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市石滩镇港侨中学创办于1992年,是由当时石滩镇党委政府发动石滩籍旅港同胞和石滩镇人民共同捐资创办的一所全日制公立初级中学。2006年7月学校被评定为广州市一级学校。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340多人,教职工85人。教职工中,领导班子3人,专任教师78人,教辅工勤人员3人,借调局办公室1人;教师学历达标率98.4%,其中研究生班学历2人,本科学历75人;专任教师职称占比: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学一级教师35人;由1名校长和2名副校长组成的领导班子团结、年轻、创新、负责任,其中1人获得研究生班学历,2人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全校共15人次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学校占地20280平方米,建筑面积13398平方米。校园三区分明,布局合理。专用室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现有功能场室:舞蹈室1间、音乐室1间、美术室1间、劳技室1间、地理室1间、历史室1间、物理实验室2间、化学实验室1间、生物实验室1间,电脑教室2间、电子阅览室1间、有地理园和生物园各一个,有多媒体电教室16间;校园网已开通投入使用,有自己的网站。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运动场、室内运动场、师生食堂、学生宿舍等都比较完善齐全,办学设备基本达到要求,办学条件与同地区兄弟学校比较有一定的优越性。近年来,学校在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过程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德育为首,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全体教师齐心协力,通过"完善管理,规范行为,优化环境,活跃课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发展,形成了"环境美、管理严、校风好、师风正、学风浓"的学校特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毕业班综合评价达到增城市的前列,多次获增城市初中毕业班工作二等奖。近年来,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广州市学校民主管理三星级单位、广州市绿色学校、广州市无吸烟学校、增城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增城市安全文明示范校园、增城市德育示范学校、增城市继续教育先进单位、增城市"创强"先进单位等;今年7月在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优秀成果评选中,学校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评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校长胡首双还被评为"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学校声誉得到了提升,深受各级领导和社会群众的好评。2012年,石滩镇港侨中学将迎来该校建校已二十周年。学校在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和市教育局正确领导下,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和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力争把港侨办成"儒雅学校"、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合作精神和领袖才能的 "港侨人"。我们相信在新一届班子的带领下,学校必将发展成为办学综合实力强、设备设施现代化、教育质量优良、人民满意的学校。
新塘一中,全称增城市新塘镇第一中学,创建于一九六八年,前身为工交小学附设初中班,位于新塘镇群星百鹤园,占地面积5137.5m2,分布为南北两座教学楼,西面综合楼和实验楼相连、楼高五层,校园中央是二个篮球场、三个羽毛球场、外加环形跑道。地方虽小,却也布局合理,设备齐全、整洁美观,而且更是生机勃勃、人才辈出、成绩突出的教育场所。 全校有23个教学班,学生1300多人,教职工74人,中共党员30人,中级职称教师46人。本科学历32人。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支部、教代会起监督作用,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 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总体目标是: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科研和科学管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番禺区石碁第三中学创建于1996年9月,是番禺区规模较大的一所省一级完全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38亩(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施先进完善,校园宽敞、美观,是理想的教书育人场所。现有教学班48个,其中高中班18个,初中班30个,共计学生2790人。现有教职工171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一级教师59人,中高级教师比例达41.8%。有番禺区名教师培养对象3人,番禺区级以上优秀教师31人。各学科均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已形成一支以高级教师为龙头、一级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学校自1998年开展“互动教育模式”课题研究以来,已取得良好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管理、德育及教学等方面的工作。