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罗定市罗定中学创建于1911年4月11日,由当时的罗定县公立中学和阖县中学校合并而成。1912年定名为省立罗定中学校,1926年更名为省立第八中学校,1935年复名为省立罗定中学校,1969年更名为罗城中学,1978年恢复罗定中学校名,并被确定为县重点中学,2001年被确定为云浮市重点中学。 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一所有近百年办学历史的名校,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办学实力在本地乃至省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据不完全统计,学校自建校以来培养了近4万名高、初中毕业生,有的成为党、政、军各级领导人,有的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更有一大批成为祖国建设的骨干力量。卢钟鹤(原广东省人大主任)、辛其荣(原北海舰队某部少将)、刘汝才(原中国驻埃及亚历山大总领事)、胡皆汉(原中国科学院光学光谱委员会副主任)、吴仁彰(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本昌(美国共和党亚裔领袖)、周立新(现为美国神经医学家,医学博士、哲学博士、总统医疗顾问团成员)等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学校醇厚的教风,浓郁的学风和文明的校风薪火相传,成为莘莘学子的精神家园。 校园环境优雅,设备设施齐全。解放后,学校得到了历届党委、政府的重视和 支持,得到社会各界人士和历届校友的关心和襄助,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校园内古建筑与现代楼宇交相辉映,佳木蓊郁,四季常青,景色优美,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校园已成为学生成长的温馨家园。 学校占地309384平方米,建筑面积126110平方米, 建有400米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及8泳道标准游泳池各一个,篮球场21个,羽毛球场6个,排球场1个。建设有可停放2000多辆自行车及200多辆摩托车的大型室内停车场和300米长的读书长廊。学校有物理实验室6间,物理仪器室和 准备室4间,化学实验室6间,化学仪器室和准备室4间,生物实验室4间,生物标本仪器室和准备室2间,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含计算机辅房、工作室)7间,语言实验室4间,历史室1间,地理室1间,地理园1个,生物园1个,通用技术实验室1间,综合电教室2间,电子阅览室1间,物理探究实验室1间,化学探究实验室1间,校园网络中心1个,教师阅览室1间,学生阅览室2间,心理辅导室2间,音乐室4间,舞蹈室1间,美术室3间,校史展览室1间。图书馆藏书近17万册,所有上课的教室装备多媒体教学平台,处(级)室实现了电脑校内联网并装配ADSL网络系统,学校还有广播系统和有线电视台,教学仪器的配备能满足日常教学要求。 注重科学备考,成绩稳中有升。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克服种种困难,2010年高考成绩再创辉煌。上第一批重点线总人数为148人,上第一批重点率为7.7%上线人数排云浮市第一。上本科线总人数为1134人,本科上线率为59.1%,上线人数、上线率均排云浮市第一。陈海成同学以650分夺得云浮市文科总分第一名,宁灿健同学以690分夺得云浮市理科总分第一名。这是我校连续第四年夺得云浮市理科总分第一名。覃源光同学以542分夺得云浮市体育类总分第一名。云浮市理科总分前五名我校占4人,前十名我校占5人,前二十名我校占7人,前三十名我校占12人,前五十名我校占20人,前一百名我校占39人。云浮市文科总分前五名我校占1人,前二十名我校占4人,前三十名我校占7人。文科、理科总分600分以上人数达254人,在云浮市排第一位。超额完成罗定市教育局下达的目标任务(给我校的工作目标任务为794人,实际完成1134人,超额340人),实际完成上级下达工作目标143%,为历年之最。 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现在全校师生员工同心同德,抓住机遇,开拓创新,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谱写罗定中学办学的新篇章。
2000年9月1日,经云浮市人民政府批准,罗定实验中学正式创办,学校设于原罗定师范学校校园内。2002年4月19日,罗定实验中学新校区奠基,同年8月首期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2003年8月新校区建设基本完成。2005年1月学校晋升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基本情况]罗定实验中学是罗定市重点中学,云浮市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基地,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实验研究实验学校和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规划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75000㎡,现已投资9800多万元。校园规划完善、设计独特、格调高雅、气派恢宏。目前全校共有74个班,在校学生4600多人,专任教师242人。[设施建设]学校教学设备设施比较完善。按国家部颁标准建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室或专用室25个,多媒体综合教室3个,多媒体学科专用室4个,计算机室2个,语言实验室1个,探究实验室4个;有硬件先进、软件资源丰富的校园网;2006年装配了38套电教平台。为适应发展高中的形势需要,学校第三期工程提前动工,于2007年4月,计划投资230万元新建一幢建筑面积为3100平方米师生饭堂,投资390万元增建一幢建筑面积为39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这两项工程将会在2007年年底竣工。