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张槎中学创办于1956年。 1956年夏,南海县以“沙岗区中心小学附设初中班”的名义,招收了初中一年级学生一百多人,利用陈恭寿先生创办的“张槎女子学校”的旧址办起了学校。当时教职工仅5人,负责人为陈暖培同志。1957年,定名为“南海县张槎中学”。1958年改名为“佛山市张槎中学”,成为一所有6个班的初级中学,教职工也增至20人。容羡同志出任副校长。1956年至1958年是艰苦的建校时期。那时,学校条件很差,教师和住校学生都分散住在农民屋里;学生边学习,边参加建校劳动,师生一起动手,奋斗两年拆炮楼、拆旧祠堂,运砖搬瓦,建起了教室四间。在这艰苦的条件下,同学们学习却很努力,还办起了校刊,排演歌舞话剧,校园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在共同学习、生活中,师生亲密无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59年7月,首届初中生毕业了。张槎中学又扩展为一所有8个教学班的初级中学,教职工增至30多人。在1959年至1966年间,学校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校积极开展学雷锋、王杰等活动。文体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学生勤奋好学,蔚然成风。在这时期,张槎中学有许多同学考进佛山一中和其他高级中学,有许多同学参加工农业生产,不久就成为单位的骨干,发挥作用。1966年5月,文革风暴席卷全国。十年浩劫,张槎中学也深受其害。学校先后更名为“延风中学”、“印染厂中学”、“佛山市第六中学”。校园破败不堪,教学设施也破坏殆尽。学校先后改为两年制初中、两年制高中,共12个教学班。但学校仅有8个教室,一部分学生在借用附近农村的房子上课,还有一部分学生则在农场分校边劳动、边上课。由于“左”的路线干扰,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极少,大部分时间用于“学工学农”、“开门办学”,教学质量严重下降。1976年,佛山市委发文,将已改为“佛山市第六中学”的张槎中学又恢复原名为:“佛山市张槎中学”,招收当时张槎公社各小学附近附设初中班的毕业生,办起了一所有5个教学班的高级中学。77年增至8个班。1978年由于初中改制为三年,为解决衔接问题,学校又增加初中三年级。1979年初中、高中同时招生。到80年成为一所有11个教学班的完全中学。1981年,贯彻“控制高中、发展初中”的调整方针,学校停办高中。1983年9月由于贯彻中等教育结构方针,学校恢复高中,开始招收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班学生。 1987年,张槎镇委、镇政府制定了张槎中学扩建计划,投资430万元,先后征地36亩,修建了教学办公楼、校门、校道。92年又修建了教工宿舍和饭堂。1995年拨款180万元,建好了有400米跑道的运动场和围墙,建好了生物园、改建了厕所,搞好了绿化。1996年,将在原理化实验室旧址,新建八层7300平方米的科学大楼。张槎中学的校园面貌和教学设施将大大改观。五十年后的今天,槎中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有36个教学班、二千多名学生,具备优秀的师资水平,过硬的教学设备的颇具规模的初级中学。教学条件、教学成绩连年跃上新台阶,教育教学科研、学生各类竞赛连年摘取丰硕成果,特别是近几年来,张槎中学与莲大中学合并后,更是连续通过了佛山市一级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的评估验收,开始了建设广东省示范性初中的征程。 近年来乘着市委市政府打造大佛山,建设教育强市的东风,在市、区领导的指导下,我们紧跟新课程改革的脚步,设计了槎中未来发展的蓝图。我们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确定“品学兼优、身心健康、个性优良、特长明显的合格加特长的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了以“龙狮艺术为龙头,提高学校品位”的办学方略。 经过师生们多年共同努力,张槎中学在禅城区教育局和张槎街道的正确领导下,槎中师生发扬团结协助、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得到提高。近两年升中考,考取佛山一中、石门等重点中学91人,老师有百多篇教改论文在全国、省、市各类刊物发表,均创槎中历史新高。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荣获全国一、二、三等奖近300人次,市级奖300多人次。其中招嘉伟同学均获初中数学、物理竞赛一等奖,陈明鉴同学获全国物理竞赛二等奖,陈嘉铭、曾维政、陈锦柱同学分别获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学校舞狮队12名同学还代表广东佛山醒狮团赴京参加建国五十周年庆典晚会的表演,多名学生曾代表中国醒狮团多次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参加国际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冯弟珍同学发明“可变换裙裤”赴京参加全国第二届劳技创作大赛获得银奖;莫婵、王子君、李筱婷同学的物理创新设计获省“华附创新设计世界杯”二等奖。
西南六中创办于1999年,为西南街道镇属初级中学,现为佛山市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校园占地面积45589平方米,建筑面积14800平方米,拥有30个教学班,1700多名学生,133名教职工,是三水区西南街道目前规模最大、师资量力雄厚的普通中学。六中领导班子8人,年轻而有魄力,有一流的管理水平,团结协作。学校教师队伍充满朝气和活力,高级教师有20人,95%以上的教师有本科学历,镇区市级学科带头人共20人。获区级以上奖励的有300多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奖励的有150人次。优良的师资为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学生的学习基本功扎实,既能全面发展,又学有所长。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形势下,学校领导班子以创新观念规划学校的发展,把先进的教育理论与学校实际相结合,坚持“科研兴校 质量立校”,学校已分别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1项。教学科研给学校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活力,办学成绩显著,中考成绩一直稳居三水区普通中学的三甲之列,学科竞赛,体艺比赛也取得瞩目成绩,成为一所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学校。