该课题被广州市教育局立项(还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的子课题)。学校是广州市教科所和《教育导刊》的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全国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实验学校,广州市教育局 “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第二及第三阶段的试点学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高中毕业班工作连续三年获广州市二等奖,升学率达92.6%。学校先后被评为番禺区文明学校、番禺区一级学校、番禺区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市教育装备先进学校、广州市劳技教育先进学校、广州地区花园式单位、番禺区绿色学校。“互动教育模式”课题研究成果获省一等奖,学校被评为教育科研示范学校。2004年4月,学校顺利通过了广州市一级学校的评估,被评为广州市一级学校。
花城中学座落在花都区花山镇北部,一九六五年学校由烙场迁至花城,这里原是花县县立中学、花县乡村师范学校旧址,学校现占地3万多平方米,设有20个教学班,师生近千人。 我校在各级政府及爱国华侨的关心支持下, 学校面貌日新月异。在保留了钟楼、福荫祠等特色旧建筑的基础上,先后新建了教学楼、实验楼、教工宿舍楼,近年来学校进一步绿化、美化,随着学校运动场的扩建、电脑室的添置等,学校的各项硬件设施也上了新的台阶。 历年来,我校狠抓班子建设,狠抓学风、教风、校风的建设,逐步建立了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了“文明、求实、拼搏、创新”的良好校风校貌,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初中毕业会考成绩名列花都区前列,各级各类的学生竞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领导和当地群众的好评。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振兴花城地区的经济、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
广州南湖国际学校是一所经过中国教育部批准成立(注册号:教外综函【2003】20号)提供幼稚园、小学及中学课程的非赢利性质的国际学校。教学语言为英语。学校因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优质教育、中西文化薰陶和交流机会已在广东省的外籍人员中享有较好的声誉。 认证资质和课程 2005年6月9日成为英国剑桥大学授权国际考试中心(中心注册号为:CN558)。通过该认证,学校可以为14-16岁的学生提供国际中学教育证书(IGCSE)考试,为16-18岁的学生提供准高中毕业证书(AS)和国际高中毕业(A Level)证书考试,国际高中毕业(A Level)证书被大多数世界一流大学认可。我校是广州是最早得到此授权的教学机构。 2007年2月成为Edexcel授权国际考试中心---A类(中心注册号:92850) A-Level课程被全球160多个国家逾万所大学所认可,,也是中国学生申报世界一流大学如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大学的最佳选择。 2006年10月获得英国国家教育局的资质和课程权威认证和注册(注册号为:ISN1850020),开设英国国家课程。通过该注册,每学年末可以为4-14岁的学生提供英国SATs 考试。 2011年4月,学校在美国大学理事会注册(学校代码为:694397),成为美国大学理事会授权的AP和SAT的授课中心和考试中心。这也是广州市唯一的既是授课也是考点的中心。 目前,AP学分程已被40多个国家的近3600所大学承认,为其入学参考标准和该项考试为考生增添的大学学分,其中包括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世界名牌大学。 2011年5月初得到联合国国际文凭组织(IBO)的认证和授权开设大学预科课程(DP),并在2011年8月正式开设IBDP(国际高中文凭)课程。学生顺利完成课程后,可以凭成绩直接进入国外正规大学的本科进行学习。 2011年3月被国际学校理事会(CIS)吸收成为正式成员。这是我校教育管理国际化、标准化的重要标志。 学校正在进行国际学校委员会CIS和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NCCT)联合认证。
体制:广州市荔湾区荔湾实验学校是一所“国有、民办、公助”的新型学校,由城启集团有限公司、荔湾区教育学会、荔湾区沙面小学三方合办,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由原荔湾区教育局局长、“广州市十大教育公仆” ——张雪云女士任校监,原荔湾区沙面小学校长、“广东省南粤优秀校长”——徐楚知女士任校长。 规模:学校占地一万一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三干平方米。实行小班教学,教学规模三”卜六个教学班。 师资:教师队伍由沙面小学教师、区内优秀教师、面向全国招聘的优秀教师优化组建。学历全部达标,其中本科教师50%以上。英语教师由外籍教师与中籍教师任教。 设施设备:学校设施先进,专用室齐备,全部按省一级或超省——级学校标准配备:校园网与校舍同步建成,外接宽带网,电脑室三个,课室与专用室均配教学平台。室外有200米环行塑料跑道及篮球场、排球场,室内有500平方米塑料风雨操场、25X11米室内恒温游泳池、音乐室、美术室、自然实验室、科技室、劳作室、图书室等,还有天台种植园。 办学情况及特色:学校自2000年9月1日开学以来,坚持科研兴校、科研促教,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校风好,学风好,得到社会各界、家长的好评及教育界人士的肯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知名度。近三年来,学校一批教育教学成果获全国奖的个人项目就有21个,集体项目5个。学校开展的《协同发展教育研究》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两个课题分别被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会和中央电教馆作为“十·五”课题立项。 学校按国家课程计划安排课程,另从—年级开始增设计算机与英语口语课程,学校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及英语教育为特色。
