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一中创办于民国13年9月,原为同安初级中学。 民国20年改名为县立初级中学,民国25年因经费困难而停办(其间曾改办简师和商业职业学校,各培训学员一期)。民国29年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时曾亲临同安视察,应同安县父老的要求,在原县立初级中学的基础上创办集美中学分校,次年改名为同安初级中学。1952年改为同安第一中学。1953年与同安第二中学(高中部)合办为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1959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中学,1979年重新确定为福建省第二批办好的重点中学。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前身是1924年9月创办的同安公立初级中学。1952年增设高中部。1958年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99年12月被确认为省一级达标中学,现为厦门市教育局直属学校。 学校坐落同安北郊,福厦公路从校门前经过,距离厦门本岛大约40几分钟车程。依山傍水,环境清幽。197 0年学校迁入现址,系厦门师范学校原址,地处同安区文化旅游带,毗邻千年古刹梵天寺,背倚轮山,远眺双溪入海,校园错落有致,风景秀丽。
厦门市槟榔中学坐落于厦门市槟榔西里,北接水波粼粼的筼筜湖 ,西临绿草茵茵的南湖公园,南与厦门教育学院为邻。学校创办于1990年,是一所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起来的年轻学校。学校占地23亩,建筑面积8500m2,环境优美,布局精巧,走进大门,12棵假槟榔树、250m环行塑胶跑道和足球场赫然眼前;由教学楼、实验楼、教学辅助楼和行政办公楼组成的学校建筑成环行布局;教学设施完备:理、化、生实验室,电教室、多功能梯形教室、电脑室、音乐室、电子琴室、美术专用室、语音室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图书、阅览室报刊、藏书丰富;四机一幕进入教室,由计算机网络、音视频管理中心、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音像阅览室、资料室组成的校园网,构成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为现代化教学的开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12人,其中中、高级教师67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骨干教师13人;先后有多名教师被确认为福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市区学科带头人,市区拔尖人才;形成了以高级教师为主要骨干,中级教师为主要教学力量的师资队伍。目前有2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1500多人。
厦门市金鸡亭中学为1998年厦门市政府批办的的全日制公办学校,原为完全中学。学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根据学校实际,提出"科研兴校,人文见长,全面育人,创建特色"的办学理念,以争创省初中示范校为目标,加快教育现代化硬件和软件建设速度,提高数字化水平,重视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向教改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益,努力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素质教育在扎实推进中取得明显的成效。首届高中、初中两级毕业班参加升学考试首战告捷,就有关部门以高一年入学成绩划定专科以上有效人数而言,高考完成率为217%,中考初中教学质量评估指数P值超委属中学平均值,名列委属中学24所第11位。到了2002年,因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改为初级中学。几年来,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强劲态势,2004年获市、区"2004届初中教学质量进步奖";2005届中考成绩稳中有升,中考综合指标在岛内22所公办中学中名列第八位,超过3所一级达标校,2所二级达标校和3所三级达标校;2006届中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初中教学质量评估指数位居全市第四名,被媒体誉为"黑马",获思明区"2006届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奖"。2007届中考又取得新突破,综合指标居思明区11所中学第三名,获思明区2007届"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奖"和"厦门市2007年初中教学优质奖"。学校教育科研、心理健康教育和四名教育蓬勃发展,基本形成本校办学特色。金鸡亭中学校舍建筑面积14695平方米。专用教室30间;梯形教室一间,面积216平方米;计算机教室2间,面积220平方米,学生机110台;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每个老师一台电脑并连接因特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配备齐全。电教器材室2间,面积54平方米。劳技教室两间,每间面积68.5平方米;音乐专用教室2间、面积分别为91平方米和68.5平方米;美术专用教室一间,面积91平方米;音乐、美术器材室各一间,面积各为21平方米;体育器材室2间,面积合计130平方米,按部颁教学器材配备目录配齐各种器材;书库2间,面积131平方米;学生阅览室1间,面积130平方米;教师阅览室1间,面积95平方米;有250米标准环行塑胶跑道和100米的直线道;有标准篮球场4个、排球场1个;有舞蹈练功房一间,面积120平方米。有一学生食堂,面积680平方米,餐桌360座;卫生室1间,面积30平方米,按需要配备器械和设备。有功能齐全的心理辅导中心,为思明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校。