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第七中学创办于1942年,她的前身是闽侯县立初级商业学校,校址设在福州北门外岭下。于1953年学校定名为福州第七中学。1955年,学校增办高中部,由初级中学发展为完全中学,并保持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历届毕业生不少已成为祖国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学校逐步扩大办学规模,现有44个班级,学生2300人,在职教职工近200人,校园面积近100亩。 学校浸染浓郁的儒学风气,秉承“文明、守纪、求实、奋进”的校风,弘扬“勤奋、乐学、尊师、诚实”的学风,凭借“严谨、博学、师表、爱生”的教风,6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学校秉承“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造福一方百姓”的环保教育理念,注重环境教育和环境建设,使近7公顷面积的校园绿林成荫,清幽宜人。学校校园布局合理,教育教学设施齐全,完善的校园网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及对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校图书馆实行电脑管理,为“省级达标图书馆”。学校设施齐全,每间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设施和语音广播系统。体育设施完善,2009年新建300米标准八道人工草运动场,达到了国家Ⅲ类场地标准。学校在“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指导下,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师生的身体素质不断提升,07、08连续两年获福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近年来,学校被评为省绿色学校、省“十五”期间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省花园式单位、省文明学校、省教育系统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六年的时间对于一所普通中学来说或许短暂,但对于一所民办初中来说,十六年已然可以是一座用执着、理想与追求铸造的“爱与教育”的里程碑! 成立于1994年的福州华伦中学,十六年的风雨,微笑走过,在收获的季节里结下累累硕果:从原来小小的福州八中附属初中到省级文明学校;从几间简陋的 校舍到可以容纳2000多名学生的菁菁校园;从最早的11个老师到现在160多位老中青教师优势互补的专业教师队伍……。十六年的征程,一代又一代华伦人用她们的奋斗和执着实践着“志存高远、敢为人先”的华伦精神。从这里,走出一批批德智兼备的好少年;从这里,放飞无数少年的青春梦想;从这里,一代代教育人实现他们的教育理想。 2009年10月,福州九色鹿培训学校校长林捷冬出任福州华伦中学新一任董事长。华伦中学与九色鹿同为优质民办学校,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将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新的华伦人,将秉承以戴俊校长为代表的老一辈教育人的理想,践行“绿色教育”理念,保护孩子终身学习的热情,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 华伦人,真心办学,用心育人,共许孩子一个未来!
福州市杨桥中学位于福州市中间。黉舍于1985年建校,占空中积18074平方米,修建总面积14205平方米,黉舍打算布局公道,配套齐备。 黉舍现有教职工132人,此中特级西席1人、初级西席12人、中级西席39人。具有本迷信历的73人,专迷信历40人;持有西席资格证书120人,全校共有省市级骨干西席35人;在校生1810人。 黉舍以“三个代表”首要思惟和邓小平“三个面向”为课程鼎新的指导思惟,按照实际,提出“分身”、“两为”的办学理念,“分身”即面向全部门生,全面进步门生的团体本质;“两为”即带领为西席办事,西席为门生办事。提出争创“知论理黉舍、省级达标”的办学目标。 教诲讲授服从: (一)黉舍:持续二年获得“区教科研论文个人优胜奖”。还获得“市张思中讲授先进尝试校名誉称呼”,“2001-2003年区科研先进单位”称呼,因为迩来教科研事情成绩明显,黉舍被保举为“市课改先进尝试校。” (二)比来几年来中考成绩: ▲2001届为初中优良率、稳固率、合格率是福州十三所达标中学中的一所。当年稳固率为99.6%,合格率98.7%(含保送)、优良率为38.6%、高分率为13.3%。 ▲2002届为初中稳固率、优良率均达标的四所中学中的一所。