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市洪冶中学是普宁市教育局直属完全中学,揭阳市一级学校,揭阳市文明学校。学校创办于1934年,办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校友遍布海内外。学校地处普宁市南溪镇,北倚榕江,南朝南岩古寺,青山绿水,环境幽雅,与揭阳市榕城区接壤,离揭阳火车站及揭阳潮汕机场只有20多公里,交通方便,是办学的好地方。学校现有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教学设施日臻完善,学校现有教职工145人,其中高、中级教师80多人,在校学生2800多人。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办学业绩斐然,近十多年来中考成绩一直名列普宁市前茅,特别是2009年以来,连续三年上重点中学人数及全市优秀生人数均列普宁市公立学校第一名,高考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两幢师生食堂、宿舍楼将于今年秋季竣工交付使用,这使我校教师的办公条件从根本上得到解决,90间教师房都设有厨房、厕所,为教师特别是寄宿教师提供方便。此外,自2009年学校教育基金会成立以来,每年用40多万元奖励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大激发了师生们教与学的积极性。今天的洪冶中学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全体师生正以新的姿态,意气风发,开拓进取,精诚团结,再创辉煌。.....
普宁市城东中学创办于1997年8月,是一所市直属完全中学,揭阳市一级学校,揭阳市安全文明校园,全国高考、高考英语口语考试、中招考试定点考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学校地处普宁市市区,距离流沙大道仅200m,交通便利,学校师资雄厚,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有公寓式的学生宿舍,宽敞明亮、管理规范的学生食堂。学校本着"尊师重道,善学慎思"的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学校现有94个教学班,学生已超过6500人,教职工340多人,其中具备中学高级、中级职称的教师180多人,并拥有一批市级学科带头人、教育局兼职教研员和教学能手。学校设有学生微机室、多媒体VCM教室、高考英语口语标准化语音室、教学软件管理室、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等,高中部全部实行多媒体VCM教学。2004年首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以来,连年超额完成教育局下达的高考任务,部分学生考上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第一军医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2007年我校首届高中毕业生江泽鑫同学以优异成绩被南京理工大学保送为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2009届学生吴钦武被香港城市大学录取,2004~2010年连续被揭阳市、普宁市评为"高考成绩优异单位"荣誉称号。2009年高考,我校取得了辉煌成绩,668位考生参加高考,上省线人数高达519人,其中上第一批人数19人,上本线人数164人(教育局下达任务77人),并有6位考生单科成绩进入普宁市前10名。吴钦武同学以652分列揭阳市理科第18名,被香港城市大学录取;许振声、陈增霸两位同学分别以644分、633分被中山大学录取;叶晓洁同学以616分被华南理工大学录取;赖荔绵同学以597分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录取;陈珊丽、方妙香、李秀娜、赖东鸿4位同学考上华南师范大学。2010年高考,我校再创佳绩,共有807位考生参加高考,上省线736人,上线率高达91﹪,其中上本科线295人(教育局下达我校本科任务104人),超额184﹪完成教育局下达的本科任务,比例列普宁市第一名。陈浩翰同学以总分671分列揭阳市理科第16名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王松洲、许志远等10位同学当年中考成绩只有400多分,也考上了第一批,分别被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录取,李镇涛、黄卓辉等28位同学当年中考成绩只有300多分,高考成绩也上了二批本科线。2011年揭阳市高考一模我校有859人参加,根据揭阳市模拟划线,我校共有765人上省线,上线率89﹪,其中上第一批本科线15人,上本科线高达292人,超额204﹪完成市局下达的本科任务(教育局下达我校本科任务96人),比例列普宁市第一名,本次模拟考试我校一共有29人次单科成绩进入全市前10名。十年高中办学实践,充分体现了我校能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实施分层教学、全面推进的总体教育教学思路,凸显了高分高出、低分也能高分出的办学优势。
揭阳第三中学占地168亩,规划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教学区占地58亩,建成教学楼3栋,普通教室90间;实验楼1栋,理化生实验室30间;图书馆1栋,行政电教楼1栋,科组办公室1栋,阶梯教室2栋。生活区占地46亩,建成食堂楼1栋,面积7200平方米;宿舍楼7栋,可供住宿床位5000多个。运动区占地64亩,规划建设艺体楼1栋,综合运动场1个。揭阳第三中学2010年计划招生770名。揭阳第三中学是东山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一所高中学校,隶属东山区教育卫生局管。揭阳第三中学是揭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高级中学。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学校于2009年3月动工兴建。东山区委区管委主要领导亲力亲抓,对学校建设、办学倾注大量心血。学校座落在东山区磐东街道阳美国际大酒店西侧,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兴学育才的宝地。学校由广东省高教建筑规划设计院设计,按国家级示范性学校标准建设,占地168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相对独立,分区科学,布局合理。学校可供5000名学生学习和住宿,是一所全寄宿封闭式管理的高级中学,是广大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阳第三中学确立"以生为本、科学管理、构建和谐校园"的办学思路,并秉承"博学慎思、笃志报国"的教育理念,培养"学业优秀+人格健全"的高中生。学校注重吸收名校经验,坚持以人为本,初步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机制和模式。实行全寄宿封闭式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生活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行小班制、家访制、导师制、行政人员兼任班级副班主任等管理制度,实施"精品教学";因材施教,开设纠偏班、拔尖班等特色班,德才兼修,科学施教,全方位、立体化育人。