现全校有30个教学班。在校园推行"读名著,赏名曲、名画,看名影视"活动,把"四名"活动作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校文化品位的重要途径。在日常教学渗透的同时,结合读书节和艺术节,开展系列活动。切实落实学生管乐队、合唱队和心理漫画、彩陶等兴趣小组活动的正常化,做好《艺海拾珍》专栏的出版和午间名曲的播放,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好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建立读书积分卡制度,引导学生热爱阅读,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办好学校的突破口,使"让读书成为习惯"成为师生共同的追求。我们把名影视活动列入学校活动课程,对初中阶段各年级的必看影片及选看影片作了统筹安排。名影视活动注意与学科教学结合,与重大节日及专题教育活动结合,组织学生写观后感,开展影评活动,强化影视文化对学生在文化观念、审美能力、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现已整理形成《名曲欣赏》、《名画欣赏》、《名著导读》校本教材。我校自2002年以来保持市"文明学校"和省"模范职工之家"称号,是市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厦门市工会女职工工作先进单位",省"实践行知思想,促进教育改革先进单位"、2005年全国第三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比"先进单位"、市"2005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全国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TOPTEN(十佳)学校、"厦门市巾帼文明岗"、思明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区"学习型单位"、区"文明学校"、区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第一届"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工作优秀家长(家教)学校,区"五四红旗团组织"。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从属尝试中学创办于1993年,位于海沧新郊区中间,毗邻宏伟壮观的海沧大桥,是一所为适应海沧生长、改良投资环境而建立的尝试型、树模性大型完整中学。 黉舍全面推行本质教诲,面向全部门生,培养门生全面生长,适应期间和社会生长的要求。明白“办名校、着名师、育名流”的目标;强化“法德治校、综治稳校、办理立校、四考强校、教研兴校”的办理体例;推行“培养能够或许自主生长、完成生命意义的人”的办学理念,构成了“文明、朝长进步”的校风,“务虚、创新”的教风,“勤奋、松散”的学风。 跟着市委市当局加快海湾型都会生长计谋的实施,各级党政非常正视黉舍的生长和扶植,提出要把尝试中学作为重点中学重点生长,办成一流黉舍。前后投资数千万元,以一级达标校的标准新建了尝试楼、藏书楼、体育艺术馆(扶植中)、塑胶跑道、门生公寓楼等、建设了播音网、闭路电视网、校园网、多媒体等讲授设施,黉舍办学前提已达到一级达标校的标准,到处弥漫这浓烈的当代化气味。 黉舍具有一支教诲看法新、富有开辟认识、教诲科研才气才气纵横强、爱岗敬业、活力兴旺的西席步队。黉舍现有特级西席2人,初级西席45人,一级西席73人,有1为北师大博士生,9位硕士生;此中有来自天下各地重点中学的80余位的骨干西席,以及来自北师大等6所天下重点师范大学的60位优良毕业生;西席步队布局已达省一级达标校标准。黉舍教科研认识稠密,多个讲授鼎新研讨课题被定为国度级、省级研讨课题并获得严峻服从。黉舍还开设了50多门颇具特性的校本教程,极大地丰富了门生糊口,开辟了门生视野,深受门生爱好。 比来几年来,黉舍教诲讲授质量稳步进步,成绩喜人。高考成绩比年创汗青新高,本年更获得严峻冲破,高考上耳目数达228人,上线率达84%(理科上线率达98%,有60人上本科,完成市给目标200%);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各科成绩在岛外均首屈一指;高中会考合格率、良好率已达到省一级校标准;黉舍还培养了一多量富有本性、创作发明力强的优良门生,在学科比赛、文艺、体育等各方面都获得丰富服从,共有44比来几年来,黉舍教诲讲授质量稳步进步,成绩喜人。高考成绩比年创汗青新高,本年更获得严峻冲破,高考上耳目数达228人,上线率达84%(理科上线率达98%,有60人上本科,完成市给目标200%);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各科成绩在岛外均首屈一指;高中会考合格率、良好率已达到省一级校标准;黉舍还培养了一多量富有本性、创作发明力强的优良门生,在学科比赛、文艺、体育等各方面都获得丰富服从,共有44人次获国度级嘉奖,64人次获省级嘉奖,201人次获市级嘉奖。十五年的风风雨雨,十五年的艰苦创业,尝试中学人以她独占的开辟、创新精力,誊写了海沧教诲的新篇章。短短十年,黉舍完成了超凡规、超越式生长,办学效益获得了社会的遍及赞誉,现在的厦门海沧尝试中学已生长成为厦门市范围最大、设备一流、师资力量薄弱的著论理学府,成为海沧人才培养和输入的首要基地。 人生之路固然冗长,但紧急处常常只需几步,而精确的挑选则能够窜改人的平生。来吧,同窗们!厦门海沧尝试中学是一所年青的、充满活力的黉舍,她芳华飞扬,她锐气实足,她等候统统志存高远的学子,欢迎统统奋进有为的青年,同她一起拼搏,一起放飞抱负,在海沧这片热土,一起首创夸姣将来,一起描画斑斓出息。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创建于2003年,是按照"国有联办、委托管理、自主办学"的模式,由海沧区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创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坐落在厦门市海沧区美丽的未来海岸,与海上花园鼓浪屿遥遥相望。学校现有49个教学班,学生2200多人,教职工147人。学校秉持"自信、自强、惟德、惟能"的校训,强化"示素质教育之范,育全面发展人才"的办学理念,明确"精细管理、全员德育、有效教学、科研兴校"的办学管理思路,以培养身心健康、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公民为育人目标。