当年稳固率为99.08%、合格率为93.58%、优良率为39.53%、高分率为14.2%。 ▲2003届稳固率为99.14%、合格率为92.07%、优良率为40%、高分率为13.1%。 ▲2004届稳固率为99.48%、合格率为93.21%、优良率为47.3%、高分率为15.65%。 (三)2002-2004学年以来,师生获奖环境:省级16人次、市级23人次、区级30人次。 2002-2004学年以来,西席论文获奖及发神采况:天下级有25篇,省级有10篇,市级有19篇,区级有24篇,另该校自行汇编了《摸索》、《论文集》四本,《英语论文集》两本。 (四)2002-2004,展开综合实际活动服从 在2003年底停止的省级综合实际活动评比中,罗清兰教员的一篇论文和一篇案例均获一等奖;刘政君教员的课例获一等奖论文获三等奖,俞繁教员的案例获省级三等奖。在2004年5月天下综合尝试课例评比中获得可喜成绩:腾蓉教员的一篇课例获一等奖另外一篇论文获二等奖;罗清兰教员的一篇课例获一等奖另外一篇案例和两篇论文均获二等奖;刘政君教员的一篇课例获二等奖;郑宁教员的一篇论文获三等奖;杨明教员的一篇课例获省级三等奖。另罗清兰教员的论文《让学天生为实际活动课中实在的主体》一文颁发在CN刊物上。
福州日升中学,是依托省一级达标学校福州四中于1994年创办的一所私立完全中学。我校因办学点在福州四中校园内的缘故,于1999年被停止初中招生,从 而创办了高中部。经市教育局批准,初中部于2002年选址西二环南路47号恢复办学。复办后的初中部,绿树环抱,鲜花盛开,环境优美而宁静,是读书成才的 好地方。五层教学大楼矗立在校园内,办公室、会议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馆、阅览室、卫生室、乒乓球馆、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篮排球场、师生餐 厅、一座能容纳全校师生的礼堂,一应俱全。 历经十年,办学成绩可佳:先后多届的初中毕业生 “四率”受到市教委表彰, 首届初中毕业生李武群考入福州四中高中,三年后保送北京大学;连续三届高毕业生的高考上线率居全市同类校的前茅。 初中部的办学目标和宗旨是:创一流私立名校,为省极重点高中输送人才。 初中部师资队伍雄厚,以福州四中骨干教师为龙头,并聘请经过严格考核录用的校外中青年优秀教师。教师结构合理,由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中级教师三部分级成一支十分稳定的队伍。他们有爱心,讲奉献,德才兼备,忘我工作,深受学生、家长的好评。 初中部十分重视德育工作,有严格而完善的管理制度,实行“奖惩积分制”和“七项评比”,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形成了文明守纪的好校风,团结向上的班风,勤奋求学的学风,赢得社会的赞誉。 学校坚持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狠抓教学常规的管理,大力开展教改,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多次统考成绩明显高于公立学校,数学、英语、物理等主科成绩已经赶上或超过我市部分私立名校。在市级学科竞赛中,我校学生也多次获奖。 日升中学初中部恢复办学已满三年半。三年半来,我们历尽艰辛,但又充满辉煌。历尽艰辛,是因为 我们白手起家艰辛创业;历尽艰辛,更因为我校的生源差,2002年6月19日福州市教育局才正式下达通知同意我校复办初中部。第二天(6月20日)全市分 区举办小学毕业考。由于时间短促,我校无法向各小学作招生宣传,在匆匆忙忙之中只能收到各小学中下水平的学生。我校要赶上或缩小与一流名校的差距,我们就 要付出比一流名校成倍甚至几倍的努力。三年半来,我们前进的路上又充满辉煌。经过我们百折不挠的努力,我们把许多中等生培养成上等生,把许多下等生培养成 中等生甚至上等生。恢复办学后首届初中毕业生在2005年中考中取得了令全校师生满意、令社会瞩目的好成绩。34.8%学生中考成绩达一类达标校的录取 线,有85%学生中考成绩达二、三类达标校的录取线。中考的巩固率、报名率、合格率受到市教育局表彰,全科及格率达79.8%,列福州市各中学的第13 名。 初中部虽处艰苦创业之期,但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师生们正以卧薪尝胆的精神,力争在五六年内把学校办成一流的私立名校。
