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初名“文盛小学”,始创于1932年,原校址为桥头罗氏宗祠,1953年定名为“桥头镇中心小学”。1983年桥头政府曾变更过校址,直到1991年,新校才在现在的地址建成。目前,我们学校占地面积41496平方米,建筑面积12332平方米,校园宏大,视野开阔,环境优美。 虽然学校还显得有些稚嫩,但她已在风雨中走过了七十多个春秋,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浓厚的育人文化底蕴。作为她的孩子,学校无数代老师竭力在这三尺讲台上传承文明、唤醒生命、锻造灵魂,为每一粒小小的种子提供自由成长赖以生存的水分和阳光,更为他们道德品质的提升努力营造着精神的家园。进入新的世纪,学校凭借着这种锐意进取的校园精神,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双合格’优秀(示范)家长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东莞市科普特色学校、东莞市文化建设标兵学校、广东省巾帼文明岗、广东省书香校园和广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过硬的质量在市内镇区小学教育中享有较高声誉。
东莞市东城第一小学原是东城区温塘小学,始建于1938年,到今天整整有65周年,历史悠久。在2001年东城区委、办事处投入巨资兴建新校舍,正式命名为东城区第一小学。于是,正如树木旧旱逢甘雨,东城区第一小学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短短的几年时间,面貌彻底改观,逐渐成为东城区教育的一个亮点。 东城第一小学地处东城区温塘社区,生源绝大部分来源于社区居民子女。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956名学生,是东莞市一级学校、无毒学校、园林式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46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绿化率80%。该校按市一级学校高标准配齐功能室及教学设施设备。功能室共有22间,其中有两个电脑室,共有电脑116台。365平方的图书馆有图书近40000册,配有电脑管理系统。运动区由300米环形跑道、篮球场、足球场、游泳池、羽毛球场、体育馆、体育器材室等组成。园林绿化区、由九大行星喷水池、草亭、花架、绿树、草坪、生物园等组成。此外,学校能重视环境育人,按照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建体、学会审美四个专题布置校园文化,营造触目皆是景,处处可育人的浓厚氛围。团结、和谐的人文环境也是该校特色:师生互相尊重、互相支持,荣辱与共,团结一致,积极拼搏,共同为学校作出贡献。 2001年至今,东城第一小学确立以“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办学理念;以“博爱、责任”为校训;形成“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校风,“教师育人,奉献进取”的教风,“自主合作,善思乐学”的学风。弘扬“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精神风范,培养了大批优秀师生,赢得社会较高的声誉。2002年至今,学校有市级立项课题六项。《小学英语课的教学调控艺术研究》的主件获第六界全国小学英语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在会上交流,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和《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均获省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探索》荣获广东省中小学创新成果三等奖。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以“从小储蓄文明,争当文明学生”为主题, 以体验式、赏识教育为主要的德育模式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信息技术教育虽然开设时间不长,但成效明显,学生已具有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有相当部分学生能使用通讯工具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从2002年开始,我校学生参加第三、四、五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获省市奖励有30项。“从小储蓄文明,争当文明学生”的教育活动开展两年多的时间,成效明显,学生逐步由他律转变为自律、自觉的行为,现代文明意识得到增强,文明行为习惯初步形成。近年来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达95%以上,学生犯罪率为零。学校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学校注重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每年的上半年举行艺术科技节,下半年举行体育节以及不定期举行的学科竞赛、英文话剧、征文比赛等, 使学生在参与活动发现自我完善自我,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收到一定的成效。 近几年来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学校取得了一定成绩,办学质量已达区的中上水平。近三年,有 20篇教学教研论文获得国家奖和省奖, 15篇教学教研论文分别获得市级奖励;论文在省级以上的刊物发表22篇;师生参加各种竞赛获省、市级奖励32项,获国家级奖励30项。三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关怀下,学校初步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师资队伍优良化,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2003年7月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2004年2月被评为园林式学校,2004年6月被评为无毒学校。 东风浩荡催万物,时不我待;小荷才露尖尖角,硕果正丰。展望未来,“努力把我校办成具有高(高质量、高效益、高品位),特(校有特色、教有特点、师有特技、生有特长),谐(协调、平和、宽容、情挚),美(校园环境达到“三化”加童趣化)的现代文明学校”,是东城区第一小学的奋斗目标。在美好的明天,东城区第一小学的全体师生将不懈努力,与时俱进,共同谱奏新的乐章。