【基本情况】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城区初级中学是北滘镇政府为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现代化新形势的发展,于1998年,投资3600 多万元,将原来镇新城中学、西滘中学合并创建而成。学校于1999年评为佛山市一级学校,2002年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8年评为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佛山市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佛山市心理健康教育达标学校,顺德区安全文明学校,2009年评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现占地面积4777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522平方米,共有54个教学班,学生2760人,在编在职教师162人。教师队伍中,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148人,中学高级教师15人,一级教师92人,“南粤教坛新秀”2人,市、区级以上优秀教师32人,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4人,镇级以上骨干教师27人。【设施建设】 学校各种教学设施配套齐全,建有总投资420万元的校园网、可容纳2300人的多功能综合馆、四百米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含标准足球场),其它功能室场如多媒体电教室、电脑语音室、音乐舞蹈室、心理辅导室等均按省颁1:1标准配齐。所有教学课室和功能室场都配有多功能电教平台。生物园内花木葱茏,香气四溢,奇花异卉、争奇斗艳;面积400平方米的地理园内建有立体地形地貌及行政区域图模型12件;英语园地错落有致地点缀着15块色彩绚丽、造型各异、图文并茂的英语知识宣传栏,成为校园文化中一个抢眼的亮点;集萃古代文学艺术精华的古诗长廊为学生展示了一个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办学特色】 学校秉承“尊师、守纪、诚实;拼搏、进取、创新”的校训,确立了“德育为主导,教学为中心,体艺为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制定了“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与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得到全面巩固,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个性发展要求与特长发展要求得到充分满足的初中优秀毕业生”的培养目标。 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学校创建了“大学校,小管理,分级负责,层层把关”的城区中学精细管理模式,摸索出了一整套“突出人文精神,尊重个性要求,细分年龄特点,强调自我管理”的德育措施。 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的道路,先后参与了由中央教科所主持的“尝试教学法” 、“五步三课型反刍式教学法” 和新课程改革等教育教学实验项目。近年来,学校开展了《专题学习网站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珠三角地区后进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网络环境下学生心理教育的研究》、《初中数学互动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信息时代的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等省级、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学校于2001年被中央教育学会定为“尝试教学法实验基地”,于2003年被中央教科所定为“全国德育科研工作实验基地”。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给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努力彰显体艺特色。我校一直以来就是区确认的水球、足球、柔道、田径网点学校,网点项目的竞赛成绩一直位于全区前茅。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学校每学期举办级际、班际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棋类等各种各样比赛活动,每学年还举办体育艺术节、田径运动会等一系列大型的文体活动。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方面,学校充分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在师生中践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身理念。 为强化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学校组建了十多个与艺术相关的兴趣小组,专门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学校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供场地,保证时间,落实人员,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把充沛的精力和课余的时间转移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第二课堂活动中来,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艺素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学校成果】 自2000年至今,学校年年被评为顺德区先进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学校、体育卫生标兵单位、美术音乐教学优秀学校。 