广州裕达隆国际学校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是一所具有综合办学能力的IB(国际高中文凭)国际学校,学校的学生主要是生活在广东的外籍及港澳台人士的子女。 广州裕达隆国际学校的自然环境十分优越,风景怡人,离市中心仅20分钟的车程。自1997年创办以来,学校迎来了世界各地的学生,来自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学生年龄分布从2岁至18岁。 学校聘请的教师均是有经验的合格的专业教师。他们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印度,日本,韩国,新西兰,南非,南美洲,英国,美国等国家。 裕达隆国际学校泳池设备工程开工。设计建造校园泳池项目工程。其中包括广西师范大学比赛专用泳池工程项目,广州裕达隆国际学校学生专用泳池等等。 广州裕达隆国际学校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是一所具有综合办学能力的国际学校。由于裕达隆学校学生的年纪为:从2岁至18岁。所以该泳池的设计也是非常地讲究的。分为成人池和儿童池。该校的学生全都来自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泳池结构的差异,选择可理的泳池设备。儿童池水循环周期为2到3个小时,成人池水循环周期为5到6个时。成人池和儿童池全都采用混合流的循环方式[2]。 泳池设计师严密的,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及实用新颖的设计方案开始就获得了裕达隆学校的认可,该校泳池项目工程竞标,广州中鹏轻松夺标。该项目现已顺利开工,工程正如火如荼施工中,力求在时间上配合学校的步伐,尽快交付学校使用。
广州六中的前身是中国著名的黄埔军校。优良的办学传统,浓郁的学习氛围,博学笃行、民主和谐、追求卓越的校风,一流的办学质量,确立了广州市名牌学校的地位——广州市重点中学、广东省通过初检的示范性高中。广州六中以“人本、创新、发展”的现代办学理念,以科学、民主、严谨、进取的管理模式推进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提高,以德立人,追求卓越,形成优良的学风和校风,不断拓展六中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自为、互动、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探究、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丰富多彩、扩展视野、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各式菜单,设备先进、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身心健康发展的空间。广州六中有一支由廉洁、务实、高效的行政管理队伍,更有一支博学多才,勇于进取的教师队伍。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和硕士研究生101人。还有许多在全国、省、市各项教学比武、素质测试、教育科研中脱颖而出、才华横溢、取得优异成绩的中青年教师。广州六中为学生提供了成人、成功、成才的平台。在2004-2006三年的高考中,尽管我校在市属学校中率先急速扩招,高考平均上线率仍达99.9%,本科率93.8%,重点率60%,获单科省状元7人,获全省单科前100名110人,全省总分前100名16人。各种竞赛硕果累累,特别是信息奥林匹克竞赛,在省联赛中创五连冠的佳绩,五年中已有52位学生获高校保送资格,科技创造大赛不断获市、省、全国一等奖,2006年获国际银奖。学生原创DV与德国法兰克福高级中学共同完成了多媒体项目,荣获Dieter Baake奖第二名。“太阳能无线同步机器人”项目荣获第五届全国宋庆龄发明创造大赛新苗奖。最近,在全国青少年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又荣获一等奖。长江后浪推前浪,珠水百帆踏波来。广州六中欢迎各位有理想抱负的学生报考我们这所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的名牌学校,有你的加入,广州六中将更加璀璨夺目,异彩纷呈。
[创办历程] 广州市南武中学位于秀丽的珠江南岸、同福中路海幢公园旁。1901年春,在河南龙溪首约成立"群学书社",后转迁于海幢寺园照堂,易名为"南武公学会"。"公学会"在园照堂附殿开一课堂,招收"公学会"同仁子女共12人就读,取校名为"南武两等小学堂"(这也是广州历史上第一间男女同校学习的学堂),这便是南武中学的前身。1905年3月3日"小学堂"开学,并向广东省学务处呈请备案,1906年10月28日正式批准,首任校长为谢国华先生。解放后于1952年学校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接办,先后改办 "广州市财经技术学校"、"广州市财政学校"。1954年复办完全中学,定名为"广州市第十九中学"。1960年经市政府批准,与"市33中学"、"龙溪南小学"两校合并,定名为"广州市实验学校"(当时全国十间实验学校之一)。"文革"期间学校易名为"广州市第58中学"。1984年11月复名为"广州市南武中学"。1996年2月学校被批准为"广州市一级学校"。2002年12月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学校以"南武"命名,其理由有:①"南武城"是周代文章典制,代表古代文明;②"南武"是广东省城最古的名称,是广东人亲手建立的名城;③"南武"二字最能代表粤人英爽、文明、勤劳、勇敢、坚忍等优良性格。[基本情况] 栉风沐雨,沧海桑田。经过历代南武人的艰苦创业,如今的南武中学,已成为镶嵌在珠江南岸一颗璀灿的明珠。