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小学位于梅江河畔坝园新村。她创办于解放前,原是温、麦两姓人的私塾。1952年纳入国家统一经办,改为育群小学,1966年更名为西郊小学。 该校创办历史长。1990年,区委杨漾光书记联络旅美侨胞谢光济先生昆仲捐资一百万港元,重建西郊小学。新建学校占地6500m2 ,建筑面积2440 m2。1995年兴济先生又捐资九万八千元人民币资助学校充实图书室,少队室、电教室设备。 如今的西郊小学,拥有优美的校园,宽阔的操场,拥有崭新的教学大楼和纪念礼堂,拥有丰富藏书的图书室,拥有勤奋拼搏,团结奋进的有事业心的教师队伍和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她曾经多次摘取升中会考乡总评分,重点率第一的桂冠。2001年升上梅州中学初一级的学生有三名获成绩优秀生称号,2002年升上嘉应中学的麦应华夺得900多人参加的新生入学考试第一名。 西郊小学在群众中口碑好、人气旺,学生人数从一百多人增至四百多人。
我校创办于1906年,是百侯文化之乡基础教育的摇篮,曾是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实践基地。 我校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卓著的办学成绩。1927年朱总司令率“八一”南昌起义军到我镇进行革命宣传,并把司令部设在我校,使我镇许多青年参加了革命,如长征老红军原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教务长杨兰史同志、解放后第一批受衔将军杨永松同志和老红军肖月华同志等。九十多年来,我校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我校现有学生920人,教学班24个,教师59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有37人通过业余学习取得了大专毕业证书。教师中中级职称的21人、初级职称的38人,省先进教师10人、市先进教师13人,大部分教师都曾评为县级先进教师,中共党员28人。学校原校舍是50年代初建筑的土木结构瓦房,1999年蒙华侨杨增蕴先生的支持,在原址上拆除旧校舍兴建了一幢杨增蕴教学楼。现我校占地面积13121.7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3200.1平方米,绿化占地面积2633平方米,其它占地面积7288.6平方米,生均面积15.1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767.3平方米,生均面积10.58平方米,很多校友乡贤和社会知名人士关心我校慷慨捐资赠送教仪充实了场室,如肖环多媒体电教室、镇泰语音室、英德电脑室、主控室、软件制作室、教学仪器室、自然实验室、少先队队部室、科技劳作室、学校校史室、图书室、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档案室、卫生室、值班室、广播室、会议室、体育器材室、乒乓球训练室、室内体育室、田径运动场和蓝球、排球、羽毛球训练场、生物园等20多个功能场室,有充足的教室和行政、教师办公房。目前,我校有60多台电脑、计算机控制平台3个,还有5台彩色电视机、5台放像机、25台投影机、25台录音机、15台复读机、10架电子琴,全校基本上实现了“多机一幕”进课堂。少先队大队部配齐10单元设备,有统一整齐的队鼓、队旗、队服、披巾,并有一支经过严格训练、素质优良的150多人鼓号队。图书室现藏书25088册,生均图书30册。 最近几年来我校注重英语和计算机教学,争取县局调配英语教师,并派出两批6位教师参加市局举办的软件制作培训班学习、1 人参加省英语教学培训、2人参加省计算机教学培训。全校有46位教师先后参加了县人事局举办的计算机操作培训班学习并取得证书。现英语课在语音室和多媒体电教室上课,计算机课每天下午第三节安排一个班学习,到目前为止五六年级学生都能*作电脑。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宗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致力抓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展示了新的辉煌:学校先后荣获大埔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好校风学校”、“文明学校”、“先进党支部”、“先进团支部”、“先进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学校少先队评为“全国红旗大队”、“广东省少先队先进大队”、“梅州市实施雏鹰行动先进集体”、“大埔县优秀少先队大队”。《南方日报》、《梅州日报》、《梅州教育》等报刊相继报道过我校的办学实绩和先进事迹。1998年秋评为大埔县一级学校,2002年1月评为市一级学校。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