领导班子与师资: 学校领导班子年富力强,高学历、高职称,责任心强,富有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积极构建"严、实、细、精、新"的管理风格。东山区委区管委十分重视学校师资质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全国公开招录在职优秀公办教师。所招录的都是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高,多数是县级以上优秀教师或班主任。学校设备与设施 :学校按照国家级示范性学校的标准规划建设,建有行政电教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食堂楼,以及电脑室、大型阶梯教室、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平台、美术室、音乐室、体育活动室、大型运动场等,充分满足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是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化校园,是城市的新焦点。后勤服务与保障 食堂宽敞明亮,设备先进,整洁卫生,能同时容纳5000名学生就餐。设备齐全的公寓式宿舍为学生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细心负责的生活老师为学生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晚自修教师跟班辅导,管理到位;训练有素的保安和校园监控系统确保校园的安全。
一、基本情况 揭阳华侨高级中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57年的揭阳华侨中学。学校位于揭阳市区临江南路梅东大桥东侧,占地面积128000平方米,首期建筑面积73500平方米;教学设施设备先进、齐全,均按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标准配备,每间教室均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园环境优美,书香气息浓郁,人文气息浓厚。学校现有教学班87个,学生近5000人。 学校现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体育(篮球)传统项目学校、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揭阳市平安校园、揭阳市安全应急管理示范单位、揭阳市高考成绩优异单位、全市目前唯一拥有聘请外国专家资格的学校。2009年9月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 自2007年6月新校园建成以来,学校的形象和声誉不断提升,办学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及领导的肯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林木声副省长、宋海副省长、万庆良副省长、罗伟其厅长、陈弘平书记、陈奕威市长等省、市领导先后来校视察或调研,各位领导对学校的办学体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先进的办学理念 在总结50多年丰富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学校结合新的形势和参照新课程理念,坚持走“高端办学”的发展道路,践行“日新其德,日勤其业”的校训精神,以“成就与发展”为办学理念,以“深研精教、激发潜能、促进成长”为教学理念,以“健身心、兴人文、重创造、求发展”为校风,以“勤谨、笃学、精进、超越”为学风,努力打造“注重人文、国际视野、艺体见长”的办学特色,为学生谋发展,为社会育英才;致力于建设人文侨中、规则侨中、实力侨中、素质侨中、特色侨中和学习型侨中。 学校办学理念得到了广东省教学水平评估专家和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评估专家一致地高度评价。 三、优质的教学资源 学校规划合理,布局科学。拥有普通教室93间,并全部配有数字投影仪及多媒体设备;专任教师每人均配备一台手提电脑;各功能室齐全,理化生标准实验室及探究实验室、微机教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音乐美术专业教室等各种功能室齐全;图书馆建筑面积2400多平方米,纸质图书近16万册,电子图书20多万册;学生阅览室使用面积1100多平方米,设有700多个座位;拥有标准的塑胶田径运动场,有网球场1个,排球场2个,羽毛球场10个,室外篮球场8个;拥有 7000个座位的体育馆——揭阳念慈体育馆正在建设中,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将于2010年8月全面竣工;建成了千兆校园网、校园局域网、校园广播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 学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示范性作用,近三年来,每年用于奖学奖教和资助困难生的资金超过100万元;已经连续两年承担了榕城区全区高中新聘任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每年1个月);我校有11名教师被榕城区教育局教研室聘为学科教研组成员,我校承担了全区的高中教研工作,并与仙桥中学、邱金元纪念中学等学校结成帮扶关系,在全区高中教学与教研工作中,发挥了示范作用。 四、精细化管理与优质服务 学校追求高端办学目标,坚持教育无小事原则,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致力于“平安校园”建设,坚持建设“人文侨中”的理念,坚持“管理更多地体现为沟通与理解、支持与服务、宽容与激励”的管理理念,把师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学生餐饮、内宿、走读生交通等方面的条件比较优越。 学校在学生的生命教育、安全教育、自主管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教育、科学与人文教育、人文关怀教育、环境熏陶教育、生活教育等多方面做出了较好的成绩,并在当地发挥了示范性作用,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五、优秀的师资 学校拥有一支敬业善教、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近年来面向全国招聘骨干教师,并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名牌大学招收了一批优秀毕业生。现有教职工330人,专任教师247人,特级教师和区级拔尖人才4人,高级教师62人,一级教师86人,研究生11人,另有外籍教师3人;先后有3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0人获“省级优秀教师”称号。 学校致力于学习型组织建设,已于2007年正式成立教师发展学校,注重教师培训和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和事业进步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帮助教师实现价值理想。