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峰中学创办于1926年春,原名“梅峰公学”,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公学的革命文物被列为国家保护,是一所市管中学。学校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13802平方米,主体建筑计有教学楼(4栋)、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办公大楼、学生宿舍楼(男女各一栋)、老师宿舍楼(3栋)、师生食堂。如今,梅峰中学仍在扩建中。 现有52个教学班,学生总数2400人,教职员工149人。 梅峰中学整体布局合理,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配套,有生化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电脑室、多媒体课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室、400米跑道、游泳池等。 学校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坚持“三个面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办得生机勃勃。1994年被评为揭阳市“文明学校”,1997年获揭阳教育局“高考成绩优异”奖,2006年被评为"揭阳市一级学校",学科竞赛硕果累累。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党政重视支持,校友侨胞大力捐资,教职工生活待遇和住房条件不断改善。除国家工资和各种政策性补助外,每年学校发给教师工作、生活补贴4000元左右。 2010年,学校中、高考成绩再辉煌。上本科人数比上级下达的任务超达98%,专科人数超达120%。 梅峰中学以崭新姿态,昂首阔步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目标!
惠来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19年4月,专任教师233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市劳动模范2人,高级教师70人,中级教师100多人。学校设备设施配套完善,有教学多媒体平台70套,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有计算机室4间,电脑515台;学科实验室12间,语音室1间,舞蹈室1间,美术室2间,体育器材室1间,广播室2间,塑胶跑道运动场1个,还有会议厅(室) 4间,行政办公室10间,教师办公室20间,师生阅览室2间,软件制作室1间,卫生室1间,图书馆藏书8万多册,全校配套了监控系统和有线广播系统,并建成主干1000M校园网。学校确立"管理立校,教研强校,质量兴校"的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目前,学校呈现出环境净化、秩序稳定、常规落实、管理规范、竞争浓烈、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在管理过程中,突出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1.突出抓好制度建设,实施制度管理,实现制度管人。制定实施包括《惠来一中教师坐班制度》、《惠来一中学生评议教师教育教学情况制度》、《惠来一中教师代表评议领导德、能、勤、绩制度》等学校管理制度46项,辑成《惠来一中学校管理制度汇编》,人手一册发放到全体教职工。同时狠抓制度的执行,做到制度第一、校长第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2.突出创建竞争氛围。一是通过实施教师教学质检制度和学生评议教师制度,在教师中营造竞争,促使教师提高教学积极性和教学质量。二是在学生中营造竞争。通过抓好每次考试的成绩跟踪,表扬进步快的学生,召集退步学生座谈分析退步原因,鼓励学生你追我赶争进步。3.突出构建评价机制。一是通过创建文明班评比,把班主任的补贴、奖金与班的业绩挂钩。二是实施教学质检制度,奖励质检考试优秀率、平均分高于平行班的教师。三是通过学生评议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奖励每班学生评议前三名的科任教师。四是通过教学常规检查,把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绩档案并与奖金挂钩。这样,通过客观评价教师的劳动和业绩,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突出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对一中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传承和挖掘,在学校东西围墙建成《道德经》、《论语》文化墙;在声源楼大天井建成《四书》、《五经》艺术模型;按"修旧如旧"原则维修"连登楼"; 挖掘历史文物原文庙碑记和"腾蛟"牌匾等,建成"源远流长"碑林和"腾蛟"池。同时,准备在声源楼东侧小广场敬立毛泽东同志塑像。通过以上设施,大力弘扬"国学"精华,营造具有一中特色的校园文化。5.突出抓好学生考勤管理。对个别迟到学生,及时进行通报批评。对个别无故缺勤学生,班主任当天当午通报家长,学生回校后对其加强教育。学生因事因病无法到校,必须由家长请假,杜绝学生借口逃课的现象发生。6.突出抓好夜自修管理。学校规定所有学生都必须到校参加夜自修。每个班级安排一位教师跟班管理辅导。通过加强夜自修管理,有效管控在外租房的农村学生。三、教育教学成果由于措施扎实,管理到位,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1.高考成绩优异。今年高考,上一批重点122人,比去年增加40人,增幅48.8%;上本科921人,比去年增加299人,增幅48.1%,上本科率60%,两个增幅均居全市第一位。