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市增江街中心小学原名西山小学,地处增江街西山村,原是一所村办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7400㎡,生均占地面积30.28 ㎡,建筑面积7859 ㎡,生均建筑面积8.68 ㎡,现有教学楼、综合楼和宿舍各一栋,学校各种教学设备及体育运动设施较齐全,校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绿化率达100%。学校现有教学班19个,学生900多人。2001年始,西山村的学生均享受免费教育。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情感管理为基础,质量管理为根本,制度管理为规范,目标管理为导向,过程管理为关键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不断向前跨越。特别是以体艺为突破口,打造了学校特色。一是改革体育课堂,体育教师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特别在足球训练方面,该校的足球教练坚持写训练计划、训练教案、训练反思;该校的队员坚持写训练日记、写训练体会与感受,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编写了自己的校本教材《足球》,使足球训练更有系统性、规范性和针对性。该校不满足只是校本的一个研究方面,还把技术、精神、风采向外界展示。2004年,该校男子足球队获得了增城市九运会儿童组的第二名;2005年,这支足球队再次代表增城市参加了广州市“达能杯”国际儿童足球赛,获得了预赛第二名的好成绩,同时,该校被确定为“增城市传统训练项目(足球)学校”;2006年,该校男女足球队均获得广州市“达能杯”国际儿童足球赛增城赛区第一名。二是对传统的课间操进行改革,进行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既是一种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在奇妙的音乐声中,在欢快的节奏里,舒展着身姿,不仅是力的表现,也是美的表达和心灵的交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幸福一辈子”,“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该校大课间在内容的设计上,既有学校的体育传统项目——足球!也有艺术项目——舞蹈,亦有体艺老师、同学们自编自创,形式多样化的分散活动,有强身健体的,也有愉悦身心的,所以学生非常喜爱,每天的大课间时间是师生放松、锻炼、沟通的好时光。该校的大课间还在2006年10月获得“广州市广播操、自编操评比一等奖”,2007年3月获得“广州市大课间评比一等奖”。
广东省水电二局学校创办于1958年9月,至今已有47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座落于新塘镇港口大道省水电二局基地内,占地面积8294平方米,建筑面积4040平方米,校园幽雅,场室齐全,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现有24个教学班,其中初中6个教学班,小学16个教学班,学生1400多人,教职工69人,其中高级教师1人,中级教师起33人。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教育理念,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积极推行质量立校、争创效益的办学理念,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围绕一个目标:“提高办学效益”,突出两项重点:“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遵循三个原则:“教学为主、依靠教师、全面发展”,注重“抓管理、重教学、促改革、求实效”,已经形成了“认真、严谨、勤奋、刻苦”的学风;“爱生、律已、严教、精业”的教风和“尊师、守纪、勤学、向上”的校风。 通过教育改革的实践,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实现了“质”与“量”的双丰收。近几年来,我校初中毕业会考1999、2002年荣获增城市一等奖,2000、2001、2003、2004年荣获增城市二等奖;1998年荣获增城市三等奖;参加市级以上学科知识竞赛共获奖116人次,其中获全国和省市级奖项14人次;出版了教师论文集,有的论文先后发表在省、市级教学刊物;金钥匙刊物创办了十年,部分作品选登在《明日之星》报,得到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又名华侨小学,创办于1955年,当年是华侨捐资修建的学校。学校占地21330平方米,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闹市中的一片净土,是读书求学的好去处。2003年为进一步发挥学校外语特长,在华侨小学基础上,加挂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的牌子,2004年学校增办初中,成为广州市唯一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外语特色学校。 区政府投资新建了侨城楼、侨美楼、侨爱楼三栋教学楼,以及艺术科技综合楼,建筑面积21135平方米。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澄溪图书馆是何厚铧父亲何贤捐建,完成了加固更新工程。体育馆、运动场建设正在紧张的筹备中。 全校共51个教学班,2289名学生,教职工145人。硕士及在读硕士19人,本科学历135人,全校本科率达到93.1%,其中中学部本科率100%。小学部现有32个教学班,学生1451人,小学高级教师 47人,教师学历达标率 100% 。中学部19个教学班,学生838人。师资力量雄厚。近几年,学校面向社会引进精干的教师力量,同时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引入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教师队伍年轻精干,教育教学能力强,勤奋朴实、积极向上,富有爱心和责任心。 学校以凤凰花、凤凰树为校花校树打造凤凰花文化,凤凰花文化建设通过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等不同层面展开。阳光而进取、奋斗与拼搏,就是我校凤凰花文化的精神内核。我校的一切教育教学与管理都以凤凰花文化为引领,来培养和塑造孩子们的美好人格。 学校坚持“人和兴校,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坚持“和衷共济,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坚持以外语特色为主体,教学科研为主线,以点带面,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努力培养“综合素质好,外语水平高”的侨外学子,为将来能够成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打造外语特色品牌”,具有本土情怀和国际视野、未来活跃在国际社会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的外语特色日益彰显,近年来,教师与学生多次在各类英语竞赛中获奖,各年级英语统测成绩稳居越秀区第一,每年一度的外语文化艺术节吸引了众多媒体报道。学生进入国家级示范校高中的比例高达90%,初中毕业班工作连续八年荣获区一等奖,小学连续十年办学水平评估均荣获区一等奖。
