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内涵发展为目标, 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强化特色学校建设,完善学校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育人质量,构建安全文明校园,提升办学层次。学校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教师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努力建设学习型团体、敬业型集体、研究型群体,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1 、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党总支要深入组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进一步倡导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带头实践、带头创新。通过学习,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指导具体工作的水平和判断评价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真正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形成“科学民主、团结务实、合作负责、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 )加强师德修炼。我们要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师德教育 , 树立 “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与时俱进 ” 的教师形象。评选师德标兵,树立师德典型,在教师中深入开展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活动 , 弘扬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职业道德。( 2 )加强业务培训。要求教师根据学校的发展与各自的实际情况已制定得“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适时的作出必要的调整。学校要创设条件、提供平台,组织、引导教师自觉学习,充实底蕴。第一,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要继续开展各类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第二,借助 “ 校园网络 ” ,让教师们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找到一条方便快捷的通道。第三,要倡导教师自觉读书学习。通过学理论、学专业、学知识,读专著、读名作、读好书,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素质。( 3 )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继续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并依据规定做好骨干教师的申报、评定、考核等工作,进一步优化校级骨干教师队伍,形成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队伍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同时继续强化“青蓝工程”建设,落实新一轮师徒带教计划,明确师徒双方职责,年轻教师在“师傅”的诊断、指导中,不断谋求新的提高和成长。学校积极搭建平台,通过中青年教师说课大赛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成长。(三)突出特色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1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敬业爱生、乐于奉献、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形成强有力的班级管理机制。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加强德育专题研究,相互交流经验,总结和推广校内优秀班主任经验。2 、强化班级量化管理。在常规管理方面,高举班级量化管理的大旗,强化学校班级内部常规管理效能,强化校风校纪教育,强化法制教育。在全校范围内实行班级量化评分管理制度,根据每个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情况,实施有效的常规管理检查,对班级进行严格的量化考核评分,每月评比出常规管理模范班级、优秀班级,一学期中每月连续获模范班级荣誉称号班级的即为学校常规管理免检班级,班主任的考核奖也与之挂钩。3 、拓展社区教育内涵。要重视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组织学生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兴趣活动、班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努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4 、加大特色校园建设。学生反邪教宣传教育基地”平台的建立,学校将更加扎实推进学校反邪防邪工作,并将其纳入学校特色教育的范畴。5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办好家长学校,密切家校联系。开学初,成立新一届家委会,召开家委会会议,发挥家委会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参谋、桥梁的作用。期中,召开全校性的家长会, 争取社会与家长的支持,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努力构建安全文明校园。 6 、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
惠州市第三小学是一所办学悠久的公办学校。学校现有10个教学班,507名学生,教职工30人。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区安全文明校园、卫生先进单位、体育先进单位、创强先进单位、师德先进集体、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学校树立“为学生发展和幸福奠基,为教师事业与人生添彩”的办学理念,努力把学校办成师生幸福生活的家园;确立“博学儒雅,行之以礼”为校训;营造“乐教、善教、教有所长”的教风和“乐学、善学、学有特长”的学风,创设“知书达礼,友善和谐”的校风;实施“精细化管理”和“依法治校,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管理策略。学校着力打造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精心营造“让墙壁说话,让设施启智,让花草生情”的教育环境,弘扬国粹,以文育人。努力加强师生习惯养成教育和书香校园建设工作,积极实施素质教育,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模式:即“三大”校本特色教育:“健康第一·阳光体育”“孝德教育·德行高尚”“阳光午写·陶冶情操”。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开展“四星”(体育之星、孝顺之星、阅读之星和书法之星)评比活动,精心组织校园读书活动及艺术节,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开绿灯。如今,学校“三大”校本特色教育彰显优势,已成为学校对外展示、交流、合作的一张亮丽名片,成为实现学校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惠州市龙丰学校是经惠州市教育局2000年9月批准创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批准文号为(教社证字4413023205)。学校位于鹅岭西路30号,美丽的西湖螺山脚下。环境幽静,空气清新,交通便利。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0平方米,投资3000多万元,按市一级学校规划建设,有布局合理的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有标准的教室50间,物理试验室,化学实验室,仪器室,多媒体电教室,电脑室、图书室、舞蹈室、阅览室、活动室、美术室等20多个功能室,教学设施设备先进齐全;环形塑胶跑道,灯光球场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是广大学生学习成才的理想场所。