同时,本届高三、高二级前学期末市统考各科平均分排位已跃居全市第四位,有的列市第三位。2.师生获奖人数多、档次高。去年以来,师生参加市级以上各项竞赛成绩突出,获国家级奖30人次,省级奖75人次,市级奖53人次。3.学校办学品位进一步提升。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揭阳市文明学校"、"揭阳市先进集体"、"揭阳市文明单位"、"揭阳市平安校园"。同时,还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化学‘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广东省新课程化学优质教学联合课题"子课题《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实验学校"、 "省哲学社会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地理科普教育基地"、"揭阳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全国中学英语报刊教学实验学校""、"华南农业大学优质生源基地"。
揭阳市第一中学,简称揭阳一中,老校区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区北环城路中段,新校区位于揭阳市区淡浦南路。其历史溯源于清乾隆八年十月十二日(公元1743年12月7日)邑令张熏创建的“榕江书院”,故12月7日亦是揭阳一中的校庆日。 揭阳第一中学至今已有271年的历史。学校占地165.3亩,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环境优美,外观气派,配套完善,设备现代化。1993年被定为揭阳市重点中学,2002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9年,学校先后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被广东省总工会评为“广东省模范职工之家”,2010年荣获揭阳市先进集体称号。 揭阳第一中学前身“榕江书院”,创立于清乾隆8年10月22日(公元1743年12月7日),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知县刘勤加以扩建整修。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增设武院部,招武生练开习射。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榕江书院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改为“榕江高等小学堂”(八年制 的小学高年级,即6-8年级)和“榕江师范学堂”(招收高小毕业生或私塾优秀生的五年制初级师范),统称“榕江学堂”。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经县长施入雍呈报教育部备案,改为四年制中学,称“揭阳榕江中学”,与金中、韩师并称岭东最高学府。揭阳(含揭西)、普宁、潮阳、惠来及丰顺等地青年学生,很多都到此求学。1925年改为三年制初级中学,换名为“揭阳县立中学”,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曾办高中部,成为一所完全中学,并正式命名为“揭阳县立第一中学”,学生近千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0月,日机轰炸榕城,学校搬到棉湖镇(现属揭西)何兴道书院旧址上课。1943年高中部搬回榕城原校,初中部仍留棉湖,称“揭阳一中棉湖分教处”。1945年3月校舍被日伪摧毁。抗日胜利后靠海内外乡亲父老,尤其是邑侨的资助,才在原址重建。 1949年11月初,潮汕解放,11月5日县军备会接管揭阳一中,县长杨世瑞兼任一中校长。1953年,揭阳县人民政府确定一中为县重点中学,当时高级中学生二千多人,1958年起只办高中班,改名为“揭阳县第一高级中学”。“文革”期间被取消重点,与侨中合并,办成“二·二”制完全中学,改名为“五七中学”。不久又与侨中分拆,仍旧称“揭阳县第一中学”。 1978年恢复为县重点,不久被确定为地县二级重点中学(后改为县重点)。1980年学制恢复为高中三年制。1992年5月,揭阳撤县建市,一中成为市直属中学,1993年5月,揭阳市人民政府确定一中为揭阳市重点中学,1996年被评为揭阳市一级学校。2002年7月,揭阳一中又被省教厅评为“省一级学校”。2006年7月,在老校区开设揭阳一中附属初中。高中部迁至北河对岸的新校区,新校区在2005年动工兴建, 2006年8月基本完成主体建筑,学校搬迁进新校区办学。[1] 新校区总占地面积165.3亩,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总投资人民币1.5亿元。2007年12月,揭阳一中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普宁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20年2月,创办时命名为普宁县立第一中学,是普宁历史上第一所中学,校址在普宁县洪阳县城学宫。1939年为避日机空袭,迁到雨堂村、千金湖村和枫安村上课。1945年迁回原址。1949年10月,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将普宁女子师范学校并入,命名为普宁县第一中学。1953年迁入德安里办学。1967年改名红卫中学。1972年改名洪阳中学。1979年恢复普宁县第一中学校名。1993年改名普宁市第一中学。1993年国庆节迁入白沙坛校区办学。学校几度迁徙,几度风雨,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一直矗立在洪阳的大地上。 普宁一中在普宁的文明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近百年来为国家社会培育了万千英才,揽括政界、学界、商界巨子,其桃李遍天下。学校现是一所高级中学、普宁市副重点中学、揭阳市一级学校,国家级定点考场。有88个班,学生5300多人。