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家世六中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53年、设址于江夏堂的私立中级文明黉舍,创办报酬时任厦门市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厦门市工商科监察委员会主任委员的林采之师长西席。创办时独一9名教职工、200论理门生,厥后生源扩展,黉舍迁入现址,1956年经厦门市群众当局批准改名为厦家世六中学。1998年被省教委确以为省级一级达标黉舍。黉舍现任校长周君力,党总支书记沈柏芳。黉舍现有43个讲授班,门生2150名,教职工191名,此中特级西席2名,初级西席46名,一级西席74名。校园占空中积24602平方米,总修建面积近20000平方米;设备了电脑室、音像阅览室、多媒体课堂等当代化的讲授设备,建立校园网管中间,斥地校园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并与国际互联网相联,是天下中小学当代教诲技术尝试黉舍,有较高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程度,已开产生物、物理等学科系列课件,在天下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中多次获奖。黉舍订峙社会主义办学标的目标,1998年制定了《厦门六中本质教诲纲领》,《厦门六中创作发明教诲团体鼎新计划》,走创作发明教诲团体鼎新的门路,建立了“以培养创作发明性人才为目标,以团体鼎新为手腕,以构建创作发明性人才培养教诲形式为重点,创办面向将来的当代化新型黉舍”的办学思路,环绕创作发明性品德、创作发明性思惟、创作发明性技法三方面实施创作发明教诲团体鼎新。比来几年来又主动展开课程鼎新尝试,加强研讨性学习的实际,慢慢构成创作发明教诲、“绿洲工程”、劳技教诲和艺术教诲四大办学特性。因为办学有特性,讲授质量明显,厦家世六中学屡获省市带领的表扬。比来几年来前后荣获天下中小学德育事情先进个人、天下中小学创作发明教诲先进个人、天下劳技教诲先进黉舍、省文明黉舍、省五·一奖状、省民主理理先进单位、省先进教诲工会、省先进教务处、省先进基层团构造和市文明单位、市拥军先进单位、市军民共建精力文明先进单位等名誉称呼。
七星坠地钟山秀,八斗镇埔松林颀。在这有着古老美丽传说、地灵人杰的钟山上,座落着一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开拓现代文明的学校——厦门市新圩中学。这里是明代“理学”家林希元讲学的遗址,是现代科学院院士蔡启瑞的故里;这里是现代留美博士朱金华的母校,是如今弄潮商海巨子陈清渊的摇篮。厦门市新圩中学创办于1959年9月15日,原名同安县第四中学,1971年—1981年曾办过十年高中,82年教育调整高中停办,2002年9月定名为“厦门市新圩中学”。目前是全区最大的初级中学。四十多年风雨岁月,几代园丁辛勤浇灌,新圩中学这棵桃李树已根深叶茂,硕果累累。学校创办以来,已向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初中毕业生一万多名,高中毕业生1312名。这些勤学苦读的莘莘学子,而今有的是出类拔萃的博士、专家;有的是商海弄潮的商界巨子;有是农村改革中带领农民奔小康的领头人;有的是默默耕耘的辛勤园丁;更多的是活跃在各条战线上的劳模标兵。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学校依靠广大教职工,经过反复讨论和论证,制定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教师都拥有创新的舞台;让每一个家庭都拥有回报的欢乐”的办学宗旨。确定了“人人进步、全面发展、张扬个性、培育英才”的办学目标。全体师生秉承“厚德、博学、合作、创新”的校训,“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严格、热忱、创新、奉献”的教风,“勤学、好问、善思、进取”的学风,破除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师生的评价体系,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能力素质”七个维度开展育人和评价工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张扬,办学质量逐步提高,学校成为莘莘学子向往的知识殿堂。2002年荣获质量进步奖;2006年平安校园称号;学校还积极开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活动,2005年黄火祝同学获全国少年散打锦标赛男子54kg级第五名, 2005年荣获教育部主办中国教育报刊中小学小作家作文大赛集体二等奖,2005年蔡加祥同学荣获全国初中数学竞赛福建省赛区三等奖,2006年黄海潮同学获全国少年散打锦标赛男子70kg级第三名。近三年来,有35人次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奖,有23人次在省级竞赛中获奖,共有23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区级的各类竞赛中获奖。
厦门市槟榔中学坐落于厦门市槟榔西里,北接水波粼粼的筼筜湖,西临绿草茵茵的南湖公园。学校创办于1990年,是一所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起来的年轻学校。学校占地27.09亩,建筑面积15043m2,环境优美,布局精巧,走进大门,12棵假槟榔树、250m环行塑胶跑道和足球场赫然眼前;由教学楼、综合楼、办公楼组成的学校建筑成环行布局;教学设施完备:理、化、生实验室,电教室、多功能梯形教室、电脑室、音乐室、电子琴室、美术专用室、语音室、科技活动室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图书、阅览室报刊、藏书丰富;四机一幕进入教室,由计算机网络、音视频管理中心、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音像阅览室、资料室组成的校园网,构成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为现代化教学的开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5人,其中中、高级教师84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51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6人;先后有多名教师被确认为福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市区学科带头人,市区拔尖人才;形成了以高级教师为主要骨干,中级教师为主要教学力量的师资队伍。