近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各种学术竞赛,获国家级奖励96人次,获省级奖励90人次,获市区级奖励493人次,学生文艺表演队获全区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创作节目一等奖,学生管乐队获全区中学生管乐比赛一等奖,水球队在全区中学生水球赛中连续8年获得第一名,学生电脑智能机器人队在全国电脑智能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亚军,并在省级电脑智能机器人大赛中获得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 全校教师在辛勤的教学工作之余,认真探索总结,积极撰写论文,在各种论文评选与教学比武中,获国家级奖励63人次,获省级奖励36人次,获市区级奖励78人次,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182篇。【未来展望】 目前,学校正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制度管理和民主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从严治教、科学治学,加快学者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不断为学生创建有益于人格发展与身心发展的优良环境,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积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安全、文明、和谐、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南粤现代化品牌学校。
盐步中学创办于1956年,学校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与支持下,走过了她坎坷而又辉煌的50年。经过多年的建设,盐步中学现已成为一间颇具规模、特色和影响力的初级中学。1993年盐中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盐中正以良好的育人环境和较高办学质量,展现出新的活力,历年向上一级学校,向社会输送大批优秀学生。先进的教育理念注重人文教育,人文关怀;持久地进行健康教育,广泛地开展综合活动课,营造书香校园,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建立掌握现代教学技术的研究型教师队伍,促进师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教研气氛浓厚,省级课题《营造书香校园、家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可持续发展》以及南海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方案——《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实践研究》均已结题,并取得显著成效。我校十分注重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开展“成功教育”的研究,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方面的积极因素,提高学生的优良品质。逐步建立起“守纪、诚实、团结、进取”的良好校风。教师养成“爱生、善导、务实、严谨”的良好教风。一流的硬件设施学校占地49336m2(约74亩),现全校有38个教学班,学生2100多人,教职工137人。校园设施配套完善,有一个宽敞的体育馆,一个400米环形跑道标准运动场,四个篮球场,三个排球场,六个羽毛球场等运动场地。有与本校规模相适应的课室、实验室、电脑室、语言室、软件制作室、科技活动室、地理室和生物园以及校园网主控室、电子阅览室、校史室、教工活动室。05年11月,我校建成了6810平方米的高标准学生宿舍。学校常规教学仪器、电教器材按省一级学校标准配齐。2003年8月完成了“三合一”(视频、音频、数字)的校园网建设工程,教师配备手提电脑,所有课室均可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授课。整个学校绿树成荫,碧草茵茵,环境优美,绿化覆盖面积达67.1%,是理想的育人场所,04年,学校被授予佛山市绿色学校称号。一流的师资队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高级教师20人,一级教师72人,佛山骨干教师3人,南海区骨干教师4人,镇骨干教师20人。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本科以上学历67.8%以上。已初步建成了一支思想道德素质好,文化业务素质高,身体心理素质强的教职工队伍。现在,盐步中学的老师,已经能够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动态功能,演示教学中过于抽象的立体空间问题和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宏观过程、微观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学校在三个年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使同学们学会了在网上快速查找和下载资料、收发电子邮件、加入网上讨论,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优质的育人氛围我校着重构建“以人为本”为基础的德育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教师的爱成为成功教育的原动力,让充满人性尊重和人文关怀的教育浸润校园。通过书香校园的熏陶,让学生领会“责任”的要义,在自身发展中优化自身的整体素质,为个人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持。通过营造绿色的人际关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促进学校师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学校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文化活动,培养同学们的美好情趣,陶冶同学们高尚的情操。如校园歌手大赛、辩论会,举办书法、绘画、征文展览等。为配合书香校园建设,学校举行了饶有趣味的科技节,把同学们的发明、创新能力发挥到了极至。