镶嵌在龙高半岛福清湾凸起部的一颗灿烂明珠--龙田镇,是福建省的一个本地大集镇。福清第三中学就坐落于这个镇的西南端。110年来,黉舍与故国共沉浮,同运气,走过艰巨而盘曲的门路,历经初创、生长、重生、昌隆、波折、规复、腾飞七个阶段,成为福清市培养人才的一个摇篮而享誉于国表里。 1、初创(1892-1906) 1福清第三中学的前身建立于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系牧师方鲍参按照光绪十七年(1891年)基督教(新教)美以美会福州年议会的决定而建立的一所教会黉舍(Mission school)。初创之初,在福清县城租赁民房权充校舍,统统设备因陋就简,名为福清培元书院,门生16人。吴和亭师长西席传授功课,称为“西席”。当时,各国教会在华布道办学,赁借西方列强在鸦片战役后与中国缔结的不平等条约,有着合法的权力;而基督教在中国办学已有了60多年的汗青。他们自行建立独立的教诲行政机构,制定教诲法规,设置视导职员,办理和监督教会黉舍行政和讲授事情。福清培元书院创办以后,外行政上附属于福州美以美会教诲部,在经费上首要由美国美以美会总布道部供应无限的款目保持办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牧师余修意在海口教堂与美国布羽士李承恩相商后,报美以美会福州年议会备案,在牛田(即龙田)借用“美会堂”分设培元书院(培元斋),礼聘吴鸿孙师长西席讲课,以便利生童学习。翌年,福清培元书院裁撤,师生归并于龙田培元书院。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书院因经济支绌且福清地区鼠疫流行,势将闭歇。当此时,美国布羽士蔚利高(后曾代庖代理半年院长)出于稳固这所教会黉舍的目标,捐助了一笔资金,使培元书院得以持续设办。本校初创阶段的培元书院,是当时福清县独一的一所西式中等黉舍。在这个意义上,培元书院的建立代表着福清县近代中学教诲的开端。培元书院共历15届(1892-1906年),累计门生人数共450人。很多门生毕业后处置宗教活动,充当宣西席(如郭绍祺、施宗荫等),薛嘉音、余其明等校友曾插手过辛亥革命活动。培元书院建立之初,由美以美会福州年议会委派方鲍参牧师首任院长。方鲍参院长字省吾,号二希,咸丰四年(1854年)出世于惠安县鼎模村,少迁玉融,遂隶福清籍。平生任牧师职四十余载,布道布道经心尽力。在培元书院阶段,邑人牧师余修意、美国布羽士柯志仁(H.R.Caldwell)亦担负过院长,牧师魏香谷、何调友曾一度代庖代理院务。 2、生长(1907-1951) 1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柯志仁劝募美国嫠妇柯琳·约翰逊密斯(Caroley Johnson)捐资,在本校现址建成第一幢校舍(南洋楼),修建面积973.6平方米。同年,黉舍改名为融美中书院,寓玉融美以美会中学之意。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方鲍参堂长赴美国插手美以美会环球总议会,其间又劝募柯琳·约翰逊密斯捐资兴学,遂于宣统元年(1909年)建成“Carolyn Johnson Memorlol”(柯琳·约翰逊记念堂),修建面积922.3平方米,同时还建成膳厅、浴房、围墙等。生长至此,黉舍已初具范围。是年8月,薛永香师长西席于福州福音书院以三年半时候修满四年制全数学分延迟毕业,来校任教。融美中书院历十三届(1907-1923年)累计门生人数共1418人,均匀每一年在学约83人,最多时(1910年)门生数曾达124人。牧师方鲍参,美国布羽士力亨利(Henry Veeze Lacy)、马尔庚(Hugh C.Moygan)等前后担负堂长。闻名宗教界人士、原协和大黉舍长杨昌栋,闻名的元史、蒙古史学家翁独健等,均在该期间就读于本校。本世纪20年代中期,跟着中国革命情势的生长,收回教诲权活动在天下范围展开。民国十四年(1925年),中国当局教诲部公布《外人设立黉舍要求承认体例》。民国十五年(1926年)大学院公布《私立黉舍规程》等,规定教会黉舍“校长须为中国人”,“本国人不得为董事长或董事会主席”。恰是在这个背景下,融美中书院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改名为融美初级中学,深受师生恋慕的薛永香师长西席始得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出任校长,民国十八年(1929年)黉舍向福建省教诲厅申报备案。“芦沟桥事情”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开端策动大范围侵犯战役。为避日军轰炸,福建省教诲厅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限令福州各中等黉舍一概内迁。因而,本校在烽火中开端了第一次搬家。初中部门生100余人,西席近10人,迁往福清东张镇香山村,借用该村祠堂和一幢民房办学,从属小学则迁往龙田镇积库村。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初夏,在东张香山的师生因疟疾威胁严峻,迁还龙田,暂借福庐山福庐禅寺复学。直到是年夏季,校门外防空壕挖成,始回黉舍本址上课。民国三十年三月廿四日(1941年4月20日),福清县城沦亡。5月,迫于战乱,本校门生30余人,由曾焕枢、施联朱等西席带领,会同明义、毓贞等校师生近200人,用时三月余,跋涉近千里,达到闽北顺昌县元坑镇。这是本校在烽火中的又一次搬家。同年9月,本校与平潭岚华,古田超古、毓馨,闽清天儒、毓真,福州正德,毓英等十个初中合设“私立卫理结合初级中学”。由杨昌栋任校长,曾焕枢任副校长。