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中信地产和世纪城地产与附中派出学科骨干教师,一部分由学校在东莞和全国各地招聘。现在自全国应聘教师近百人,其中特级、高级及具有特长的各类教师占相当比例,我们招聘教师将本着“坚持标准,严格考核”的原则,同时注意到应聘教师的民办校工作经历与经验。总之,这支教师队伍是支事业心强,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善解“难题”的“学者型”教师队伍。
东莞市大岭山镇第五小学位于大岭山镇杨屋村美丽的旗岭山下,前身为杨屋小学。为整合教育资源,2005年与颜屋小学合并成为大岭山镇第五小学,现有教学班16个。学校坚持“面向全体,素质至上,发展个性,立足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走“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之路,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正成为东莞一颗崛起的教育新星。
大康小学,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街道大康社区辖区内,学校创办于1937年,原来是村办学校,2004年农村城市化后由龙岗区教育局接管。学校几经坎坷走过了69年的办学道路,在上级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大康小学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规模迅速壮大。目前,学校占地面积达1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567平方米。学校共分六个年级十七个班,在校学生共848人。全校教职员工 53人,(专业教师50人,职工 3人)。其中公办教师17人中,男教师11人,女教师6人,本科8人,大专9人;聘用教师33人中,男教师9人,女教师24人,本科5人,大专24人,中专4人。全体教师中,30岁以下的11人,30至40岁32人, 40岁以上的7人。小学高级教师15人,小学一级教师21人,小学二级教师 5人。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升学率达100%。近5年来,学校输送到中学的学生学业成绩较往年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校表现良好,受到了各主管中学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依山傍水。绿化、美化、净化的环境,使学校成为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好场所,整个校园充满了人文气息。
深圳市上合小学创建于1922年。校园占地面积20608平方米,建筑面积10206平方米。2005年被评为81人。深圳市上合小学坚持“夯实”战略,努力创办高效益、有特色的优质化学校,不仅形成了一整套办学体系,而且打造了独具风格的上合品牌。“象棋进课堂、京剧进课程、健身进师生、科技进校园、国学进心灵”的特色措施培养了大批特长生,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底蕴。“陪伴欣赏、关爱互助”的校风,“知能并进、自主向上”的学风业已形成,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卓有成效。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发展与创新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引探创新教学研究先进单位”、教育部“京剧进课堂实验学校”、“社会公认育人先进单位”、“深圳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市体操标兵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等50余个荣誉称号;师生获得各级各类奖励1048人次,其中国家级237人次。
深圳市爱华小学于1984年8月开办,占地面积22089平方米,建筑面积8169.11平方米,体育场所面积8621平方米,有普通教室25间,功能室6间,图书馆藏书总数2.5万册。2010年,爱华小学开设13个教学班,学生人数665名。教职工总数42名,专任教师38名(副高职称1名、中级职称13名)。
(一)学校沿革 黄埔小学地处沙井街道黄埔社区,创办初期设备简陋,两间祠堂当作教室,占地面积仅几百平方米。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校址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学位要求。1994年原黄埔村委为了解决群众子女就学难的问题,自筹三百多万元资金,重新选址建成新的教学大楼并添置各种教学配套设施,把黄埔小学迁移到目前位置。学校搬迁后十多年来,在市、区、街道各级政府和黄埔社区的关怀下, 2004年、2006年先后利用同富裕工程建起了一幢新教学大楼和一幢综合楼,为黄埔小学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2008年村小改造工程投资300多万元改建了学校运动场和校园环境,近二年投资200多万元完善了教育教学各设施设备。现在,学校校园规划布局合理,环境洁净优雅,文化和谐自然。(二)学校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16001平方米,生均占地15.94平方米;建筑面积10031平方米,生均9.99平方米,学校现有21个教学班,学生1004人,班均人数48人。学校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在编教师39人,临聘教师13人,职工2人,员额教师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大专学历21人,占36.8%;本科学历33人,占57.9%;硕士研究生学历2人,占3.5%;小学高级教师19人,占33.3%,小学一级教师27人,占47.4%,全校教师平均年龄34.9岁。