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头镇华太小学创办于2001年8月,是经东莞市教育局、物价局、民政局批准、樟木头镇兴办最早的一所全日制民办小学。 学校座落于国家级森林公园观音山脚下,占地面积1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校园青山环绕,风清气爽,环境优美。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置规范合理,教学设备先进,学校配有多媒体电教室,教室备有多媒体电脑操作平台,大屏幕背投式彩电,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电脑室、电子琴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美术室、舞蹈室、练功房、校园广播网、篮球场,200米环形塑胶跑道一应俱全。学生入校可选择走读、校车接送、在校寄宿方式。 学校现有教学班23个,学生近1000人,教职工62人,专任教师42名,其中本科4人,专科34人,学历达标率100%。
东莞市寮步镇河滨小学毗邻莞樟公路,坐落在寮步镇河滨西路。学校创建于1993年9月,是一所镇办小学。学校由寮步镇政府投资1500多万元兴建。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9493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率达100%,环境优美宜人。设施和教学装备按市一级学校的标准规划和建设:建成了校园网、18间功能室、28间多媒体教室、标准200米四道塑胶运动场、3个标准篮球场、赏心悦目的生物园。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学生1160人,教职工76人,专任教师6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配有专职的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音乐、舞蹈、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专任教师,配备法制副校长、专职乒乓球教练和专职图书管理员。一、治校方略河滨小学努力实践“让师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全面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让师生健康快乐成长”,就是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教学方法上变革求新,努力为学生营造多彩自主的活动环境、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和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达到“教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会学”的境界,学生身心健康,主动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让师生健康快乐发展”理念贯穿于学校教育活动中,学校形成了“团结活泼、严谨求实”的校风,“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勤学善思、努力进取”的学风,“诚实勇敢,团结活泼”的队风。二、教育科研学校开展高效课堂建设工作,聘请广东省政府督学、华南师大张俊洪教授为顾问进行指导,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教师树立起追求高效课堂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各学科建立学生学习规范,规范学生学习习惯,进一步培育优良的学风、班风和校风。同时,配合镇打造“写字教育名镇”的工作,加强写字教育工作,每天开设一节十五分钟的写字课,中高年级每周一节书法课。低年级注意打好写字基础,过“姿势”和“习惯”关;中高年级关注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学校重视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梁锦堂校长主持的课题《发达地区小学生体质状况分析与发展对策的研究》,是东莞市普教系统“十一五”教育科研21个中标课题之一,现已成功结题,走出了一条提高东莞小学生体质的新道路。2012年5月,林彩莲老师的课题《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学习心理分析及对策的研究》成为东莞市“十二五”期间普教系统教育科研2011年度立项课题,并成为东莞市数学科重点课题。三、办学特色学校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开设了近30个兴趣班,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科普教育、艺术、体育”成为办学强项。在镇“一校一品”特色办学战略引领下,学校坚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创新科普教育实施途径,倡导在课程中渗透科普教育。成功创建东莞市科普特色学校。2011年4月,学校获得“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荣誉称号。科普教育活动的经验被收录进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编著的《科技辅导员工作指南》(科普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也有相关报道。体育教育方面,切实保证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之外,开展了大课间活动、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乒乓球赛等体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竞技水平。2010年,学校大课间项目获得了东莞市大课间评比二等奖。