近三年,先后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教科所、武汉大学、上海教育研究院、东莞理工学院等多位专家教授到校讲学。 六、办学成果 1.优异的教学成绩 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成绩连创新高,高考进步率居全市前列,学生上本科率高于全市上本科率,连续多年被授予“揭阳市高考成绩优异单位”称号。现在,我校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进优出、低进高出”的典型学校,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2009年高考取得了重大突破:上本科线人数突破700人大关。学校已经连续6年被授予揭阳市高考成绩优异单位。 2.办学特色 学校在总结50多年丰富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整合学校文化,突出了“注重人文、国际视野、艺体见长”的办学特色,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保持传统特色。学校作为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省体育(篮球)传统项目学校、省体育特色学校,借助新校园的资源优势,得到了更好的发展,2009年7月,我校男子篮球队在珠海举行的“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男子篮球比赛”中荣获冠军。 第二,校本文化建设。在文化内涵上,结合办学特色,突出了传统经典文化及其所蕴含的人文情感;突出了课程性原则,即将校本文化建设和校本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注重学校文化的延伸、拓展和再生成。概括出富有特色和示范价值的“侨文化”。得到了广东省教学水平评估专家和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校园“四化”建设成绩突出,被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 2008年以来,在我校召开的现场会议有:广东省校园安全应急管理现场会、揭阳市学校文化建设现场会、榕城区校本培训现场会等。 第三,学习型组织建设和校本培训工作卓有成效。示范性得到上级肯定,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校,承担了本区的教师培训和教研任务。 第四,“人文侨中”建设取得优异成绩。学校的人文关怀,安全与文明建设都在当地发挥了示范性作用。2007年以来,学校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校园、揭阳市安全应急管理示范单位、交通文明示范校等。 第五,学生教育管理,尤其是在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新公民教育、生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广泛认可,在当地发挥了示范性作用。 学校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入落实“成就与发展”的办学理念,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道路,力争早日办成揭阳市乃至粤东地区的一流名校。
揭阳市第二中学,简称揭阳二中(原为揭阳学院附属中学,于2006年底经上级批准更名为揭阳二中),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区榕华大道南段,是由办学历史悠久、成绩卓著、声誉远播的粤东名校——揭阳师范学校改制而成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2001年秋季开始面向全市招收高中一年级新生。 2008年有教学班56个,学生3115人。学校占地面积28774平方米,建筑面积26373平方米,绿化面积14586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幽雅宁静,各类现代教育教学设施配套齐全,设备先进。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敬业乐业、精教善教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全校教职员工191人,其中专任教师159人,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157人,中学高级、一级教师101人,达标率100%;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特级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9人,以及一批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办学以来,全校师生上下同心,团结拼搏,取得了显著的办学实绩: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办学效益更加显著,成为揭阳市一所学校形象好、社会声誉佳的品牌学校。学校秉承原师范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结合时代的新要求,确立“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提出“优化校园环境,加强科学管理,全面提高质量,探索特色建设,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校风一流、管理科学、质量优良、办学效益显著、教育特色鲜明、家长学生向往的现代化高中,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公民,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的办学目标,坚持“学会做人,品德高尚;学会学习,学有专长;学会健体,身心健康;学会发展,勇于创新”的育人目标,恪守“厚德、笃学、和谐、发展”的校训,形成“培德、育才、团结、奋进”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进取”的教风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学校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的治校策略,视质量为生命线,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高考连佳绩,一年一个台阶。学校连年被市教育局授予“高考成绩优异”锦旗。以课题为龙头,促进学校良好科研氛围的形成,学校领导、老师的教育论文频频在国省市各级学术会议上交流、获奖,在各级报刊发表,并结集为《教苑耕耘文选》(第一、二辑)。学校将“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作为办学的追求,形成了“全面发展,艺术见长”的办学特色。学校不单拥有比较完善的艺术教学设备设施,而且拥有一支实力雄厚、阵容强大的美术、音乐师资队伍,确保学生受到专业的、优质的艺术教育,学生参加艺术类高考成绩优异,被录取到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华南师大艺术专业等;在省市各级艺术比赛中也频频获奖。现任校长为林怀波。学校曾获广东省安全文明学校、潮汕星河奖集体道德奖等多项光荣称号。学校为全国高考定点考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推广示范学校,揭阳市一级学校、新课改样板学校、校本教研实验学校、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法制教育联系基地和市规划首批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学校之一。
