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灶中学创建于1957年,地处有深厚人文底蕴的三灶岛,是当时珠海建县后创办的第三所全日制中学。 学校占地面积34321平方米,建筑面积13115.8平方米,现有25个教学班,1188名学生,教职员工95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本科以上学历61人,占教师总数78.2﹪;中高级教师46人,学校行政领导共10人。学校现拥有一座7800平方米的“布达拉宫”式现代化教学大楼,一栋实验楼,一栋电教楼,一栋后勤楼,以及田径场、排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场所,不仅有宽敞明亮的教室,一流的电教平台,还有各种功能室一应俱全,多媒体电教室、电脑室、语音室、广播室,设备先进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图书室、阅览室、美术室、综合实践作品展示室、卫生室、心理辅导室,以及集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又能点缀校园环境的漂亮的地理园和生物园。建有千兆高速以太网,教学设施设备先进完善,图书、电子读物等按省一类标准配备。教学、生活、运动区布局合理,校园依山而建,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整洁,文化气息浓厚,是读书育人的好地方。学校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立“依法治校、以德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以体育艺术为特色项目,创建“继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的办学特色。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学得其所。积极倡导“明理、诚信、笃学、善思”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创新”的教风、“拼搏、进取、勤学、好问”的学风,以“说真话、做真人、干实事、讲实效”的校训精神来激励学生。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点,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采取分层教学法,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下,全校师生团结奋斗,顽强拼搏,锐意改革,以创建等级学校为契机,加快学校基本建设和教学设施配套的步伐,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师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硬件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社会的赞誉和上级的嘉奖。学科竞赛屡获殊荣,体育竞赛水平一直保持在珠海市的前列,已经发展成为一所设施完善、治校严谨、质量优异、特色明显的学校。学校曾荣获“珠海市先进集体”、“《珠海教育》通联工作先进单位”、“珠海市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广东省巾帼文明示范岗”、“珠海市体育先进单位”、“金湾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金湾区普法先进单位”、“金湾区依法治校先进单位”、“金湾区文明学校”、“金湾区禁毒示范学校”、“金湾区实施禁毒03工程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2004年、2005年均获得金湾区中考质量二等奖,2004年获得珠海市综合教学质量三等奖。 2005年12月5日~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导室领导和专家对三灶中学申报省一级学校进行评估验收,经过专家全面考核,认为三灶中学符合省一级学校标准,成为金湾区第一所 “省一级”中学。
五山中学前身为五山林业中学,系乾务中学分校,创办于1969年,校址设于五山三里禾丰里,1970年9月迁至现校址——五山沙龙,更名为五山中学。1979年始,改为初级中学。2002年12月评为斗门区一级学校,2004年11月评为珠海市一级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6.276万平方米。2010学年有教学班20个,学生1043人,在职教师77人,其中高级教师2人,中级教师58人,本科学历58人。 四十多年来,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师生以心血和汗水、智慧与毅力、追求与奉献,实现了历史上的一次又一次的跨越与腾飞。近几年来,五山中学更以“团结、勤奋、严谨、求实”校训自勉,提出了“立足现实,夯实基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构建和谐教育”的发展思路,确立了“以人为本,以科学管理为导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在学校管理上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三大战略和“文明向上、和谐创新”的校风,建设一支团结进取的领导班子和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多次被评为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师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得较高档次,考上市、区一中等重点中学的学生人数一直居于斗门区农村中学榜首,受到了上级的表彰,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教育贵于熏习,风气赖于浸染。学校将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科学管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德启智,再造学校可持续发展新优势,决心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现代化、有特色、高质量的农村示范性学校。
