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是市直属高中,市重点建设的学校,它有着深厚的传统、蓬勃的生机和辉煌的前景。市委、市政府非常关心与支持学校的发展,已投入2200多万元进行第一期扩校工程,第二期扩校工程正在规划中。学校第一步定位为48个班的省一级学校,在2-3内扩到90个教学班,2009年被评为全国示范性高中。 2002年被评为市一级学校,2005年被评为省一级学校,2008年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被评估组专家誉为“转制类学校的成功典范”。近几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成倍数增长,2009年学校素质教育综合评价在全市名列第一。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积极贯彻两个“全面”(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全面发展)、以人为本、质优高效的办学指导思想,努力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为实现办学宗旨,学校构建了体现寄宿制高中特点、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课程体系。 学校现有教师基本队伍是原有的师范教师,他们被誉为教师的教师,他们学科基础厚实,教育理论功底深厚,教学基本功过硬,工作勤恳,迅速适应高中教育教学。此外,学校近两年从全国招聘了一大批优秀的高中教师,他们从各地带来了宝贵的教学经验。目前,有获国家级荣誉称号的优秀教师,有南粤优秀教师,有中山教育名师,可以说,已经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在省、市教学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学校现有两个省级教科研课题、四个市级课题。 办学三年,管理已走上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构建适应新时期高中教育教学模式,被评为中山市一级学校;随后又通过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素质教育办学水平综合评估,成为优秀学校。每年市统考都有学科的平均分跻身市的前3名,辅导学生竞赛也崭露头角。2003年首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初战告捷,超额完成预测指标,升学率超过90%; 2002-2003学年,在全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中名列第四。
【历史沿革】桂山中学源出桂山书院,书院始建于清乾隆丁丑22年(即公元1756年)。光 绪己巳31年改办学堂。1944年由民主政权在原小学基础上创办初中并命名“桂山中学”。1968年,学校发展为完全中学。1984年,复以“桂山中学” 命名至今,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校。 【基本情况】2002年升格为中山市重点高级中学,成为中山市四所重点中学之一,2004年晋升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5年又被广东省确定 为全国示范性高中申报学校。目前全校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00多人,教职工160多人。其中高级和一级教师近70人,有10人分获中山市教育名 师、南粤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市学科带头人等光荣称号,有30多人被评为学校名师和学校学科带头人。 【设施建设】桂山中学是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拥有全市一流的电化教学设备,并于2000年建成了硬件先进、软件资源丰富的校园网。目 前全校每个教室均装备有多媒体教学平台,各学科进行实验或教学活动的实验室、专用室和硬件设备一应俱全。学校还为第一线的老师配备了手提电脑。生活和体育 设施完备,建有200米的塑胶田径运动场及多功能体育馆。 【办学特色】学校创立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主倡“团结、拼搏、求索、奉献”的桂山精神,致力推行素质教育,让不同层次和不同特长的学生 发挥潜能。师生共同努力,铭记“德馨学厚,自强不息”的校训,秉承了老桂山的优良传统,先后进行了多项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了“民主与制度融 合”的管理特色和“多向式分层次教育”、“自主性学习”的教学特色,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形成了“艰苦奋斗、文明守纪、严教勤学、团结进取”的优良 校风。 【办学成果】学校教育教学成绩屡创新高,2000年以来,高考连铸辉煌,近五年高考上线人数翻四番,重点和本科上线率连年达60%以上,高考 综合评价一直处于中山市前列:近五年来有四年高考综合评价位居市前三名,是全市为数不多的三获市高考特别贡献奖的学校,培养了陈嘉威、张远梁等省市高考状 元。由于办学质量突飞猛进,被中山市教育界称为“桂山现象”,办学经验多次被省、市向中小学校推广。 学校多次被评为广东省政务公开先进单位、中山市文明单位、中山市先进工会、中山市党史教育基地、体卫工作先进单位、中山市高考特别贡献奖等先进集体称号。 【科研成果】科研硕果累累,《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获得广东省教育管理科学吴汉良奖一等奖、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 奖,《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文性内涵研究》获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奖,《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选项教学)》获广东省“十五”规划课题研究一等奖。 学校多次被评为广东省政务公开先进单位、中山市文明单位、中山市先进工会、中山市党史教育基地、体卫工作先进单位、中山市高考特别贡献奖等先进集体称号。 【科研成果】科研硕果累累,《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获得广东省教育管理科学吴汉良奖一等奖、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 奖,《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文性内涵研究》获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奖,《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选项教学)》获广东省“十五”规划课题研究一等奖。