目前有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1773人。办学21年来,厦门市槟榔中学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各界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和建设人才。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以及全校师生的开拓进取、努力拼搏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996年至今,连续16年获得市、区"初中教学质量优秀奖";2004年开始,本着"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优质+特色"的办学目标,扎实开展科技教育,并形成了"科技教育"的办学特色,获评首批"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学校"、"厦门市科技教育基地校",荣获"福建省科技教育突出贡献奖"、"福建省卢嘉锡科技教育奖"等;此外,学校还先后被评为"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初中示范校"、"福建省素质教育先进校"、 "福建省教育系统先进教工之家"。近年来,厦门市槟榔中学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树立"以人为本,立德为先,全面发展,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秉承"立德树人"的校训,弘扬"勤勉、笃行、和谐、创新"的校风,坚持"以加强德育工作为首要任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营造既有全员、全方位管理,又能促进师生健康成长和崇高追求的精神家园"的办学指导思想,以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价值观构建学校现代管理模式,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身作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在全体教职工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并不断发扬光大;学校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日益提高,学校以校风好、学风浓、质量高,倍受学生、家长的青睐,广受社会的好评,成为特区教育园地上一朵绚丽的奇葩!目前学校正继续朝着"优质+特色"的目标奋勇前进!
厦门市外来员工后辈黉舍位于莲前西路农科所四周,由市关工委创办。比来几年来,黉舍前提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良,但是与我市其他黉舍比拟仍有不小的差异。外来员工后辈黉舍卖力人奉告记者,客岁,市当局在后辈黉舍现址四周划拨了4万多平方米的地盘,筹算重修校舍,目前已经完陈打算设想。外来员工后辈黉舍现有35个班,重修后,将建成有54个班的九年一贯制黉舍,按每班45论理门生算,可包容2400多名外来员工后辈入学。
厦门湖滨中学创办于 1985 年,是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 201 人,其中高级教师 49 人,中级教师 90 人;拥有 56 个教学班,学生 2670 人。学校位于厦门风景秀丽的筼筜湖畔,占地 34119 平方米 ,建筑面积 22663 平方米 ,拥有教学楼 4 座,实验楼一座,图书馆综合楼一座,行政办公楼 1 座。学校教学设施完善, 拥有高标准的实验室、标本室、心海导航功能室、生态园、多功能报告厅、电视演播室、图书馆、资料室、电子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以及铺有人工草坪的足球场、塑胶跑道,所有教室都装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
翔安一中是1945年8月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校名为"集美初级中学马巷校舍";1947年11月改制更名为"私立舫山中学";1954年10月更名为"福建省同安第二中学";1958年8月增设高中部,成为一所普通完全中学;2002年9月更名为"厦门市舫山中学",2005年2月更名为"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简称翔安一中。1996年通过省三级达标校验收,2002年7月通过省二级达标校验收,2004年12月顺利通过省一级达标校验收学校。学校位于翔安区马巷镇,校园面积135亩,现在在校学生3000多人。 学校基础设施完备,建有教学楼,办公楼,艺术楼,科学楼,图书馆,体育馆,400米塑胶跑道等;校内网,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图书阅览室,可容纳600人的大礼堂,学术报告厅,闭路电视系统,有线无线听力系统,教室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设施配备齐全;校园环境优美,花草如锦,绿树成荫,舫山碑苑更是美不胜收,遐迩闻名。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福建省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排球重点传统校","厦门市文明单位","厦门市文明学校","厦门市花园式单位","厦门市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厦门市学校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厦门市基础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厦门市先进教工之家","福建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基地"等荣誉称号。 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培养了30000多名初,高中毕业生,1979年以来,向高校输送了5000多名优秀人才,并三获厦门市文史类高考状元,六夺同安县文史类高考第一。学校坚持以教学研究为中心,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全面育人为目标,以改革创新求发展,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为保证,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大跨越。近年来翔安一中教育教学成绩更加显著:2007年应届本科上线300人,应届专科以上上线543人,2008年应届本科上线422人,应届专科以上上线589人,2009年应届本科上线496人,应届专科以上上线619人。
