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育小学是梅江区一级学校,地处梅城江南四横街,属三角镇大坜村管辖。其前身为创办于清末民国初期的私塾育民学堂,育民学堂于1918年间拆分为“化育学校”和“新民学校”,各自选址办学。“化育学校”在现址办学至今,解放后收归政府管理,曾更名为大坜小学、莆心小学,2008年复名“化育小学”,寓“春风化雨、作育英才”之意。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校友学子遍布海内外,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百年的沧桑巨变,近百年的春华秋实,一代代化育人承先贤之志,取俊杰之长,以发展为主题,以育人为己任,恪守“业精于勤”的校训,孜孜不倦,前赴后继,为学校的优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有一至六年级14个教学班,学生700多人,教师40人,校园占地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建设到位,文化气息浓郁。学校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扎实进取,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的办学理念,通过完善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质量优异、特色鲜明、学生向往、社会欢迎的规范化学校。
光远小学原名东风小学,创办于1911年,位于梅州市江北文保路,后因该地建卷烟厂而迁至现址梅石路。学校占地5929平方米,建筑面积5811平方米。光远小学历经沧桑,数创辉煌,是梅州市首批市一级学校。光远小学现有19个教学班,学生863人,教师54人,其中高级教师51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大专毕业以上学历51人,占89.5﹪。教师爱岗敬业、业务精良、团结上进,学科结构合理,有音乐、美术、体育等专职教师和专职校医。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设施完善。学校注重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与人文关怀并重的“双主体”办学模式,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创办“教育观念人本化,教学方法自主化,教学环境绿色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特色学校,使整个校园充满文明、清新、和谐的文化氛围。 1988年春,光远小学改由梅江区管辖。在上级党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重视下,在社会各界人士、学生家长的鼎力支持下,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现代教学设备逐步完善,现有运动场、电脑室、软件制作室、音乐室、舞蹈室等“一场十八室”。 近年来,光远小学多次承办了教学、教研活动现场会,如梅江区中小学德育研讨会、小学语文和数学教研活动等。学校坚持“三个面向”,通过课堂主渠道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形成特色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历年质检均双达标,毕业班抽检成绩均名列前茅。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均衡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光远小学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突出艺术教育,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多年来学校文艺队参加各项比赛均取得较好成绩;美术小组参加梅州市科技创新大赛,连续两年获奖;近几年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区级奖58人,市级奖32人,省级奖7人,国家级奖10人,获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奖28人;教师获区级奖140人次,市级奖11人,省级奖1人,有48篇教育教学论文分别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有10个集体获区级奖。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梅江区教育系统文明单位、警校共建安全文明校园,被梅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爱卫工作先进单位。 光远小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领导有事业心、责任感,有现代教育意识和管理能力;教师整体素质高,校风、教风、学风良好。目前全校师生正意气风发,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信任的学校,展示梅州市规范化学校的风采。
金山小学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历史的梅州市一级学校,学校管理规范,要求严格,校风良好,教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校容校貌美观整洁,深受学生喜爱,家长的信赖。学校拥有一个年富力强求真务实的领导集体,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文明、守纪、进取、创新”的校风,“实干、奉献、进取、协作”的教风,“团结、诚实、刻苦、上进”的学风已内化成全体师生自身的素质。 在80年代后期,学生增至700多人,12个班以上,教师队伍日益壮大,达30多人。1990年开始动工兴建了一座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的六层教学楼。1993年2月,为创办具有教学特色的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得到了全面充实;设置了卫生室,成立了文艺队,学生人数突增至1100多人,开设教学班17个,教工人数也达52人。学校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教育教学工作连年取得了令社会瞩目、同行赞誉的显著成绩。从1989至1994年,学校连年被评为区先进学校,升中会考连续五年获全区第一名,体育成绩也连续六年夺取了区运动会冠军,均受到重奖。区教育局多次在学校召开教育教学现场会,把学校作为全区教改的样板,并受到市教育局嘉奖。1992年10月,区委、区府还专门发文件通报表彰学校,电台、报社、区宣传部和组织部先后七次报道学校教育、教学的显著成果,金山小学的业绩被选入全国性刊物《创业者之歌》,发行全国。 1997年1月,学校的设备设施按省II类标准进行配备。2001年,广存小学合并到金山小学,师生人数骤增到1600多人,原广存小学的校舍暂作金山小学的分教处,开设了四、五两个年级。同年,在正副校长的努力下,取得了市、区二级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金山小学的校园建设纳入老城区改造工程,市委谢强华书记亲临学校视察,亲自规划校园建设,政府斥资400多万元于2002年为学校建起一栋建筑面积3700多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及一大操场,省人大代表蓝福清先生捐资5万元建起了校门。