目前学校已成为少儿国际乒乓球训练基地、教育部名师工程实验基地;学校被评为全国"个性化作文实验"先进校、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校,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厦门市文明学校、厦门市绿色学校、厦门市双高普九先进单位、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先进校、基础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厦门市初中教育优质奖;图书馆被评为福建省中学示范图书馆,并被评委全国先进单位;档案馆被评为省一级达标馆、少先队被评为省红旗大队。建校以来,学校中考成绩连续五年在厦门市岛外片区名列前茅。学校秉承"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以科研带动教学。先后承担了国家级、市级、区级等多个课题。学校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充分利用北师大资源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开办"研究生班"、分批派遣教师赴北师大培训,选派教师赴国内外考察交流,为教师不断创造再学习的机会,逐步形成"名师+团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学校开设唱诗、舞蹈、纸艺、阅读、乒乓球、围棋、文化收藏与艺术鉴赏等多姿多彩的校本课程,满足孩子多样化的个性选择,为开发多元智力打下坚实基础。定期举办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活动,为学生打开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学校舞蹈、合唱连续多年获市、区艺术汇演金奖;2007年,"阳光伙伴"勇夺厦门市第一名;歌舞剧《成长的烦恼》参加"音乐伙伴"比赛摘取福建省桂冠,赴北京参加全国总决赛;2008年,舞蹈《乒搏》获全国一等奖,赴德参加"中德青少年艺术"文化交流,再获一等奖,且通过柏林电视台向全球转播;建校以来,机器人实验室连续多年组队参加全国机器人竞赛,屡获冠军;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校内报刊评选活动中,我校"南铎"文学社社刊《南铎》获最佳社团刊特等奖。学校已成为每个孩子精神的栖息地,梦想的推进器。学校全体教师将无怨无悔,倾力奉献,不断传递爱与美的信息,筑造丰盈美好的教育人生!
厦门市华侨中学由厦门市侨联主席颜西岳先生于1958年创办的。"文革"期间历尽坎坷,先后易名前线中学、第七中学、第三中学。1983年9月厦门市人民政府决定复名为华侨中学。建校50年,育才数万,现有普通初、高中46个班,学生2300多人,教职工185人。1994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省三级达标校。2000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航天(航空)模型活动重点校"称号。2004年获得思明区高中教学质量综合奖。2005年获得2005年厦门市"万人献爱心"先进单位称号。学校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经过校党政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努力,学校的校风良好,朝着"树德、育智、强身、成才"的方向迈进,取得了显著的办学实绩。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厦门华侨中学考生多次夺得高考市"状元"和省、市单科第一名。在全国、省、市举办的学科及科技竞赛中,多次取得较好的成绩,为高考院校输送大批人才。近两年高考录取率均达85%以上,高中会考合格率达99%以上,中考优秀率达50%以上,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几年来,提高办学效益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的高低关键不在升学率、考试成绩或是学校建设的硬件设施,而在于学校是否具有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勃勃生机。而勃勃生机靠的是教育的创新。因此教学要创新、管理也要创新。要在创新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该校教师在课改实验中贯彻了创新精神,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质的飞跃。学生的创造发明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在评比中取得全国银牌奖、省创新设计一等奖。学校航模活动开展的20年间,获得了国家、省、市奖项近200个,2000年厦门华侨中学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福建省唯一的"全国航天(航空)模型活动重点校"称号。
厦门市禾山中学创办于1924年,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优良传统、严谨校风的省级重点学校。学校地处厦门岛的几何中心,东临金尚路,西近台湾街,南与吕岭路相望,北毗仙岳大道,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 厦门市禾山中学是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厦门市)中学学科实验基地校,厦门市主课堂法制渗透教育示范校,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实验学校,厦门市文明学校,校园清丽,景致优美,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92人,近几年来,学校从外地名校引进了大批的优秀教师和各学科带头人,大大充实了我校的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素质。