学校位于厦门市同安区内厝镇上塘村,创办于1993年8月。原校名为“福建省同安第十九中学”,1997年8月同安县撤县改区后,更名为“厦门市同安第十九中学”。1998年8月升格为普通完全中学。为了适应2002年厦门市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发展的需要,1998年7月8日,厦门市人民政府下文(厦府[1998]综068号)批复,同意学校升格为普通完全中学。为适应构建“大厦门”构想,厦门市人民政府于2002年9月11日下文(厦府[2002]231号)批复,同意对同安区所辖中学进行更名,“厦门市同安第十九中学”也相应更名为“厦门市内厝中学”。2006年2月,学校通过省三级达标学校验收,步入省重点中学行列,学校是福建省67所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之一。
厦门市大同中学位于风景秀丽的万石植物园山麓,是一所历史悠久、校风严谨、文化底蕴深厚的名校。学校创办于1925年,是厦门市最早开办的中学之一。在8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经过一代代"大同人"的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孕育并诞生了南靖一中、省化工学校、省电子职业中专学校,而且还为社会培养了卢嘉锡(院士)、陈运泰(院士)、詹文龙(院士)、童大林、陈佐洱、郭跃华等一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在2006年,大同中学与位于厦门东部海滨的前埔中学进行整合,并按照"一校两区"的模式进行管理。两校的整合,实现了两校区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厦门东部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且为大同中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目前学校占地面积达到81亩(全区中学面积最大),教职工240人、学生3168人,一跃为思明区一所各种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完全中学。 近年来,学校新班子确立了"发扬传统、充实内涵、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奋斗目标,坚持"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方略和"人人有才,适之而导,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校整合和课程改革为契机,努力营造出温馨和谐的"爱心"校园,积极探索以"诗之校"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新路子,扎实抓好校本教研、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已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荣获"全国德育先进学校"、"省级文明学校"、"国家课改综合实验基地校"、"全国信息技术示范校"等称号,还连续多年荣获市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奖"和"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奖",大同的办学一直受到上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大同中学,这块既有优良传统又有现代教育气息的金字招牌,必将在教育改革的浩荡春风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海滨邹鲁,金榜山旁 绿树红墙,书声琅琅。"创办于1973年的厦门九中坐落在金榜山麓,是一所"福建省普通初中示范校"。学校连续10年获得"厦门市文明学校"称号,学校党组织为"福建省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是一所合格+特色的具有辐射、示范作用的素质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生约1500人。学校占地53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拥有"勤奋、自强、求实、创新"四栋教学、综合用楼,备有专用音乐教室、美术书画室、电脑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馆、教工俱乐部、室内体操房等。拥有250米的塑胶跑道,足球场、篮排球场各2个。地理园、生物园位于勤奋楼西侧的芬芳园内,园内学知亭、志高亭与小桥流水、叠瀑、假山交相辉映,构成和谐的校园奏鸣曲。敬业乐群,教学相长。学校现有教职工106人。教师中群英荟萃,省、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市、区级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学能手众多;有市、区级学科带头人8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区级骨干教师34人;8人有中考命题资格,高、中级职称资格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6%。教师们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捷报频传,11名教师曾在"市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奖。2010年12月,学校两名教师在"福建省首届教师技能大赛"中获一、三等奖;2011年5月,学校5名教师参加"厦门市首届教师技能大赛",全部获得一等奖。2007、2009年学校连续两届荣获"厦门市第三、四届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组织奖"。