从05年开始,学校会每年举行为期一个月的读书节系列活动,经历过读书节,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现在,如果你进盐中,你会有一种舒心的感觉,那就是朗朗书声,浓浓书香……广泛地开展综合活动课是我校的教学特色,综合活动课开展的四年多来,我校已从最初的两个实验班转向在全校全面展开,综合活动的成果不断展现:同学们参与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参加各学科的竞赛活动,撰写政治小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参加环保手抄报制作、法制教育宣传画创作和和各类征文、书法、绘画等比赛活动,捷报频传。2007年4月,盐步中学李强老师和陈永康同学,以机器人灭火比赛全国第一名的资格,第一次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第14届国际机器人灭火比赛,夺得了初级组冠军!这是南海乃至广东省获得的第一个国际机器人比赛世界冠军。2008年、2009年,我们的机器人代表队更勇夺第15届、16届国际机器人比赛灭火项目和搜索、救援项目的双世界冠军。2007-2009年盐步中学连续三年荣获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更令人瞩目的是,盐步中学中考上区属重点高中的入线率在逐年提高,2007、2008年的中考,盐步中学更以33.4%、34.1%的上线率居大沥镇第一。据教育局的数据显示,我们的毕业生在各高中学校的高考上线率位居南海区前茅,真正实现了盐步中学促进学生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005年至今,盐步中学被授予为“南海区人口与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基地”、“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南海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 “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实验研究实验学校”,“佛山市安全文明学校”、“佛山市示范性家长学校”、全国书香校园课题组的“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我们深信: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功与艰辛相伴,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鹰击长空的气势,迎接新的挑战。我们相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用每一位辛勤园丁的智慧双手,一定能创造盐步中学美好的未来!
澜石中学始建于1976年,学校建制为完全中学。1989年,镇政府把原来的鄱阳中学、深村中学两所学校并入澜石中学。2002年,按原石湾区教育局的中学布局调整方案,澜石中学的高中部被分离并入外校,现在是一所初级中学。然而,最值得澜中人兴奋的是,在2004年6月,澜石中学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澜石中学占地面积共54359平方米,建有教学楼、科学楼、综合楼、图书楼以及一个400米的运动场和一个游泳池,还有行政办公楼等设施。校园分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三部分,动静分明,和谐统一。校内环境幽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景色迷人,是佛山市绿化达标单位,广东省首批绿色学校,素有“花园式学校”的美称。 目前,澜石中学共有30多个教学班,1600多学生;教职员工111人,其中本科学历占50%,专科学历占41%;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8人,约占专任教师的8%,中级职称55人,约占专任教师的52%。
容桂新地中学创办于1980年,是容桂最早的初级中学,1997年由镇政府投资建了新的校园。学校现在有18个教学班,师生有1000多人,有正副校长各1 人,教导处正副主任各1人,政教处副主任1人,总务主任1人。学校师资力量不断加强,现有一级教师50人,本科学历教师42人,骨干教师多人,市教学能手2人。 研究 学校占地面积1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200平方米,主体建筑有五层教学楼一座,五层科艺楼一座,三层综合楼一座。学校功能用室齐全,建有两个电脑室,一个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和配备电教平台的语言室、音乐室、美术室、物理实验室,以及三个年级各配备了一个多媒体教室,并且有专门的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软件制作室等,均按照省级标准配置,实现了办公系统连网,有效地满足了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防火演练 学校德育教育有特色,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措施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够建了学校、家庭、社区居委会、派出所齐抓共管的德育网络,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的德育工作让学生满意、社会满意、家长放心。 军训 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突破口,以教学科研为动力,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有奉献精神、敬业爱岗、业务水平高的骨干教师,近年来,多位教师的教研论文在市、区获奖。初三升中考试成绩居容桂先进行列。 文艺汇演:街舞 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突破口,以教学科研为动力,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有奉献精神、敬业爱岗、业务水平高的骨干教师。近年来,多位教师的教研论文在市、区获奖。初中升中考试成绩居容桂先进行列。 新中版千手观音 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研,除课堂教学外,还开辟了第二课堂,每年办好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让学生在参与中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献爱心,树正气