萝峰小学毗邻萝岗香雪公园,是一所环境优美、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文化积淀深厚的广州市规范化学校。 学校创建于1947年,至今已有61年校史,毗邻有近800年历史的玉岩书院,依托“萝岗香雪”著名景区,人文底蕴非常深厚。学校是2006年9月由原萝峰小学、孟田小学、华甫小学三所农村小学合并,在开发区、萝岗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关怀下,投资近七千万元易址新建的一所全新学校。校园占地面积38847平方米,建筑面积20574平方米,建筑布局合理,错落有致,配有36间标准的配备多媒体的课室和48个专用场室,标准化的运动场所,各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一应俱全,是目前广州市少有的硬件一流的学校。学校现位于萝岗区政府重点打造的文化中心区内,将成为区、市乃至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学校,在区内起示范辐射作用。 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学生1153人,在编教师7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秉承“求真、立善、尚美、博学”的校训,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国家培育优才”为办学宗旨,以“书香门第,现代学府”为办学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营造学校特色,实行全方位育人;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年轻有为,教师敬业爱岗、乐教善导、教学经验丰富,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在社会、家长、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威信。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在萝岗地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日常教学管理日趋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毕业班教学成绩一直保持在区的第一梯队。目前有多项区级课题和一项国家级课题在研,2007年被评为萝岗区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在德育、艺术教育、学校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2006年成为“萝岗区一级学校”,荣获广州市“巾帼文明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号。2007年荣获“广州市第五届百所读报用报先进学校”、“广州市第28届‘羊城之夏’青少年学生暑假活动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度,教师50多人次获得区级以上奖励,学生80多人次获得区级以上奖励。 萝峰小学全体师生将继续上下一心,秉承优良传统,开拓进取,用勤奋和汗水、才智和热情,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鹤亭小学创办于1947年2月,座落于美丽的流溪河畔,至1986年12月经各级拔款及广大村民、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的爱护和热心赞助,建设了现代化的教学楼,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现校区动静分开,绿树成荫,是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
宝华培正小学创建于1964年,原名宝华路小学,曾命名荔湾南小学。2002年与兴贤坊小学合并,取名宝华培正小学。2012年3月更名为广州市荔湾区蒋光鼐纪念小学。2005年11月被评广东省一级学校,广州市绿色学校。占地面积9460平方米,建筑面积6787平方米。现有21个教学班,学生800多人,教职工60多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占专任教师人数96%。布局合理,小桥流水,花圃飘香,教学区、运动区、绿化区、生活区分开,动静相宜,善正文化氛围浓郁。学校场室设施器材按市一级学校配备,功能室齐全,校园网开通。 学校以“追求卓越,至善至正,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至善至正,和谐发展”为校训,以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核心,以质量为生命,以课改为契机,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学校有国家级课题《培养小学生遵守规则习惯的实践与研究》和《网络环境下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区级课题《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促进小学生语文有效学习研究》和《促进小学生数学有效学习研究》;校本课题《分层成功教学》。
广州市南沙区沙尾第一小学(沙尾一小)创办于1961年,现学校占地面积25620平方米。在校学生二百多人,设7个教学班,专任教师17人,全部大专毕业。 自创校以来,上级政府和办学单位对沙尾一小学的发展一直都非常重视。2004年10月,上级政府和办学单位为了进一步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投入五百多万元。在原校扩建了一栋四层的教学大楼,原校舍重新装修,划出三十多亩土地兴建了标准的运动场,按区一级标准配备了各个功能室和设备设施。特别南沙区成立以来,区政府、镇政府先后投入一百多万元,为该校的每个教室添置了教学平台,为每个教师购买了人手一台电脑和其它设备设施。沙尾一小学在2006年1月4、5日通过评估验收,成为区一级学校,一所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园林式学校已露雏形。沙尾一小学以“务实、守纪、自主、协作”作为校训;“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务实、创质量品牌”为教学理念。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近几年来,学校的内部管理不断完善,做到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全校教职工都以校为家、以校为荣、通力合作。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以“英语口语”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通过摸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乐学、乐说,也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相信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努力,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办出特色。