师资实力雄厚,在职教职员工385人,其中教学人员基本都是本科以上学历,本科以上学历347人,研究生以上学历3人,中学一级职称以上171人,中学高级职称33人,受省级以上奖励的教师有20多人。 学校现有二个校区,总占地247.5亩,建筑面积63540平方米。学校各类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室等教学设备齐全、先进,藏书187150册。教室全部使用电子白板,有篮球场、足球场、田径场等各类运动场,校园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等动静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幽雅。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团结、勤奋、严谨、进取”的八字校风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出“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的办学模式和“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精细严谨,人人成才”的教育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治校,严谨治学。教师敬岗爱业,勤恳负责;学生勤奋好学,纯朴活泼。校风良好,成绩显著。
普宁市华侨中学是由中侨委原副主任方方同志倡导,爱国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和国家拨款于1956年创办,是广东省先行重点侨校。普宁市华侨中学自创办之日起,在原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侨联副主席、社会活动家、杰出侨领庄世平先生带动和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优质名校。学校现是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养成教育重点实验学校、全国校园诗教先进单位、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统一战线基地、安全文明校园、侨资办学先进单位、中华文化传承基地、书香校园,揭阳市、普宁市文明单位,揭阳市语言示范学校。经过56年的建设,普宁市华侨中学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学校现占地面积107762 m2,建筑面积69021 m2,校园环境优雅,绿化率90%以上。师资力量雄厚,在校学生5400多人,专任教师300多人,学历全部达标。学校各类设备设施配套完善。普宁市华侨中学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办学56年来,为国家、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如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海南省原副省长刘名启,广东省水利厅原厅长周日方等。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普宁华侨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爱国、团结、勤奋、活泼”的校训,树立“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办学思想,贯彻“和谐发展,卓越创新”的办学理念和“善教活学,激发潜能”的教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彰显“弘扬国粹,诗化校园”的办学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爱国文化、大气文化、阳光文化和梦想文化。侨中人在学校深厚文化和精神浸润下,自强奋发,生生不息,拼搏进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业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质量年年上台阶。特别是近三年来,侨中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办学质量、内部管理、教育教学科研、学校文化建设等都得到全面提升。高考年年创新高,学校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在揭阳市内普宁市华侨中学已成为“社会认同,家长放心,学生向往”的理想高级中学。2011年10月普宁华侨中学成功举行建校55周年庆典。普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指导组织普宁华侨中学校庆。本次庆典相当成功,成为普宁华侨中学发展的里程碑,在侨中办学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这次庆典是侨中办学史上最隆重的盛事,对全体侨中人进行一次彻底、深刻的心灵洗涤和爱校教育,激发校友热爱家乡、报效母校的热情、奉献社会的高尚品格和大爱情怀,充分凝聚社会力量,掀起海外侨胞、社会贤达捐资建校、兴学育才的高潮。目前,全校师生精神振奋,以这次建校55周年庆典活动为契机,内强管理,外树形象,积极工作和学习,努力朝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目标迈进!