现有特级教师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高级教师123人,并拥有国家级骨干教师7人,省级8人,市级13人,校级学科带头人59人,已形成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32056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运动场面积12000平方米,有300米的塑胶跑道和3个篮球场和2个排球场,还有十二副乒乓球台,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实验楼设备齐全;塑胶运动场规范标准;住宿楼宽敞舒适;食堂宽大明亮;高中教学楼宏伟壮观;初中教学楼修葺一新;是读书的理想场所。 近几年来,我校办学规模、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办学环境和设施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成绩有巨大的提高,学校的显著改变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普遍赞誉。2002年12月被授予2000-2001年度厦门市文明学校,2004年7月再次被授予2002-2003年度厦门市文明学校,2004年9月荣获厦门市初中教学质量进步奖,2004年10月被确定为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实验学校,2005年5月被确认为福建省三级达标学校。2005年11月被评为福建省党政工共建先进教工之家,2005年12月被评为福建省文明学校。学校目前正朝着省二级达标学校的目标迈进。
厦门市逸夫中学座落于厦门市东南部风光宜人的石鼓山下,是厦门市政府于1993年开办的一所公办初中校。学校原名为“厦门市洪文学校”,翌年接受香港爱国人士邵逸夫先生的捐款并更名为“厦门市逸夫中学”。学校现有教职工124人,专任教师114人,中、高级教师59人。目前开设38个教学班,学生1812人,其中外地来厦务工的农民工子女有1546人,占学生总数的85.3%。近几年来,我校全体教职工恪尽职守、努力奋斗,共同致力于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实践,争创人民满意的学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重视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搭好教师培训的“四个平台”。投入培训经费,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先后共计50人多次参加各级各列教育培训。 学校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加大课改和科研的力度。广泛开展教学课题研究,积极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针对我校生源绝大部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此我校开始了《实施成功教育》课题研究,该课题被定为市级科研课题,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地推动我校教科研的发展步伐;2006年10月起学校英语组、语文组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重点子课题实验基地;学校还承担了省级子课题5个、市级课题5个、区级课题2个,另有校级课题21个,研究性学习课题70多个,专任教师参加课题研究人数达90%以上,近三年来有40多篇论文在市、区级以上的刊物上发表。随着厦门经济的腾飞,外地来厦务工人员不断增加,他们为特区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2004年我校作为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三所公办中学之一,近年来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不断提高。根据这种变化,学校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在我校享受着同等的教育和待遇。经过几年的探究、研讨、开发,我校现已形成一套有特色、有成效的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办学模式。
厦门市科技中学(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创建于1994年6月,是厦门市政府与厦门大学联合创办的一所旨在培养科技后备人才、为高校输送高质量生源的特色学校。学校秉承"科技引领、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笃学敏行、止于至善"的品格特质,以建设特色鲜明的、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的高质量学校为办学目标,社会声誉逐年提高,教学成绩斐然,在创办的第十年即跨入省一级达标学校行列,获得省"文明学校"、省"素质教育先进校"、省"绿色学校"、省"普通高中新课改实验样本校"、省"科技教育基地校"、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等一系列殊荣。2009年4月6日正式成为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2011年5月7日学校和厦门大学联合举办的"厦大创新实验班"正式开班。学校位于厦门市美丽的东南海岸边,与厦门大学毗邻,面海而建,校内绿草如茵,校外风景如画。校园占地面积35954 m 2,建筑面积30088m2。由教学楼、教学实验综合楼、行政楼、学生宿舍楼及食堂构成校园建筑群。拥有环形塑胶跑道、篮排球场和足球场。建设完善了校园网络系统、广播系统,各处、室、年段办公设备齐全。学生宿舍建成公寓式,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满足了寄宿学生基本生活的需求。学校现有 55个教学班(含一个新疆预科班),在册学生数2400多人,教职工221人,专任教师中高级教师68人,中级教师65人,博士1人,研究生20人。 有6名优秀教师成长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23名优秀教师被评为省、市级骨干教师,6名优秀教师被确定为市级专家型教师。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