项目《学校与家庭紧密合作,实施“促进学生健康四项工程”的实践》获得2011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四、办学成果春华秋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东莞市园林式单位,东莞市科普特色学校,东莞市德育示范学校,东莞市普教系统文明单位,东莞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东莞市体育特色学校,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一块块牌匾的挂起,证明着社会对河滨小学教育工作的肯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河滨小学将继续实践“让师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优质+特色”教育,成为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美好乐园,教师快乐教学和实践理想的成功乐土;成为一个文化底蕴丰富、礼仪风范高雅的教育阵地;成为家长满意、社会肯定的优质品牌学校。
大朗镇第一小学原名叫石厦小学。石厦小学创办于1922年,最初称“接明学校”,校址设于石厦村汝南周氏宗祠。物换星移,校址几经搬迁,曾在上下厅、红花岭、关行圳等处设办。校名也曾几度更改。1922-1952年称“接明学校”,1952-1965年称“坳厦小学”,1965-2003年5月称“石厦小学”。 六十年代末期,石厦小学实际已是一所联办学校,生源来于石厦、杨涌、仙村等自然村。 2001年,石厦村委筹集2000万元,选址沙岗(土名)新建一座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14136平方米的新石厦小学。校园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和绿化区。独立的功能楼设有多媒体电教室、电脑室、语言室等25个功能室。教学楼有24个标准教室。全校共有240台电脑,教室和各个功能室共有电脑平台31个,52英寸液晶背投大彩电27台,实物展示仪27台。运动场面积近10000平方米,有标准200米环形跑道、1个小足球场、两个篮球场、一个小型体育馆。生活区建有两栋共37套教师住房,教师人均住房面积达70余平方米。 2003年2月,杨涌小学、沙步小学、新莲小学并入石厦小学(2003年5月更名为“大朗镇第一小学”)。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834人。教师42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0人,小学一级教师32人,大专学历18人,本科学历22人,市优秀教师2人,镇级优秀教师113人次。 2003年5月,学校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2003年10月被评为东莞市园林单位。2005年9月被评为东莞市绿色学校。2007年5月被评为东莞市贯彻体卫工作两个条例优秀学校。2007年12月被评为东莞市交通安全文明学校。 学校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都能走向成功”为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规范、科学管理,全面增强教育综合实力。2001-2008年学校荣获集体荣誉称号:国家级1个,省级1个,市级6个,镇级16个;教师科研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有1篇,省级刊物发表有3篇,市级刊物发表有1篇;省、市级立项课题各1项。
东莞市常平镇板石学校始建于1926年,1999年7月至2000年9月,板石村委会投资1200多万元,按省、市等级学校标准重新建设板石学校。2001年板石小学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现任校长胡晓燕,副校长李新强。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学生在校人数835人,教师43人,学校本科学历教师有22人,是常平镇规模较大的一所镇办学校。校园占地二十余亩,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布局合理、动静有别。六层高的教学大楼,除了可容纳18个教学班之外,还设有档次较高、合乎规范而整洁美观的多媒体电教室、主控室、电脑室、语言室、舞蹈室、软件制作室等16个功能室。学校的运动场不但配置了含6线20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还设置田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的训练基地,体育器材齐全,条件优越,为了增长学生才干、培养学生劳动的技能技巧,还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劳动基地和生物园。
槎滘小学占地面积26300平方米,生均达31.08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11825平方米,生均达13.98平方米,绿化面积 825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95.3%。学校有教学班21个,学生846人,专任教师48人,其中共产党员4人,团员14人;大学本科学历20人,大专学历18人,大专以上学历占88.3 %,教师学历达标100%;学校设有校长1人,教导主任1人,副教导主任1人,总务主任1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1人。槎滘小学建筑设计美观大方,富有时代感,符合现代学校建设理念。校园以动静分隔,分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教学楼、功能楼部分有机结合,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课外活动场所。学校常规教学仪器,实验室仪器能按国家一类标准配置,能满足教学需要,能按国家规定配置音乐、美术等教学仪器设施。目前学校有阶梯室、多媒体电教室、电脑室、语言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书法室、校史展览室、阅览室、自然实验室、劳技室、体育室、乒乓球室、少先队部室、心理辅导室、卫生室、档案室等功能室40多间,课室与功能室的比率达到1:1.3,另外设有生物园一个。办公场地、生活楼区均能满足办公和教师、学生生活需要。