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历程】东莞市石排镇中心小学创建于1953年,原名石排小学,1958年曾改名为石排乡中心小学,1961年定名为石排镇中心小学。2006年6月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2008年石排镇水贝小学因联合办学并入,中心小学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基本情况】东莞市石排镇中心小学位于石排墟镇绿榕街5号,学校占地面积达20,000平方米,其中教学区面积8244平方米,运动场面积占10,000平方米;有标准教室32个,大小场室37个。校园布局合理,环境幽雅;教学设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学校现有32个教学班,学生1300多人,教职工85人。学校教师学历全部达标,拥有一支“一高(高尚的师德),二爱(爱教育事业、爱每一位学生),三强(教育教学能力强、教育科研能力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力强)的现代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办学特色】学校以“品德良好,基础扎实,兴趣广泛,活泼有序”为目标,紧扣“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打造“和谐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教育”、“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品牌,全面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
中堂中心小学前身是创办于光绪二十九(1903年)的东莞县立第六国民学校,校址在中堂圩字祖庙(旧镇府内),为5年制初等小学,有教师3人,学生50多人。民国初期(约1912年),改为高等小学,学制9年。民国三年(1914年),更名为东莞县第六小学,翌年,改学制为初小4年,高小3年。民国十二年(1923年),改学制为初小4年,高小2年。1938年底,中堂沦陷后,转为私办学校,有教师6人,学生100多人。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由私校转为永宁乡第一中心国民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学校一度更名为东中镇小学。1951年2月更名为中堂中心小学,并直接领导全区小学。1968年中堂公社教育组成立,中堂中心小学不再直接领导社内各小学工作。1990年,学校迁入中堂中学旧址。2006年为创建教育强镇,实施联合办学,投资3千多万元,在学校北区西侧连片增地,建设全新校园,同年被评为“市一级学校”。目前,中堂中心小学占地总面积32000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有43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教师总数112人,小学高级教师73人,占教师总数的65.2%,大专以上学历的107人,占教师总人数的95.5%。配置了电脑室、舞蹈室、美术室、语言室、多媒体演播室等40多个功能室,按市一级学校的标准配备了电教器材、体育器材、卫生设施、实验仪器等设备。建成了200米环形塑胶跑道附100米直跑道的田径场一个,标准篮球场3个,排球场2个,羽毛球场2个,以及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室内活动场所。设有先进的广播系统和校园网络,电脑等多媒体进入每间教室,图书室的藏书6万多册,电子读物5万多册,教师办公电脑人手一台,教辅设施充分满足了教学需要。
东莞市东坑第二小学于1932年在黄屋村一所私塾的基础上创办,开始称“群英学校”。向周边村扩大招生后改为“八乡私立群英学校”,建国后改为“东马乡第二小学”,后称“马坑小学”。1980年由黄屋村主办后改为“黄屋小学”。2002年12月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在2003年9月与彭屋村联合办学后定名为“东坑镇第二小学”。 东坑第二小学现在有教学班18个,学生700多人。占地15350平方米,建筑占地5210平方米,有语音室、舞蹈室等19个功能室。运动区建有球类、田径、游泳等体育场地。绿化区有生物园、小公园,设有凉亭、假山,环境优雅,教学设施完善,是育人的优良环境。
南社小学创办于民国25年(1936年春),是东莞境内较早创办的一所学校,距今已经走过70余载的风风雨雨。最初的校址在谢氏大宗祠,1954年迁到大皇庙,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有11个教学班,有423学生。1984年1月在于风吹岭、高岭(土名)重建学校,1985年9月启用(原南社中学校址),南社中学撤消后,1989年9月南社小学迁入,学校占地面积16998平方米,建筑面积2599平方米。1990——2002年,南社村委会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会先后投资475万元扩建校舍和完善教学设备,扩建后的校园占地面积2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7156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率69%,完善了电脑室、电教室、语音室和图书室等设备,达到了“十二室一场一园”的标准,1996年南社小学被评为 “东莞市一级学校”。
我校创办于2004年9月,由原五所学校合并而成,新校按市一级学校的标准创建。学校现有27个教学班,学生1285人,教师67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办学多年来,学校在东莞市教育局、企石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立了“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努力形成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办学特色,塑造学校师生新形象,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先后获得了“东莞市一级学校”、“市普教系统文明学校”、“市巾帼文明岗”、“企石镇创建市教育强镇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几年来,学校的办学效果不断提高,特别是环境教育和管理方面,更是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育人环境,在当地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东山小学是经东莞市教育局批准,于2002年1月正式开办的一所全日制民办学校。 口号 学校班子的建设首先是坚持"五个要"的要求。即政治素养要高,业务能力要强,思想作风要好,工作方法要活,管理水平要新。班子建设主要做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廉政建设 领导班子带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当前,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作为重点。及时学习党和国家每个发展时期的大政方针;加强集体研究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不违法,不违纪,严格执行纪律,勤政廉政;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党支部坚持办好《政治学习文选》小刊,及时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政治学习材料(至今已刊印38期)。增强民主办学意识,建立民主监督机制 ①抓好校务公开工作。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设置校务公开栏、举报信箱和电话,接受各方面的监督。②充分发挥教代会的职能作用。近年来,凡涉及到如教师考核、职称评聘等重大事件,敏感问题均召开教代会代表讨论表决,因此妥善地处理和解决几个重大事件,做得公平合理,群众满意,大家愉快。教代会所设的"爱生监察组"和"财务监察组"正常运作,每学期均做专题测评并做监察报告。③坚持执行民主评测行政领导制度。健全由工会主席牵头,由各班组组长组成的"民主评测行政领导工作小组",每学期期末进行评测,帮助行政领导寻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反映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此项工作已坚持五年。积极构建学校领导体系 为了发挥各层次的领导机构的职能作用,调动积极性,学校以行政班子为核心,组织协调各职能机构(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大队部、关工委及因需要自建的教研室、科技、体育、艺术教育办公室)的主要领导成员和各年段班组长,构建良好、有序的学校领导体系。班子建设力度大 班子建设力度大,富有改革性,注重科学性,效果不断显现行政领导成员增强审时力,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及工作能力有显著提高。团结合作,凝聚力强,整体战斗力也大为提高。学校体系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形成高效能的领导集体,学校工作也因此得以不断提高、发展,不断创造崭新的成果。
经营范围:小学教育地址:虎门镇东风村沙?头邮编:523938电话:5715428学校简介淘园学校是经东莞市教育局批准,虎门镇教办直接领导的一所民办学校。学校正规合法、设施齐全,为解决外来人口子女读书难而创办。学校位于虎门镇东风村委会沙埗头村(虎门第五中学后),地处太平与新湾的交汇处,交通便利。学校依山傍水,环境幽静,空气清爽,是广大学子学知识、长身体的摇篮。学校占地面积二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八千三百多平方米,拥有四十五间教室,八个功能室(电脑、图书、音乐、美术、多媒体、等),学校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实行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离的布局,在众多的民校中独树一帜。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招聘采取“公开、开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全国招收具有师范院校学历,三年以上教龄,教学经验丰富、功底深厚的中小学高级、一级教师任教。学校采用普通话教学,一年级以上开设英语,三年级以上开设电脑,学校还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特长班,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