珠海市桃园中学创建于 1983 年,原名是珠海市第三中学初中部。 2008 年 3 月, 根据珠海市教育局的部署,与珠海市第三中学高中部分离,成为一所独立的省一级初级中学。桃园中学位于珠海市香洲区桃园路一号,坐落在风景如画的香山左侧。学校占地 40238 ㎡,建筑面积 19989.8 ㎡ ,绿化面积达到 20050 ㎡ 。校园内绿草如茵,织锦铺绣,花香鸟语,竹影摇曳,人文景观尽收眼底,是教书育人的绝佳境地。学校现有36 个教学班、学生 1862 人,教职工 116 人、专任教师 108 人,其中高级教师 26 人,一级教师 48 人,二级教师 26 人,见习教师 8 人。学历达标率为 100% ,其中硕士学历 8 人,本科学历 93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86%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已造就出一支综合素质高、勇于创新,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经过25年的建设,在历届校领导的带领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形成了“四突出一强化”即“突出英语教学,突出体育艺术教育,突出劳技教育,突出信息技术教育;强化学生特长开发”的办学特色。1999年我校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技术教育示范学校, 2002 年我校率先在劳动技术实验课中实施“双语教学”。由于办学成绩突出,我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先后 15 次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德育工作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等级。2005年,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群众性体育运动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2006年,学校被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广东省教育厅授予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被珠海市人民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2008年9月,被评为珠海市爱国拥军模范单位。我校已经成为一所办学有活力、教育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环境优美、在市民心目中享有较高声誉的学校。
斗门区横山中学是珠海市一级学校,原为上横中学和原横山中学2007年8月创建教育强镇整合而成的。原上横中学创办于1969年,始办时是一所完全中学,校址设在横山岗(今上横水泥厂厂址)。1980年珠海建市,斗门区划归珠海市,上横中学改为初级中学,后于1983年搬迁到上横墟镇。原横山中学是莲洲镇的一所初级中学,座落在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横山经济开发区。学校前身是1983年创办的南青中学,1994年迁入现址,并改名为横山中学。2006年莲洲镇镇委、镇政府以创建“教育强市”和“教育强区”为契机,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决定将办学设施较落后的上横中学并入原横山中学。为此,市、区、镇人民政府共计划投资二千八百多万元,将于2006年内把原横山中学建成占地约83亩(55436平方米),在校生达到3000人规模的优质中学。
六乡中学位于斗门区白蕉镇六乡圩镇,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初级中学。前身为六乡农业中学,成立于1966年9月,1969年9月至1978年8月改制为六乡中学(高中),1978年9月正式改制为六乡初级中学,1994年9月,再将原来银潭中学并入六乡中学,2005年通过了斗门区一级学校的验收。学校占地面积35426M2,校舍建筑面积6565M2,现有18个教学班,学生913人,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六乡片12个自然村和六乡圩镇。现有教师77人(含代课教师3人),任课教师74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55人,本科学历43人,中共党员39人。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带下,在教育局的大力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的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校园布局合理,划分为教学区、运动休闲区和生活区三个区域。教学设备逐步完善,设有教师电脑室1个(办公电脑30台)、学生电脑室1个(学生电脑56台)、多媒体教室19个(其中2个为年级公共多媒体教室)、物理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室1个、生物实验室1个、音乐室1个、美术室1个以及拥有校园网、广播网等完备的教学设施,信息化课堂覆盖率达76%。 学校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师生的奋力拼搏下,确立“争创农村中学排头兵”的奋斗目标,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恪守“守纪、勤奋、求实、进取”的校风,树立“认真、严谨、爱生、拼搏”的教风,培养“虚心、好学、勤奋、创新”的学风。德育工作“严抓严管”:安全守法,长抓不懈;专题教育,深入师生;沟通合作,社区联动;评比促进,活动育人,巧抓校风学风。教学工作“求实求效”:活抓校本教研,实抓课堂教学,严抓常规管理,狠抓培优补差,逐年提高教学质量。三年来,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我校考上示范性高中学校达101人,为上示范性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我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得国家级奖励有3人次,省级奖励有3人次,市级奖励有5人次,区级奖励有34人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得国家级奖励有2人次,市级奖励有13人次,区级奖励有90人次;学校参加区广播体操比赛连续多年荣获一等奖,学校多次被评为斗门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校务公开先进单位和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珠海市学校办学行为及办学效益优秀单位等光荣称号。 六乡中学起步比较慢比较低,但我校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的办学理念,锐意进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育人民满意的学生,打造出一所品牌的农村初中而努力奋斗。