优秀、敬业的教师群体奠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起点、高质量。2007年起,学校连续五年获"厦门市初中教学质量优质奖"。兰蕙蘅芷,桃李芬芳。在着力打造"教育教学质量强校"的基础上,经过30余年的辛勤耕耘,九中延续和发扬了以"美的环境"、"美的心灵"、"美的语言"、"美的行为"、"美的课堂"等为核心的"美的教育"校园文化特色。学校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福建省红十字模范校"、"厦门市心理辅导特色校"。校园心理漫画-"我手画我心"曾获中央文明委颁发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二等奖",学校也因此成为福建省唯一获得此奖项的中学。九中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心理漫画创作、红十字活动"等方面,也努力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德育创新特色学校重视德育创新,针对未成年人教育中"大道理难讲"、"学生逆反心理强"的情况,不断挖掘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将学生"心理漫画"的创作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自99年始,我校就率先在全市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正式课程,由专职老师上课,开展了室内、室外心理活动课、团体心理辅导课题研究、心理拓展训练、心理咨询辅导、编演校园心理剧等一系列活动。我校作为福建省和厦门市两级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校,承担了"十五"国家级心理健康研究课题《初中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验研究;市级"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开发"两个课题。2006年我校被中国教育学会学校心理辅导专业委员会授予"心理辅导特色学校"称号。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德育基层工作者--段长、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培训,培养一线教师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辅导意识。将学生喜爱的"漫画"形式引进德育教育课堂,鼓励学生拿起画笔,将所思、所想、所虑用纸笔描绘出来,美术等学科任教教师对心理漫画的创作进行绘画技巧指导。教师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分析,找准了德育教育的切入口,便于对症下药。《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海峡教育报》等媒体对我校的做法多次给予报道,给了很高的评价。学生心理漫画作品参加"路桥杯厦门市首届中小学生心理漫画"大赛获奖丰厚:一等奖(3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6人);《宝贝儿子》、《青春不打折》等两个校园心理剧被河南教育音像出版社收录并正式出版,另一心理剧《代价》获厦门市首届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大赛三等奖;作为我校德育工作新举措的《校园心理漫画--"我手画我心"》,参加第二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评选,2007年1月获中央文明委颁发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二等奖"。此奖事迹福建省中学唯一。2007年荣获思明区六年课改成功案例优秀项目成果一等奖。语言文字工作特色我校早在1988年就获得"福建省推广普通话先进学校",1990年创建的厦门九中"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研习社"(指导教师许宗和老师,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教学实验研究中心研究员,厦门市语文教育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厦门市语言学会秘书长。)1992年曾获得国家语委授予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1997年获得"厦门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6月代表厦门市教育系统中学口接受了"创建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工作"检查团的检查验收,并获得"厦门市创建国家一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工作先进单位"。九中语言文字活动活跃,在全市、全省、全国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创办至今,经常得到市委宣传部、市语委办和社会语言文字专家学者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九中创办的厦门市中学生语言文字夏令营,现在已经推广到全市中小学,成为品牌夏令营,社会影响面很大,学生在活动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和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而且语言文字夏令营积累的材料又成为课改以来校本课程开发的素材。红十字活动特色我校的"红十字会"在2005年9月被评为"厦门市2003-2004年度红十字会工作先进单位",同年12月,被评为"厦门市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模范校"。2006年11月,顺利通过省红十字青少年模范校的检查验收,2007年1月被"福建省红十字会"、"福建省教育厅"授予2004-2006年度"福建省红十字模范校"称号。现在正在积极创造条件,争创全国红十字青少年模范校。延续辉煌,机遇与挑战同在。今后九中人将恪守"勤奋、自强、求实、创新"的校训,把当"师德好、理念新、懂科研、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做"爱学、勤学、会学、博学"的学生为己任,内修素质,外塑形象,为创"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质量"的优质校而继续努力。