附小则与毓德小学归并为融美毓德结合小学,林芝兰任校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秋,按照福建省基督教教诲委员会南平会经过议定定,在顺昌的门生回到龙田本址复学。私立融美初级中学历28届(1924-1951年),累计门生人数共5640人,均匀每一年在学约201人,年最高门生数是束缚后1951年的443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杨昌栋接任薛永香校长职务。厥后,曾焕枢、陈举鸣任校长。本校校名以“融美”为冠共历45届,几近半个世纪,累计各年在门生人数共达7058人。它是本校汗青上的一个首要的生长阶段,富有卓著的成绩和良好的传统。殖民者在这里播下了“跳蚤”,却使中华民族收成了“龙种”。在教书育人上,融美45年以严要求、高质量著称于玉融学界。黉舍非常正视对学平生常行动标准的养成练习。白天,师生闻钟上课;用膳,锣响始得动箸;早晨,摇铃当即入寝。令行制止,大率如此。个别门生违背学规,西席亦有益用鞭责,但必随之规劝再三,使之心悦诚服。在学业办理上,黉舍规定70分为合格线,取法乎上。正因为如许,浩繁的融美毕业生都具有松散治学的态度,谦善俭朴的风俗。有了如许的杰出根本,颠末学习,融美毕业生中有很多成为学界巨擘,国之股肱。闻名汗青学家和教诲家翁独健,闻名哲学家和教诲学家陈元晖,美国航天迷信家方爱琼,闻名誉象学家、中国迷信院院士高由禧,闻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迷信院院士曾融生,闻名计算机学家、中国迷信院院士张钹等,都是本校这个期间的毕业生,有的在学成以后还曾回校任过西席。在社会迷信、天然迷信范畴里,在当代的很多妙技术学科如核能研讨、智能计算机研讨上,在故国扶植的各行各业,很多融美毕业生努力于此中,卓有成绩,可谓群星光辉,不堪列举。 融美45年,有驰名誉的革命传统。原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法度(原名陈振芳)的初期革命活动,就是在融美初级中学学习时开端的。民国二十年(1931年)冬,闻名的龙高群众暴动(打林靖)就产生在与黉舍毗邻的文昌阁。福清束缚前夕,本校部分门生和校友,在地下党构造的带领下,展开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役年代,融美中学的很多门生甘洒热血,勇抛头颅。1934年在本校就学的陈振先,1941年初中毕业生张聿恩,以及曹于芳、施传璋、陈欲信等校友,都把鲜血和生命献给了党和群众的奇迹,其英名将永久留在母校的史册和群众的心中。融美期间45年的生长过程,铭印着薛永香师长西席和浩繁教职工辛苦耕耘的萍踪。薛永香平生历任教职41年多,几近贯穿了融美期间生长的全过程。他对门生言而谆谆,诲而不倦,责之以严,待之以宽。他在本校两次搬家期间,均不避险恶,留守校园,并招收少量门生,任务讲授。世云薛永香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实乃语出有源。 3、重生(1952-1954) 1中华群众共和国建立以后,为了完整收回教诲主权,1950年政务院公布《关于措置接管美国补助的文明教诲布施构造及宗教个人的目标的决定》,1951年教诲部制定《关于措置接管美国补助的教会黉舍及其他教诲构造的唆使》。1951年3月,本校向闽侯专署办理了“接管外资补助黉舍”登记手续。1952年11月4日,闽侯专署公布告诉接办私立融美初级中学,改名为福建省福清第二初级中学。1952年11月28日,闽侯专署正式派员到校予以接办,直属闽侯专署办理。全校师生昌大集会,激烈热烈庆贺。今后,本校完整堵截了与美国教会的联络,获得了重生。在群众当局正式接办之前,本校已跟着新中国的建立而产生了一系列深切的窜改。1950年冬,本校接踵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小组和中国教诲工会小组。1951年2月,建立了校务委员会,林贞瑞任主席;同年6月,改任校长;接办今后,持续担负校长。1954年9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福清第二初级中学小组,施联惠任党小组卖力人兼副校长。福清第二初级中学历3届(1952-1954),累计门生人数共1608人,每一年在学人数均在530人摆布。原中国国际播送出版社社长吴绪彬总编辑,就是本校1954年的毕业生。本阶段用时虽短,倒是我校汗青生长的迁移转变点。1952年11月28日,是本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要日子。在这个期间里,黉舍为将来生长做出的打算,是福清第三中学昌隆和腾飞的蓝图。 4、昌隆(1955-1966.5) 11955年7月1日,闽侯专署将本校改名为福清第三中学。本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办学期间。在这个新的办学期间里,本校办学前提有了很大的改良。1955年下半年,经福清县县长王建道审批,本校征用并立契买断了草埔墩、施厝山、织布局前的一片地盘。黉舍新建围墙,移建校门,建成“前锋楼”课堂第一层。