惠州市第一小学的前身是惠州府学堂,是清朝末期惠州知府沈传仪1903年4月创建的,距今已经有102年的办学历程。原校址在惠州府署右侧,即现在的惠州市第四中学校址。1950年12月改名为惠州市第一小学,1972年8月校址迁到府前街华光庙,1999年3月迁址惠州市江北江畔花园。新校址旁边是一条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东江大河,河岸是正在开发的滨江公园,近邻是惠州市首脑机关行政中心,还有广阔的体育广场与正在兴建的一流体育馆和校友杨钊先生兴建的国家示范“城市花园”。环境独特,风景优雅,是块教书育人的风水宝地。 惠州市第一小学创建于光绪二十七年(1903年),是东江流域唯一有一百年悠久历史的学校,这是她的“殊荣”。她是一所历经沧桑和时代洗礼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百年新校。她经历了辛亥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发展的新时期,曾经为祖国乃至世界培养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学子,原中山大学校长黄焕秋,国民党爱国将领黄植南,惠州市政协副主席吴石牛,香港旭日集团董事长杨钊、杨勋,TCL集团总裁李东生等都毕业于令人向往的这所名校。 但是,这所百年名校因历史原因,也曾经历过许多坎坷,“三迁校址,四易校名”。98年前旧校址在府前横街华光庙,占地面积只有 300平方米 ,校舍十分简陋,是惠州市区唯一一所薄弱学校。 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关怀下,99年3月惠州市第一小学迁址到江北江畔花园。从此,惠州市第一小学才有了生机,重获新生。
东湖双语学校创办于2001年7月,是一所九年制民办学校。学校坐落于惠州市美丽的东湖花园内,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700平方米。学校环境优雅,教学设施先进。
博罗县高级中学前身为创办于1959年的博罗师范学校。其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四十多年来,她培养了五千多名中小学教师,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2000年7月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转型为普通高中。现为博罗县属重点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在各级政府和市、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教职员工群策群力,办学质量迅速提高。到06届高考为止,共有毕业生1980人参加高考。其中考入重点大学170人,考入本科以上院校724人,占全部考生人数的37%,考入专科以上院校1821人,占全部考生数的92%。
大湖学校创办于1990年,面积有21000平方米,是惠城区最早的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公办学校,现有学生2200多人,教职工126人。近几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校实施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办出特色”的办学指导方针,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各项工作与时俱进。争取各方面支持,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管理工作做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保持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科竞赛捷报频传,获得国家和省市级奖100余人次,升中考成绩逐年攀升。2004年6月我校被评为“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同年12月被评为“惠州市一级学校”; 2006年被惠城区妇联评为“巾帼文明示范岗”,同年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自2003年起,连续7年被评为“惠城区安全文明校园”,2007年1月被评为“惠州市安全文明校园”,各项指标均达城区优质学校行列。严格的管理,良好的文明校园环境,稳步提升的办学质量,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几年来,该校在抓好安全教育的同时,始终视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存发展的第一要素,切实遵循“质量为先,效益至上”的教改原则,教育教学质量呈现大幅攀升的良好态势。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稳步推进,校园文化气息浓郁。由于中考成绩质量稳中前进,继2008年和2009年后,2010年再次荣获惠城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奖”,同年获得惠州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奖。各项工作均昭示着大湖学校教育教学所取得的成绩,也赢得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家长的信赖、社会的赞誉。目前,大湖学校正在开展“塑造健康人格,全面开发潜能”的科研活动和 “全国中语会‘导读导写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实验,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经验,探索新课程标准下学校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方法,打造自己的品牌,使学校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石湾中心小学简介【学校基本情况】 石湾中心小学于1981年由当时的石湾、湖山、圩镇三所学校合并而成,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1997年被批准为县一级学校,2004年被评为市一级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7291平方米,建筑面积14343平方米,现有六个年级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40人,在编教职工96人,其中专任教师89人。办校三十年来,石湾中心小学师生始终牢记“文明、好学、活泼、进取”的校训,与时俱进,笃志育人,形成了“团结、求实、勤奋、开拓”的校风,“严教、善导、敬业、创新”的教风和“尊师、守纪、刻苦、向上”的学风。【设施建设】 学校环境优雅美观,布局错综有致,校园绿草如茵,风格独特,文化气息浓郁,是育人的理想摇篮。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功能室,均按市规范化学校标准配置,所有教室都安装了电教平台。【师资队伍】学校注重教师的业务培训,努力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逐步形成了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96名在编教职工当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73人,小学一级教师22人;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17人,大专学历65人,中师学历13人,学历达标率达100%。97%的教师都能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办学特色】学校确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特色教育为龙头,以自我发展为目标,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主动调整教育行为,形成了发散思维教育、体验性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本教育等鲜明的办学特色。现在,学校有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1个,市级4个,正在努力探索以课题研究指导教学实践,以教学实践充实课题研究,并以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子。【办学成果】累累硕果终究是眷恋辛勤的耕耘者的。近年来,石湾中心小学获得了许许多多的荣誉。主要有广东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师资建设》教师发展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学校、惠州市少先队红旗大队、惠州市义务教育教学水平优秀学校、惠州市安全文明校园、惠州市绿色学校、惠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博罗县“四五”普法先进集体、博罗县“三八”红旗集体、石湾镇先进党支部、巾帼文明示范岗、计生先进兼职单位、优质服务单位等荣誉称号。教师和学生在各级各类评选和竞赛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近年来,获国家级奖励22人次,省级12人次,市级51人次,县级125人次,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发展方向】 如今,石湾中心小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朝着“实施创新教育,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努力把石湾中心小学建设成为一所有特色和现代化的学校。
