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和第一中学,1925年春建校,初为政和初级中学,1958年成立高中部,更名为政和一中,1995年省二级达标校挂牌。2013年又通过了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评估组的验收。原校址位于城关东门文昌阁(今县委党校)内,几经迁移,现址位于城关北大路122号。学校教职工188人,高级教师35人,一级教师111人,学生2983人,现有46个教学班。2005年秋由完全中学改制为高级中学,成为政和县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级中学。 1999年5月,学校开始校园改造,投入建设资金1200多万元,新建校舍9958平方米,建成高中教学楼、教工之家、教师公寓、田径场及占地5千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成为花园式学校,教育设施、设备齐全,建有校园网站,电子备课室,多媒体室、电脑室、语音室、实验室等,基本适应现代教育需要,并规划了科学楼建设项目,2006年4月29日,政和县教育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教学楼建设工程——“政和一中科学楼”工程公开招投标成功。它的建成将大大缓解了政和一中教学设施的压力,为政和一中迈向一级达标校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科学楼建设已经胜利完工。 八十多年来,学校数以万计学子,奔赴五大洲,遍布神州各地。校友中有科学家、学者、企业家、党政干部等各行各业人士;清华、北大、厦大等全国高校均有政和一中的校友担任教授、讲师。聚师会友、叙旧述新,有利于提升一中浓烈的人文景观与文化品味。为了更好地促进校园建设,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对一中数十年办学历程的回顾与经验的总结,促进一中向前发展,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和社会氛围,更多地吸纳社会各界,特别是一中校友对学校发展建言献策,为热心而有经济实力支持母校建设的各届校友表达心意提供一个平台。2005年初,学校开始酝酿校庆事宜,3月,县政府批复同意10月3日举办校庆,旋成立校庆筹委会,紧锣密鼓地展开工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决定便是以画册的形式——《春华秋实》,总结和展示八十年来的教育教学成果,以生动的形式反映上级领导,各部门各阶层人士对一中的关心支持,以一中师生在八十年不平凡的岁月里,克服重重困难,因地制宜,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为祖国建设、地方振兴办好教育的众多真实感人的历史镜头展示一中人的精神与气质。绿树成荫,丹桂飘香。2005年10月3日,政和一中成功举办了建校80周年的首次庆典。
房道中学建立于1959年,前身为建瓯第四中学。位于房道镇埂尾村,距国度天然庇护区“万木森”约3千米。校园依山而建,具有250米的环形跑道、配套设施齐备的田径场,校园内草坪、竹园、花圃四时绿荫叠翠。 房道中学现有在校门生1125人,此中投止生793人;教职工81人,专业技术职员79人,此中:初级西席6人,一级西席51人,二级以下职称24人;本迷信历54人,大专学历23人,其他4人。获得市级以上骨干西席或学科带头人6人。兼任西席学历达标率为100%,任职合格率为100%;黉舍占空中积44667平方米,生均22.9平方米;活动园地15620平方米,生均8平方米;可用校舍面积13064平方米,生均6.69平方米;理化生尝试室、仪器室各一间,每间60平方米;图书室73.1平方米,生均图书15册,根基达到要求;门生宿舍修建面积为3505.8平方米,生均2.92平方米,门生食堂面积617.8平方米;讲授基地250亩,满足教诲讲授实际练习的需求。
星村中学位于风景秀丽的九曲溪畔,创办于1970年。1982年以前为完全中学,1982年后改为初级中学。2001、2002年先后接纳了曹墩中学、华侨农场中学。校园占地面积为51562平方米,校舍面积达10126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馆藏图书27500余册。现有教职工8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本科学历63人,中高级教师64人,具有美术、书法、音乐、摄影等方面专长的教师数人。现有学生数67人,18个教学班。 学校本着“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尊重学生差异,关心学生成长,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以“博学、慎思、善群、笃行”为校训,从严治校,向管理要质量,以管理保安全,规范管理促进学生养成。教风严谨,学风浓厚,特色鲜明,教学质量稳步上升。2000年以来学校入学率、巩固率、升入重点高中人数在全市均处领先地位。 2008年通过福建省“双高普九”验收。 90年代开始,我校不断尝试与职业类学校联合办学,先后开办了竹筏、工艺美术、建筑、财金等职业高中班,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适用型人才。我校致力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利用区位和人才优势,专门调配或聘请有专长的教师进行教学。几年来坚持开办美术工艺、书法篆刻等特色班,为学生人生发展提供新的平台,走出一条特色办学的路子,受到社会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先后被授予“南平市文明学校”、“绿色学校”、“平安校园”、“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法制宣传先进集体”、“热心职业教育”等荣誉称号。