至1961年,群众当局拨款筹建的会堂、食堂、跃进楼、东风楼、前锋楼(扩建)、红旗楼等接踵完工,总修建面积近4700平方米。1956年春,中共福清第三中学支部委员会建立。黉舍行政天性机能机构的办理力量也获得充分。同年9月,增办高中部,招收高一年重生两班,黉舍今后成为完整中学。1959年9月,本校门生数初次冲破了数十人、数百人的盘桓,达到1086人。在办学范围上,成为福清县举足轻重的一所黉舍。同年9月,本校召开了1960届毕业班师生誓师大会,提出了“树大志,中考确保全县第一;立弘愿,高考力图全省下游”的标语。直到1966年,这个标语一向鼓励着全校师生当真讲授,勤奋学习,以优良的成绩为国抹黑,为校抹黑。“文革”前的福清三中,担当和弘扬了融美期间“艰苦朴实,好学苦练”的良好传统。在六十年代初的困难期间,全校师生仍然听党的话和党一条心,连合分歧降服困难,合作和睦尊师爱生。在讲堂以外,出产休息实际服从卓著,文娱体育活动展开得头头是道。在各项政治活动中,师生员工也均以热诚之心,投入此中。在当时糊口程度遍及较低的环境下,广大师生员工“吃出来的是草,流出来的是奶”。恰是这类热诚的热忱和高度的凝集力,蔚成了“文革”前福清三中繁华昌隆的蔚为大观。1962年11月28日,黉舍昌大停止了七十周年校庆活动;教诲部副部长叶圣陶师长西席为我校题写了“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学”校名,并转赠郭沫若题词“教诲乃人生第一乐事”给黉舍。福清三中初历12届(1955-1966年),累计门生人数共11816人,均匀每一年在学约985人,年最高门生数是1965年的1264人。首届高中毕业生75人中有58人登科到大中专院校学习。据不完整统计,从1959年至1966年间,就培养了2098位初高中毕业生。他们来日诰日都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在福清市各部委办局和各州里副科级以上带领干部中,福清三中校友占有相称的比例,他们大部分都是这个期间的毕业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德淦,国际欧亚迷信院院士、省政协副主席王钦敏,省武警总队总队长薛国强少将等,均在本期间毕业于福清三中。 “文革”前福清三中12年间,林贞瑞历任校长,施联惠、陈栋徽前后任副校长,施联惠、唐超、朱玉墀前后任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 5、波折(1966.6-1970.1) 11966年6月,用时十年的左倾严峻弊端的“无产阶层文明大革命”开端。同年6月5日,福清三中“四清”活动结束。原驻校“社教事情队”改成“文明大革命事情队”。“文明大革命”接踵开端。校园内大字报大量呈现,绝大部分带领和西席都被贴了大字报。黉舍首要带领被弊端处罚或“靠边站”。8月,党支部首要带领易人。9月,红卫兵构造建立,黉舍“停课闹革命”。不久,“革命大串连”开端。1967年,本校红卫兵构造分裂为“红总司”与“前战团”两大家数,两边“文攻武卫”,争斗不休。 1969年,福长平三县一千余名造反派进驻校园,黉舍图书、桌椅等设备再遭大难。1969年9月,黉舍被改名为福清龙田中学,随后建立了龙田中学革命委员会,开端办“学习班”清理阶层阶伍,浩繁的教职员工遭到严峻伤害。每个经历过“文明大革命”动乱的人,都应当痛感于这场活动的大难给社会主义奇迹带来的严峻波折,而但愿它不复产生! 6、规复(1970.2-1978.11) 11970年2月,按照毛泽东同道关于黉舍“停课闹革命”的唆使,龙田公社革命委员会制定了本校春季招生的计划。3月1日,1118位月朔重生编为20个排开端停课。同年10月,黉舍组建了新的党支部;翌年2月,改组革命委员会。党政均由夏仁俊为正职,夏卿成为副职。停课伊始,黉舍以革命多量判开路,以毛泽东的“五.七”唆使为主旨,构造门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学工、学农、学军)。1972年春,黉舍党支部、革委会改组,陈道垠任党支书兼革委会主任,夏卿成任副支书,薛守明任革委会副主任。翌年春,设置黉舍办理机构政工组、教改组、行政组。继团委会规复建立以后,工会委员会也于1973年11月规复建立。在这个期间里,黉舍遍及展开各项“教诲革命”活动,频繁地“请出去,走出去”,停止学工、学农、学军,文娱、体育活动也非常活泼,客观上使这个期间的门生增加了社访问会面识和实际经历。 1974年6月,本校“停课”后首届高中毕业生573位离校,回到乡村或上山下乡、“接管贫下中农再教诲”。1975年,本校慢慢建立了根基的办理轨制。校办工厂筹建下马,曲尺楼修建完工,高二年设办专业班。而后,黉舍教诲、讲授和后勤办理逐步走上普通轨道。1977年2月,施祖振由东翰中学调回本校。1977年9月,林惠吉任党支部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1978年3月,叶伦柳接任党支部书记、革委会主任。1978年5月,初中毕业班初次插手全县知识质量同一测验摸底,标记取讲授质量办理已成为黉舍的中间事情。