学校领导中,设校长1人,副校长1人。教导处主任1人,教学处副主任1人、办公室主任 1人、办公室副主任 1人、德育处副主任 2人、大队辅导员1人。(三)育人环境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达到了省规范化学校的配备标准。学校建有200米标准环形塑胶跑道和100米直跑道,一个足球场,两个灯光篮球场,两个羽毛球场,一个室内活动室、一个植物园。配备了多媒体电教室、电脑室、电脑机器人室、综合实践室、科学实验室、舞蹈室、体质测试室、心理咨询室、室内综合活动室、书法室等三十多个功能室;建立了学校网站和网上办公系统。每个教室配备了“多机一幕”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常规教学仪器设备和体育卫生器材设备等均按省规范化学校标准配齐。学校藏书2万4千多册,人均达到30册,少先队鼓号队12个单元配备整齐。
大石镇河村小学创办于1927年2月。1986年4月由香港同胞冼锦华先生发动,以冼溢、冼锦华、冼冠兴、冼窝成、冼雄等成立校董会并带头捐款408600港元,选址在大石镇东南角,南大公路和迎宾路相交的金三角地段,现河村东路29号重新建成河村学校。河村小学占地面积7700平方米,教学楼三幢,占地面积720平方米,建筑面积1977平方米,绿化占地面积4159.41平方米,运动场和校道面积2820.59平方米。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4人,核编教师11人。(本科毕业5人,大专毕业5人,中师毕业1人)。河村小学环境优美,得天独厚,“前有平梁 ,后有靠山”。学校以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素质为宗旨,奉行 “文明、勤奋、健美、进取” 的校风和 “爱国、尊师、勤学、守纪” 的校训。学生的培养目标:乐学、勤学,做生活和学习的小主人。教师的培养目标:爱岗、敬业,做教育的有心人。
广州市滨江西路第一小学,座落在珠江河畔的滨江西公园旁。其前身原是解放前的市第95小学。解放后的第二年,人民政府在江边为劳动人民的子弟建起了广州市第一所最漂亮的校舍,把旧校迁徙到美丽的江边,命名为“河南区第二中心小学”,后来按路名更改为现在的学校名称。“河二中”为教育事业培养了不少教学人才,故具有光荣的历史传统。 一九九五年,海珠区人民政府重视教育的投入,又再次把学校重新拆建,全面更新改造。同时,学校又采用了科学的教育和管理,逐步形成了“爱国、自信、勤奋、创造”的良好的校风,使学校成为一所具有初步的现代教学规模和素质教育气息的学校。 学校设有12个教学班,教师23人。每个教学班的教室都拥有校级的三回路扬声器,四频道的校内有线电视、实物投影仪、投影仪、录音机、扩音机等。走廊设有紧急呼助电话。 此外,开设有电教综合室、多媒体计算机房、音乐舞蹈室、自然实验室、美术室、图书室、阅览室、辅导室、科技劳动室、室内活动场、射击场、生物园等。辅导教学室和课室大于1:1配置,颇具规模。还与中国第一街——南华西街开展共建文明活动,使学校具有一个良好的外部教育环境。 学校致力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使在校的全体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下良好的基础。 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采用世界现代化的辅导技术,协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对学生采用人格动力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又为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从一年级起,我们便开始了健康人格、电脑知识、中英文打字、英语口语和国防知识教育。 在教育学生,辅导学生方面作出了成绩。曾接受英国磐石影视公司对我校学生为社区服务和红十字活动的采访,穗港澳台新辅导工作团考察。 今天的滨江西路第一小学正在祖国教育战线的广阔天地里,为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而努力奋斗!
劳村小学学校占地面积为8133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437人,教师28人,其中高级教师16人,具有本科学历13人,13人取得大专学历。 劳村小学坚持规范管理,从严治校,求实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提出了“勤奋好学,严于律己”的校风及“尊师守纪,团结向上;勤学好问,乐读精思”的学风。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孩子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肯定的和谐学校。 劳村小学大力开展联校、联片教研活动,在课改工作上走出了一条新路,被评为乐从镇课改先进学校。学校的课改经验在《顺德教育》、《南方教师教育》等杂志上推广,带动了各校校本教研的开展。 近年来,劳村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增强,整体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受到了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乒乓球是劳村小学的传统体育项目,培养乒坛健将,开展全面健身运动,促进了学校体艺活动的开展。为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校每个班都有一支球队,持之以恒的运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和合作精神,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培养了全体学生的运动意识,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