龙门县实验学校,创建于2002年,它是由原龙城镇第一小学和原龙门中学初中部合并而成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校伊始,学校面临的景况是:学生500多人,教学软硬件和设施设备严重不足,这一切都考验着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学校要发展,靠的是领导者的科学发展观,靠的是领导者以人格魅力凝聚起来的团队。带着上级的重托和师生们的期望,年轻的吴建中于2002年就任实验学校副校长,2005年担任校长,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带领着实验学校全体师生敬业实干,锐意创新,用青春和汗水,智慧和毅力,在乐于奉献的人生境界中,诠释着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佳绩,使实验学校在不断发展中壮大,在壮大中不断发展。把一所七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学校打造成为龙门县乃至惠州市都颇负盛名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名校。力求发展 勇于开拓换新颜七年前的龙城一小,学校面积窄小,教学设施陈旧,师生办公和学习环境都比较简陋,再加上地处偏远,生源难以保证,实验学校成立时,赋予新一届领导者们最大的挑战就是彻底改变这一切现状,趟出一条创强的新路。为了更新旧貌,使学校踏上振兴的轨道,吴建中和新一届领导者克服了重重困难和阻力,在上级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在学校领导者的多方奔走下,想方设法征地,使校园面积从原来的29亩增加到90多亩,足足扩大了3倍。在政府经费不足,拨款无法满足学校建设的情况下,学校领导者们四处求助,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韧劲自筹资金90多万元,新建起一栋 1402平方米的教学楼,一栋1410平方米公寓式学生宿舍楼,一栋738平方米学生食堂,还修缮了一条长680米,高2.8米的围墙。实验学校宽阔的运动场,原来是一块新征地,那里杂草丛生,到处是坑坑洼洼,没有一处平地,为了节省开支,吴建中带领师生肩挑车拉,硬是平整了一个具有200米跑道的运动场。学校新建之初,吴建中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他把创建校园文化,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当作一项极其重要的工程来完成。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他还是想法挤出部分资金修建了一条长15米,宽1.5米的文化宣传长廊。敢于迎着困难而上,心中时刻装着党的教育事业,处处以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学生为根本,吴建中给教师们树立了一个领导者良好的形象。几年来,实验学校迅速的发展壮大起来,在校生人数已达2800多人,教职工人数达170多人。学校也因为良好的学习环境,科学的育人方法获得上级的好评。先后于2005年、2006年被评为“龙门县文明单位”、“惠州市文明单位”。至2005年起,连续四年被评为“县安全文明学校”,还分别被评为“龙门县安全文明小区优秀单位”、2004年“惠州市安全文明校园”、县“先进单位”,教学质量频频登高。2005—2008年连续四年获县七、八年级教学质量优秀奖、中考成绩优秀奖;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获得惠州市教育局颁发的初中教育教学进步奖,学校在市中小学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奖。
岭湖小学是惠阳区秋长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创建于1958年,学校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学校不断走向辉煌。现学校环境幽雅,书香浓郁,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学校现在11个教学班,学生人数462人,教职工19人,其中高级教师16人,一级教师2人,三级教师1人,行政领导2人,校级领导3人,大专学历19人,学历全部达标。近几年来,学校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之路,引领全体教师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之中,成绩喜人。学校先后被评“惠州市规范化学校”、“惠阳区先进教育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学校”、“文明校园”、“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单位”,并多次被评为“秋长街道办教育先进单位”。教师业务能力精湛,在各类竞赛中有123多人次获奖。特别是文体艺方面更为突出,历年来参加秋长街道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均获得团体总分前五名。现在,学校以课程改革为核心,高杨素质教育主旋律,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努力铸造教育品牌。 学校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绿化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6%,运动场占地3000多平方米,校园分教学区和后操场。后操场安排运动区和厕所;近几年来,街道党工委政府高度重视,特别是岭湖村委领导更加重视和关心,经常亲临学校嘘寒问暖,与学校领导班子共商发展,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努力实现新的发展目标,所以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我校每年有教育教学经费使用计划,图书、体育器材、电教设备的购置费在公用经费使用中占有一定比例,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日常维修维护费用的开支。有教师培训、校本课程、综合课程和教学研究等经费的开支,并保证专款专用。学校加大了对教学设施、仪器设备的投入,建有图书阅览室,藏书达6000多册(含电子图书),还有各类报刊、杂志、教学参考书80多种。现装有电脑室1间(33台电脑),电教平台1个,并按省市规定的标准,先后建立了接待室和行政办公室,还建有美术室、广播室、少先队部室、教仪室、心理健康咨询室、体育室、等。体育器材、学生药品按标准配齐。多功能电教室1间,能较好地满足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及其他教学的需要。 我校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德育工作,牢记“为民族未来负责、为学生一生奠基”的校训,树立“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德育理念,走“依法治校、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发展之路,充分体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 近几年来,我们针对本校实际和学生特点,依据区教育局“一二三四五”目标任务和教学“五要求”的精神,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教学方面的制度,狠抓教学工作这个中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如今,我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和书法特色项目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相信有我们团结一致的班子、同心协作的教师们和勤奋好学的学子们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特色项目一定会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