同年6月15日,福清县革委会批准本校为县重点中学,则标记取本校已经走出了“文革”酿成的误区而规复了朝气。自1970年至1978年,龙田中学各年累计门生数共19009人,均匀每一年在学约2112人。在这个阶段里,固然因为汗青的启事,黉舍仍在“文革”的误区中盘桓,但广大师生员工的尽力使黉舍减少了丧失。这一期间的毕业生,目前大部分在城乡各行各业发挥技艺,为鼎新开放和国度经济扶植发光发热。此中佼佼者如留德医学博士陈春光,留美理学博士韩孝清,地理信息博士韩国建,闻名企业家韩国龙、余秀明等,都为社会主义当代化扶植作出了很大的进献。 7、腾飞(1978.12- ) 1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把握了拨乱归正的主动权,使我们的国度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呈现了杰出的情势。国运昌则校运兴。是年,中共福清县委研讨决定批准我校为福清县重点中学。而后,我校进入了一个校史生长的新期间。1979年,黉舍党支部主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昭雪冤假错案,变更教职员工的主动性。至1979年10月尾,龙田中学用时17个月的昭雪冤假错案事情宣布结束,很多蒙冤已久的教职工今后获得重生,扬眉吐气。1980年9月,林长贤任本校第一副校长。同年,四层全石布局讲授楼完工。1981年10月,林长贤任校长,叶伦柳兼任党支部书记。1981年1月9日,黉舍召开了首届初次教代会,决定倡导“连合、力行、务虚”的校风,“乐育、爱生、勤教”的教风和“尊师、守纪、好学”的学风。而后,本校的民主理理成为黉舍迷信办理的首要构成部分。与此同时,黉舍开端建立了教职工岗亭职责轨制,使黉舍静态办理有章可循。黉舍带领倡导发扬“文革”前稠密的学术传统,加强讲授通例办理,并展开实验班讲授鼎新活动,办学质量获得了慢慢进步。 1982年6月20日,本校建立了九十周年校庆筹办委员会。同年11月28日,国表里1000余位校友团聚母校,欢度九秩校庆。饱经风霜,师恩难忘。在九十周年校庆之前,印尼侨胞陈谋忠、何桐朝、陈国安等校友前后返校商讨筹建“永香楼”,以表达对薛永香师长西席的无尽恋慕。建议既出,外洋校友和同乡纷繁呼应支撑,乃于校庆日停止“永香楼”奠定典礼,并于1984年9月完工剪彩,投付利用,使我校的电教、尝试讲授有了首要的“硬件”根本,也为厥后每十年一度的校庆活动广募资金扶植校园首开先河,建立表率。 1984年9月,林长贤校终大哥退居二线,至1987年正式退休。1984年10月,中共福清县委鼓吹部为本校体系建设了带领班子,施祖振任校长,叶伦柳持续任党支部书记,林惠吉持续任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施孟兴任副校长。1986年3月,何心兴任党支部副书记。1989年,林惠吉、何心兴兼任或改任副校长。 1992年,叶伦柳书记退休,施祖振、王钦法前后别离职党支部书记、副书记。1995年、1996年、1998年,王钦法、俞建枝、薛经敏前后任副校长。1986年5月16日,本校规复校名为福清第三中学。1991年10月肯定校名为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学。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福清三中以“发扬传统,鼎新开辟,加强办理,昂扬朝长进步”为指导思惟,办学前提绝后改良,办学程度获得冲破性的进步。继1984年9月“永香楼”完工以后,在国表里校友、同乡,社会各界人士和下级当局的大力帮忙下,至1999年,教工室第楼4幢,门生室第楼2幢(此中“港友楼”为香港校友会捐助扶植),元洪讲授大楼1幢(林绍良、林文镜名誉校友捐助扶植)、藏书楼(印尼校友捐建)、美贵楼(余美贵、余秀明校友独资捐建)、蔼如堂(台湾余乃焜校友独资捐建)、师生食堂等接踵建成,投付利用,新建校舍总面积共24050平方米,总造价730余万元群众币。1993年11月10日,中共福清市委宋克宁副书记、龙田镇党委游美兴书记在我校召开现场办公集会,决定征用地盘43亩为我校扶植活动场。1997年秋,后山活动场填土和围墙项目工程完工。至此,黉舍校园总面积为74459平方米(约111.7亩),校舍总面积为29397平方米。1990年11月9日,印尼侨领林绍良、林文镜师长西席拜候我校。百年校庆前夕,施祖振校长和林惠吉副校长远赴印尼,施孟兴、何心兴副校长,林永泰、王钦法主任等拜访香港,在校庆筹委会名誉主席林绍良和校友余孔水、薛尔国等大力鞭策下,募资兴学,扶植校园。1992年11月28日,昌大停止100周年校庆活动,国表里校友1000余位欢聚母校,共襄母校生长大计。“百年校庆记念碑”,铭记着耕耘者的丰功和校友的贡献,意味着福清三中腾飞与但愿。为了弘扬融美中学的良好传统,为本地区任务教诲作出更多进献,我校于1994年筹办福清私立融美初级中学,春季招收月朔重生2班。1996年7月,决定与福清三中福州校友会联办;同年12月,福州市教委批复同意创办福清私立融美中学,林惠吉任校长。至2003年,该校已具有12个班级的办学范围,杰出的办学质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公认。