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科技中学(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创建于1994年6月,是厦门市政府与厦门大学联合创办的一所旨在培养科技后备人才、为高校输送高质量生源的特色学校。学校秉承"科技引领、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笃学敏行、止于至善"的品格特质,以建设特色鲜明的、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的高质量学校为办学目标,社会声誉逐年提高,教学成绩斐然,在创办的第十年即跨入省一级达标学校行列,获得省"文明学校"、省"素质教育先进校"、省"绿色学校"、省"普通高中新课改实验样本校"、省"科技教育基地校"、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等一系列殊荣。2009年4月6日正式成为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2011年5月7日学校和厦门大学联合举办的"厦大创新实验班"正式开班。学校位于厦门市美丽的东南海岸边,与厦门大学毗邻,面海而建,校内绿草如茵,校外风景如画。校园占地面积35954 m 2,建筑面积30088m2。由教学楼、教学实验综合楼、行政楼、学生宿舍楼及食堂构成校园建筑群。拥有环形塑胶跑道、篮排球场和足球场。建设完善了校园网络系统、广播系统,各处、室、年段办公设备齐全。学生宿舍建成公寓式,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满足了寄宿学生基本生活的需求。学校现有 55个教学班(含一个新疆预科班),在册学生数2400多人,教职工221人,专任教师中高级教师68人,中级教师65人,博士1人,研究生20人。 有6名优秀教师成长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23名优秀教师被评为省、市级骨干教师,6名优秀教师被确定为市级专家型教师。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创办于1993年,位于海沧新市区中心,毗邻雄伟壮观的海沧大桥,是一所为适应海沧发展、改善投资环境而建立的实验型、示范性大型完全中学。 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明确"办名校、出名师、育名人"的目标;强化"法德治校、综治稳校、管理立校、四考强校、教研兴校"的管理方式;推行"培养能够自主发展、实现生命意义的人"的办学理念,形成了"文明、进取"的校风,"求实、创新"的教风,"勤奋、严谨"的学风。 随着市委市政府加快海湾型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各级党政十分重视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提出要把实验中学作为厦门重点中学重点发展,办成一流学校。先后投资数千万元,以一级达标校的标准新建了实验楼、图书馆、体育艺术馆(建设中)、塑胶跑道、学生公寓楼等、配置了播音网、闭路电视网、校园网、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学校办学条件已达到一级达标校的标准,处处洋溢这浓烈的现代化气息。 学校拥有一支教育观念新、富有开拓意识、教育科研能力强、爱岗敬业、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45人,一级教师73人,有1为北师大博士生,9位硕士生;其中有来自全国各地重点中学的80余位的骨干教师,以及来自北师大等6所全国重点师范大学的60位优秀毕业生;教师队伍结构已达省一级达标校标准。学校教科研意识浓厚,多个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被定为国家级、省级研究课题并取得重大成果。学校还开设了50多门颇具特色的校本教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生活,开拓了学生视野,深受学生喜爱。 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成绩喜人。高考成绩连年创历史新高,今年更取得重大突破,高考上线人数达228人,上线率达84%(理科上线率达98%,有60人上本科,完成市给指标200%);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各科成绩在岛外均名列前茅;高中会考及格率、优良率已达到省一级校标准;学校还培养了一大批富有个性、创造力强的优秀学生,在学科竞赛、文艺、体育等各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共有44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成绩喜人。高考成绩连年创历史新高,今年更取得重大突破,高考上线人数达228人,上线率达84%(理科上线率达98%,有60人上本科,完成市给指标200%);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各科成绩在岛外均名列前茅;高中会考及格率、优良率已达到省一级校标准;学校还培养了一大批富有个性、创造力强的优秀学生,在学科竞赛、文艺、体育等各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共有44人次获国家级奖励,64人次获省级奖励,201人次获市级奖励。十五年的风风雨雨,十五年的艰苦创业,厦门海沧实验中学人以她特有的开拓、创新精神,书写了海沧教育的新篇章。短短十年,学校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办学效益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如今的厦门海沧实验中学已发展成为厦门市规模最大、设备一流、师资力量雄厚的著名学府,成为海沧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要基地。