我校创办于1965年,80年代初,为了方便各村群众子女就近上学,当时的莲溪镇政府将莲溪中学搬迁至现校址莲溪安江路369号。莲溪中学位于生态环境优美、水乡文化浓郁的莲洲镇北部,是我区最北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生源主要来于莲洲镇莲溪片的10个自然村(红星村、文锋村、新丰村、东安村、上栏村、下栏村、石龙村、莲江村、光明村、东湾村)。 我校2005年被评为区一级学校,现有教学班8个,学生343人、教师3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中级教师22人、在职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21人。中共党员16人(含退休3人)。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学校树立“文明、好学、团结、开拓”的办学理念,教风学风日渐浓厚,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师生的违法犯罪率为零,多年获得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奖和区教学质量进步奖。2009年、2010年我校参加中学生广播体操比赛分别荣获区级团体一等奖;市级团体三等奖。2009年中考成绩:总平均分、合格率均居全区第4位,农村中学首位。后进率控制的效果较理想,居区首位。2010年中考成绩:总平均分、合格率、有效控制后进率在全区13所中学排列前第三名。2011年中考成绩:总平均分348.6,在全区农村初中排行第三;六科后进率控制在6.8%,在全区初中排行第三位。学校管理规范有序,制度建设日臻完善。2003学年度学校档案综合管理升为省一级单位。2004年、2006年、2009年我校分别被区教育工会授予校务公开先进单位。2008年,我校档案工作管理被区教育局评为先进集体。2010年我校党支部被评为区级先进基层党支部。2009学年度和2010学年度被评为区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仅2010年度,我校教师科研成果奖:省级二等奖、市级二等奖各1人、市三等奖2人、区级奖10人。学生比赛获奖:市级奖1人、区级特等奖、一等奖各2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17人。2011年度,郑开武校长的论文《狠抓养成教育 形成良好校风》、《激发教师的热情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分别获省二等奖和省三等奖;张建国主任的论文《浅析班主任的领导行为》发表于《广东教学》第1605期;周健强主任的论文《宜将旧酒装新瓶——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新方式》2011年9月25日发表于《读与写》(第8卷第9期);郑开武校长的论文《养成教育之我见》2011年10月10日发表于《中小学教育》(总第79期);周丹丹、李嘉欣、何幸怡同学2011年7月参加珠海市首届“初语杯”读书征文活动获市三等奖;周慧怡、何雅婷、周紫莹三位同学征文在2011年3月发表于《中学生报》第1948期;郑开武、曾强辉、张建国、刘观长、肖剑民,李徳宏等老师先后获斗门区先进教育工作者、斗门区先进德育工作者、市、区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光荣称号。近年,虽然受教育资源整合等因素影响,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落后,但我校秉承“文明、好学、团结、开拓”的办学理念。特别是为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斗门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科教兴区”战略,创新尊师重教机制。斗门区采取领导到学校挂点,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等方式,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其中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焦兰生同志亲自到斗门区最偏僻的初级中学(莲溪中学)挂点。焦书记坚持每学期在开学之际,他均亲临我校。2009年9月2日,在全国第2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焦书记率先垂范,亲临我校与教师们进行了亲切的座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焦书记向教师们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责任、二是榜样、三是爱心。焦书记还提出了三点希望来勉励全体学生。一要勤奋、二要自信、三要感恩。我们以此为契机,在本校内掀起“内强素质教书育人,外树形象为人师表,奋发有为争当先进”的热潮。克服困难,真抓实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校本教研、师资队伍、养成教育、校园文化等建设,积极创建平安和谐新校园、办好人民满意学校,为我区“打造三大平台”,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基地努力工作。。