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洞学校创办于1955年9月。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我校不断发展,被誉为“校风好,质量佳,校园美”的农村学校。我校全面贯彻上级的教育方针,发扬“爱国文明,勤奋向上”的校风,经过近十年来开展素质教育的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人人发展,各有所长”的办学理念,具体包括:“先成人,后成才”的育人理念;“依法遵规,认真工作,享受生活”的治校原则;“人文仙洞,书香校园”的办学特色;“每天进步一小点”的办学目标;“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教学内容;“有教无类,各有所长”的育才方略。我校是江门市第一级学校,江门市绿色学校,区镇的德育工作先过单位和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现有教师63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100%。一、发挥侨乡优势,优化育人环境 2007年8月,由于教育布局调整,资源重组成九年一贯制的新仙洞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00亩,现有建筑面积7073平方米。现有20个教学班,共有689名学生。 仙洞是著名侨乡,海外乡亲、港澳同胞及社会贤达捐资兴学、助学,政府的大力投入,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不断发展,实现了三次巨变。 三次的巨变,使现在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育人环境更加优越,现有六幢教学楼,共有36个教学、实验活动室和功能室,学校课室与教辅室之比几达1:1。校园环境优美,绿树如荫,绿化覆盖率达 到90%,是教与学的好地方。 学校设有200万的杨树坪奖教奖学基金(每年奖励20万)和每年3万元的杨华焜基金,有力地推动了师生的教与学。近年来,海内外人士到校参观,对学校的管理是满意的。二、依法管理,提高师生素质 对教师的管理,我校一向以人为本,形成了“依法遵规,认真工作,享受生活”的治校原则。每周一的政治学习,每周一次的科组校本培训、业务学习,能有计划地学习有关制度,先进人物和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平时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形成了“争当受学生、家长欢迎的好教师”,“树一代师表风范的好教师”的氛围。教师勤早到校,齐抓共管,为人师表,形成了“爱生乐教,开拓进取”的教风。 对学生的管理,学校坚持德育为首,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形成了“先成人,后成才”的育人理念和“有教无类,各有所长”的育才方略。学生严于律己,勤学有礼,家长比较满意。三、素质教育,成绩喜人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我校师生能迅速转变观念,在课堂上能坚持新的教法探索,努力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近年出现了“分层教学”、“单元清”,“赏识教学”等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多年获镇中考成绩总分第1名,其中2010年中考列全区第7名、2011年列区第12名,在区农村学校中列前列。近几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取得一定的成绩,其中获全国一等奖1人次,全国二等奖3人次,全国三等奖4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有61人次。“培养一样高雅的兴趣”是我校“人人发展,各有所长”办学理念的一部分,特别是“2+1”工程和“阳光一小时”活动的开展,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以提高,对艺术的追求逐步有品味。 四、继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人文仙洞,书香校园”是我校校园文化的建设目标。现在我校只是在表现上做了一点工作:①班级布置有板报、竞赛栏等班级文化;②学校有光荣栏、安全廊、塑像、树木铭牌等形象文化;③图书馆、心理室正常开放等常规管理。但如何在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班会、团队活动等深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使教师形成“开心工作,享受生活”的心态,使学生形成“知书识礼、明辨是非、学会感恩、能书会画”,还有待我校不断去探索学习。
岭源小学座落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岭源村文阁旧址,始办于1978年,现有六个教学班,近年来,在校学生190人左右,教职工10人。(其中校长1人,教导主任1人,教师7人,工友1人),教师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百分之百。
南竹柏顺小学创办于1922年,1999年评为新会区一级学校,2007年评为江门市一级学校。1993年,学校得到旅新加坡华侨李子衡先生家族的慷慨捐资,先后捐资200多万元改建学校,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校园环境优雅。学校现有学生200人,教学班6个,教职工13人,学校占地面积10715平方米,建筑面积3159平方米。学校基础设施完备,布局合理,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学校设有12个教室(其中8个教室装备多媒体教学平台),还有音乐舞蹈室、语音室、电脑室(42台电脑)、多媒体教学综合室(有电子白板)、软件制作室(5台电脑)、自然室、美术室、图书室、阅览室(4台电脑)等功能室。并建有2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蝶卿体育馆和子衡生活楼,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年来,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年辍学率为0,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一贯来坚持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全体师生恪守“爱、勤、实、美”的校训,缔造“文明、好学、健美、拼搏”的良好校风和“敬业、协调、求实、创新”的良好教风。初步形成了“以教改实验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特色和“整体优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模式。立足素质,科研兴校,开创特色之花开遍校园。德育工作卓有成效,2002至2012年连续多年被评为会城街道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和2008年被评为新会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江门市园林式学校。学校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走“科研兴教”之路。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2002——2012年共有100多篇论文在区级以上刊物中发表或获奖。教学成绩稳步上升。2003年学校荣获会城街道小学教学成绩(B组)优秀奖。2004年学校荣获会城街道小学五年级学年考试综合成绩(B组)第三名;2005和2006年分别荣获第四名;2007年荣获第五名;2011年荣获第四名;2012年荣获第五名。展望将来,我们将以创建会城郊区“窗口学校”为目标,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全面深化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校园环境,增添设施设备,努力实现信息化教育,打造成有自己特色品牌的学校,办成一所名副其实的江门市一级学校。
位于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镇,是一个岛,四面环水,如今由四座桥和外界沟通,由于交通发达,人民生活开始富裕起来了。历史联育学校是荷塘镇历史最悠久的学校,据说是孙中山后人所创立,已有156年历史,同时也是一所公办学校。教学方针联育学校由小学部和初中部所组成,小学部设有1~6年级,每年级两班,初中部设有7~9年级,两部相互独立,如今小考和中考的成绩都相当不错。学校着重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家长对学校也感到比较满意,学校与家长共同努力教育学生。学校设备学校设有电脑室、图书室、多媒体室、体育室、教师宿舍等一系列辅助教室,每间教室设有教育平台,能使学生对上课感兴趣,防止出现上课睡觉、开小差、不专心等现象。校门还设有门卫,防止有扰乱学校秩序的非法人员进入学校,对路程遥远的需要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设有自行车棚供学生摆放自行车。友情链接:学校一词的由来“学校”一词源于民国时期。 后,教育部公布新学制,“学堂”一律改称“学校”,并一直沿用至今。
南坦学校是会城街道办事处第一所九年一贯制的新型学校,在2003年8月由原南坦初级中学、群胜小学、九龙小学、二宁小学、南庚小学合并而成。学校地处会城西南面的南坦岛,学区覆盖群胜、九龙、二宁、南庚四个行政村。 学校占地面积近35亩,教学大楼一幢,建筑面积为2700多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800多人。其中小学部500多人,12个教学班,初中部300人左右,6个教学班。教师共43人。小学教师23人,其中高级教师15人,占小学教师人数的65%,小学一级教师7人,占小学教师人数的30%。初中教师20人,其中中学一级教师9人,占初中教师人数的45%。中学二级教师7人,占初中教师人数的35%。教师的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毕业11人,专科毕业27人。学校行政5人,校长一正一副,主任三名。学校的办学目标是“育人为本,品德至上,四有并存,求实创新”;校风是“爱校、守纪、勤奋、进取”;教风是“爱生、善导、勤教、奉献”;学风是“尊师、守纪、勤学、向上”。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