普宁二中建立于1924年春,是一所汗青悠长、文明深厚、名师聚集、英才辈出的粤东名校。现是普宁市重点中学、广东省国度级树模性初级中学、广东省当代教诲技术尝试黉舍、天下大门生篮球结合会CUBA练习基地、广东省体育特性(篮球)黉舍。八十六年来,黉舍为国度、为社会培养了有数的优良人才。 校现有78个讲授班,门生4920人,退职教职工345人,兼任西席285人,特级西席6人,初级西席80人,中级西席127人。黉舍占地95746平方米,修建面积65154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86172平方米,黉舍具有大型的体育广场、体育馆,具有高标准的千兆校园网、校园电视台、计算机室、多服从课室、尝试室等设施,藏书楼存书20多万册,内设电子阅览室。现在,黉舍已扶植成为一所环境美好、设施先进、办理迷信、质量明显的当代化名校。 普宁二中以“扶植与社会生长相适应的当代化、树模性、高品格、有特性的海内一流黉舍”为办学目标,对峙“为门生安康生长领航、为门生毕天生长奠定”的育人理念,构成“促进全面生长,培养本性特长”的办学特性。二中人同心同德,主动拼搏,不竭超出自我,寻求出色,用汗水、用毅力、用聪明创作发明了光辉的事迹。教研教改结硕果,门生本质全面调和生长,办学质量一年上一个台阶。2006年9月份以来,黉舍西席在论文、说课、多媒体课件、优良课等项目评比中获国度级奖149人次,省级奖131人次,地市级奖86人次,县级奖85人次。西席论文有162多篇在天下、省、市、县各种报刊杂志上颁发。黉舍门生插手各级各种比赛获国级奖75人次,省级奖93人次,地市级奖42人次,县级奖29人次,获潮汕银河奖17人次。2006年全省中门生篮球赛黉舍男女篮球队双双独占鳌头。2006~2010年高考,上重点本科、第二批本科人数持续几年在揭阳市名列第一。重点本科第一批从2006年的439人到2010年增至553人,第二批以上本科从2006年的1185人到2010年增至1406人。近五年,共有15位同窗考上清华、北大。2010年我校高考再创新高,上重点本科553人,第二批本科以上1406人,居揭阳市第一;吴隆泰、钟岳林、赖洲鹏同窗别离以总分691分、686分和685分荣获揭阳市理科总分第1、第2、第三名,陈洁璇同窗以总分649分获揭阳市理科第二名、陈燕婷和夏敏玲同窗以总分648分并列揭阳市理科第三名;揭阳市理科、理科总分前三名、前十名、前二十名、单科前三名总人数居揭阳市第一。 黉舍为盘活优良教诲资本,采取“名校办民校”情势,于2003年9月与普宁毓秀教诲科技投资无限公司结合创办了“普宁二中尝试黉舍”。目前,该校有教职工569人,门生6815人,办学事迹明显,名誉好,是一所门生神驰、家长信赖的黉舍。 近几年来,黉舍获得浩繁名誉,前后获得“天下教诲收集体系树模单位”、“广东省文明黉舍”、“广东省文明树模单位”、“广东省贯彻实施《两个条例》先进黉舍”、“广东省侨资办学先进单位”、“广东省安然文明校园”、“广东省依治校树模黉舍”、“广东省中小黉舍本培训树模黉舍”、“广东省绿色黉舍”、“揭阳市先进个人”、“揭阳市文明黉舍”、“揭阳市十佳校园”、“揭阳市安然校园”等称呼。
华南师大粤东实验学校是一所完全中学,是华南师范大学在粤东地区唯一的联合办学单位,现由广东华旭创茂投资有限公司斥资举办。学校始创于2000年9月,原名“揭东县实验中学”,历经11年,成果丰硕。2011年9月,学校引进华南师大优质资源,更名为华南师大粤东实验学校,由揭阳市政协委员、揭东县政协委员、青年企业家徐创波先生担任董事长,由华南师大教育科学院教育管理研究所硕导、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麦志强教授担任校长。 学校位于揭东县城,地处榕江之滨,金山脚下;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8环道塑胶运动场,宽敞明亮的艺体中心,豪华气派的行政大楼,高大敞亮的连体式教学楼,构成富丽堂皇、恢弘大气的建筑群风景。学校设施精良,装备完善,树绿花红,环境优美,校风淳正,文化浓郁,是中学生读书求学、修德增智的风水宝地。 现有教职工200余人,以优秀的青年教师为主体。管理团队以华南师大专家为核心,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名专家型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领衔人。华南师大及其附中的办学思想、管理模式、教育教学成功经验,给学校增添了强劲的活力。素质精良的教师团队,为学校持续优异的教学质量奠定了极其坚实的基础。 学校现有初中、高中学生约3000人,来自于粤东及周边地区。秉承华南师大附中“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办学理念,学校着力摒除当代教育重智轻德、强求统一、放弃差生等种种弊病,强调大爱育人,慧心育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既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也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既注重整体的全面发展,也重视个别的潜能发挥,致力于让每个学生乐学自信,长足进步。学校大力倡导“务实、严谨、精细、创新”的工作作风,十分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在教育教学细节上抓紧抓落实,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在品德上得到提高,在智慧上得到增进,在气质上得到优化。 办学10多年来,学校获得“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书香校园”、首届“揭阳市英语才艺大赛”一等奖、 “揭阳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揭阳市语言文字示范性学校”、“揭阳市五四红旗团委” 、“揭东县优秀安全校园”、“揭东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多种荣誉。学校教学质量在同级同类学校中长期保持领先地位,中考高考屡创辉煌,特色教育成果累累。在全县初中生数学物理化学等大赛中,多个第一名收入华南师大粤东实验学校囊中。2012年,高考续写辉煌篇章,获得揭阳市教育局颁发的“高考成绩优良”锦旗;中考成绩再次居全县首位,三名学生被华南师大附中录取,揭阳一中、揭东一中上线共260余人。 “勇立潮头迎风浪,披沙拣金铸辉煌”,华南师大粤东实验学校正在不断创新学校管理,整合充足的优质资源,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矫健的步伐,向粤东名校的目标迈进!