新期间的福清三中,以“务虚、创新、连合、朝长进步”为校训。黉舍带领尽力进步本身的政治品德、文明停业才气才气纵横和构造办理等方面的素养,并对峙标的目标性、体系性、民主性、法度性等准绳迷信办理黉舍,务虚务虚,鼎新开辟。这些带领风格成为良好校风的风源。校长施祖振前后获得福建省持重文优良校长奖和天下优良西席称呼。在西席中,黉舍党政和教诲工会经由过程常常性的政治思惟教诲和师德教诲,使酷爱门生、诲人不倦成为杰出教风的精华;身先士卒,为人师表,成为杰出教风的首要内容。杰出的带领风格和教风,带出了杰出的学风。黉舍精力文明扶植服从卓著,荣膺福建省第五届、第六届文明黉舍的称呼。百年名校的良好传统不竭发扬光大,尊师重教蔚然成风,1992年10月中国国际播送出版社出版了我校百年汗青上的第一部校志,1995年11月建立了福清三中离退休教工办理委员会。1989年5月,本校破格插手福建省浅显中学办学程度评价,成绩优良。1991年3月,经福建省教诲委员会审批予以注册登记。1991年9月24日,福建省教诲委员会郑玉森副处长率全省各地市教委中教科科长到临本校,停止定级达标复查验收。 1991年10月5日,福建省教诲委员会正式确认本校为“福建省浅显中学三级达标黉舍”。1996年6月,黉舍又晋升为“福建省浅显中学二级达标黉舍”,进入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办学期间。1999年,黉舍大部分校级带抢先撤退撤退休或调开事情;9月,中共福清市委构造部决定王钦法任校长;当时,薛经敏持续任副校长。2000年5月,薛从华任副校长;6月,王钦法兼任党支部书记。1999年12月,黉舍六届三次教代会审议经由过程了《1999~20002年黉舍生长打算》,提出了“依法治校,科研兴教,民主理学,廉俭持校”的办学思路,随后黉舍带领班子又提出了“扶植良好校风、优良师资、美好校园、优胜设备,深化优良办理,再创优良事迹”的办学战略。而后,新校门、藏书楼广场、校园网第一期工程扶植接踵完工。 2001年2月,以94分优良成绩顺利经由过程福建省“二级达标”中学复查验收;9月,实施初、高平分设办学,自2003年春季起,黉舍将成为一所优良初级中学。2002年6—7月,王钦法校长同薛经敏副校长赴北京、西安拜候校友,随后又同薛从华副校长、李云华校友赴香港、印尼雅加达、泗水、三宝垄等都会拜候校友和同乡,劝募110周年校庆扶植资金。11月,由香港校友捐助补葺的百大哥屋石厝楼完工,恢答复复兴名“柯琳·约翰逊记念堂”;由印尼校友捐助改建的南洋楼,以及教工集资扶植的宿舍楼工程完工,70户教工喜迁新房;由韩国龙校友帮助扶植的国龙迷信楼完工,为“一级达标”打好新的“硬件”根本;该四项工程扶植总面积为11731平方米,总造价800余万元。《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学110年》画册、《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学师生名录》和《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学大事记》付梓出版。黉舍被保举为福建省第八届“文明黉舍”,被批准为天下教诲迷信“十五”打算重点课题《综合实际活动及其师资扶植》尝试黉舍,天下教诲迷信“十五”打算“团体构建黉舍德育体系的深化研讨与推行尝试”国度重点课题尝试黉舍,福州市当代教诲技术尝试黉舍。11月30日,昌大停止110周年校庆活动,国表里1000余位校友欢聚母校,共策母校新世纪的生长大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本校共历24届。累计各年门生数达55541人,占建校110年来累计门生总数95482人的58.17%。24届初中毕业生共8830人,高中毕业生共7004人,总计凡15834人。高中毕业生中有3117人升入高校学习。自“二级达标”以来,各届高中毕业生插手高考上登科线比率达90%以上。能够说,龙洼地区凡是有村庄,其鹤立鸡群者大略都有福清三中毕业生。高出三个世纪的时空,在近千位教职员工的辛苦哺养下,本校门生共历108届,各学年累计人数凡95482人。此中1951年前共历60届,累计门生人数共7508人。均匀每一年在学约125人;1952年群众当局接办后至1992年共历38届,累计门生人数共68025人,均匀每一年在学约1790人;近10年来累计门生人数共19949人,均匀每一年在学约2000人。110来,毕业生数在27238人以上。他们为故国的繁华昌隆,在各行各业,多有建立。客居外洋的校友,为着天下的战役进步奇迹和各国经贸来往做出进献,并时候体贴着母校和故乡的生长进步,为它添砖加瓦。三世而立,发奋图强;中流砥柱,厚德载物。110年来,福清三中校园洒下了几代人辛苦耕耘的汗水,灌溉哺养了有数芳菲的桃李,参天的栋梁。在百年风雨荡漾的循环中,师生员工发奋图强,是福清三中从小变大的内涵动力;而天下性乃至国际化的遍及支撑,则是福清三中由弱变强的内在前提。在新的世纪里,面向当代化、面向天下、面向将来的福清第三中学,将发扬良好的办学传统,秉承先进的办学理念,再育新人,再创新功!