南平市第七中学坐落于福建省南平市九峰山西麓,延平区水南里二弄77号,四周绿树环合,氛围清爽恼人。黉舍创办于1972年2月,与延平东坑中间小学结合办学,计有3个讲授班,教职工12人,门生120多人。1972年秋,择现址建校,1974年春,迁入新址,定名为南平市东坑中学,计有4个讲授班,教职工18人,门生200多人。1975年8月创办高中班,1980年7月开办。1994年1月10日,因市、区改制,改名为南平市第七中学,至今已走过了不平凡的三十年。2004年8月,被肯定为延平区进城农夫工后代定点就读黉舍之一。现有18个讲授班,教职工65人,在校生841人。黉舍占空中积17188平方米,校舍修建面积7378平方米,体育活动场面积4600平方米,图书藏量16910册,计算机50台,多媒体课堂、语音室、理化生尝试室等包罗万象,办学前提初具范围。黉舍订峙精确的办学标的目标,建立了“为门生将来的生长夯实根本”的办学理念,以“求真务虚、开辟创新、力求进步、勇攀岑岭”为校训,全面贯彻党的教诲目标,全面推动本质教诲。当实在施课程鼎新,倡导师生主动参与、乐于切磋、勤于脱手、主动互动、共同生长;狠抓西席步队扶植,倡导西席依法治教、爱岗敬业、酷爱门生、松散治学、连合合作、尊敬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惟品德扶植,倡导师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连合和睦、节约自强、敬业贡献;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力,倡导连条约1、欢愉爱好战役、勤奋英勇、发奋图强;经心实施校园文明工程,倡导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育人;尽力改良办学前提,倡导随机应变、分步实施、办事师生、办事讲授。让每一名门生扬起生命的帆船,让每一名西席感受教诲的欢愉,让每一名家长亨受孩子生长的高兴,是我们果断不移的寻求。比来几年来,黉舍前后荣获延平区文明黉舍、延平区绿色黉舍、延平区直构造党建事情先进单位、福建省本质教诲合格校、福建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树模黉舍等名誉称呼。光阴在妥协中飞逝,汗青在寻求中延长。南平七中将以极新的抽象走向更加光辉光辉的来日诰日。
南平市第八中学座落在南平市滨江北路旁,前身是公办四贤高级中学,现为南平市教育局主管的国有民办学校,2006年成为福建省第一所省级达标学校民办中学。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拥有理化生实验室、电脑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级示范图书馆、塑胶跑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医疗室、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学校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办学理念,确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精心打造具有八中特色的教育文化”的战略目标。学校坚持走专家治校、名师治学之路,确立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管理模式,开展主题德育和“养成、成长、成功”三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创了八中教育教学新局面。学校以“诚信、砺志、协作、创新”为校训,在发展中积极探寻推动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坚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养成、成功、成长”三成教育,使每位学生都取得成功、得到发展。为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每学年新生入学,都要进行军训。为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创新能力,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结合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通过艺术兴趣小组和举办艺术节活动,鼓励学生追求美、欣赏美、创造美。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师资力量雄厚,高级职称的教师占31%,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52%,其中省特级教师2人、市县级名师10人,省市级骨干教师18人。现设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2200余人。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狠抓教学质量。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升,高考、会考成绩逐年突破,2008年本科上线326人,高考文、理八个科目均获得南平市十县市同类校一等奖;2009年学业基础会考各科优良率、及格率都超过一级达标校标准,受到南平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嘉奖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09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376人,艺术特长班48名学生文化成绩100%超过本科线,成为八中新的亮点。南平八中还实行奖学、助学优惠政策。开设宏志班,凡报考我校且中考成绩达到南平一中分数线的考生,免交学费,且每月补助生活费。学校还设立奖学、助学基金,对经学校评审委员会认定的品学特优生,实行重奖。凡在我校就读考取北大、清华大学者,学校进一步资助其修完大学学业。
建阳二中 即 建阳市第二中学 。建阳二中,地处风景秀丽的崇阳溪畔,商贸繁荣的童游新区。创建于1973年春,1995年4月经验收确认为省三级达标标重点完中。2000年、2003年又按省颁新标准通过复查验收。现2012年经验收确认为省二级达标。 近几年,随着高中教育的不断发展,二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现有59个教学班(高中32个,初中27个(在随后几年有望突破30)),3200多名学生、215名教职工,其中高级教师39名,中级教师90名。具有本科学历教师160名,研究生学历2人,参加过研究生课程进修的有3人。 学校先后兴建了教学新区、学生公寓、食堂、大门和运动场。校园面积不断扩大和校园面貌不断改变,办学条件也朝着现代化设施迈进。 多年来学校确立了“崇正、求真、创新”的校训,要求师生“心正身正、处世诚信,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务实创新、自强不息。”学校坚持“以德立校,以法治校,以研兴校,以质强校”的办学理念;树立“办人民满意学校,做人民满意教师”的办学目标。