位于管井头潘屋角的南教学楼(占地356平方米,高六层)于2003年秋被区政府收回。 2004年7月,原广存小学校舍被政府收回。在校长一班人的带领下,行政、教师通力协作,广开门路,筹措资金,全面充实设备设施。2003年,经上级评估,教育、教学软件建设、办学条件硬件建设全部达标,评上了梅州市一级学校!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关心下,学校不断改造,飞速发展,经过数年的努力,学校面貌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现有29个教学班,1660余名学生,教职工80人。其中骨干教师35人,教师大本学历16人,大专学历45人,中师学历19人。小教高级职称62人。 谢强华副省长、市委刘日知书记、区委彭耀新书记等领导先后亲临该校视察,对学校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学校先后被授予梅州市文明单位、省巾帼文明示范岗、省集邮示范学校、市推普先进、市卫生先进、市毽球训练基地等。近年师生参加各项比赛在区级以上获奖的有100多项,其中科技成果有10多项在市级以上获奖;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有20多篇在省级、国级获奖或发表。 2006年5月,市委刘日知书记、区委彭耀新书记、区教育局陈小明局长等领导亲临学校视察、调研,指示学校按省一级学校规划和发展;刘书记现场办公,指示市自来水公司把学校后面的旧自流水塔及周边共500多平方米的地方转让给学校使用,经协商学校以8万元购回,并于当年暑期将这块宝地建成一个运动场;按刘书记的指示,市规划局已发文将原梅县图书馆(博物馆)规划为金山小学作教育教学用地,学校努力进行衔接。根据学校场室需要,06年暑期在北教学楼底层空腹处砌建了图书室、女职工活动室、体育室。 学校一直重视青少年的体育工作,因地制宜开展各项体育活动,90年代学校田径队参加区运会获得“五连冠”,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优秀运动员。2007年5月,学校被区体育局、区教育局授牌“毽球训练基地”。 金山小学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她为祖国、为人民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才,其中,有梅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金元;有留学美国取得博士学位的陈新昌先生、廖志明先生等;有为中华体育事业作出贡献的广东省女子足球队教练林思跃;有暨南大学医学博士钟雪云;还有一大批学子活跃在全国各条战线,为祖国建设奉献力量!
梅州市梅江区人民小学,创办于1949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有7794平方米,建筑面积有10300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生1708人,教学班36个,专任教师100人。学校教学设备设施齐全,建有电脑室、语言实验室、电化教室、电子琴室、音乐舞蹈室等现代教学专用课室。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全面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办学理念,大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1994年学校被首批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活动先进集体”、全国红领巾助残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省家庭教育先进单位、省优秀家长学校、省电化教育达标优秀学校、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和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乒乓球)、梅州市精神文明单位、梅州市德育示范学校、梅州市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学校。 学校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体育、文娱等工作成绩突出,曾荣获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足球赛冠军、粤港榕埠际足球赛三连冠;在广东省少年足球赛中和广东省乒乓球传统项目校比赛中屡获好成绩;学校文艺队曾多次荣获广东省中小学文艺展演一、二等奖。
梅江区乐育小学创办于1887年。原位于梅江区西郊黄塘路乐育巷22号,坐落于环境优美的黄塘河畔,地处城乡结合部。当时由德国、瑞士、巴色差教会主办。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由人民政府接管。师生勤教勤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为祖国培养输送了大批有用人才。1963年经梅县教育局批准为“小宝塔小学”(即县重点),1975年被定名为西郊公社小学。1984年又恢复原名——乐育小学。1991年危房改造时,乐育小学新建一座建筑面积为1969平方米的四层教学大楼,设计新颖别致,雄伟壮观,分获市、区优质工程和设计奖。1998年,在区委、区政府、教育局和原西郊镇委、镇政府、原蕉岭县委书记(现任梅州市嘉应学院党委书记)李俊夫同志的关心重视支持下,学校又拆除了原两层的老教学楼,又新建了一座建筑面积为2952平方米的五层框架结构教学大楼,同样被评为区优质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需要,在区委、区政府、教育局的关心重视下,2004年2月乐育小学与梅州市黄塘医院置换,搬迁至梅江区江北新峰路西郊街道办事处侧,现有17个教学班,学生910多人,教师48人。学校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40平方米,是具有悠久历史、优良传统、校风严明的梅江区一级学校。
梅江区肩一小学(原东郊乡中心小学)是区一级学校。她位于东山大道中段,与梅县高级中学为邻。学校创办于1914年,是一所历史悠久且有革命传统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002平方米,建筑面积5858平方米。在历届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校容校貌越变越美,设备设施不断完善:1996年,学校建起了一栋综合教学楼,内设财会室、报账室、接待室、教导室、校史荣誉室、教师会议室、教仪室、自然实验室、电脑室、电教室、音乐舞蹈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少先队队部室、体育器材室、综合活动室……2004年,学校又新建起一栋造价为228万元,占地55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300平方米的6层教学大楼。两栋雄伟的教学楼耸立在操场边,新教学楼上的“三个面向”的巨幅横标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熠熠生辉,显示出它那深刻的内涵和无穷的生命力。学校设施设备总值由1988年前的132931元增加到531725.46元。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