广州市萝岗区何棠下小学位于九龙大道公路旁,校外群山环抱,校内绿树成荫,清静宜人,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和运动区是分隔开的,学校占地面积是1637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734平方米,是一个环境幽雅、读书育人的好场所。 学校原来隶属于白云区,创建于1936年,至今已经走过了75年的风风雨雨。由于区域的调整,2005年我校划归到广州市萝岗区管理,2006年9月,埔心小学撤并到我校,成为我校的分校区,使我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两个校区一年级至六年级分别各开设一个班,全校共有312名学生。 划入萝岗区以来,何棠下小学得到了区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关怀,潘史扬区长等领导曾多次莅临我校调研和指导,为我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2006年区委区政府为我校投入了134.9万元经费,进行了“穿衣戴帽”工程,为我校的教学楼进行翻新装修,并美化了校园环境,使我校的校园环境焕然一新,为全体师生营造了优美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为了跟上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改变我校教学设施设备薄弱的现状,2007年,区委、区政府为我校共投入了经费155万元,完善了学校各场室的设施设备建设,引进了自来水,铺设了消防设施,拆除了旧校区的建筑,修建了临时板房,建起了生物园,给部分场室安装了空调,为教师配备了办公电脑和新办公桌椅;建立了电脑室、电子阅览室、语言实验室、科学实验室、音乐室、卫生室、仪器器材室、美术室、体育室、队部室、心理辅导室、综合档案室、广播室、图书室、陶艺室以及9个教学平台,还购置了9千余册图书,使学生的人均藏书量达20册,很好的满足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在上级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长远的发展,08年再添置2个教学平台,箭牌公司向本校捐赠2千余册图书,学校环境更净化、绿化和美化了,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受到了群众的一致称赞,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何棠下小学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主导,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教育改革为动力,走科研兴校的路,教学质量和教育效益持续、高效发展。学校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和研究,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塑造了高素质的学生群体,形成了学生“善学习、会思考、懂生活、知做人、勤实践、能创造”的独特品质,学生以“素质高,能力强,习惯好、后劲足”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为加强家校沟通,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校聘请了派出所的专区民警为法制副校长,成立家长委员会,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四驱车、陶艺制作、花样跳绳等多个兴趣小组,为每个学生提供发挥潜能、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几年来,各兴趣小组在市级、区级的各项比赛中多次获奖,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拔尖人才。 办学成绩显著。近几年来,学校坚持 “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和信息化强校”的发展策略,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学校在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稳定,各项竞赛获得骄人的硕果。 几年来,他们立足本校,利用本校资源有效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学生的信息培训。使教师、学生学以致用,灵活利用有效的优质资源,有效地提升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我校在信息技术方面获得多项奖项:学生参加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网络英语能力竞赛等省级比赛,共获奖12项;参加区举办的电脑绘画、虚拟机器人比赛共获奖4项。在科技竞赛方面所获得奖项有:获得市级奖项的有9项,获得区级奖项的有5项。老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获得区奖4项,陈银香老师获得2008年优秀科技辅导员、2009年度中小学优秀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优秀成果奖),熊洁璇老师获得2008年优秀科技辅导员。 近几年来,学校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师德,不断地提高学校行政人员和全体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德育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了德育领导班子。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善于学习、勤于钻研,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何棠下小学正以坚定的步伐,向着“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一目标迈进。
傍西小学创办于1975年,是由村、旅港同胞共同捐资兴办的村级完全小学。1992年、1997年、2001年村政府和旅港同胞三度捐资扩建,不断完善,现已是一所较有规模的学校。学校座落傍西村后岗,与美丽的傍西公园相邻。1998年被评为番禺区一级学校,2003年被评为广州市一级学校,2000年被评为番禺区红领巾示范学校。1996年至2002年连续被评为区文明学校,1995年至2002年连续被评为区红旗大队。学校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70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90人,教职工23人。校园内,绿树成荫,芳草如茵;花槽内百花争艳,绿草红花相映成趣;高大的白兰花树百花盛开,香飘四溢,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红红的塑胶跑道把学校映衬得更加优雅,是教书育人的好地方。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