光辉史。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二中的第一代人半工半读,用本身的辛苦汗水、勤恳的态度、结壮的风格,他们开荒、挖土、烧砖、砌墙,盖起了课堂、宿舍、大会堂;“文革”十年,第二代二中人,“以学为主,兼学别样”,掀起学工学农高潮,校内办工厂,校外办农场,一样是半工半读,一样以勤恳结壮的精力,降服重重困难,工厂出产的讲授器具脱销县表里,农场的农作物年年增产俭约、歉收喜人;“文革”结束,高考规复,第三代的二中人勤奋学习、埋头苦读,在全省率先实施晚自修轨制,每一年向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运送了一批又一批优良人才。时至本日,二中人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弘扬“勤恳、结壮,永不言败”的二中精力,狠抓教诲讲授质量,尽力建立省三级达标校,不竭晋升办学程度,目前,黉舍已颇具办学范围,校园打算迷信,布局公道, 2005 年校园占空中积 45000 平方米 ,生均面积 25.56 平方米 ,修建面积 24177 平方米 ,生均面积 13.9 平方米 。 2004 年新建科技尝试大楼修建面积 6067 平方米 ,尝试室按省二级达标校标准装备,新建藏书楼修建面积 1218 平方米 ,藏书 6 万多册,生均 30 多册。体育活动场合布局公道,田径场面积 10000 平方米 ,有 250 米 环形跑道,附有 100 米 直跑道,另有四个标准水泥篮球场。
福州十中是一所具有近70年办学历史的完全中学,她坐落于晋安区东门岳峰,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校园占地面积近50亩,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学校的教学设备先进硬件设施按一类标准配备。目前已建成多媒体教室4间,学生电脑室2间,语音室2间,电子备课室一间,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馆、师生阅览室按省级达标标准配置齐全,并已建立了校园网络和教育教学资源库,配备微机150台,同时还具有优越的寄宿条件。良好的办学条件为十中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十中现有教职工145人,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92%,高中教师的本科率达100%,并拥有一批既具有双学位和硕士学位的高素质教师;本校高级教师有30人,中级教师60人,各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带头人,每学年都有教师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师资力量雄厚;本校还与一级达标校福州二中结对子,通过双向交流,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目前该校的班级数为45个,学生二千四百多人,具有一定的办学规模。 多年来,在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奋斗下,十中已建立了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锻造了严谨的校风校纪,形成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开拓精神,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2004年、2005年,该校高考大专以上上线率超全省大专上线率,会考的所有学科及格率、优秀率均超过省平均线,2006年中考语数英三科总平均分稳居晋安区第一名,中考综合比率第一名,高考本专科上线率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指标,2006年9月高分通过省三级达标校的评估验收,相信在福州十中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十中的明天将会更美好!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