东莞市莞城阮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今天我们承载着她百年的文化积淀,继承着她优秀的教育传统的同时,确立新的办学目标——把学校建设成一所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学校。 莞城阮涌小学追求着以人为本为核心,学生发展为目标,教师成长为保障,和谐校园生活为基础,实现学校、师生的不断发展,享受校园快乐生活的教育境界。学校倡导团结、合作的校风,求真、进取的教风,文明、勤奋的学风,师生共同践行“ 自信 自主 进取 创新 ”的校训。 现在,在区教办的支持下,学校全力为教师搭设学习、发展的平台,让一些年轻有为的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力量,让他们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出力量。 教学科研是教师成长的阶梯,学校正着力开展全国教育部“十一五”规划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及省、市的立项课题。我们期待通过课题研究,完善和优化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可持续性的发展。 回望过去三年发展,莞城阮涌小学获得了市一级学校、市文化建设先进学校、市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这荣誉来之不易,它凝集着师生的努力与心血,也将激励着我们要迈开更大的步伐往前走,我们将会见到莞城阮涌小学更加美好的未来。 莞城阮涌小学现占地面积 4675平方米,校舍面积达7140平方米。教学班24个,学生1230人,教职工70人。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教学设施完善,24间课室配有两机一幕及多媒体教学平台,还拥有篮球场、乒乓球与羽毛球训练场等运动场地,另设有电教室、电脑室、舞蹈室、自然实验室、书法室、美术室、图书室、学生(教师)阅览室、科技小制作室、心理咨询室等师生活动场所,能为师生学习、生活提供丰富、优质服务资源。
沙角小学为1996年由沙角村办的基宁、路中、河仔、西瓦、红星等小学合并而成,2004年6月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2006年1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现有21个教学班,在读学生700多人;有教职工76人,其中教师55人,96.4%具有专科以上学历,72.7%具有本科学历。 沙角小学校园占地2.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运动场面积7100平方米,其中室内运动场面积1300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雅,2004年2月被评为东莞市园林式单位,2006年6月被评为东莞市绿色学校。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备,有多媒体综合电教室、电脑室、语音室等各类功能室20多个,多媒体教学平台30套,电脑185台,藏书2.8万册。
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成立于2010年9月。学校由万科集团捐建,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18500多平方米,普通教室24间,专用教室13间,教学设施一流,育人环境优雅。 学校秉承东莞中学“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宗旨和“自主、和谐、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创建“无痕教育”办学特色,积极构建高效课堂,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扎实开展校本课程《晨诵》、《午练》、《暮韵》、《男足》、《女舞》、《机器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经过三年的努力,学校的办学成绩得到了各界的肯定,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华吟诵示范学校”、“广东省诗歌教育示范学校”、“东莞市绿色学校”、“2011年全市普教系统文明单位”、“东莞市园林式单位”、“东莞市首批高效课堂实验学校”、“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东莞市一级学校”。学校足球队、机器人队、合唱团、管乐团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学科竞赛也取得不俗成绩,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电脑制作比赛一等奖。
校园占地面积386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05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100%。学校按省一级学校要求设计,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开,校园内绿树环抱,花木映衬,环境优美。 学校安装了校园网,配备有教学平台38个,电脑室2个,多媒体综合电教室、科学探究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科学通用技术实验室、音乐室、电子琴室、舞蹈室、书法室、美术室、医务室、心理咨询室、广播室、软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教师、学生阅览室,队部室、校史陈列室、体育器材室以及标准的综合运动场和室内运动场馆各1个。校园内安装了闭路广播和监控系统,各项教学设备和公共设施基本保证了我校常规教学的需要。 目前,学校开设32个教学班,拥有学生1323人。在编教师81人,专任教师76人,在职中共党员11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大学本科学历者50人,小学高级教师46人。 万江第一小学是一所联办学校,位于美丽富饶,历史悠久的“书画之乡”—— 大汾社区,在东莞市教育局、万江区党委、区办事处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于二〇〇三年上半年动工兴建,二〇〇四年二月落成并投入使用。由原来的严屋、上甲、大汾、流涌尾、新谷涌、共联、水蛇涌、大莲塘八个社区先后两次合并而成。现在,还面向理想0769、阳光海岸、滨江公馆三个住宅小区的业主子女招生。是一所高标准、高起点、现代化气息浓郁的园林式学校。2005年被评为“东莞市绿色学校”, 2007年被评为“东莞市园林式学校”,2008年被评为“东莞市第二批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
