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创办于1958年,建立初期是一所初级中学。1969年经过上级批准开办高中,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经过全体师生几十年的共同奋斗,学校从1999年至2003年实现了从普通中学跃升市一级学校再跃升为省一级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按照海珠区教育局有关调整学校布局的方案,原沙园中学于2003年9月整体并入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成为学校的南校区。 学校隶属于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同时,学校还是全国百所特色高中之一,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科普基地、广州市青科协天文专业委员会基地、海珠区青少年天文科普活动基地,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学校。曾多次荣获广州市先进集体、海珠区先进集体、海珠区师德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校园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目前全校初、高中共有48个教学班,学生2349人,教职工208人。校园环境优美,写意深刻的校园雕塑、流水潺潺的生态小景,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氛围。
广州市第五中学是1951年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公立中学,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广东省首批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广东省先进学校,广东省科技特色学校,广东省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国家绿色学校。 广州五中的高中部现有50个教学班,近3000名在校学生,初中部现有27个班,1500余名在校学生。学校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经验丰富、富有激情的优秀教师队伍,现有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100名,42名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省市名教师及学科带头人34人,校长及众多教师被评为全国、南粤、省、市、区的优秀教师,教师在全国、省、市、区等级别的教学比赛中获得许多的一等奖。学校还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重点课题,不断推进科研兴校战略。毕业班成绩优异,历年升学考试成绩及各项录取率均名列市同类学校前茅,近几年有20多人次高考成绩进入广东省前100名,近三年有一批优秀毕业生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学校连续21年荣获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评比特等奖或一等奖。初中毕业班工作也连年获得市、区的综合评比一等奖。 广州五中现已发展成为“一校两区”,高中校区占地68469平方米,初中校区占地27000平方米。学校面积广阔,各类体育场馆、设备设施、学生宿舍公寓等均达到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的高标准。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国家级表彰绿色学校、广州市花园式单位。广州五中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全面发展,培养特长”为办学模式,在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成绩斐然,享有盛誉,曾荣获“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单位”、“广州市优秀艺术团”。
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建校于 1962 年,原名建联中学,由工商联合会与民主建国会合资建立。1969年改为公办学校,正式更名“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1996年被评为广州市一级学校。2002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特长,为走向健康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我校的办学宗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制度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为办学策略,以精细化管理为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构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地促进了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高等学校输送了大批合格新生;现在正继续实施“五项工程”(德育品牌工程、毕业班工作质量工程、教育科研工程、学校形象工程、办学效益工程)建设,争创发展新优势,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学校办学条件完善,校园布局合理,教学设施先进,除配置校园网外,所有教学用室均配置有多媒体电教平台及空调设备;除常规教学场室配套齐全外,还配备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计算机多媒体多动能室、灯光橡塑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运动场地等一批教学设施。我校以“精品”意识来指导校舍的整体改造及校园的美化、绿化和净化,营造了优雅的校园环境和浓郁的育人氛围。
广州六中的前身是中国著名的黄埔军校。优良的办学传统,浓郁的学习氛围,博学笃行、民主和谐、追求卓越的校风,一流的办学质量,确立了广州市名牌学校的地位——广州市重点中学、广东省通过初检的示范性高中。 广州六中以“人本、创新、发展”的现代办学理念,以科学、民主、严谨、进取的管理模式推进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提高,以德立人,追求卓越,形成优良的学风和校风,不断拓展六中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自为、互动、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探究、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丰富多彩、扩展视野、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各式菜单,设备先进、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身心健康发展的空间。学校荣誉 广州六中为学生提供了成人、成功、成才的平台。在2004-2006三年的高考中,尽管该校在市属学校中率先急速扩招,高考平均上线率仍达99.9%,本科率93.8%,重点率60%,获单科省状元7人,获全省单科前100名110人,全省总分前100名16人。各种竞赛硕果累累,特别是信息奥林匹克竞赛,在省联赛中创五连冠的佳绩,五年中已有52位学生获高校保送资格,科技创造大赛不断获市、省、全国一等奖,2006年获国际银奖。学生原创DV与德国法兰克福高级中学共同完成了多媒体项目,荣获Dieter Baake奖第二名。“太阳能无线同步机器人”项目荣获第五届全国宋庆龄发明创造大赛新苗奖。最近,在全国青少年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又荣获一等奖。师资力量 广州六中有一支由廉洁、务实、高效的行政管理队伍,更有一支博学多才,勇于进取的教师队伍。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和硕士研究生101人。还有许多在全国、省、市各项教学比武、素质测试、教育科研中脱颖而出、才华横溢、取得优异成绩的中青年教师。2007年,蔡定基的“人本、创新、发展教学评价的探索”等6项成果获省教育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广州市南武实验学校是由有百年历史的省一级学校--南武中学承办的一所国有民办的全日制初级中学。学校于2000年9月1日正式开办,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环境优美整洁。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人数800多人,教职工75人,教师60人。办学以来一直秉承"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办学宗旨,在引入南武中学先进的办学模式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南武中学派出有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的领导和部分骨干教师来协助管理学校和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 学校办学按高起点、高效率、高质量的要求,在探索优质教育方式的过程中求得发展,并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在短短的6年里,全校师生获区级、市级省级的奖项共有184项,获奖人次380人。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狠抓教学质量,连续三届毕业班升中考平均总分名列海珠区中学前茅,其中,2007届毕业的学生总分平均分达680多分,名列海珠区第二,有106名同学700分以上,最差的同学也能考上五中或南武。
十六中学始建于1934年,原名广州培桂中学,由近代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活动家,被周恩来誉为“一代宗师”马君武先生创建。1953年改为公办,当年由著名语言学家王力题写校名。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是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首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首批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已获得20年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 学校以“把16中办成观念新、队伍强、质量高、校风好、环境美、设备先进、管理科学、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为办学目标,以“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为办学模式和培养目标和培养目标,并以“志、勤、美”的校风,“乐业、爱生、严谨、创新”的教风,“勤奋、扎实、灵活、创造”的学风统一思想和步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培养个性特长。 于1993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2006年12月通过了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初期督导验收,2007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优秀等级学校,2010年增设南校区(原广州市第七十九中学),实现了大面积、高速度地提高办学水平的目标。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广东省绿色学校、广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广州市先进集体、广州市文明示范校园等称号。 在“整体优化、为国育人”的思想指导下,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已连续14年获市高中毕业班工作评估一等奖,连续12年获市、区初中毕业班工作评估一等奖,高考、中考多项指标位居广州市前列,越秀区第一。学生学习基础扎实,品德行为良好,参加全国、省、市区级各类竞赛,获奖人数众多。 学校制定了“教育观念新、师德风尚好、教育理论和知识技能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队伍建设目标,在教职工中形成了“事业第一、工作第一、学生第一”良好风气。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