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铁一中学校简介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兰州铁路第一中学)位于兰州市和政东街47号,创建于1956年8月。占地40亩。学校现有35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 名,教职工138人,其中高级教师58名,省级骨干教师8名,市区级骨干教师及兰州市教学新秀29名。学校教学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有教学楼、图书馆楼、礼堂、塑胶操场和综合教学实验楼;有设备先进的30个多媒体教室和12个班班通教室、理化生实验室、通用技术教室、历史专用教室、地理专用教室、机器人室等,为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1956年8月,铁道部第一工程局在兰州创建了第一所铁路职工子弟中学——兰州铁路职工子弟中学。1957年,学校由兰州铁路局接管,全名为兰州铁路职工子弟第一中学,简称兰州铁一中。1963年8月,学校被确定为甘肃省重点中学。1978年3月,再次被确定为甘肃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80年10月,被确定为全国铁路重点中学;1987年学校兰州市教育局评为“教学先进单位”;1988年荣获“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92年起,学校多次荣获兰州市教育局颁发的高中教学质量优秀奖、初中教学质量优秀奖;1998年学校通过了兰州市政府组织的首批示范性普通中学评估验收;2000年通过了甘肃省首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2005年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复评验收;2010年被兰州市教育局确定为新课程改革样板学校。 2004年8月15日,学校由企业移交地方政府管理,过渡期为三年,学校被更名为“兰州铁路第一中学”。2007年8月15日,学校正式移交兰州市教育局,学校同时被更名为“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较高,社会声誉良好。先后夺取了甘肃省高考1981年文科状元和1989年、2000年理科状元桂冠。2001至2007年,我校高考上线率一直保持在75%以上,学校步入了发展的辉煌阶段。近几年来,高考重点上线率和本科上线率在我校高中生源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一直保持在25%和75%以上,位列同类学校前列。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有文学社、军事社、足球队、乒乓球队、合唱队、航模队、模拟联合国大会和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组织,其中多项组织活动在省市及国家级比赛中屡获佳绩。AFS国际交流项目和美国IRX报纸项目为增进学生国际间的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搭建了平台。近年来,我校70余名学生在甘肃省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共有10余名同学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在历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共有13个项目荣获省级一等奖,24个项目荣获省级二等奖,7个项目荣获省级三等奖,其中一项获国家二等奖,两项获国家三等奖,1个项目荣获兰州市市长提名奖,3名学生因成绩突出被保送到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十余名学生获得高考加分资格。2008年,学校被命名为兰州市首批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学校,多次荣获兰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先进单位。 2009年8月,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在继承学校众多优良传统和办学作风的基础上,实施科学化、精细化、有效化管理,确立了“以人为本,自信自强,精细管理,质量第一,创新改革,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阐明了“以诚待人,以善处事,以实求进,以稳求新”的工作原则,提出了“精诚团结,务本求真,爱岗敬业,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教学绩效“一个中心”开展工作;狠抓课堂教学和安全教育“两个重点”;强化干部队伍、教师队伍、行管队伍“三支队伍”建设;推进班级管理工作、教研工作、级组(年级组和教研组)工作、环境建设工作“四方面”工作;实现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师生素质、提升文化品位、提升办学实力的“五个提升”工程。认真组织实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三年规划,不断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在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德育管理工作实效性、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校园文化品质等方面采取了一些列重要举措,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学校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友情赞助,中国校园网 http://www.cnxyw.org/