东莞市虎门镇大宁小学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大宁村。东莞市虎门镇大宁小学环境优雅,文化气息浓厚,校园绿化率达100%。学校建立了校园网络,开通了“校讯通”,方便了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建有综合楼,学生餐厅、标准演出舞台和室内篮球场。另建有射击场馆,日常体育活动器材。图书馆藏书近5万册。科普活动室装修别致新颖,分航模区、机器人区、智力七巧板区。分区种植的生物园里近百种珍奇中草药生机勃勃。 【办学目标】把学校办成一所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信任、具有特色的学校。 【办学特色】 东莞市虎门镇大宁小学重视教育科研。在语文、数学、英语、美术、思品等学科均有市级立项课题;教师撰写的论文和学生的习作在全国、省、市历次评比中都获得优异的成绩并在多种重点教育刊物中发表;近几年先后有10多人次承担过市级以上公开课。 东莞市虎门镇大宁小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成立了风采文学社和小记者站,定期出版校刊《风采》杂志,编撰出版了《小学生优秀文选》、《教师论文集》、《班主任工作论文集》、师生艺术作品集《旗峰艺韵》、教师油画作品集《润物有声》、德育校本教材《在国旗下成长》、家长学校读本《家教经验集》等书籍。 东莞市虎门镇大宁小学普及“三棋”和“毽球”等传统体育项目,开设了气步枪、航模、车模、机器人、刺绣、管乐团训练等特色项目。
光大新亚外国语学校位于东莞市东城景湖春晓社区,校舍建筑面积为14000平方米,拥有建筑面积为280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和标准的户外运动场。由本土著名大型企业光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校舍建设,香港著名教育专业管理公司新亚洲教育顾问有限公司投资办学、自主管理的一所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集小学、初中为一体的一所教学设施完备、教育特色鲜明的基础教育外国语学校,也是迄今为止东城区仅有的一所优质外国语学校。 学校实施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一贯制优质教育。学校注重与国际教育接轨,从小学到初中全程实施“中英文双语教学”。把培养“精通双语,学贯中西,为21世纪复合型和国际型人才奠定基础”作为培养目标。“国际化办学理念,全英文特色活动,小班化课堂教学,多国化师生结构,多元化校园文化和绿色型校园环境”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创办短短六年,学校迸发出的蓬勃生命力,非常引人瞩目。在教学科研上,承担了三项国家级课题的探究;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求真务实,建设有一支德高能强的教师队伍。 在上级奖励表彰中,先后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东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东莞市园林式单位”、“东莞市绿色学校”、东莞市政府奖励的“市办学规范、教育教学质量好、社会声誉高的民办学校专项资金”、“东莞市优秀先进民办学校”、“东莞市德育示范学校”、“东城区家庭教育先进单位”、“东城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和广东省教育厅颁发的“分级阅读示范基地”、“全国家长优秀学校”等办学成绩。学校以高水平的教学质量,超前的教育观念,鲜明的办学特色吸引了各方学子入读。学校现有37个教学班,师生近1900余人。入读新亚的学生,充分体会到了香港国际前沿教育理念的先进,感受到了校园文化氛围的鼓舞,受到了绿色教育环境的熏陶,享受到了人性化优质教育的特色服务。
中堂第三小学地处中堂镇湛翠村,是2006年由原中堂镇湛翠小学、三涌小学和凤翀小学联合创办的一所全日制、六年制小学。为了改善育人环境,优化教育资源,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平台,中堂镇委、镇政府高瞻远瞩,规划中堂教育蓝图,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斥资3000多万元建设中堂镇第三小学。学校占地面积约3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361平方米。按省一级学校的标准建造,学校区域布局合理,动静分隔,划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建筑设计新颖别致,人文环境优雅宽宏。学校设有27个课室,可容纳1300多名学生。学校配置了多媒体电教室、心理辅导室、科学实验室、校史展览室、仪器室、语音室、电脑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等30多个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功能室。有高档次的运动场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其中有200米环形塑胶跑道标准运动场,3个标准篮球场。图书室藏书达35000册,电子图书170000册。校园绿化覆盖率达100%。中堂第三小学坚持“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空间,搭建教师事业成功的平台,凸显特色教育的风采”的办学理念,遵循“建人文化校园,筑心灵美世界,育全面发展之才,展特色教育之风”的办学宗旨,确立了“崇德、博学、务实、创新”的校训,“团结、和谐、文明、求真”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求精”的教风,“勤奋、守纪、活泼、乐学”的学风。学校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积极朝着“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前进,努力为中堂亮丽的教育旗帜增光添彩。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