厦门新店中学,地处风景迷人的海湾型城市厦门的东部区--翔安新区的中南部,北依香山,南濒九溪,依山傍水,环境宜人。她-- 浸透了四十四个春秋的风风雨雨。1959年9月创办于同安县洪厝村,次年3月迁至同安县新店村,冠名"同安第五中学","租借的民用平房1座,教职工3名"是学校当时的全部"家底"。1970年8月增设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2002年12月,经厦门市政府批准,更名为厦门市新店中学。 创校至今,已培养出来的17000余名初、高中毕业生遍布祖国和海外各地,他们中有硕士、博士、博士后(如洪宗烈博士、李清彪博士、洪天真博士、郭春席博士、郭劳动博士等),也有省、市、区社会各阶层的领导干部。历届领导班子十分重视"养师德、铸师魂、炼师能",加强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取得可喜成绩。1986年高考,洪天真同学(现为博士后)以居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获得了县"柯朝阳奖学金",这是新店中学第一次获此殊荣;1999年高考,张辉极同学又以居全区第四名的高分荣获了区"柯朝阳奖学金";98年中考,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管理目标综合率达15个百分点,高考的管理目标完成率达286%;99年高考的管理目标完成率达267%,实现"双超"。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在现任校长蔡丰收的领导下,本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合格加特长人才"的办学宗旨,以"诚信、协作、勤奋、创新"为校训,确立了"立足社区校情,强化依法治校,坚持质量第一,树立名师品牌,依托教师特长,逐步形成特色,创设人文校园,打造学校精品。"的办学理念,发扬"团结、务实、廉明、高效"的领导作风,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品位工作,优化内部管理,有力促进了"文明、守纪、勤奋、进取"的校风和"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的快速形成和稳定发展,并以创建为契机,以创建为动力,不断增强全校师生积极创建文明学校意识,掀起"从我做起,人人动手创文明"的创优质、创文明活动,学校德育形成特色,推动学校取得了近几年来高考、会考的优异成绩--(1)高考:2001年超额完成重点本科管理目标,专科目标完成率达125.97%;2002年专科以上录取人数达325人,居全区第三名,取得我校近年来高考的重大突破;2003年又一次取得丰硕成果,本科一批录取人数达15人,本科二批录取人数达129人,专科上线人数达313人,居全区第三名。(2)会考:2002届,平均及格率为99.49%,优良率为85.56%。其中高一年历史学科均值居全区第二名,计算机学科合格率达100%,高二年生物、政治学科优秀率居全区第一名,生物学科合格率达100%,物理学科均值居全区第二名,合格率达100%;2003届,平均及格率为99.74%,优良率为88.39%,比前一届又有所提升。两年会考平均及格率为99.62%,平均优良率为86.95%,达到省级达标校的标准。 "小荷才露尖尖角",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学校进一步拓展自身的教育特色项目--体育教育,取得突出成果:在市中学生运动会上,96年学校首次组队参加并获得团体总分第五名的优秀成绩,97、98、99年均夺得团体总分第三名,2001年夺得团体总分第五名;区中学生运动会上,97、99年两次摘取团体冠军,2001年获得第二名。99年高考,24名体育考生中,有21名分别考取了华东交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体育学院等高校体育专业;2003年高考,又有12名体育考生考取了上海体院、北京体院等著名体育高校。 学校一贯重视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并举,以人为本,首开"十佳中学生"评选活动先河,创办了高中生党校,成立爱心社,创办校刊《智慧之光》,深入挖掘校本教材《写字》、《国防教育》等,组建了体育、美术、音乐、航模、摄影、集邮、书法等兴趣小组,取得良好成绩:近三年来,获得全国各类学科知识、艺术、书法竞赛、联赛奖项的有9人;获得省级奖项的有13人,市级的有55人次。 为此,学校被上级誉为"山沟沟飞出的金凤凰"。 学校现为全区办学规模较大的完全中学,现有教学班48个,在校生总数2613人。教职员工171名,专任教师157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4名,中级职称54名;具有研究生教育学历的1名,本科97名,专科58名;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12人;校园占地面积100余亩,教学楼、教师宿舍楼各两座,实验综合楼、办公综合楼、学生宿舍楼、食堂宿舍综合楼各一栋,总建筑面积18525多㎡。几年来新建了综合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布设了校园广播网、局域网、程控电话等设施,学校各处室、年段均配齐了电脑、打印机,基本实现了电脑化管理。2003年兴建了300M标准运动场和70M雨盖跑道,改造了校门和校园主干道,绿树、花坛、草地、雕塑点缀其中,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学校近几年来先后获得区级"文明学校"、"厦门市全民健身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行办法》先进集体"、"省一级档案管理单位"等称号,中学生团校获得省级"先进团校"称号;2001年团委会被评为市级"五·四红旗团委";2002年"离退休教工之家"被授予区级"合格离退休教工之家",实验室通过省级验收获得"优秀"等级,学校通过了市级文明校验收评估;2003年党支部获得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我们坚信,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厦门市新店中学必将迅速成长为屹立在厦门东城区--翔安新区的一株光彩夺目的教育奇葩。 55人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