位于七里河西津西路的七里河区土门墩学校正式更名为兰州市第八十九中学,新校名揭牌仪式于9月19日上午隆重举行。当天,七里河区属的杨家桥学校、光华街学校也分别更名为兰州市第八十六中学和兰州市第八十八中学。 此次揭牌的兰州市第八十九中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兰州土门墩厂办联合中学,由学校周边17家国有企业联合创办的九年制企业学校。2006年,兰州土门墩厂办联合中学完成了移交地方的工作,更名为七里河区土门墩学校。现有教职工68人,教学班20个,学生854人。 该校副校长白守丞介绍说,移交地方前,土门墩学校的教学条件十分落后,部分破败不堪的校舍被列为危房,学校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为改善该校条件,七里河区投资412万元修建了一栋建筑面积3754平方米的教学楼,并于去年6月建设投运,建成了理化、微机、心理咨询等多功能室,以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学校整体条件上了一个新台阶。 记者了解到,当天更名的另外两所学校情况与八十九中相似,前身均为企业学校,后被移交至地方。其中,杨家桥学校是部分企业联合兴办的,光华街学校的前身则是电力修造厂厂办学校。移交地方前,普遍存在着教师工资水平低下,学校软硬件条件落后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这两所学校的条件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根据七里河区的规划,八十九中和八十六中被定位为九年一贯制完全学校,八十八中则成为一所完全初中。
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简称外语高中)坐落于兰州市雁滩雁南路1588号。自从1964年建校以来,学校一直是以高考为目标的普通高中。学校既是教育部最早备案的外国语学校之一,同时也是西北五省区第一所外国语学校。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是目前兰州市教育局直属的寄宿制普通高中。 学校占地65亩,环境优美,活动场地充足。现有草坪足球场两个,田径运动场1个,篮球场3个,排球场2个,乒乓球馆和体操馆各1个。学校教学设施先进而齐全。教学楼、办公实验综合楼(理、化、生实验室12间,语音教室2间,计算机教室3间,多媒体教室38间)、图书馆、阅览室、学生公寓、食堂、浴室等,可为2000余名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是一所拥有雄厚师资力量和优良办学传统的学校。学校现有省级学科带头人2名,省级骨干教师11名,省级教学能手7名,省级园丁奖获得者3名,40余名市区级骨干教师。多年来,已向高等院校输送毕业生数千名,先后有数百名毕业生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复旦大学、兰州大学等重点大学。 自1996年起至2005年的十年间,学校高考成绩七次名列市属中学前五名。2002-2004年连续三年获“兰州市高中教育质量优秀奖”。2003年被市政府授予“兰州市示范性学校”称号,2005年9月通过了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评估验收,并被省教育厅正式命名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每年从新西兰引进外籍教师2-4名。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在地理、生物等学科开始双语教学实验,还开展了一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如英语广播、英语角、英语话剧、英语演讲等。 严格的寄宿制管理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成才环境。学校以“爱、严、细”为管理理念。有10名老师专门负责学生公寓管理和学生的生活起居。从提醒学生起床、就寝到关注学生的饮食、宿舍内务、健康状况、情绪、行为等等,生活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学生们体验着学校管理的严谨与家的温馨。 自2003年开始,学校面向全省招生,寄宿、走读兼具,兰外学生与兰州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欲报考该校者可电话咨询,并到报名处登记(报名费免收)并于4月下旬在当地(考生所在地州市)参加该校举行的选拔考试。 学校地址:兰州市雁滩雁南路1588号,公交2路、22路、53路、115路、130路车外语高中站下车即到。公交116路、109路、82路、128路、141路车雁滩黄河医院站向东50米马路南侧即到。
兰石中学全称“兰州石油化工机器总厂职工子弟中学”,始建于1973年,是兰石集团公司所属的全日制完全中学,现有4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00余名,教职工152人。1998年到200 4年,连续7年高考成绩居兰州市七里河区首位。从2003年至2006年连续4年被兰州市教育局授予“兰州市高中教育质量优秀奖”和“兰州市初中教育质量优秀奖”。2005年被评为“兰州市标准化初中”。此次从企业剥离后,正式移交兰州市政府管理,并更名为“兰州市第六十六中学”。学校建设学校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3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2万册,实验室3个,仪器设备总值28万元,年级及班级设置:高中三个年级:高一4个班,高二6个班,高三4个班,初中三个年级:初一9个班,初二6个班,初三9个班。
兰州市第二中学,是“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始建于1939年8月,前身是兰州私立志果中学,1952年4月与兰州私立兴文中学合并,名为兰州私立建国中学。1953年4月改为公办,定名为甘肃省兰州第二中学,后更名为兰州市第二中学。校址原为兰州府文庙,校园内坐落的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大成殿(建于公元1345年),已有6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学校是甘肃省、兰州市两级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的重点中学。 1939年因抗日战争爆发,兰州市内多家中学迁建别处,造成一些学生失学。当时兴办公益慈善事业的社团“兰州八社”牵头,在兰州文庙内创办了私立兰州志果中学(即兰州二中的前身)。“志果”是为了纪念清末兰州名流刘尔忻(字果斋)。学校董事会聘请的首任校长,是原兰州一中校友,时任甘肃省临时参议会秘书长、尊孔社理事长、留美矿业学博士、甘肃省教育厅厅长先生。 1952年私立兰州兴文中学与私立兰州志果中学合并,更名为兰州建国中学。1953年学校由甘肃省文教厅接管,改私立为公办,更名为甘肃省兰州第二中学,后定名为“兰州市第二中学”。赵元贞继续任校长,直至1974年去世。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