[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42人,其中,本科学历的教师占92%;有省级教育专家培养对象、省级名教师、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0人。几年来,共有12位教师被授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南粤优秀山区教师"、"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称号。现在,学校是云浮市教师整体学历层次较高,整体教学水平较高的一所重点中学。[办学特色]学校秉承"爱国、诚信、求实、创新"的校训,以创建"成功学习型学校"为发展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导人发展"的办学理念,实施"打基础,重实践,求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策略,推行教育教学全程优质管理。经过七年的实践,学校凸现"全面培养、特长发展、实验创新"的办学特色。学校坚持"两全"教育,加强对优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帮扶。弘扬儒家思想,建设和谐校园,创建高品味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修身成才。学校作为云浮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承担多项省、市级课题的开发研究,在推动教育科研进程中发挥带头作用。[学校成果]学校连续七年获罗定市、云浮市"文明学校"称号,连续五年被评为"罗定市文明单位",曾被评为云浮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云浮市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道路交通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学校党总支先后三次被评为罗定市先进党总支,曾被云浮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连续七年被评为罗定市初中教学质量一等奖。自2003年首届毕业生参加高考以来,高考成绩呈跨越式发展。2007年高考,实现连续三年本科率、省线率居云浮市前列的目标,也是罗定市唯一连续五年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高考目标任务的重点中学。学校群众体育、艺术工作蓬勃发展,体育、艺术代表队在省市竞赛中屡获大奖, 2005年12月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学校初步实现了"高起点、高要求、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目标,树立起现代实验中学的品牌形象,在创建成功学习型学校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新兴县实验中学坐落在禅宗六祖惠能故乡新兴县城南郊,创建于2001年,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是云浮市一级学校、云浮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东北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实验学校”和全国“资源与国防教育活动基地”。 学校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学校建筑和规划由省教育厅建筑设计所设计,款式新颖,布局美观,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错落有致。校园芳草如茵,绿树葱茏,鸟语花香,整洁幽雅。 学校秉承“高起点办学,高水平管理,高质量育人,高效能办学”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德立校,以质取信”的办学宗旨;坚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突破口,“抓科研、促教研、创特色、办名校”的办学之路;坚持“崇德、严谨、励学、创新”的人文校风;坚持“以人为本、自主管理”的办学模式。 学校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力创自主管理、信息技术和英语体艺三大特色。 学校现有50个教学班,2535名学生,在职教职工174人,其中,省骨干教师6人,高级教师3人,一级教师77人。 2001、2002、2004、2005四年,我校团支部被评为县先进团支部;2002、2004、2007三年,我校被评为县教书育人先进集体;2003、2005两年,我校党支部被评为县先进党支部;2004年,我校被评为县“保密工作先进单位”;2004、2005连续两年,我校被评为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6、2007连续两年,我校获得县中考一等奖;2006年,我校被评为县排头兵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和首批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2007年,我校被评为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 二OO一年,在新兴县委、县政府“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管理、高质量育人、高效能办学”的宗旨指引下,新兴县实验中学应运而生。