揭阳市第一中学,简称揭阳一中,老校区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区北环城路中段,新校区位于揭阳市区淡浦南路。其历史溯源于清乾隆八年十月十二日(公元1743年12月7日)邑令张熏创建的“榕江书院”,故12月7日亦是揭阳一中的校庆日。 揭阳第一中学至今已有271年的历史。学校占地165.3亩,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环境优美,外观气派,配套完善,设备现代化。1993年被定为揭阳市重点中学,2002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9年,学校先后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被广东省总工会评为“广东省模范职工之家”,2010年荣获揭阳市先进集体称号。 揭阳第一中学前身“榕江书院”,创立于清乾隆8年10月22日(公元1743年12月7日),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知县刘勤加以扩建整修。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增设武院部,招武生练开习射。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榕江书院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改为“榕江高等小学堂”(八年制 的小学高年级,即6-8年级)和“榕江师范学堂”(招收高小毕业生或私塾优秀生的五年制初级师范),统称“榕江学堂”。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经县长施入雍呈报教育部备案,改为四年制中学,称“揭阳榕江中学”,与金中、韩师并称岭东最高学府。揭阳(含揭西)、普宁、潮阳、惠来及丰顺等地青年学生,很多都到此求学。1925年改为三年制初级中学,换名为“揭阳县立中学”,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曾办高中部,成为一所完全中学,并正式命名为“揭阳县立第一中学”,学生近千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0月,日机轰炸榕城,学校搬到棉湖镇(现属揭西)何兴道书院旧址上课。1943年高中部搬回榕城原校,初中部仍留棉湖,称“揭阳一中棉湖分教处”。1945年3月校舍被日伪摧毁。抗日胜利后靠海内外乡亲父老,尤其是邑侨的资助,才在原址重建。
在榕城区委、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揭阳真理中学师生奋力拼搏,扎实备考,今年中考实现了新的跨越。该校考上揭阳一中正取生共277人(比去年增加40人),占一中正取生的35%;700分以上共96人;全市前20名学生并列110人,该校占15人,其中纪晓阳同学以总分737分夺得市区第一名。该校近3年中考成绩连创新高,考上一中正取生人数逐年增:2006年158 人,2007人237人,2008年277人。一年一台阶,谱写了新的辉煌。揭阳真理中学近几年来中考屡创佳绩,为在新的起点上再创辉煌,该校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树立忧患意识,发扬爱岗敬业精神该校领导深深意识到:真理中学作为具有百年历史的初中名校,要保持和发展真中的品牌地位,继续成为榕城区、揭阳市的龙头示范学校,只有解放思想,认清形势,断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收集各方面信息,及时调整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在继续开好家长会、学生座谈会的基础上,设立校长信箱(电子信箱及纸质信箱),全方位听取学生、家长、教师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想学生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和依据。二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现阶段真理中学生源不再有优势的情况下,学校领导班子认识到:"争生源不如争教师,争教师不如培养教师",这也是学校最有能力解决的和最具持续发展作用的出路。于是,该校通过发挥行政班子的引领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强教研组、备课组活动,适当进行循环教学,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进修培训,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积极配合国家、省、市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努力培养各学科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同时,注重对培师的理论研究,2007年上半年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培师研究课题《利用博客资源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正在深入开展,并已获得初步成果。三是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榕城区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暂行规定》及各地先进事例,要求广大教职工增强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树立奉献精神和拼博精神。同时,针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现象,进行个别谈心,努力引导教职工确立"校荣我荣"的思想,使教职员工的师风师德上升到一个新台阶,涌现一批勤奋向上、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二、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该校充分认识到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把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工作来抓。一是创建班级文化。学校在继续创建校园文化的同时,各班级根据自身的特点,制订班规、班约、班级倡议书,设置"心语专栏"、"我的目标"、"我的格言"、"班级信箱"等,使每位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宣染教育,并增强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班集体。