学校分南北两个校区,占地共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在校学生3000余人。校园环境幽雅,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学校有一流的教学设施设备:千兆校园网络系统、100个电教平台、初显“智能校园”雏形;历史室、音乐室、心理辅导室……的设计、装潢、配置,领广州学校之先;藏书15万多册的图书馆完全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师资队伍] 学校有一支优良的干部教师队伍: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181名专任教师中,30人具有硕士学位或取得研究生课程班进修获结业证书,有50人分别被聘任为市、区级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会长、副会长、理事和学科教研员等,成为学校学科或教育科研的带头人。[办学特色] 学校秉承百年校训“坚忍、奉公、力学、爱国” ,在长期的教改和科研实践,提炼出了“育人为本,拓展潜能”的教育理念,创造了“拓潜教育”的办学特色。南武中学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革命传统。上世纪早期发生在广东的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都留有南武学生的英名,如“省港大罢工”中的温健公、“黄花岗起义”中的潘达微、“南京汤山狙击战”的李冠那、中国运动员在国际竞赛中获得第一块金牌的是我校早期学生陈彦、校友谭天度是中国共产党党龄最长的党员之一、被国家领导人誉为开创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世纪松、校友梁焯辉是我国乒乓球第一代掌门人。早年的教育部部长黄炎培曾称誉当时的南武“体育固驰名于南国,文化亦推重于中原”,并将广州的南武和天津的南开并称谓“北有南开,南有南武”。目前,学校有 78人承担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上世纪六十年代,学校进行了“十年一贯制”的学制改革试验;七十年代,学校进行了以“拨乱反正,规范办学行为”为主题的教改试验;八十年代进行了以“注重双基,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的教改试题;九十年代初期,学校进行了“初中整体改革试验研究” ;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探索“拓潜教育”模式的专题研究,十年的研究积累,已形成了“一个目的,二个支柱、三个阶段、四个操作要素”完备、科学的“拓潜教育”理论体系。一个“人人搞科研、层层有课题、年年有成果”的科研格局在学校已基本形成。学校还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成功地创办了国有民办学校——南武实验学校,为海珠区教育局进行办学体制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学校成果] 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育质量高。近年高中毕业班8次评为广州市一等奖;初中中考成绩连续多年稳居全市前茅,多次获初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高中升大率为99%,重点大学升学率超过30%。学生黄晓明、张远超曾获广东省高考理科状元。2006年高考中梁兆豪同学以900分成绩夺得省地理状元。高考超800分就有郭仲杰等13人次之多。赵之能、黄佳敏、张卫华、梁颖琦、陆伟斌、李翠莹、谭丽娜、谭天慧、吴宇罡、余茗、何锦璋、曾浩、李彪等同学高考单科成绩进入全省前70名,其中陆伟斌同学化学单科成绩名列全省第17名。每年都有学生参加全国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竞赛获得奖励。体育的传统项目有游泳、篮球、乒乓球、射击、羽毛球等,有多位同学分别获得国际国家省市区的奖项。苏健翔、黄兆林、黎振军、周智勇在国际航海模型竞赛中先后夺得世界冠军;梁艳华在1991年荣获首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女子南拳冠军;张洁雯在2004年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勇夺羽毛球双打金牌,谢杏芳也在多次国际羽毛球比赛中荣获冠军。学校先后获得多项的荣誉称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广东省中学生先进业余团校、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广东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广州市文明单位、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广州市教育工会优秀教工之家、广州市三八红旗集体、广州市大中学校先进学生会、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广州市城市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广州市教育科研示范学校、广州市卫生模范单位、广州市健康促进铜牌学校、广州市军训工作先进单位、海珠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海珠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海珠区“十·五”科研先进单位、海珠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单位、海珠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海珠区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等。如今走进"南武"校园,人们感觉到不仅是校园,更是乐园、花园!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