历经六年,从怀胎待产,到现在已能站立奔跑;从一砖到一楼,从一苗到一树到花园式学校,从当初的12个教学班600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50个教学班2535名学生,新兴县实验中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以人为本,民主管理 在实验中学大小事务上,学校领导让全校师生员工说了算,从不独断专行,这培养了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强化了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这看似简单的民主管理,却孕育着强大的团队合力。实验中学正是凭借团队合力,创造了一个个神奇。 实验中学在选拔用人上,实行竞争上岗。最初,学校选拔用人、竞争上岗只适用级主任竞选;后来,竞争上岗用来选拔学校中层干部;再后来,竞争上岗用来选拔学校领导。这种竞争上岗的人事制度,让有能力管理又乐意管理的人走上了管理的舞台,用活的是人,搞活的是教育。 在招聘教师方面,实验中学实行公开招聘。谁都有权选择实验中学,但是否被录用,并非学校领导个人意向,而最终取决于应聘者的能力水平。想来的,能来的都来了;想来的,能力水平欠缺的,被拒之门外,这保证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以德立校,德育创新 德育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顺应时代发展,实验中学在德育上实现了创新。 校园内告别垃圾筒,实验中学的这一举措,并不是预示学生可以随地扔垃圾,而是教育学生将垃圾带回教室或宿舍分类处理。实验中学广阔的校园没有垃圾筒,但地面一样非常洁净,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实验中学的学生有了现代人应该且有的环保观念,它的价值决不止于回收垃圾、变废为宝所获得的利润,更在于它对于社会生态所做出的贡献。 学生违反纪律是要受到处分的,实验中学对于严重违纪学生的处分,实行“听证会”制度,即由学校政教处、学生会、各班纪律委员、违纪当事人的班主任组成合议庭,共同讨论对违纪学生的处分决定。对于受处分的学生,学校领导至少每月对其戒勉谈话一次,各年级、相应班级积极为其创造改过机会,帮助其逐步取消处分,真正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当室外电影逐渐远离人们视野的时候,但它却走进了实验中学的校园。每月至少一场的专场电影,为实验中学学生进行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人们的金钱价值观与道德价值观激烈地竞争,在实验中学,道德价值观永远占据着上风。学校放弃有着丰厚利润的学校小卖部,改为让学生自主经营的“学生生活服务部”。一方面,学生生活服务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爱心又有经营能力的服务生,另一方面,学生生活服务部的利润资助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贫困生。爱心,贯穿于实验中学的校园消费、校园生活并得到发扬光大。 多一个班主任,学生就多了一份关心、多了一份呵护,实验中学实行的多班主任制度,让班级学生得到了多班主任不同风格的教育和熏陶。1+1不一定大于2,但实验中学通过文明班评比方案、班主任工作职责、班级管理规范、班主任补助方案等,规范了班主任工作,最大限度地推动了多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基本实现了1+1≥2的目标。实行多班主任制度,还在于它实现了全员教育、全员管理,每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克服了科任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弊端。 心有千千结,正处于暴风骤雨时期的青少年,心理有着很多解不开的疙瘩。为此,实验中学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把脉,帮助学生远离成长的烦恼。而且学校要求各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月至少开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帮助学生走出不健康心理的困扰。 三、以质取信,教学创优 现在,当家长和一些学校为学生上网而伤透脑筋的时候,实验中学却还在不断地加强信息技术教育。面对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势不可挡,实验中学没有逃避网络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挖掘网络中广博的教育学习资源。信息技术,不仅带给了实验中学教学上的革命,而且也正在上升为学生学习上的革命。 在不少学校,初三教师是相对固定的,他们在学校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连学校领导也得看他们的脸色。但实验中学推行的却是教师循环教学制度,凡中考科目的教师都要参与从初一到初三的循环教学。循环教学,克服了上不了初三的教师可能存在的那种“为初三教师打工”的消极教学心理,有利于教师从初一就能围绕中考进行教学,也有利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实验中学中考一年比一年好,说明教师循环教学制度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 随着中国入世、国际交往的加强,英语教育的地位日益突出。实验中学早从2002年起就开设了英语口语课,并每学期增加英语口语测试。学校还专门聘请英语外籍教师,从事英语口语教育。英语不单出现在实验中学英语课堂上,还走进了校园生活,成了一些英语爱好者的日常生活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实验中学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为学生广泛的兴趣提供了好去处。为学习而学,那是苦学,为兴趣而学,那才是乐学。苦学与乐学,那个效果好,我们可想而知。实验中学不补课,初三学生一样参加自己喜爱的第二课堂,也一样能迎战中考,没有什么秘诀,那是兴趣使然。 “凡走过,必留下足迹。”