二是优化主题班会。为提高班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师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加强对班会课的管理,要求班主任课前必须深入进行调查了解,做好充分准备,认真上好每节班会课,并开设校性班会公开课。三是开展感恩教育。根据现在独生子女逐渐增多,父母溺爱倾向加大,一些孩子出现孤癖、任性、自私的现象,学校开展了以"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使全体学生受到很大的教育。2008年4月,省教育厅思政处刘秋明副处长等领导一行先后到真理中学调研都给予高度评价。三、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力争教学效果再上一个新台阶学校进一步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增设教学奖励措施,把住教学各个环节,从细节和过程上出质量,增效益。重点抓好三方面:一是抓好课堂提效益。提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创造"和"反思",即从教材到教案的创造,从教案到实际教学过程的创造,对课程、教学实施的反思。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使老师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二是抓好竞赛促质量。除各学科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校性竞赛外,还举行了快速作文竞赛、历史手抄报竞赛、电脑排版制作小报竞赛及科技、书画兴趣小组活动,并辅导各科尖子参加上级各类竞赛。通过各类竞赛和兴趣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尖子,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收到良好的效果。三是抓好备考迎中考。该校将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初中阶段全部内容分为知识板块,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全面逐项复习;第二阶段对知识进行综合归纳,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三阶段进行查缺补漏,强化重点,注重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心理辅导。四、继续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为适应课改的要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质量,该校几年来做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总结了许多经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课改走在全市的前列,并以公开课、研究课、交流会的形式在全市、全区介绍推广,各学科均受到同行的充分肯定。
普宁市实验中学系由普宁师范学校转制的普通高级中学。普宁师范学校创办于 1926 年,始终立足于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办学质量深受社会各界赞誉,尤其艺术特色教育蜚声省内外。 1996 年 7 月便已率先在粤东通过省中师办学条件标准化验收, 1987 年被定为“广东省 18 所重点师范”之一, 1988 年被评为全国“百所先进师范”之一,同年被评为“广东省先进集体”,已为粤东地区培养 1.2 万多名全日制中师毕业生,培训在职教师 6 万多人次。 2003 年 5 月,师范转制为普宁市实验中学,同时挂“普宁市教师进修学校”牌子。实验中学秉承师范的各种资源,现校园占地 300 亩,现代气派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教工宿舍楼、教工食堂、学生食堂、科学楼、艺术楼、办公楼、图书馆、风雨操场等建筑错落有致,总建筑面积 6.06 万㎡,各项硬件设施日臻完善,具备容纳 3000 多名学生就读及配足相应的教职工、教辅人员学习、生活、运动、住宿、用餐所需的硬件设备、设施,教师学习、生活、工作环境条件优越;配设三个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史地室等六个专用教室,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设备先进、齐全,图书馆藏书 11 万册,已开通 10 兆光纤宽带网,学校各计算机室和各办公处室都联网,且网络开通至各教工宿舍楼,以供教职工使用。现在校教职工 224 人,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 90% (其中有研究生 4 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教研实力强,校报《延袤》等刊物已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学校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实现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在“忠诚、团结、勤奋、求实”校训下,形成“教风严、学风浓、考风纯、校风正”的良好校园氛围,教学教研氛围浓烈,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式学习方法,各科组的省级研究性课题正在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力求实现“课内扎基础,课外出成果”的既让学生全面发展、又让学生发展个性特长的办学理念。为突出艺术特色教育,学校在高中部开设美术、音乐、体育三个特长专业班,经常请华南师大等高校专家莅临指导,讲授应对高考方法。 2005 年首次参加高考便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高考上线率达 81% ,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本科指标。其中音乐、美术类上线率达 100% ,上第一批重点线占全市一半,音乐类 80% 上本科线。 实验中学同时挂“普宁市教师进修学校”牌子,负责普宁市中小学在职教师的职务培训任务,并与韩山师范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 , 目前已办成韩山师范学院的校外最大专科、本科函授基地 , 为普宁市乃至粤东地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师范转制办学几年来,学校已取得明显的办学成效,于 2004 年 6 月学校被评为“揭阳市一级学校”,目前学校正朝着“办一所负责任、高品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型学校”的目标迈进。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