学校前身为龙山书院,始建于1758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易名为隆都高等小学堂,1932年改制为中山县立二区第一初级中学,解放后改称为中山县第一初级中学,开始逐步扩办高中教育,1956年更名为龙山中学,其后曾先后易名为中山县红一中、沙溪中学,至1978年复称为中山市龙山中学。龙山中学历史悠久,创立至今经历246年风雨沧桑。历史上为国家培养了不少栋梁之才,他们有的任职于省、市、镇的各级领导(如现任广东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汤炳权同志),有的成为著名专家、学者、大学教授(如中山大学生物科学院院长胡玉佳教授),也有的成为国内外的工商业巨子、知名企业家,可谓芬芳满校园,桃李遍天下。目前,龙山中学属于中山市公办省一级学校,普通高中,教学设施完善。2009学年,在校学生2800多人,教职员工近200人。近年来,我校以全新的办学理念、现代的教育理念、高效的学校管理激发师生教与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智慧和正确的策略指导教学和指挥高考备考工作,以严谨的教风、学风形成良好的氛围。在生源素质逐年下降、高考扩招逐年放缓的情况下,高考上本科线人数大幅度攀升,高考成绩已连续五年创新高,连年被评为“中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先进学校”和“中山市素质教育办学水平综合评估先进单位”,并获市政府颁发的普通高考突出贡献奖;还获得“全国创新管理品牌学校”称号以及“全国平安和谐校园”等荣誉;200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优质学校形成机制研究”科研示范校。反映了百年老校龙山中学雄厚的师资力量,深厚的文化底蕴、“低进高出”的综合实力。学校有一栋五层教学主楼和东、西两翼的两栋三层教学大楼;在2002年新建成一栋现代化设施完备的六层科学实验大楼;大楼里面设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共8个,语音室1个、电子阅览室1个;全校共有专用多媒体电教室4个,还有每间布置60台电脑并连接互联网的电脑教室两个;全校教室开通了有线电视网络和自动广播系统;目前正在筹备施工为24个教室全部安装多媒体电教平台和IT网络接点。预计2004年完工。学校运动场面积9180平方米,有足球场1个、篮球场5个、羽毛球(排球)场8个,此外还有一座建筑面积为1575平方米的综合大楼,内设礼堂兼篮球场、羽毛球场,还有乒乓球室、体育器械健身室和图书馆、接待厅等。 百年龙山,欣逢盛世。学校沐浴着教育改革的春风,在沙溪镇党委和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镇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校园已旧貌换新颜。近年来,沙溪镇政府投入巨资,兴建了教师宿舍楼和教学办公综合楼,修建了塑胶跑道,全部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增添了新图书46000多册,学生宿舍全部安装了空调和热水供水系统。2006年12月,龙山中学以高分通过省一级学校检查验收,正式成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根据市镇两级政府对学校未来发展的规划,龙山中学将在三年内扩大到60个教学班以上,并建设成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最近,共计投资达6000多万元的学校扩建工程已经竣工投入使用。如今,全校上下正全力以赴为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而努力。
中山市第二中学,座落在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内。学校背依尖峰山,面临新沙河,其旧址原为中山县第九区中学(创办于1947年)、广东省农校、中山县五七干校、中山县师范学校等。1980年秋季,中山县师范学校南迁,县政府在原址创办中山县农业技术中学。1989年后,改称中山市职业高级中学。1992年,被评定为广东省首批重点职业高中。1994年9月,随着中山市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再改制为市直属普通高中,易名为中山市第二中学。2002年7月,学校划归属地管辖。2004年初,学校定为市第一批招生之普通高中。 中山二中校园占地142亩,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分设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场区及休憩区等。学校建有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办公大楼、教师宿舍、学生宿舍、礼堂、饭堂、多功能阶梯室、多媒体室、语音室、电脑室、标准田径场、足球篮球场等。校园内湖光山色,树木婆娑、亭台掩映、曲径通幽,花卉遍地,绿草如茵。 2003年春,学校投资560万元、总面积为4800平方米的六层办公教学大楼落成并使用;2004年春,三幢六层的学生宿舍楼及生活区亦兴建并交付使用,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此外,学校还将投入资金,进一步完善各种教学和生活设施,美化校容校貌。 多年的办学实践,学校形成了“爱国勤奋,文明康健,求实向上,勤勉诚朴,民主创新”的优良传统。作为市一级普通高中,中山二中肩负着为高校输送大批优秀新生的重任,同时,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并为周边学校的发展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办学二十四年来,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00多人,教职员工100人,其中任职教师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达到了优化组合,所有教师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本科学历,中高级教师占80%,有国家特级教师1人,高级职称教师20人。学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施,教学的管理机制和优良的校风、学风。 二十三年来,学校以“爱国、勤奋、文明、康健”为校训,积极开展“三项文明”活动,大力加强校风建设,多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或先进单位。学校领导多次在市级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学校狠抓常规教学管理,并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总体提高。政治、化学、语文等科先后进行了省级和国家级的教科研课题,是国家级课题“创新作文教学”实验基地之一。近年来,学校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每年都为高等院校输送大批合格的毕业生。2001、2002、2003年高考,学校的升学率尤其是升本率逐年提高,2003年有202名应届毕业生被高校本科以上专业录取,上大专线以上的考生人数占全部考生的97%。政治、综合、语文等学科,有一定的特色,在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有关教师多次在全市作经验介绍,兄弟学校也多次来校作交流。2004年高考,学校又有新的突破,上重点线考生达到43人,上本科线以上231人,并有4人次获中山市历史和生物科单科第一,有一人以832分获政治单科全市第二。在03至04学年全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中,我校获得一等奖。2005年,学校又投入更多的财力,进行实验室改造、运动场区改造;进行校园讯息化工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2005年高考,我校又成为广东省全国统一考试定点考场。 目前,学校为配合建设教育强市和教育强镇,也在加强自身的建设,将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软件和硬件建设,使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水平再上了一个台阶,努力达到省重点学校的要求。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