实验中学经过六年发展,已经成为云浮市一级学校、广东省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有理由相信,实验中学的实验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新兴县惠能中学是新兴县委、县政府为全力打造文化大县,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而全力打造的一所普通高中。学校按照国家级示范高中的标准规划建设,于2005年3月25日正式动工兴建,终端办学规模90个教学班约4500人,它的建成将大大地缓解本地学生上学难尤其是上优质高中难的问题。 学校明确提出“惠及学子,能造英才”的办学宗旨。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体师生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扎扎实实的开展各项工作,教育教学事业进展顺利。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教学班54个,学生3121人,教职员工240人。校园占地515亩,其中校舍建筑面积56000多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90%。学校按照国家级示范高中的标准规划建设,布局合理,共建有400米田径运动场1个、篮球场12个、羽毛球场8个、乒乓球室3个,排球场4个。设施建设新兴县惠能中学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安装高三年级18个班多媒体教室和4个公共多媒体教室,安装学校广播系统,建立物理实验室4个、化学实验室3个、生物实验室2个,音乐教学室、美术室、舞蹈室各1个,并不断完善器材和设备,实现了教学现代化,为我校实施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师资队伍 学校领导班子,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富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改革精神,深得教职工的信赖和拥护。学校广纳贤才,按照国家标准配齐专任教师、职员、教辅人员和工勤人员。目前我校教职员工共有240人,其中专任教师216人,占教职员工的90%,本科以上学历达95%。学校形成教师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注重校本教研的浓厚氛围。学校实施“名师工程”,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开展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活动,积极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通过“三给”(给机会、给动力、给时间)及传、帮、带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不断进步,多名年轻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办学特色 学校以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为指南,以现代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本着“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引导学生“四会”为宗旨,以“全面发展,办出特色”为目标,结合学生特点及实际,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发挥优势,抓好“小三门” (体育、美术、音乐)教育,突出发展特色, “小三门”的办学效率及高考成绩稳居全市前列。学校成果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截止至2009年8月,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和论文评奖,获县级以上奖励387人次。近三年,在全县高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课的12个学科竞赛中,共取得了7个第一名,3个第二名,1个第三名和1个第四名的好成绩。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县级以上奖励94人次。首届毕业生参加高考实现了开门红,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高考奋斗目标53人。应届毕业生方面,本科、三A、三B上线率,以及全部12 个学科中的9个学科的平均分均位居全县榜首。2009年高考再创辉煌:刘伟伟同学以总分631分勇夺全县文科状元,总分排全市第二名。上本科线人数235人,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高考指标50人。小三门(美术、音乐、体育)考生24人参加高考,上本科线人数12人,上线率全市第二,全县第一。学校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广泛肯定。展望未来 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学校严格管理、教师无私奉献,学生勤奋好学”的三轮驱动的办学模式。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坚持“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的教育理念,夯实基础,培养能力,优化素质,走精品之路,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把学校办成起点高、素质优、声誉好、有特色的育人学校,早日成为国家级示范高中。
广东省郁南县蔡朝焜纪念中学是由旅加华侨蔡秉龙先生捐资,协助县政府于1996年9月创办的一所县直属高级中学,为纪念淞沪抗日英烈蔡朝焜而得名。学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2004年转为独立高中,2011年秋季恢复初中招生。