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市教师进修学校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系由原广东省普宁师范学校转制而成的普宁市实验中学发展起来的一所高级中学。现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揭阳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全国普通高考定点考场。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普宁师范学校创办于1926年,历史悠久,校园人文底蕴厚实,为粤东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做出卓著的贡献,办学质量深受社会各界的赞许,先后获得国级、省级的嘉奖、表彰,是全国“百所先进师范学校”、广东省“十八所重点师范”之一。2003年5月师范改制为普宁市实验中学,2009年9月更名为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中学转承原师范学校的各种资源,以广东省教育厅、揭阳市人民政府 “把普宁市实验中学办成拥有3000学位以上的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的批示为动力,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工作思路,铸造新时期的辉煌,取得“低进高出”的办学业绩,高考一年一个新台阶师资配套,师德优良。学校现有教职工220人(含进修学校),高中专任教师(含中学一级教师)合格率达100%,其中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63人;学校行政人员14人,其中正副校长4人,高级职称3人,校长兼任党总支书记;中层干部10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5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教研实力强,每年都有一批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教育专刊上发表或在评比中获奖,出版有《普宁市实验中学教师论文集》、13种校本教材,校报《延袤》等刊物已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方向明确,理念清晰。师范学校转制成中学之时适逢新课改的深入开展,结合教育新形势和学校发展的实际,基于向社会和上一级学校培养和输送具备可持继发展能力的全面发展人才,新一届班子审时度势地提出“凸现特长、全面成才、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在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我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立足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夯实基础、发展特长、全面成才为目标,并在教学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艺术领先、全面推进”的办学特色、“修身、博学、乐教、善导”的教风和“尊师、敏学、探究、创新”的学风。设施齐全,配套合理。学校占地178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136平方米。校园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相对独立,虽功能各异又互为补充。拥有教学楼(共有64间标准教室、装配21套VCM互动白板)、办公大楼、实验楼(2栋)、图书馆(藏书11万多册)、风雨操场(礼堂)、教师学生宿舍楼(11栋)、师生饭堂、400m环形跑道田径场、标准篮球场(13个)、校园网等设备设施。这些设备设施能够满足超3000名学生和教职工的学习、生活、运动、住宿、用餐的需要。中学办学以来已取得明显办学效果:先后被普宁市教育局评为“十佳校园”、被揭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优秀安全文明小区”、被普宁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学校”、学校团委会被评为“揭阳市五四红旗团委”、被评为揭阳市“先进职工之家”、 揭阳市“平安校园”、 普宁市禁毒“先进单位”,并荣获广东省青少年书法大赛组委会颁发的“书法教育名校奖”;2009年6月顺利通过广东省一级学校的评估验收,同年被评为“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目前正在朝办一所“负责任、高品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学校”的目标迈进。师范转制为中学的同时也发展为普宁市教师进修学校,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实现资源共享。但进修学校肩负着的是为普宁市中小学在职教师进行职务培训的任务,并与韩山师范学院、揭阳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目前已办成韩山师范学院的校外最大专科、本科函授基地,为普宁市乃至粤东地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做出贡献。
惠来东港中学创办于1975年9月,校址在于东港镇白坑村的旗尾山南坡,是东港镇一所初级中学. 东港中学的校园面积为103亩,学校原来的建筑面积只有1800平方米,而且全是瓦木结构,教学设施严重滞后.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在港同胞廖赞福先生于1991年11月捐资45万,兴建赞福楼一栋三层,教室12间.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该楼1994年夏季完工,秋季投入使用,1997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廖赞福先生合同刘喜德先生.薛富升先生.以及社会贤达陈乃金先生.林镇先生等共捐200万.兴建了综合楼一栋,建筑面积2146.3平方米,于1998年投入使用,尔后,廖赞福先生.刘喜德先生.简祖镜先生于1999年12月又捐资共50万兴建东港中学围墙大门,同年,东港中学的校友简祖镜先生捐资2万.陈汉俊先生捐资1万港币,为学校购置一批仪器设施.至此.学校的硬件设施日趋完善,至2005年东港中学已经走过了30个春秋,培养的初中毕业生2514人,曾办过一届高中 毕业96人.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