把德育摆在首位,把教学摆在主位,把培养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关键长抓不懈;同时一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和内部管理机制,使之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和要求,一边狠抓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使教育教学效益和教研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学校中考、高中会考、高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得到社会的好评和信任。自2002年以来高考连获南平市同类校综合二等奖,中考成绩名列建阳市兄弟校前茅。师生在参加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中频频获奖。有50多位教师在国家、省、市说课、课件制作等竞赛中获得了一、二等奖,有150多篇论文、课堂文字实录和教学案例获国家、省、市一、二等奖,有5个课题获省、市一、二等奖,有30多名学生获国家、省级竞赛一、二等奖。有350多名学生获南平市级竞赛一、二、三等奖。我校初中课改走在南平市前列,评为南平市课改先进单位。 学校曾获省文明学校、省绿化先进单位、南平市先进基层组织、南平市优秀家长学校、南平市先进教工之家、南平市业余体育训练先进单位、南平市课改先进单位,南平市平安学校等50多项荣誉。
概况浦城二中属省重点三级达标校。(2010年正努力申请2级达标校中) 现任校长:翁来兴 政教处主任:陈晓荣 语文组组长:林云 师资力量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县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教职工184人,教学班53个,学生3000多人,是全县学生数最多的一所中学。二是办学条件不断完善。现有三个多媒体教室、三个电脑室,配有品牌机210台,二个语音室、一套英语听力测试系统、一间电子备课室。 三是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现有闽北名师1人,高级教师45人。 四是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五是正在进行高中信息化设备改革,每个教室配置一套多媒体,改善教学条件。教育成绩主要体现四个方面: 1、教育科研迈上新轨道。作文教学研究《自主自觉、张扬个性,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被列入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立项课题;英语教学研究《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研究与实验》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科研规划立项课题;地理学科教研《水土保持教育》也被列入省级重点实验课题。 2、学科竞赛迈出新步伐。一年来有100多人次获省、市级奖励,其中刘巍山同学参加含金量极高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市一等奖,并被选送参加全省比赛(南平市二中系列仅此一位);施李、彭龙涛同学参加2004年“天元杯”化学竞赛获全国二等奖,施李同学同时还获2004年“信利杯”全国数学竞赛南平赛区一等奖。在2004年信利杯初中组数学竞赛中,该校有近百位同学获奖;在第五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该校有三位同学获优秀作文奖。 3、会考成绩实现新突破。2001届高中地理、2002届高中化学、历史、生物学科综合比率全县第一。 4、高考迈上新台阶。2004届高考成绩已揭晓,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从去年的60人增加到今年的116人,省专上线323人,本科、省专上线人数均居全县第二,其中理科考生刘巍山高考总分607分,居全县理科第十七名,文科考生叶雯高考总分572分,居全县文科应届第三名,叶雯英语高考成绩以138分位居全县文、理科第一名,李丹以126分位居全县文科第二名;余馨文科综合253分居全县第一名,江枝华文科综合250分居全县第二名(应届第一名),裴丽珍248分居全县第三名。2004年中考上重点中学人数达176人,居全县第一,其中叶琳同学化学科成绩获全县唯一一个满分,物理科成绩有3位同学获满分,满分人数全县最多。 5、高、初中起始年段教学质量迈入新行列。上学斯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初一全面提升,超出预期的目标。高一在全县中考500名后的考生有70多人进入500名的行列。 6、“五感”教育结硕果 师生携手献爱心 浦城二中自开展“五感”教育活动以来,学校、各处室、各年段纷纷以各种形式宣传“五感”教育活动。通过“倡议书”“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黑板报”“专刊”“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五感”教育活动的高潮。全校师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五感”教育活动的内涵。校园内外,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五感”之花处处开放。本学期初,七年级(2)班学生马任武,家庭惨遭不幸,父亲早亡,母亲又因病去逝,全靠亲戚资助,和姐姐相依为命。七年级得知这一情况后,下段领导,年段长决定以此为契机,推动“五感”教育的进一步深入,为此组织各班利用主题班会和黑板报等形式,再次宣传“五感”教育的意义。同时,发动本年段全体师生积极捐款,奉献爱心,把“五感”教育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目前,七年级累计捐款8496.9元,小小的善举,浓浓的爱意,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让“五感”教育深入人心,让“五感”教育喜结硕果。
光芒一中坐落于闽江泉源富屯溪畔,创办于1940年,1958年景为完整中学,1978年列为福建省重点中学,1993年被省教委确以为“二级达标校”。黉舍现有6个年段,在校生3200多人,教职工191人。黉舍前后被评为福建省第7、八届文明黉舍,第三届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力文明先进单位,福建省中小黉舍园治安综合事情“先进单位”。校园占地43350.882平方米,修建面积30925.9平方米,办有工厂、农场、讲授区、门生糊口区、教工室第区,布局公道,犬牙交错,校园绿树掩映,是市县绿化丑化先进单位。讲授设施齐备,有计算机收集课堂、多媒体课堂、西席电子备课室,有收集办公体系和配套齐备、能开设理化生尝试讲授的公用尝试课堂。