广东省郁南县西江中学坐落在西江河边的郁南县城金鱼山上,占地240多亩,修建面积21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花圃式的校园绿草茵茵,氛围清爽怡人,环境文雅温馨。校现占地220110平方米,修建面积60000多平方米。有讲授班60个,门生3200多人,教职工235人。讲授设备设施当代化,课堂宽广敞亮,电脑室、语音室、尝试室、电教平台包罗万象。讲授区、活动区、宿舍辨别区独立,各显特性,讲授区和糊口区有各种服从楼房24幢,活动区有各种球类园地19个和400米塑胶跑道。西江中学前身为“私立庚戌首义记念初级中黉舍”,是1930年2月由庚戌陆军首义同道会为记念孙中山带领的庚戌年(1910年)广东陆军初次叛逆死难先烈及是役革命同道而创办的,校址在广州沙河路旧陆军忠烈祠。 峥嵘光阴,白云苍狗。从1934年7月起,在分歧汗青期间,因为各种启事,黉舍前后六易校名,别离以私立庚戌首义记念初级中黉舍、广东省立庚戌中学、广东省立西江中学、广东省西江中学、都城镇第一中学、郁南县西江中学等为校名。黉舍还六迁校址,前后在广州沙河、鹤山沙坪、云浮腰古、郁南县河口镇、新兴县天国、都城镇等地办学,直到1944年才定永久校址于郁南县都城镇。1947年春,因庚戌陆军首义同道会取回原校名办私校,省当局因而年3月定名我校为广东省立西江中学,5月6日启用新校钤,故定是日为西江中黉舍庆记念日。1978年,西江中学被定为肇庆地区重点中学之一,1980年肇庆地区不设重点中学后改设县重点中学。 风雨砥砺,春华秋实。在社会各界及历届校友的体贴支撑下,特别是在县委、县当局的大力支撑下,我们黉舍更显芳华,更加光辉,生长更迅猛。黉舍园绿草茵茵,氛围清爽,环境文雅,是育人、读书的抱负之地。黉舍曾是广东省、云浮市文明单位。现为县重点中学、省一级黉舍、省绿色黉舍、省体育传统黉舍、省体育特性黉舍、省当代教诲技术尝试黉舍、省依法治校树模黉舍、天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国度测验定点考场、广东省浅显高中讲授程度优良黉舍、广东省国度级树模性浅显高中,目前是云浮市独一一所。目前,在县委县当局的支撑下,我们黉舍订密锣紧鼓地展开新校区(即现三所一中队驻地)的打算和扶植事情,新的尝试大楼将完工扶植,标记取黉舍扶植再跃上新台阶,黉舍生长又迎来了新的春季。 薪尽火传,桃李芳香。悠长的办学汗青中,黉舍出世了赵元浩、微音等着名校友,培养了邓景开、黄锐南等特级教员,出现了谢焕炳、林水划一多位天下、省、市、县优良西席。现在黉舍共有中学初级教员49人,中学一级教员126人,研讨生学历毕业31人,天下和省市县优良(先进)西席30多人,省级骨干西席20人。薄弱的师资力量为为黉舍的生长、门生的学习供应了坚固的人力资本保证。西江中学积年高考亮点闪烁,此中1977年规复招生测验轨制后的几年,考上大学中专的考生仅次于肇庆中学、罗定中学,成为当时肇庆地区“鼎足之势”的三所中学之一,还前后培养出刘创珏、简鉴阳、陈锦华、温培坚等入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论理学府的高材生,培养了陈敏超(2006年以900分满分获广东省政治科状元)、黄浩东(2001年云浮市高考状元)和刘立涛、邵坚宁、温惠飞、李映辉、莫志浩等省市县高考状元。79年来,万千学子从金鱼山走向社会,走向天下,成了故国的栋梁。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 ”。 在新的情势下,黉舍将持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诲目标,全面贯彻科门生长观,以“统统为了师生的最大限制生长”为办学理念,以“胜利教诲”为办学特性,尽力践行“敬业、励志”的校训和“松散、勤奋、务虚、朝长进步”的校风,全校高低同心用心,连合分歧,再创西江中学光辉。西江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诲目标,克意鼎新,勇于实际、开辟朝长进步,全面推行本质教诲,获得了可喜的成绩。l997年高考上省耳目数达 l52人,l998年l66人,l999年在县内设两间重点中学,生源减少一半以上的环境下,(三年前全县重点中学高一352名正取生只需l65人到西中就读)高考上省线以上人数仍达l70人。l999年中考,固然三年前报考重中月朔前384名的门生,只需93人到西中就读,但仍然有90人考上重中高一。2005至今,每一年高考均包管有近三百人上本科线以上。2009年有门生插手各级各种学科比赛,1997年以来全校共有l1人次获天下一等奖,24人次获天下二等奖、71人次获天下三等奖,获省级嘉奖的一多量。西席主动展开教研,l997年以来撰写的论文获奖或颁发的有:国度级9篇,省级ll篇,市级23篇,县级l7篇。前后有范锦荣、冼国光、吴柏泉、黄燕凝、杨泽坤、莫梓雄、何炯钦等西席被广东省表扬为南粤优良西席或优良班主任,谢焕炳被表扬为南粤优良校长。 西江中学于l995年被评为“广东省文明单位”,l996年被广东省教厅、省体委评为《省传统项目黉舍先进单位》,l997年被评为县先进个人, l998年被评为云浮市和郁南县的文明单位,云浮市文明黉舍,被国度评为推行《国度体育熬炼标准实施体例》先进单位,广东省实施《国度体育熬炼标准》先进个人,获l998至l999年度广东省展开夏季体育熬炼勾抢先进个人,多次被郁南县评为讲授质量目标办理一等奖和普教办理一等奖,西中党支部多次被下级评为先进党支部,西中工会多次被下级评为先进工会。西中团委曾被云浮市及郁南县评为先进基层团委。插手郁南县中门生田径活动会多次获得个人总分第一名和体育品德民风奖。l999年插手云浮市少年田径锦标赛获乙组第一名,甲组第二名,插手广东省中门生田径活动会获体育品德民风奖和400米栏第三名,男人三项全能第三名,男人铅球第五名等。前后向省体校运送了符志成、曾华卫、陈国锋、林琼芳、赵小丹、牛南都、莫栋、莫小玲等体育拔尖人才。西江中学的生长目标,范围要达到90个讲授班,实施门生全投止的封闭式办理。建立课室、办公室的闭路电视体系和校园电脑收集,电子阅览室。总之,要沿着“担当、生长、完美”西中的事情思路,尽力把西江中学办成设备一流、师资一流、环境一流、办理一流、质量一流、效益一流的名校,成为天下千所名校之一。私立庚戌首义记念中学的首任校长是谭锡祥,易名西江中学后的首任校长是陈智乾,厥后,冯肇光、李子饶、张爱民、李日华、杨石才、冼国光、谢焕炳、范锦荣、许彬泉、林水划一前后出任过西中校长一职。现在所任校长为朱东仁。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