福州第四十中学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先锋路31号,一九九三年由市政府投资建成的公立完中,占地45亩。现有高中、初中45个教学班,学生2198人, 教职工169人,高级教师30人,一级教师58人,校园环境优美,校舍布局合理,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学校按照重点学校 一类标准配齐现代化的教学实验设施,建成校园网、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和各学科实验室。拥有300米塑胶田径场。启动现代化的校内闭路电视传输系统和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学校2006年申报福建省“三级达标校”。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以质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学校遵循“文明、勤奋、进取、创新”的校训,确立“爱校、守纪、自律、自信”的校风,倡导“乐教、敬业、严谨、爱生”的教风,培养“勤学、奋进、求索、求真”的学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校纪,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建校十三年来成效显著,学校获得全国性,省级,市级表彰的先进单位荣誉称号79项,获得全国、省、市级以上奖励的教师有466人次,学生413人次。
闽清二中座落在著名侨乡闽清 县坂东镇,背倚柯洋山麓,面临梅溪秀水,地势得天独厚。校园面积132亩,建筑面积22812平方米,高低错落,绿树成荫。教育中心大楼、教学楼、实验 楼、许刚图书馆、园丁楼、教师公寓、学生宿舍楼、食堂大楼娇姿纷呈,田径场及各类球场坦荡宽广,与古老的崇文学堂、文泉书院以及苍松、桂花、樟树、榕树、白玉兰等层层林木交相辉映,是个成才的好地方。 福州市闽清二中座落在著名侨乡闽清县坂 东镇,背倚柯洋山麓,面临梅溪秀水,地势得天独厚。校园面积132亩,建筑面积22812平方米,高低错落,绿树成荫。教育中心大楼、教学楼、实验楼、许 刚图书馆、园丁楼、教师公寓、学生宿舍楼、食堂大楼娇姿纷呈,田径场及各类球场坦荡宽广,与古老的崇文学堂、文泉书院以及苍松、桂花、樟树、榕树、白玉兰 等层层林木交相辉映,是个成才的好地方。 学校最早名为崇文学堂,创办于1783年,经文泉书院、文泉中学、五十年代的闽清中学至闽清二中已历二百多年,可谓源远流长。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 支持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继往开来,谱写出更加灿烂的篇章。在不断演进和变革中,历经几代人的辛勤耕耘熔炼了 “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1991年学校成为集光荣传统与创新特色于一身的省重点中学,数以万计的学子正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 智,颇享盛誉。
福清高山中学(原福清五中)创办于1956年,是福清五镇最早的公立老完中之一,已经走过了55年的风雨历程。从这里,先后走出了50届13720位初中毕业生、36届8656位高中毕业生(我校毕业生档案完好无缺,学校被评为福建省档案管理先进单位)。从学校创办之时起,福清高山中学一天也没有放弃过做大做强的梦想,任何坎坷和波折,都无法阻挡她前行的脚步。2008年4月,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学校升格为福建省三级达标重点中学。2010年秋季,初中在校生18个班、高中在校生21个班,共2159名,教职员工163名。 学校座落于著名侨乡高山镇东边,校园占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27413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提升学校的层次,学校正掀起新一轮的改造和扩建热潮,校园新的总体规划已经绘制完成,近期即将启动的改扩建项目有:200米塑胶跑道、两栋学生公寓楼、一栋实验楼、一座师生餐厅、全校课桌椅更新和多媒体进教室工程等。全部工程竣工后,我校将可容纳50个教学班、2800名学生、250位教职员工,是福清市规模最大的完全中学之一。
福州励志中学是2003年经福州市教育局批准,由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中——福州三中和福州国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一所民办初中学校。 学校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梅 峰路6号,环境优美。现有初中部三个年段,十八个教学班。办学依托福州三中,利用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励志、笃学、力行”为校训,坚持“以人为本,以诚 为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严谨求精的教风,培育优秀人才,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创办出有时代特性、有创新精神的学 校。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福州三中协助实施统一的教育教学管理。福州三中定期派出各学科带头人进行学科讲座,开展教研活动,并进行学科竞赛的指导工作。校园文化活动与福州三中同步。 励志中学由福州三中高级教师余圣睦同志担任常务副校长兼法人代表。校长由福州三中语文特级教师、福州市首届“十佳教师”、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王立根同志担任。教学人员由福州三中富有经验的退休教师及部分招聘的优秀教师组成,教师队伍、敬业优秀。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