武夷山一中是一所拥有60多年校史的老校,现为福建省重点中学、省二级达标学校、国家级规范化考点、闽北首家具有外聘教师资格的中学。1992年起连续八届被评为省文明学校,学校还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福建省绿色学校、“心手相牵”国际项目福建实验学校、福建省情商训练基地、南平市课改先进集体、南平市首届绿色学校。学校地处福建闽北,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中国武夷山,校园占地面积9946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18453.6平方米。现有逸夫教学楼、图书综合楼、实验楼各一幢,学生电脑室3间、多媒体教室2间,还配有多功能报告厅、教室阅览室、学生阅览室、图书馆、教师电子备课室等,2005年投资600万元兴建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也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学校已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新实验大楼和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这些项目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使该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可达一级达标校标准。 该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学识渊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现有高级教师57人,一级教师84人,福建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5人,南平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6人,在读硕士研究生5人,高中部教师本科达标率98.1%。近三年来,该校教师在各类各级刊物上已发表论文129篇,其中CN级有8篇,BN级3篇,多位教师在各级教师技能比赛中获奖。 学校大力发展特色教育,以“德、严、勤、实”为校训,创建“文明、勤奋、进取”的校风,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在为高等院校输送大批优秀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有用的人才的同时,正在努力创建省一级达标学校。近年来,该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会考均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现有省级课题1个,南平市级课题1个,武夷山市级课题2个,校级研究性课题12个,这些课题的研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精神,近三年来,该校先后有340人次在各类竞赛中获地区二等奖以上奖励。吴翰同学获省中学生网页设计大赛第一名,乐成、陈瑶同学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世界遗产青年论坛一等奖,俞哲辰同学获省化学学会举办的“福建省高中学生夏令营”一等奖,孔玲芬同学获福建省首届“金鹿杯”中学生作文大赛高中组一等奖。 “以人为本,健全人格”是该校办学宗旨,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每年定期举办文化节、艺术节、运动会,邀请各界知名人士给学生开讲座,举办元旦晚会,开展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帮助每一位学生成功”是该校办学的理念。为了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该校建立了完善的贫困生扶助机制。一方面学校每年从有限的办学经费中拨款16万元用于减免贫困生的学费,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设立贫困生助学基金,学校现设立的贫困生助学基金有:“月月助”基金(由学校师生捐款)、关工委助学基金、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兰春奖教奖学金、太广基金、闽北慈善事业促进会、中国建设银行武夷山支行爱心捐助、富美珠宝爱心基金、港商吴锡源先生赞助等。学校每年有近600名贫困学生得到捐助,捐助总额近30万元。 武夷山一中正以此鞭策自己,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
学校以“心理健康”为切入点 .积极探索新世纪德育新思路 ,成立了心理咨询站 ,开设心理咨询信箱和心理咨询室,创办《心桥》心理旬刊 ,及时解除学生心理障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心理健康成为我校德育教育的亮点 ,走在全市的前头 ,先后迎 来了市教育学会领导和兄弟学校领导、教师的参观、交流,深受好评。学校重视学生于点滴中立德修身.以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为辐射点 ,在形式 多样的 “德 育活动 ”中.全 面落实德育教育。每年定期召开一次德育研讨会 .举办了“艺术节”、“体育节”、“科技文化 节”。充分利用宣传栏 、校广播电台.用正确的舆 论去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 ,使全校师生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涌现 出以见义勇为好青年张升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 ,近百名学生被评为省 、市 、县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同时积极探索德育新路 ,拓宽德育教育资源.构成了“学校 、家庭 、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学校尤其重视家校的联系与沟通 ,结合县情 ,创造性把家长会送到全县各乡镇 .把家长会开到农民的家门口。 幽兰滴翠吐芬芳 .盛世伟业展宏图。松溪一中秉承70多年办学的优良底蕴 ,肩负山城十六万父老的重托 ,将为山城的发展与腾飞创造卓越的教育,再谱华章。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