厦门市大同中学位于风景秀丽的万石植物园山麓,是一所历史悠久、校风严谨、文化底蕴深厚的名校。学校创办于1925年,是厦门市最早开办的中学之一。在8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经过一代代“大同人”的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孕育并诞生了南靖一中、省化工学校、省电子职业中专学校,而且还为社会培养了卢嘉锡(院士)、陈运泰(院士)、詹文龙(院士)、童大林、陈佐洱、郭跃华等一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在2006年,大同中学与位于厦门东部海滨的前埔中学进行整合,并按照“一校两区”的模式进行管理。两校的整合,实现了两校区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厦门东部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且为大同中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目前学校占地面积达到81亩(全区中学面积最大),教职工240人、学生3168人,一跃为思明区一所各种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完全中学。 近年来,学校新班子确立了“发扬传统、充实内涵、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奋斗目标,坚持“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方略和"人人有才,适之而导,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校整合和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营造出温馨和谐的“爱心”校园,积极探索以“诗之校”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新路子,扎实抓好校本教研、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已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荣获“全国德育先进学校”、“省级文明学校”、“国家课改综合实验基地校”、“全国信息技术示范校”等称号,还连续多年荣获市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奖”和“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奖”,大同的办学一直受到上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大同中学,这块既有优良传统又有现代教育气息的金字招牌,必将在教育改革的浩荡春风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创办于1953年,其前身是厦门私立中级文化补习学校。1954年春,学校迁址江夏堂,同年又搬至现厦禾校区。1955年,经厦门市政府批准,更名为厦门私立思明中学。1956年9月6日,经省政府批准,改为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1971年秋,学校开办高中班,从此成为一所完全中学。1980年,学校试办职业高中。1991年,创办厦门女子职业学校。1997年,女子职业学校分离出去。近十年来,学校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办学效益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1993年被省教委直接定为省二级达标学校,1998年成为全省26所一级达标学校之一,步入名校行列。2003年,在厦门市新一轮教育改革中率先实施与东渡中学合并,实行高初中分设办学,学校分厦禾、东渡两校区,厦禾校区为初中部,东渡校区为高中部;合并后即扩建高中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在厦门市第一所正式申报示范性高中,并于2004年以较高分数通过市级验收。加强同世界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合作办学新路子。与建中教育信托基金合作创办“出国留学实验班”,与菲律宾光启学校合作开办中国文化培训班。如今的厦门六中已发展成为厦门市规模最大、设备一流、师资力量雄厚的著名学府。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97648平方米,有教学楼、行政办公楼、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管中心、艺术教育综合楼、实验楼、天文馆、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宿舍、大礼堂、体育馆、400米标准的塑胶运动场、25米*50米室外标准游泳池等主要建筑。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规范合理。初中部教学实验综合楼于2008年9月奠基,该工程总投资4000多万元,建筑面积约为17300平方米,主体建筑12层,预计2009年底竣工。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校园雕塑、绿化景观、休闲庭院、下沉式广场、地理园、天文馆等巧妙安排,点缀其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水乳交融。 学校拥有全国一流的中学校园网。完善和高级别的网络设施,万兆光纤骨干链路,13台高级服务器,4000多G的网络存储容量,并配有硬件防火墙、网站过滤器等安全设备。先进的教学资源体系,拥有900多G的海量教学资源库。校务管理平台、远程学与教平台、远程视频教学系统等各种软件的应用日趋完善。建有高考听音系统、校园电视台、演播室,可同时播放8频道的节目,有摄像机、编辑机、非编系统及DVD、VCD制作设备;网络走进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实现了教室教学多媒体化和教师备课、办公电脑化。六中网站访问人次居福建省中小学校网站前列。学校图书藏量丰富,图书管理、编目、查询和检索全部实现电脑化,逐步迈向数字化,教学仪器充足,实验设施完善,劳技艺术设施到位,体育馆、艺术馆设备齐全。 学校现有100个教学班,学生4537名,教职工369名。学校拥有一个教育观念新、管理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勇于改革创新、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和一支教育观念较新、富有开拓意识、教育科研能力较强、爱岗敬业、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现有特级教师6人,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26人,市级骨干教师35人,省市学科带头人14人,硕士学位研究生26人。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