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中学创办于1904年,1938年始设高中班,成为大埔县第一所完全中学,1946年定为省立中学,改名为“广东省立大埔中学”。由于县治迁移湖寮的原因,“文革”后列为大埔县面上完全中学。大埔中学创办以来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人才,其中有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院士(2人)、工程师、专家、教授、华侨实业家等,遍布海内外。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的完全中学。大埔中学座落于茶阳镇西门河畔,背靠金山,面朝笔架(笔架山),闹中取静,环境优美。学校占地120亩(山地60亩),教学设备设施齐全,其中有语言实验室1个,电脑室2个、多媒体教室1个。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分布合理。现有18个教学班,师生1000多人。大埔中学有一个勤奋务实、团结合作、敬业爱岗、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办学思路清晰。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安教、乐教,练硬功,塑形象,科研促教,改革图强,默默地为山区教育事业作奉献。近10年来,大埔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和依法治校、依规育人的治校方略,强化改革意识,创新理念。坚持两手抓一手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学校一年变一个面貌,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上一个台阶。 目前,大埔中学全体师生正以全新的姿态,加倍的努力,争创更优秀成绩,迎接学校百年华诞。
梅县新城中学位于风景秀丽的新城行政区庐陵岌,面向新县府,背靠梅花山,左邻人民广场,校园面积达108亩,前身是程江中学。 1954年12月3日,梅联文化补习学校在梅城十甲尾谢屋由梅县工商联创办;1955年秋校址迁至程江锭子桥“远威第”;1956年秋由政府接管,转为公办学校改名扶贵中学;1959年9月改名为程江中学;1969年迁址至车上庐陵岌与程江农中合并,增设高中,成为一间完全中学,定名为程江中学;1998年3月1日更名为梅县新城中学,于1999年秋恢复招收高中一年级新生,同时升格为县直属完全中学。现有初、高中共5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多人,教职工183人,是全县规模大、质量高的完中之一。 新城中学的发展,历史悠久,道路坎坷,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四十八年来园丁们的辛勤培育,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仁人志士、侨胞、校友们的大力支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学子遍五洲,英名传四海。特别是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行政部门的重视、关心下,多渠道筹集资金 近3000万元,对原来的旧校舍进行了全面的规划改造。三好楼、四有楼、五星楼、锡昌科学馆、翰荣图书馆、翰荣礼堂和师生宿舍等一幢幢新楼琼宇错落有致布局合理,校园处处生机盎然,充满时代气息,一座现代化高质量的美丽校园已初现雏形。 过去的一年,我们学校实现“改薄建规”,荣登县一级学校;学校被评为梅县美丽校园和县德育示范学校;今年学校又顺利通过了国家级定点考场和广东省体育(毽球)传统项目学校的评估验收;被授予“梅县先进单位”称号;今年中考再创新高,上重点线83人,其中有3人居县前十名;首届高三毕业生参加高考初露锋芒,以87人上省线、单科700分以上有11人次、750分以上3人、录取本科院校54人的好成绩而实现一炮打响。在过去一年里,我校教学改革更是成绩斐然:国家级科研课题“研究性学习”在我校开展如火如荼;现代教育技术走在全县前列:我校有200多台电脑实现联网并实现宽带上网、办公现代化。师生参加各种评比获奖颇丰;我校教工篮球队获县第一名和教工足球队获梅州市“钟声杯”亚军;学校150人的大型花样鼓号队在2002年 县运会上首展风姿,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在新的学年,学校领导高瞻远瞩,提出学校新的发展战略。即以“办大校、创名校、登市级、出效益”为目标,走“一二三四五”发展之路。“一”即围绕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条主线;“二”即落实“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方针;“三”即 三点(把新城中学建设成为梅县新城的一个景点、体现梅县文化之乡的教育亮点、成为梅县基础教育和学校管理的示范点);“四”即实施四大工程(德育工程、师资工程、科研促教工程、英语和教育信息化工程);“五”即形成五大特色(教学高质量特色、勤严搏新的校风特色、体现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校园文化特色、培养“合格+特长”的新型人才特色、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特色)。我们坚信: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有广大侨胞、校友和社会贤达的一如既往关心资助,有全校师生员工的团结进取和无私奉献,新城中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绚丽辉煌!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