二、教育资源整合规划莲洲镇莲溪中学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第31期《研究推进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及《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工作的通知》(珠校安办[2009]5号)的要求,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经莲洲镇镇委镇府及区教育局的调查研究论证,同意切实解决好农村地区教育设施落后,综合抗灾能力差的状况,拟在莲洲镇莲溪中学校内拆除8栋危旧教学楼及6栋宿舍楼,兴建新的教学楼、综合楼。该项目建设概况如下:拟建筑面积79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第一期估算为1936.7万元。按照省、市、区的要求,充分运用教学资源,优化教育结构,调整布局,不断提高办学效益,计划于2012年9月将莲溪中学和莲溪中心小学校合并一所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建设规模为20个班,可容纳1000名学生。
斗门镇初级中学创办于1979年8月,建校的前身是斗门县师范学校。建校初期,办学规模为10个教学班,由斗门镇各村小学的初三年级教师、学生、设备撤并组合而成,校名为斗门镇初级中学。因为当时是联合办校,又称“斗门联中”。1987年9月—1989年8月,学校改名为斗门镇一中,1989年9月复名为斗门镇初级中学至今,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位于珠海市斗门区西部,斗门镇镇区南面,紧靠骑龙山,毗邻龙山工业园。校园坐落斗门历史文化名镇,周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美丽的自然景观,有着“山、田、河”的资源特点和优势,也有历史沉积的人文景观,斗门区八景中有六景在斗门镇。“一山一寺一温泉,一皇一将一家族”,加上在建中的南方影视城,旅游资源风格独特。学校地理位置优越,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2005年11月创建为区一级学校,是学校办学的最高峰时期,办学规模达到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1800人。2007年12月晋升为市一级学校。 校园内分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三大板块,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83﹪。目前,校区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不含发展规划用地2.7万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3.39平方米,有教学楼6幢,办公楼1幢,实验楼1幢,总建筑面积约15572.6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9.1平方米,设有德育室、电脑室、语音室、多媒体展示厅等功能室。有标准四百米环形跑道运动场一个,羽毛球场一个,篮球场4个,乒乓球台5张。学校教学仪器齐备,功能室合理,设有德育室、电脑室、语音室、图书室、音乐室、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多媒体展示厅等。现有教学班28个,在校生1362人,在编在职教职工102人,其中有高级职称教师2人,中级职称教师53人,本科学历83人,中共党员28人。学校深入学习实践魏书生教育思想,全面落实“师德树形象、质量求生存、特色打品牌、创新显活力”的办学思想,努力实现领导和教职工队伍优质化、学校管理制度化、办学条件规范化、教育思想现代化。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德治校,大力进行校园净化、美化、绿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每周都以学科为单位开展专题教学研究,教学骨干不断涌现。学校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开设了朗诵、作文、田径、音乐、生物等12个兴趣小组,第二课堂活动多姿多彩,成效明显。学校代表队参加“斗门区每届百题知识竞赛”均获优异成绩。百花园文学社参加“珠海市中学生优秀文学社”评比获一等奖,代表珠海市参加“广东省中学生优秀文学社”评比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文学社”,文学社会员的优秀作品多人次在省级刊物《中学生报》成功发表。学校美术、体育特色教学逐渐形成:近三年我校学生参加市、区镇美术比赛,有12人次分别获一、二、三等奖,美术特长生逐年增多。在2006—2010学年的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学校代表队均夺得团体前四名的好成绩。在2009学年斗门区男子篮球比赛中,我校勇夺冠军;在2010学年斗门区男、女子篮球比赛中,我校分别夺得第二、第三名。多年的努力,学校的各方面工作有了较大进步。学校多次在区教育局“文明校园评比”中获奖,多年被区教育局评为“德育先进单位”。2006-2007学年学校获斗门区教学质量三等奖;2007—2008学年学校获斗门区教学质量二等奖。2010—2011学年学校被评为“斗门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2011年6月中考,我校上两所一中分数线的学生达19人,位居农村初中第一。我校已连续三年考取物理单科状元,成为农村学校的一面旗帜。今后,斗门镇初级中学师生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努力打造农村学校教育品牌。
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创建于1959年,1978年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中学,1994年被评定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0年8月迁至由市政府投资1.5亿元人民币新建的校区。
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小程序
APP
京ICP备16044424号-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 2001-2024 hteacher.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