南海一中创办于1954年秋,是佛山市南海区直重点高中,广东省一级学校,首批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的学校。学校以“和谐教育”为办学理念,走全面发展之路。校风学风优良、校园环境优美、设施设备一流、师资力量雄厚、教育信息化全国领先、办学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在校学生3000多人,在编教职工20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学历的共72人,占教师总数的38%,远远超出示范性高中的标准。 学校位于南海区新桂城的中心区,处于禅桂交通网的“金三角”地带,北面有被称为“桂城大动脉”的海五路(直通千灯湖),西面有平六路连接佛平路,离佛山一环海五路出口仅2公里,交通便利。 学校占地面积为109.27亩,建筑面积76660㎡,绿化率为72.9%。斥资3000万的教学和实验大楼为南海区教育系统最大的连体建筑。有投资320万的塑胶运动场。信息艺术大楼内设5个多媒体网络电脑室、1个电子阅览室,另有3个演播编辑室、2个音乐室和钢琴室、综合器乐室、舞蹈室、画室、美术电教室等。图书馆大楼内有四个书库,四个学生阅览室且有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千兆光纤校园网点遍布所有的教学区和办公区,所有教室已建设成为集高清晰投影仪、手提电脑、闭路电视、电子监控系统及广播系统为一体的网络化教室。投资800万元的师生食堂为南海区学校档次最高、面积最大的现代建筑,每个年级有一层楼的用餐场地,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有四栋高标准的学生公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息场所。
里水高中一向坚持求真务实的办学路线,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逐步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始终坚持把学生放在首位,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做到重创造、启智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注重全体学生的不同方面,培养能力,发展特长,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在实践与变革中提出了“和谐发展”,大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强学校教育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校兴我兴,校荣我荣”成为师生的共同信念,形成一个具有共同价值取向、工作目标和行为规范的,利益相关、荣辱与共的事业命运共同体。此外,我校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里水高中办学以严抓细管德育工作而著称。
北滘中学是一所镇属全日制寄宿制普通高中,创办于1959年。五十年风雨沧桑,一代代北中人,秉承传统,艰苦创业,始终担负着播撒真理、传承文化、树德育才、教育兴邦的历史使命。学校几经易址,由小到大,由弱渐强,逐渐成长为顺德区内较有影响的一所广东省一级学校。目前,学校校园占地面积约88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建筑布局合理,环境幽雅,设施先进,校园内人文气息和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科学精神与育人氛围相得益彰。实验大楼设有多媒体专用室,电脑室,多功能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专用室,综合实践活动探究室,通用技术室和物理、生化探究室,并以省一级标准配齐配足仪器设备设施。所有课室、功能室均配备了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并建成了千兆校园网,为每位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配备了手提电脑。学校拥有室内体育馆、400米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场馆和图书馆、会议礼堂。政府正投入近2000万元改造校舍,第一期工程已完成。
南海一中创办于1954年秋,是佛山市南海区直重点高中,广东省一级学校,首批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的学校。学校以“和谐教育”为办学理念,走全面发展之路。校风学风优良、校园环境优美、设施设备一流、师资力量雄厚、教育信息化全国领先、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位于南海区新桂城的中心区,处于禅桂交通网的“金三角”地带,北面有被称 为“桂城大动脉”的海五路(直通千灯湖),西面有平六路连接佛平路,离佛山一环海五路出口仅2公里,交通便利。2007年在校学生3000多人,在编教职工20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学 历的共72人,占教师总数的38%,远远超出示范性高中的标准。 学校占地面积为109.27亩,建筑面积76660㎡,绿化率为72.9%。斥资3000万的教 学和实验大楼为南海区教育系统最大的连体建筑。有投资320万的塑胶运动场。信息艺术大楼内设5个多媒体网络电脑室、1个电子阅览室,另有3个演播编辑室、2个音乐室和钢琴室、综合器乐室、舞蹈室、画室、美术电教室等。图书馆大楼内有四个书库,四个学生阅览室且有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千兆光纤校园网点遍布所有的教学区和办公区,所有教室已建设成为集高清晰投影仪、手提电脑、闭路电视、电子监控系统及广播系统为一体的网络化教室。投资800万元的师生食堂为南海区学校档次最高、面积最大的现代建筑,每个年级有一层楼的用餐场地,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有四栋高标准的学生公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息场所。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