目前学校图书、报刊、杂志、教参、工具书均能以一级学校标准配置。体育卫生器材按省三类标准配备,配备率达100%。学校拥有标准的直跑道和环形跑 道,室外篮球场3个,足球场1个,排球场1个,羽毛球场2个以及学生游乐场地。运动区设有100米直跑道,250米环形跑道及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场所,其一侧设有主席台、旗杆旗座,便于举行早操及升旗仪式。整个校区绿树成荫,科学的设计营造了一个温馨和睦的育人环境,让学生感到学校是一个令人喜欢的、值得留恋的、有美好回忆的温馨家园,让学生喜欢学校,进而热爱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锦厦小学是一所公立学校,始建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当时是设在一间祠堂里,几经易址,于一九五九年初搬迁现址。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它已具有设备齐全的14个多媒体教室和20多个功能室,建成了硬件先进、软件资源丰富的校园网和电子阅览室,由一所乡村小学发展为一所现代化的东莞市一级学校。 学校校园环境幽雅,绿树成荫。上有大叶榕、樟树、芒果树,中有九里香,下有茵茵绿草。校内教学楼、运动场、生物园、小菜园、休息亭、宣传栏错落有致、相映成趣;花香、草香,阵阵随风扑鼻;鸟鸣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校园、花园、乐园三位一体,成为育人的胜地,先后荣获东莞市“绿色学校”、东莞市“园林式学校”的光荣称号。 锦厦小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立足于校本,致力推进“三名工程”的建设和学校特色建设;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科研促教为重要手段,先后承担了省、市级科研课题6个,引领教师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各学科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育人性和创新性,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课内外活动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迸发出新的“闪光点”,凸显学生的个性特长,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个人形象等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如今,锦厦小学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赢得了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师生各项竞技屡获殊荣,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优秀组织奖;“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市科技、贯彻体卫工作两个《条例》优秀等级学校及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达标)单位、课改先进学校 、校本教研实验校、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市、镇教育质量一等奖等十多项荣誉。
沙田镇中心小学成立于1961年,校址几经变迁,到2006年实施联合办学,搬至现在地址沙太一路40号(原沙田中学校址),并扩大了学校规模,目前,校园占地面积33860平方米,建筑面积18255平方米,校园内有教学楼四栋,综合办公楼一栋、科学实验楼一栋、教师生活楼一栋,配有图书馆、室内体育馆、200米环形跑道的标准运动场等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学校拥有标准课室48间、且每班教室均配有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办公室6间,行政办公室6间,电脑室2间,120台电脑,多功能电教室4间,图书馆1间,藏书7万多册,生均30多册,学生阅览室3间,教师阅览室1间,5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1间,电子读物10万多册,实验室2间,综合实践活动室2间,劳技室1间等等,全校各种功能室70间。 学校现有44个教学班,学生2100多人,教职工135人,其中专任教师117人,教辅及工勤人员18人,在编教师中,本科学历51人、大专学历51人、中师学历15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46人,小学一级教师61人,小学二级教师9人。
麻涌镇第二小学创建于2006年9月,前身是麻涌镇川槎小学。2006年9月根据联合办学,创建教育强镇的需要,螺村小学、黎滘小学合并到川槎小学,2007年6月通过市一级学校评估验收。2007年9月鸥涌小学也合并到麻涌二小,按照目前情况统计,合并后的麻涌二小有学生人数649人,教学班15个,公办教师44人。扩建后的麻涌二小占地面积44215㎡,建筑面积13350㎡,校园配套设施完善,建有2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一个,950㎡大型室内体育场一个。有与教学相适应的符合省定标准的教室,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多媒体电教室、科学实验室,音乐舞蹈室、美术室、劳技室、图书室等功能室20多个。学校还建设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平台,以及校园数码广播系统。办公设备满足教学需要,学校还配置了速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打印机等先进办公设备。课件制作室还配备了数码摄录机。学校图书室藏书25000多册,报刊、教学参考书、工具书160多种。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错落有致,校园绿树环抱,绿草如茵,校园文化异彩纷呈,是教书育人的好地方。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